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35|回复: 2

辩论给人的影响是内在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11-28 13:50: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沈冰:辩论给人的影响是内在的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并注明摘自中国新闻社中国《新闻周刊》。联系电话:88387124


  “辩论赛带给我们的是机遇和梦想”,主持人沈冰在决赛开场白里这样说。1997年,在新加坡求学的沈冰代表南洋理工大学参加国际大专辩论赛,那是她第一次在电视上亮相。2003年,沈冰再次坐在辩论赛现场,不过这次她的角色是大赛主席。

  新闻周刊:1997年那次辩论会,对你有什么样的影响吗?

  沈冰:那是我第一次在电视上亮相,很珍贵的一次经历。最直接的影响是:辩论赛后新加坡一家电视机构请我去主持了一档叫《灵机一动》的节目,介绍新加坡当地人的一些发明创造。我主要负责串词。这让我第一次有机会在电视上展现自己。不过我最终走上主持人之路,还是因为参加了央视的主持人大赛。

  新闻周刊:是辩论会给了你信心去参加主持人大赛?

  沈冰:辩论会的确是第一个契机。参加辩论会对一个人来讲是一种很好的经历,尤其是赛前的准备。像姜丰那样被辩论直接改变生活轨迹的可能是少数,更多的时候,辩论给人的影响是内在的,是暗含的。它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人的自信,可能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了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

  新闻周刊:从旁观,到参与,再到主持,你以一种很特殊的方式感受着辩论会,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吗?

  沈冰:我十分荣幸能经历这样一种角色转化。以前观看的时候,我非常欣赏辩论会这样一个让大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也十分佩服蒋昌建他们的才识和风度。到我自己参与的时候,我是挺偷着乐的。我1995年保送浙大,没呆多久就去了新加坡。如果一直留在浙大,可能就没机会参加辩论赛了。新加坡只有两所学校轮流参加,1997年恰好轮到南洋理工。我觉得非常幸运,整个准备过程中都在享受这种欣喜,不过,比赛时还是有点紧张的。

  新闻周刊:那今年担任大赛主席呢?

  沈冰:这次因为要做主席,我把这几年的音像资料重看了一遍。1995年和1997年两届很明显给人感觉“背的痕迹太重”。辩手们语调都非常抑扬顿挫,气势非常宏大,但听起来言之无物。

  今天我们已不会再欣赏这种所谓的辩论,这一届给人的感觉好多了。我个人感觉,辩论赛这一路走来,从一开始的蓬勃,到1997年时的低谷,再到现在,又重新回到“辩”与“论”相辅相成的本色。这十年来,辩论不是老了,而是在成长。


发表于 2003-12-20 13: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辩论给人的影响是内在的

辩论赛太锻炼人了!!!
发表于 2004-1-6 10:52:25 | 显示全部楼层

辩论给人的影响是内在的

太锻炼是一回事主要是能不能辩论得好才是厉害 我认为好的辩手知识面要非常的广才行 不知道大家的看法呢 从逻辑和思维上都要很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8-28 18:35 , Processed in 0.04570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