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44|回复: 3

[自荐精华] 用比喻的利器突出对方的”重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3-14 13:48: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用比喻的利器突出对方的”重围”
论辩中,当我们为他人的诘难而感到无从说起时,如果能使用一个聪明的比喻,便有可能从被动争得主动。这是因为,在我们熟知的所有语言手段中,相对而言,比喻是一种受限制较少而又形象生动、易于发挥的论辩方式。那么,怎样才获得一个聪明而精巧的比喻呢?不用说,除了靠一时兴起的灵感而外,更要懂得它的特点和使用方式,才有可能在论辩中运用它来争得先机,扭转危局,取得胜利。

以景喻情巧辩护

当面临有理说不清的时候,我们不妨选取一些近的寻常之物来设喻,借以营造出一种特定的情景,使之与自身观点交相辉映、相辅相成,由此生发开去,就有可能达到以实际的情景来阐述、护卫自己观点的目的。某企业在招商中出现了问题,主管部门的”婆婆”便出面干涉,欲砍掉这个项目,这样上下级之间便发生了一番争议,这位下属以一个”搬家”的比喻,妙手天得般地护卫了自己的主张___

?这个项目再这样失误码下去,我看会弄到揭不开锅的境地的;例不如趁早同某某厂进行资产重组算了。

:你别夸大这点失误。这就好比搬家一样,在一个客厅里把沙发啊、台椅啊、茶几啊什么的搬来搬去,目的是寻找最好的们位置,这就难免产生搬来搬去的失误,使房子产生一些震动___可毕竟它还不是地震啊!

以小喻大巧辩解

面对责难,有时还需要对自己的主张或观点进行阐述,这就是所谓的辩解。以这种方式来批驳对方,即使谈的是一个比较正规、严肃的话题、而所取的喻体也可以平易一些、轻松一些。既能形象而直观地阐明自己的观点,又有利于在论争中赢得先机。当年,约翰逊在竞选总统获胜以后,并没有像别人期待的那样对一些部门来个”三把火”、搞大换班,于是遭到别人的非难___

?你为什么不像丘吉尔1936年获胜时对最高法院进行大手术那样,也来相轰动一百天呢?

:我不求那个轰动效应,我喜欢在议员们有思想准备的情况下才把法案送到国会去。这就好比喝一瓶威士忌酒,如果你一次只饮一杯的话,那就舒服极了;可是如果你在一个晚上把整瓶酒一饮而光,那你就麻烦了。而我的计划,就是一次只斟一口,要好好享受一番。约翰逊的辩解,虽然解的是一个严肃的话题,却因了那浅近的比喻,而使自己在辩解中争得了主动,显示出一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机趣感和诙谐味来。

对比设喻巧辩白

在论辩中,对于与已相左的不同观点,我们可采用设喻的手段,将同一喻体置于不同的情境和效果中,对此来进行对比、辩别,为自身观点做出有力的辩白或澄清,以达到批驳对方的目的。某单位在对人事与分配制度进行同步改革的实验时,出现了渐进式和急进式两种方案的争论____

?不管怎样,我还是觉得这人事制度应当大刀阔斧、雷厉风行地干才好,造它一场地震,使职工的观念发生深刻的变革,从长远来看是有利的。

:你就不怕一刀砍下去伤及一大片、冷了人的心吗?放心吧,我们的人事变革的机器已经运转起来,虽然很艰难,可是,要在这么一台老掉牙的机器继续运转的同时对它进行重大改造,机器又不可能停下来不转,当然会困难一些,可是只要多抹抹油、多检修检修也是能成的。如果让这台庞大的机器骤然停下来,不仅出不了产品和效益,新产品也会难产;而且这台机器本身也容易锈蚀掉。要想重新置换,又到哪里去找资金?更何况咱这几千号人,人人都得穿衣吃饭。。。。。。那样的八级地震,不是代价太大了吗?

一个”机器运转情况和效果”的比喻,就把可能产生的两种不同结果作了鲜明的结比,从而对渐进式和急进式改革的两种方案的利与弊作了生有力的态势来,从而使自己占据了论辩的上风。

就近取”喻”巧辩驳

在看似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中,我们与其绞尽脑汁去找喻体,倒莫如就地取材、因势利导,将自身所说的事物或眼前景物来个借题发挥,聪明设喻,同样有可能在论辩中赢得先机。昔时童星秀兰·邓波儿,在出任联合国代表时,曾遇到过一个是否将环境问题列入某个国际会议议题的争论,在遭到别人诘难时候,邓波儿聪明地使用就近取喻的辩驳手段______

?你这主意毫无意义,可别用它来冲淡了原来的主题。

:可是,我们中间的人,无论是在这方面或是那方面,不都曾做过将一大堆垃圾变得容易管理的事情吗?所以,那个会议宴席上的布丁是值得一吃的;否则,如果我们失去了最珍贵的公众的理解和支持的话,失去了对自己承诺的责任的话,那么,那个宴席上的布丁再精美绝伦,吃上去也会像品胶水一样难以下咽的。

这个”布丁”本是指会议宴席上的一道菜肴,邓波儿又巧妙地用来同喻体”胶水”作对比,使之成为比喻的另一极,两相比较、权衡,自然显得灵巧而精妙,使她的辩驳更为有力,从而取得论辩的有利地位。

谐谑示喻巧攻防

有时候,论辩者不妨充分发挥想象,甚至凭空杜撰出一种并不存在的情形或景物,同样可以据此设计出精妙的比喻来:必要时,党政军不妨让这喻体带些谐谑意味,以此达到驳斥对方的目的。西奥多·罗斯福大选前想继任纽约州长,好以此资格竞选副总统。可该党党魁却对他来了明升暗降,使罗斯福非常不满,为此,两人发生了争执____

?我宁可当任何东西,比如说历史教授,也不接受你的决定。请你再三考虑!

:如果你能阻止在这次代表大会上的提名的话,那么,你就会发现,你像一个站在尼亚加拉大瀑布下的一个人,想将水推回去一样地徒劳而返。

这位党魁的反驳带有明显的戏谑、夸张味道,惟其如此,这比喻才显得更有威力。

逆向比喻巧捍卫

有时候,为了驳斥对方的谬论,我们还可以用设置一个与通常情理相悖的比喻的方法,在嘲讽对方的同时争得先机。德国女数学家爱米·诺德虽然有博士学位,可哥根廷大学还是要她另写出论文以后,才能取得开课的资格。在哥大的论辩中,希尔伯特教授据理力争,于是双主出现激烈争论____

?我们的战士从战场回到课堂,假如发现自己拜倒在一个妇人脚下读书,会作何感想?

?如果让一个女人当了讲师,她今后就要成为教授,甚至进大学评议会,难道能允许一个女人进入最高学术机构吗?

:先生们,候选人的性别,能成为反对她当讲师的理由吗?大学评议会,毕竟不是公共的洗澡堂,非得限制女人进去吧!

希氏辩驳的妙处,在于那个悖情逆理的”澡堂”之中,借以辛辣地嘲讽了那些保守势力,何其风趣富于机锋!

发表于 2004-3-24 15:19:21 | 显示全部楼层

用比喻的利器突出对方的”重围”

受益非浅~~~~~~~~~~~~~~~~~~~~~~
发表于 2004-3-29 19:31:13 | 显示全部楼层

用比喻的利器突出对方的”重围”

1999年国际大专辩论会上胡渐彪的一段关于"美是客观存在"的辩词:
"举个例子给大家,我们知道针是尖的,可是针的尖和针刺到手的感觉是截然不同的概念.我们知道针的尖存在与客观世界,它的感觉却是在主观感觉里头,两者截然不同。”
一针见血地指出对方的仳漏而不失儒雅风范。
发表于 2004-4-5 15:26:09 | 显示全部楼层

用比喻的利器突出对方的”重围”

很厉害哦!
原来辩词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着手考虑呀!?
I KNOW了
谢谢前辈
我会坚持下去的
深呼吸
加油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7-31 23:16 , Processed in 0.06647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