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30|回复: 3

从根本上翻新哲学 补全达尔文自然选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3-26 14:51: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补全达尔文自然选择        从根本上翻新哲学
           

     人把求生归成是一种欲望,求生到底是不是人的一种欲望?首先给欲望一个准确而又全面的定义,欲望是存在渴望与满足关系的一种东西,准确一些讲。欲望:就是自身发出的一种渴望又需要自身去满足。这一点对欲望的定义应该是没有任何意疑问的。求生是需要人自身去满足,可它并不是人自身发出的一种渴望,想要让求生达到对欲望的定义,只有吃饱了撑的人才会没事把自己置于生命危险的境地,然后自己再去救自己,求生是人的一种欲望完全是说不通的。求生不符合对欲望的定义,所以求生不是人的一种欲望.这里也不仅仅是单纯地在玩文字游戏,
        求生对于人来说不是欲望会是什么?或求生到底是谁的欲望?太阳东升西落,地球不停地转动,看不见抓不到的时光在流逝,谁能告诉我这一切到底是为什么,为什么一切都在向前进,一切都在向前发展,从哲学上来看,谁又能找到哪两种矛盾来推动的这发展,说发展是矛盾推动的,不如说发展是自身本来就会的。用欲望的定义去套一下,解释看,这欲望究竟是谁的欲望。以人做例子,求生不是人自身发出的渴望,这一点是肯定的,在这自然界中,除了人其余都应该归于自然。不管是何种危险,都是自然界让人陷入的这种危险境地,所以求生是自然发出的一种渴望。如果说我们是自然的一份子,我们就可以代表自然,然后再套上对欲望的定义,就这样解释,不足以让人信服,其实也很牵强。应该这样说:自然界的发展线路有千万条,在生命这条发展线路上,具体一些讲,就是在人这条发展线路上,人所扮演的角色就是自然,人就是自然,而不是代表自然。在人的发展这条线路上我们人就是自然,再套上对欲望的定义。求生是自然发出的一种渴望,然后再由自然本身去满足。
      人和一切生命体 一样只是附着于自然发展欲望上的一种产物,就像瓜秧上结的瓜一样,发展是瓜秧,生命体就是瓜。这也是人会有空虚感的根源,世界上没有不空虚的人。自然界的发展欲望,渴望的开始在哪里?满足的结束又在哪里?我们不知道,只知道它一直在通往满足的路上,而这条满足自然欲望的路,人类给它起名叫:发展。自然本身存在有发展的欲望,不是谁说有就有的,而是通过对欲望的定义,推导出来的。自然的发展欲望,就像食欲一样,食欲这种渴望的发出,需要整体的一个人(就好比是自然界),而具体的实施,是胃(就好比是人)。
        人类的求生本意就是发展,自然界本身就存在有发展的欲望。不需要任何矛盾来推动,在非生命体的发展进程中,发展依然叫发展。在生命体这条前进路线上,发展不再叫发展叫求生。求生的本质就是发展。
       自然界本身就存在有发展的欲望,发展是一种动力。自然界的发展线路虽有千万条,可源头是一样的,是需要两种或几种事物能自动或在某些条件下自动合在一起,这些都应该叫做自主。像澄清石灰水与二氧化碳碰触的自动反应,像一氧化碳和氧气的反应,只要点燃,就会自动进行反应,原子、中子什么的可不需要人力去搬运的,自主是一切事物前进的源头。 自然界发展线路千万条,总的分为两大线路:非生命体的发展线路、生命体的发展和与之有关的发展线路。自然界的发展,总是会达到一种:饱和稳定的状态。这种饱和稳定的状态,适用于这两大发展线路。发展达到的饱和稳定的状态,也只是一种趋势,像人的身体,一种稳定的状态,健康是一种趋势,偶尔也会生病,地球稳定的与太阳之间的关系,偶尔也会有一些不稳定的因素存在,天体之间的稳定趋势等等,这一切都是自然发展欲望的结果。对于非生命体的发展,只需要源头与动力就可以了,自主是源头,发展是动力。对于生命体和与之有关的发展的发展,不仅要有源头、动力,还要有方向,达尔文的自然选择,提供的就是一个方向,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生命体和与之有关的发展需要三大要素:源头、动力与方向,缺一不可,自主是源头,发展是动力,选择是方向。先有了源头,动力与方向的配合,就达到了一个永续的动力,也就是通常讲的可持续发展。  
        和生命体与之有关的发展,就是指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自主作为源头,自主就是一般讲的灵感,具有跳跃性,无条件可以,少部分条件也可以,当然条件越多越好,就像瓦特发明的蒸汽机,有了铁等坚硬金属的出现和前人的思想等,瓦特的蒸汽机才有了出现的可能,他也不是今天想出个轮子,明天想出个推杆,一步步推想出的。而是在一定的条件下,突然间跳出的这种想法,这就是自主,然后再经过后人的一代代的发展选择。所以一定要坚持自主创新,走可持续发展。

        哲学意义上的发展观,不管是对于生命体和非生命体的发展线路来说,都是不全面的,哲学里与这套理论最大的出入,就是万物皆有矛盾推动发展。这套理论下发展并不需要推动,发展是自然界的欲望,一种动力,只有发展层次的高低。我不敢说这套理论是对的,可哲学上的发展观,还有矛盾论,也没有谁能绝对的告诉你,它就是对的,那就只能看谁的理论更具有说服力了,更能被大家所认可。自然本身存在有发展的欲望,不需要任何矛盾来推动,如果说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谁又能找出哪两种矛盾推动着时光前进。这套理论会从根本上翻新哲学,
            哲学如果被推翻了,矛与盾又该怎么去解释。首先要想的是为什么要用自己的矛去刺自己的盾,矛是用来刺敌人的盾的,盾是用来抵挡敌人的矛的,不是要用自己的矛刺自己的盾,自己的盾抵挡自己的矛。到这当然还不足以让人信服,其实卖矛和盾的人用了一种修辞手法:夸张,说自己的矛能刺穿所有的盾,自己的盾什么矛都刺不穿,而恰巧在这时碰到了一位爱抬杠的顾客,就有了矛与盾的故事                                                
                                                                                         

                                                                                                               阐释关于人的一切

         人和一切生物体一样,都是附着于自然发展欲望上的一种产物。不仅如此,人类的发展也是建立在欲望之上,这个世界充满了欲望,自然界只是单一的欲望.各种欲望之间的相互交织,相互牵制,是生命体的本质。这一切并不是机械地去做,需要发达的头脑作巧妙的处理,人类在这方面是佼佼者。
         人的欲望看似,错综复杂。追溯到根源,人就只有一个欲望:食欲,其它的一些欲望只是在这基础上衍生出来的,食欲是一切欲望的基础。性欲是最大的一个分支,衍生出来的欲望只是让人能更好的生存下去,并不是一定要存在的。
        以发展为动力选择为方向,人长生不老,和性欲的产生,这两种情况,对于自然,对于人这个种群,都可以实现永续发展,性欲的产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自然选择对于人来说不一定是最好的,因为人要长生不老,但对于自然来说却是最适合它的,人的长生,对自然界如此残酷的竞争环境,是不适合的,所以自然,选择的是性欲的产生。对于人现在幸福安逸的生活来说,是适于长生的出现的。所有的发展路线,都会达到一种饱和稳定的状态,不同生物体的年龄会不同,年龄其实也是一种调节,使达到饱和稳定的状态,年龄与生物体食物的种类,食物的生长周期,自身的繁育能力等有关。
         最初的有机分子的自动结合,就是现在食欲的雏形,只是还没形成渴望与满足的关系,这也就从根源上决定了人和所有生命体的本性都是:贪婪自私。有些人看上去不自私,其实都是片面的,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是自私的,以发展为动力,选择为方向,只是有些自私为大家所接受,为大家所推崇,而这种自私大家看上去是不自私,其实出发点都是为了自己,或为了自己的脸面,或为了自己的羞愧感等等。一切都是片面的,真正从根源上伟大的人是不存在的。这一切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自然选择到哪里,那里就是真实,不必过多的追究根源问题。
          人和所有生物一样都是欲望的复杂体,欲望产生渴望的时候,自身会有生理上的难耐感作为惩罚,当满足时会有生理上的舒畅感,作为奖赏。这也从根本上决定了人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逃避一种惩罚,追求一种奖赏。渴望与满足,是一组反义词,相互对立的两面。这也从根本上决定了,什么样的一种人,会是这个世界的主宰?应该是性格相互对立性强的人,成熟与幼稚,善辩与沉默,胆大与胆怯等等完美于一体的人。孟非在《非诚勿扰》的一期栏目里说乐嘉:缺点是那么的明显,优点也是那么的明显。这就是讲的性格的对立性拉的特别开。有这么一群人叫童心成人,有资料说童心成人占有世界一半以上的财富。这类人,其实不光童心与成人的对立,他们方方面面的对立性体现的都很好。
                           
          人最基础最根本的欲望是:食欲。人和所有生命体一样,都是围绕食欲展开的。像人的笑和怒的表情。怒的时候,会瞪大眼睛紧定着对方,咬着牙齿。咬牙切齿,想要吃了对方一样。笑的时候,就相反了,眼睛不会盯着对方看,牙齿也会轻轻张开。与食欲最直接关联的是消化系统的完善(还有其他系统),对食物的选择与分辨(对形状颜色气味产生认知),和寻找食物。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就产生了肢体,帮助移动,更快更好地寻找食物。寻找食物的前提,是要先保证自身的安全。这就产生了一种最基础的感觉:痛 。所有生命体对痛产生的反应都是一样的,就是让那些会让自己连续产生痛的物体,更痛。会让自身产生一次性疼痛的,可能会是非生命体,如果这是要想让非生命体更痛,最后死的就只能是自己。开始,生命体不知道这种让别人更痛的做法的意义,可它却真真实实消灭了敌人保证了自己的安全。以发展为动力,选择为方向,懂得这样做的生命体,会得以生存下去。这就是人危机意识(想到了坏的,会向更坏的方面想)的根源。人会产生痛的感觉,不光是肢体动作带来的,还有语言上的,如果有人突然很大力的打了你一下,你的第一想法就是再打过来。如果有人用语言去激怒你,结果也是一样的。
         感觉除了有痛,还有麻麻的,凉凉的,痒痒的等等。人除了有感觉还有感受,感觉是外在给与的,感受是自身带有的。因为人并没有实现长生,而是用性欲替代,实现了人类的持续发展。那么感受就出现了两种情况:一是本来就具有的,二是与外界交流产生的。本来就具有的感受像人类贪玩的天性;与外界交流产生的感受,基本上是以性欲为基础的,像人的羞愧感。
发表于 2013-3-29 23:44:27 | 显示全部楼层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发表于 2013-6-18 06:58:15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大家都喜欢辩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8-19 07:13 , Processed in 0.06702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