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62|回复: 0

厉害相关 荣辱与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8-20 11:53: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厉害相关  荣辱与共
————辩论技法:牵连钳制法
  《雩斋雅谑》里有这样一个故事:某书生丧母,服丧期间偶吃一次红米饭,被一学究责为不孝之子。书生问其故,学究说:“红是喜庆之色,服丧期间焉能食之?”书生反驳道:“既然如此,你平日天天在吃白米饭,难道你天天在服丧不成?”书生机智地引用一个对称的反例,把学究牵连在一个尴尬的境地,让他动弹不得。书生用的是牵连钳制法。牵连钳制法指抓住辩论双方存在的对应连带关系,分析相似的情景,提出一个关联性命题,造成辩论双方荣辱与共的牵连态势:你要侮辱我,先得侮辱你。迫使对方权衡利弊,放弃无理的说法。
   牵连钳制法适用于咄咄逼人的辩论情势,对方不分析自己情形,只盯住别人发难,用一种偏颇观点指责他人,对此反驳者要据不同情形,运用不同方式把他牵连在具体情形里,才能钳制他的攻势。
1、牵连对应情形。
  尽管人们的具体经历不同,但有些经历可能有相似处。当对方对你无理取闹时,你可选择他经历的相似情景,把他牵连在无法自圆其说的局面里。他若要回避情理的尴尬,就理应放弃对你的指责。
  丈夫埋怨妻子抛头露面,在海滨穿泳衣照集体像:“还合影呢,尽管都是站着的,但总在一个平面上呀!假如各自后仰90度,或者大地想床褥那样,可以往上转折90度那将是何种情景?”旗子气得抢白他:“你天天挤公共汽车,人与人贴得可紧啦,假如各自转90度,那比日光浴并排站岂不更热乎?”
妻子抢白得有道理。本来是很平常的私情,丈夫用不可能存在的假设分析,就得出让人难以接受的结论。妻子从正面不好反驳,就用丈夫曾有的经历,牵连出更荒唐的情景,让丈夫反省自己的结论。如果丈夫想指责妻子,则更要指责自己,牵连会让他更清楚地看清问题实质。
2、牵连事件因果。
  若前后事件存在因果关系,对方要在结果为难你,你可利用前后关系,将对方牵连在原因里。他要是不愿承认前因,相应的就无法再坚持非难你。
 《智取威虎山》里,杨子龙打进匪巢,取得匪首座山雕的信任,被封为威虎山老九,并受命主持“百鸡宴”。这时被俘获却又逃脱的栾平闯进威虎厅,指着杨子荣说:“他不是胡彪,他是共军。”一语石破天惊,座山雕满腹狐疑。杨子荣处变不惊,抛出一句:“既然你说我是共军,你倒说说我这共军的来历。”他能说出来吗?座山雕“最恨被共军逮住过的人”,杨子荣的反问把栾平牵扯进来,让他进退两难:如他说出杨子荣的经历,必要说出被杨子荣审讯过的前因,承认被“共军”抓过,闭遭座山雕枪毙;如他不说“共军来历”,那就是诬陷威虎山老九,座山雕不会容他。
  牵连钳制法反驳力度大,有时让对方没有回旋的余地。若杨子荣正面否定“我不是共军”,座山雕自然不会相信,必然陷进与栾平各执一端的争论,那样势态发展会大为不利。
3、牵连前提条件。
  不从结论本身着眼,而是分析支持结论的前提。在分析前提时,把对方牵连进来,对方若否定前提,那从前提推出的结论自然会崩溃,不能用来指责他人。
中世纪欧洲某国法律规定:不许在国王面前翻动任何东西,违者处死。阿拉伯使者不知风俗,在宴席上当国王面夹翻鱼背。大臣要求国王:“为维护神圣的圣律,陛下应处死这位使者。”国王表示同意,但允许使者提一个要求,只要与这项法律无关,都可以得到满足。使者镇定下来;“我只有一个要求;谁若看到刚才我做了什么,请挖掉他的眼睛。”国王和大臣都发誓自己一无所见,使者因此而幸免于难。
   使者的要求与法律无关,但与法律成立的前提有关,有效地把国王和大臣牵连进来,无疑为使者找到保护伞。如果承认使者违法,那肯定有人眼睛被挖;如果无人看到使者翻动鱼背,那使者违法就无从叹气。牵连钳制发让使者从容走出危境。
   牵连钳制法面临着一种不愉快环境:对方要逼你就范,但论证存在隐蔽的漏洞,若从正面批驳漏洞,效果会很微弱,不能有效地制敌;但你若不反驳这种漏洞,必然会让你陷进很被动的局面。在这种情形下,牵连钳制法就能显示其锋芒。
   首先要找准关联点。
牵连的前提上你与对方所处情形类似,他要年怎样,先得自己怎样,只有同大于异时,才能牵连对方;若异大于同时,运用牵连钳制法则会出现奇怪景象:
  八岁的聪聪对父亲说:“我要结婚了。”父亲听后大笑:“你的对象是谁呢?”聪聪说是奶奶。父亲又问他:“你以为我会让你和我母亲结婚吗?”“为什么不呢?”聪聪振振有词:“你自己不是同我母亲结了婚吗?”
匆匆反驳得有趣。他自然不知牵连前提是找准关联点。聪聪的母亲与他父亲的母亲身份存在很大不同,聪聪的母亲与他父亲结婚时,与他爸爸不存在血缘关系,而他父亲的母亲却是聪聪的奶奶,与他具有血缘关系。关联点异大于同是种虚假关联,自然不能构成钳制。
   其次要触动其利益。
只有出动对方利益,才能让他放弃对你非难。没有谁愿坑害自己,利益牵连迫使他重新考虑问题。如国王要处死使者,使者提出的要求就触动对方利益,处死的前提是有人眼睛被挖掉。没有人愿被挖掉眼睛,国王自然无从处死使者。
  再次要机敏地应对。
牵连钳制法多面临非常处境,不容你过多思考。若战机稍为放过,论辩结果就会大为改观。如杨子荣稍为迟疑片刻,就会露出破绽;使者若不能抓住国王给予的机会,及时提出要求,性命就危险。
文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8-28 18:34 , Processed in 0.04505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