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34|回复: 3

辩论不是读书的胜利——也凑个热闹围观下这次华语网辩的一些争论 BY胡中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20 12:50: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人对此比赛基本一无所知,只是最近上面链接中的第一篇日志的分享刷屏,于是看了上面两篇日志,觉得挺有意思,说两句自己的看法。



对于周峤同学的文章本身我并无太多意见。只是,周同学的文章谈的是“边界”,然而读者却更容易看到其分割线的前半部分。进而容易得出一个结论:辩论靠读书,靠专业,按许多分享的评论来说,“辩论的胜利是读书的胜利”。

这是我不能赞同的结论。

熟悉我的同学也许还记得我以前就在某个论坛和某位或某几位同学就此曾经发生过争吵。也许再次就这个问题发表这样的看法会让我被贴上“读书无用论”的标签,没关系,我还是想继续说下去。



“辩论的胜利是读书的胜利”这种说法在倾向试图为辩论设置某种不恰当的进入门槛。知识的门槛。对于一个立足于广泛参与的活动来说,这种门槛无疑是在削弱这项活动生命力。在大部分地区,这项活动的参与者是普通的大学生;在一些比较活跃的地区,参与者的范围扩大到了中学生。

对这些大学生或者中学生片面的强调他们多么无知以至于在辩论中多么无力——尽管这或许是事实——这对于这项活动的建设和开展真的有利吗?多半的结果是,他们耸耸肩说“哦,确实这样”然后回去看书了——而不是留下参与辩论。

如果这项活动必须要求参与者学富五车知识渊博才能够参与的话,那么这项活动还没开展就已经死了。我们等不到大家都念完博士再来打辩论。辩论的组织者必须接受事实,想办法让许多实际上确实很无知的中学生和大学生们尽可能相对顺畅、合理地开展辩论,而不是不切实际地期望他们懂得的超出他们的年龄水平。

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的组织者不会抱怨中学生数学上不懂微积分物理上不懂相对论。辩论比赛的组织者抱怨辩手的知识太少,除了暴露出规则上、题目上的不妥当以外,还能说明什么别的吗?



况且知识并不仅仅是时间上闻道有先后的问题,还有领域上术业有专攻的问题。当然题目究竟多么专业才算专业在实践中对于出题人来说并不那么容易把握,我也不认为值得苛求。只是反过来,凭着中学水平的历史知识基础来打历史题目的辩论赛,也未必就多么离谱。

实际上我倒不是对周同学的历史方面吐槽有太多意见。只要不把这种吐槽引申过度,形成过于泛滥和庸俗的读书论就可以。

周峤同学的文章开头说,“你的身份是一个辩手,不是一个今天慷慨激昂号称精通新闻学,明天又来侃侃而谈经济学的万能“专家””。————然而许多辩手分享感慨“辩论是读书的胜利”,看起来却是准备成为拼命读书成为多领域全方面的专家能手,我觉得,这其中有什么误会也说不定。



说到了题目,扯一些题外话。一个合适的题目,适度的专业性是考虑的一个方面;太浅显了没意思,太深了没法打。不过,这并不是唯一的考虑。我想说说我认为的还要考虑的一些东西。

下面几个题目,哪个是合适的辩题?



1)鸦片战争破坏性大于建设性/建设性大于破坏性(本次网辩题目)

2)鸦片战争发生在1840年/1940年。

3)鸦片战争好/不好。





很显然,对比之下,第一个题目是最合适的。第三个题目尽管比较差,但还可以勉强一打。

而题目2是绝对没法进行的。



黄执中先生关于辩论有大家都很熟悉的“小明”说,不同小明——或者小刚小红的存在,对辩论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彼此对立的立场同时成立总需要一个说的过去的理由——不同的人,不同的立场,不同的角度,就成为最常见的理由。

同一件事情的利弊,对小明和小刚是不同的。而鸦片战争是好还是坏,对大不列颠和大清帝国来说,当然也是不一样的。而找出这种区分,是辩论的责任。

至于鸦片战争的事实,倒确实应该是中学历史课堂上解决的问题,而不是留到辩论赛场上的事情。当然,我们的教育有很多问题,也许中学历史课堂上解决的不够好————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辩论就应该或者能够或者可以把这份责任拿过来承担起来。它是担不起的。



周峤同学说,“辩手们很容易将问题处理成概念的切割,论据的拆解,事例的攻防;在这之间,自有辩论的技法、节奏、妙处。我自己也孜孜不倦地在这个方向努力。我认为这是思考问题的必要训练。但以前我忽略了,这同样也会遮蔽问题本身。”



我大体赞同这样的说法。结合我上面对“鸦片战争好不好”这个略扯题目的解释,我觉得“概念的切割”,也就是对于“好不好”这样模糊的概念结合具体的人、立场、角度进行诠释。或者,比如,对于“破坏”了什么,“建设”了什么的思考。而这样的工作,一方面并不和什么具体的历史知识挂钩,另一方面又普遍存在于所有的辩论题目中,因此我认为,这才是辩论训练的最核心的技能,而具体的知识则不是。



因此在我看来读书和辩论是有区别的。一本负责任的历史书,我认为不应该告诉你“鸦片战争好不好”。因为历史本来就不是好和不好能够简单概括的。好和不好,要你自己来判断。



而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国人,一个历史知识达到普通高中水准的中国人,我们想起那一段历史的时候,我们自己是什么样的心情,什么样的态度,是觉得“好”还是“不好”,这个问题,确又是很有必要对自己回答的。



读书告诉你鸦片战争是什么,辩论告诉你好还是不好。这两者是不同的,也不能互相替代。



周峤同学说,“我认为这是思考问题的必要训练。但以前我忽略了,这同样也会遮蔽问题本身。"我想对这个问题多说一点的是,他们之所以互相遮蔽,恰恰是因为互相混淆,缺乏界限。也许在不知道鸦片战争是什么的时候就谈论它好不好是可笑的,那么以为知道鸦片战争中发生了什么就足以判断它好不好难道就正确了吗?



在辩论场上的辩手是更欠缺对于鸦片战争的知识还是缺乏判断好坏的能力,我不清楚。但是第一,我认为辩论场不是合适的用来积累知识的场所,因此将题目控制在普通人依靠常识足以进行参与的程度是必要的;第二,即使确实需要鼓励新辩手多读些书,至少不可以让他们误解书本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他们首先要知道自己的问题是什么。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因此,我觉得辩论并不是读书的胜利。这是我一贯努力反对的论调。我并不认为引起我昨文意愿的周峤同学的文章原意如此,但是我觉得相当之多的人在传播它的文章中引申出了这个意思,我想要反对这个意思。以上。
 楼主| 发表于 2012-8-20 12:52:18 | 显示全部楼层
注:上面两篇日志指 http://www.bianlun.net/thread-55154-1-1.html我触到的边界——华语网辩听后记 BY周峤
                             http://www.bianlun.net/thread-55155-1-1.html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写在华语网辩之后 BY刘笛
发表于 2012-8-20 13: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辩论是读书的胜利。”这句话似乎是某国辩冠军队教练最先说出来的吧。理解这句话需要看当时的前后语境,可惜现在却被曲解了。
发表于 2012-8-20 19:26: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res 于 2012-8-20 19:30 编辑

恩,辩论是读书的胜利,不如说辩手该有脑子。。。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9-4 22:36 , Processed in 0.05626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