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17|回复: 2

[推荐]悖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1-11 12:04: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悖论 是指一种导致矛盾的命题。悖论(paradox)来自希腊语“para+dokein”,意思是“多想一想”。 如果承认它是真的,经过一系列正确的推理,却又得出它是假的;如果承认它是假的,经过一系列正确的推理,却又得出它是真的。
  以上是悖论的普遍解释,以下是我的个人思索.
   悖论是指各为概念的词语在共同阐述一件事物时,出现定义互反的结论从而形成一定认识之上的概念不成立阐述,或是说形成了无定义结论.
  认识中悖论的出现脱形于人的词语表达,词语表达是人思维概念的认识结论,而悖论的出现是人对概念认识的不完全阐述所导致的局限认识结论.破解悖论首先要经由理论哲学的认识推导建立指定的定义联系,才能进一步对悖论本身进行解析.
  第一定义人是存在的,人是存在于世界之中的,人的思维认识也是存在于世界之中的,因为思维认识是存在于人之中,人存在于世界中,所以思维认识也是世界的一种存在.
  第二定义人可以认识世界,世界以一种方式存在于人的认识之中.
  第三定义对于人的认识行为而言,存在人的认识,认识和认识表达的方式途径,世界现实.
  由以上三点出发简作论述.
  悖论是定义么?如果悖论的结论不成立则不可称之为认识定义.悖论是现实么?作为一种认识它应该可以描述现实,但不成立的认识不是现实.所以悖论是介于认识与现实世界间的认识表达.

  引入认识表达.
  认识的表达是人定义世界后的概念描述,旨在理解世界存在.那么认识表达是人的概念对世界的理解描述,再经由这种描述交流人类群体间对世界的理解认识,从而改造现实存在.
  因此认识表达并不代表认识表达本身的意义,而是经过连接人的定义认识和世界现实之后所体现的认识表达意义.所以任何悖论的出现并不是悖论本身的不成立,而是悖论两端所连接的定义与定义结论间的概念认识混淆.(参见结构哲学)

  悖论的词语组合在组合之初,各词语本身就已经包含各自的词语概念联系,并且每一词语都是二元对立结论的统一存在.

  以苏格拉底悖论为例:苏格拉底有一句名言:“我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什么都不知道.”对于言中所示的苏格拉底知道自己什么都不知道,那他所谓的知道应该是不知道,第二句有悖于第一句定义.在此处的理解已经分离出了作为连接途径的词语与它前后的概念联系.作为认识是一种存在,是介于人与世界之间的存在,任何认识表达都包含了认识对人以外现实的理解和对人以内思维的联系认识.在此处苏格拉底的第一句表达了对自身思维的认识结论,而第二句则明显带有对外在现实的结论认识,两者在认识倾向上是以一个隐性的结论点分别对内和对外作了认识的延伸,而不是互驳的认识抵触.

  以理发师悖论为例:在萨维尔村,理发师挂出一块招牌:“我只给村里所有那些不给自己理发的人理发。”有人问他:“你给不给自己理发?”理发师顿时无言以对。
  这是一个矛盾推理:如果理发师不给自己理发,他就属于招牌上的那一类人。有言在先,他应该给自己理发。 反之,如果这个理发师给他自己理发,根据招牌所言,他只给村中不给自己理发的人理发,他不能给自己理发。
  理发师悖论与苏格拉底悖论的不同之处在于,苏格拉底悖论是一点二延悖论,悖论的相悖点就是认识延伸的中心观点.理发师悖论是结论认识的共存共弃表达,这是由悖论中定义的不唯一性决定的.
  首先,理发师被称为理发师的同时也是村里人之一,并且在现实意义上理发师本身不是唯一存在,所以悖论设立之初就已经定义为先验的存在,是非现实的认识层次.
  之后,因为存在共性统一理发师给自己理发并不违反自己所言,他作为理发师同时也是村里人,给自己理发时可以是作为理发师的他给作为村里人的他理发,并且作为村里人的他在给自己理发而不需要作为理发师的身份违背所言.
  所以在角色混同时,概念中单体定义的组合是共存共弃的认识结论,而只需组合成为可理解结论而已.

   附带:共存共弃认识在结论严密的同时往往是认识上的根本认识转变,而非二延认识的认识演变.

发表于 2006-11-26 17: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悖论

很好的东西,要是能合着应然和时冉问题一起说就更好了哦.
发表于 2006-11-26 19:37:53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悖论

 不错,可惜还略欠详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8-28 18:37 , Processed in 0.05073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