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477|回复: 2

Debate once,debate till death(准备篇) by:杨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15 23: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准备的重要性本来是毋庸多言的,很早前我就跟大家讲过赛前的准备的好坏决定了70%的成败,然而遗憾的是,我们依然在低年级的校队中看到了两种不太好的情况以至于我觉得有必要把赛前准备单拿出来作为一个专题来讲。

第一种情况主要发生在二年级主力们的身上,我们普遍感觉到的是二年级校队在处理辩题的时候准备潦草操作简单粗暴。我完全可以理解这种状况,因为这届二年级校队基本上成长过程是和我们魔王一代一起打比赛的,坦白讲在一般的比赛中我们也没有让他们感受到准备如何细致,而我们真正精心准备的如两次两岸四地赛,第一次的长三角,国辩选拔赛和这次第二届人道赛他们又基本没有参与,所以他们会产生“学长姐可以简单粗暴,为什么我不可以”的情绪我觉得也挺正常。在这里我也不想讲诸如认真准备是对观众负责或者认真准备能让你们学到更多知识这些大道理,我只讲一个最浅白的道理,你能不能赢?当你们面对的不再是校内比赛中的那些还没有什么经验的一年级校队或是干脆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业余选手,而是和你们技术能力相当,甚至比你们个人能力更强的外校校队的时候,当你们的身边不再有可以依靠的学长姐,只有需要依靠你们的学弟妹的时候,你能不能赢?如果可以,那请看下一篇,如果不确定,请往下看。

第二种情况主要发生在一年级校队的身上,这届一年级校队的勤奋努力我们都看在眼里(其实现在的二年级在一年级的时候也很勤奋努力。。。)只是在准备比赛的时候还不太清楚要做哪些事,要怎么做以及要做到什么程度,导致他们的准备时间投入与最后的产出之间的比例不太协调,因此二年级要解决的是态度问题,而一年级要解决的主要是方法问题。

那下面就具体开始讲从理论上讲,我们应该如何准备一场辩论赛,有理论上自然就有实际上,实际上根据我们准备时间的多少,对手和我们实力的对比情况,比赛的重要性等诸多因素会有所不同,但无论如何学弟妹们需要了解最大强度的准备是一个什么状况,会了最大强度的,如何偷懒这是不用教的。

我们大致可以将赛前准备进一步细化为前期准备、中期准备和后期准备。

前期准备主要是资料和基础知识的准备,拿到一个辩题你有可能不怎么看的懂,比如前年和去年青年杯大决赛题“哀莫大于心死OR哀莫大于心不死”“宁鸣而死OR宁默而生”或者今年复旦系际赛大决赛题“有用之用,方为大用OR无用之用,方为大用”遇到此类坑祖宗的辩题,首先需要补充的是大量相关知识,了解命题出处、背景、含义等,这才有可能开始讨论。又或者一类辩题距离我们生活比较远,或者专业性比较强,例如“我国是否应该实行安乐死合法化”“我国是否应该进一步扩大核电使用”“大学教育是否应该精英化”等,我们同样需要前期掌握足够的资料了解相关命题的背景和已有有关理论成果等。前期的准备是为了让自己了解辩题所涉及问题的全貌,因此前期的资料搜集不应带有立场性,不应只搜集整理对本方有利的资料而选择性忽视对本方不利的资料,对于正反两方面的资料都应充分搜集以备后续讨论。同时通过前期的资料搜集和整理我们基本就可以知道双方立场基本的论点和主要的分歧所在,这比我们凭空去想论点要靠谱很多,也方便很多。

中期的准备是比赛准备的主体部分,同时也是低年级同学最混乱的部分。因此我会讲得比较细一点。

第一步是制定比赛基本策略。当我们通过前期准备了解了辩题的背景资料和基本观点后,我们对于这个辩题和我方的持方会有一个基本的判断——我方是优势立场还是劣势立场还是双方均势?我方的优势是在于理论还是实例还是情感?这个辩题是易守难攻还是易攻难守?这个判断需要一点比赛经验,低年级同学刚开始可能判断会不准,这都没有关系,首先需要建立这样的意识去做这样的功课,慢慢就会积累起经验能做准确的判断了。而根据基本情况的判断,我们就会制定相应的基本策略,对于我方优势立场那就充分发挥立场优势主打本方主流立论,通常来说优势立场会有大量支持本方立场的实例,因而优势立场的打法又以大量抛出本方例子作为常规打法。而如果本方是劣势立场意味着本方的立场乍一听可能和大家的常识不太一致,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寻找不常规的视角来进行立论,劣势立场以奇袭居多,同时重点会设计针对对方重兵器实例的防御策略。至于本方优势所在那就相应扬长避短即可。如是易守难攻的题就主打本方立论的推进,如是易攻难守的题,就主打对对方立论的强袭,具体的各种比赛策略如何实现会在之后几篇中有详尽阐述。

第二步是寻找最坚定支持或反对本方立场的人群,并探究他们观念形成的缘由,用剑宗的说法叫做寻找“小明”对剑宗不了解的同学可以去黄执中学长的主页翻看执中学长的日志,这里不多赘述。通过对“小明”的选择和理解形成本方的基本论述逻辑,这一部分会在下一篇《论》篇中作具体展开。

第三步是为本方论点和论述逻辑寻找足够的事实或理论依据,这里有一个基本的原则,对于比较生活化的辩题我们偏好选择身边的例子,而对于专业性强的辩题则会通过专业期刊或学术论文来寻找需要的资料,至于如何高效使用搜索引擎这不是我要讲的内容,坦白讲我也不太擅长,但如果到现在知网还不会用,这是不应该的,请默默询问你们的学长姐,如果你们学长姐也不知道请向我举报。

第四步是把第二第三步反着来一遍,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预判对方观点逻辑和例证资料,并根据对方论点的不同情况制定“攻、守、走、受”不同应对策略,这些应对策略会在接下来的《辩》篇中作具体介绍,同时同学们也可以参考游梓翔老师的《认识辩论》中的“和、避、打”策略。

第五步才是定稿,包括定一辩稿、二三辩攻辩问题、自由辩推进战场和攻击战场以及结辩的价值部分等,这些内容的具体方法和要求会在接下来几篇中有分别介绍。这里需要先强调一遍的是,之前确定的论述逻辑也好,实例资料也好,回应策略也好,都要在这个步骤中整理成为可以直接在比赛中使用的语言,并且精确到字,不应只是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然后到场上临时再组织语言,这一点之后会反复强调,请特别注意。

再接下来就是后期的准备,后期的准备主要是模拟练习和一些小修小补,模拟练习的意义一方面是帮助队员熟悉稿件,另一方面是让队员从模拟实战环境中体会本方论证逻辑遇到攻击时或本方攻击遇到对方反抗时如何做应变处理的感觉。而最后的修改也只是就细节部分进行一些完善,因为从时间来看,准备到这一步距离比赛已经不远了,除非极特殊情况,否则我们不建议在临近比赛的情况下再全部推翻重来。

最后需要讲一下比赛准备的周期安排问题。一般来说一轮比赛的间歇是一周,我们假设是7天的时间,那我们建议第一天做完前期准备的工作,第二三天做完中期准备的前四部,第四天定稿,第五六天模拟和修改,第七天比赛。如果准备时间不是一周,那就等比例缩放一下就好。我们不建议在中期的前四部耗费过多时间,从而没有时间完善稿件和模拟训练,在比赛实践中,一个60分的框架实现80%的总体效果通常好于一个80分的框架实现60%的总体效果,这一点需要同学们特别注意。

以上都只是理论上的情况,实践中当然不会那么死板会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节,例如通常只有学校任务比赛或是对手比我们强的时候我们才会打模拟赛,又例如对手实力明显弱的时候我们会偷懒不做战场。总而言之,只要总能赢,学长姐就说不了什么,但如果赢不了,那就需要反省并加强相关的比赛准备,赢不了还不认真准备,那除了被学长姐喷就没有其他可能了~

总结一下,这一讲首先需要二年级校队的各位充分了解在遇到同水准或更高水准对手的情况下准备的重要性,同时需要一年级校队了解准备比赛的整体流程,需要特别注意的两点是,第一、比赛的准备不只是准备一个思路,而是要细化到实战使用的语言并精确到字句。第二、比赛准备不应在立论问题上过多纠结,而要留有一定的时间作立论的细化和模拟演练。下一篇将讲最复杂也是最困难的一个部分《论》篇,预计会更新比较慢,请各位同学耐心等待。我们下一篇再见
发表于 2012-12-29 21:47:02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赞!!
发表于 2013-1-20 02:27:37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第一步,有两个值得商榷的地方:1,先搜集资料再确定思路——我觉得应该先找思路再根据思路确定资料,再修改思路。因为题目涉及的资料太多,而根据思路而去找的部分资料又不在辩题中,如果先搜集资料,第一是资料搜集没有针对性,二是庞大的资料很难归纳出思路,三是即便归纳出思路了,也容易跟题目的思路有偏差(因为题目的思路是基于正反两方的矛盾为出发而存在的,不是由一个命题的论证推理而存在的)。
2,如是易守难攻的题就主打本方立论的推进,如是易攻难守的题,就主打对对方立论的强袭——我觉得一部分题目是这样,一部分题目又不是这样,究其根本是由于:理论事实逻辑价值本身就不相统一,题目涉及的理论事实逻辑价值就更不统一,我们一眼看过去看到了,事实的优势,是因为我们忽视了理论、逻辑、价值的思路,同理,之所以对方会出所谓的奇招,就是对方看到了他方题目逻辑(或者其他)的优势,而看到了我方在逻辑(或其他)的劣势。所以,我们认为的所谓的题目优势、劣势、势均力敌,其实只是辩手口中经常说的“一叶障目”而已。所以根据一叶障目的结果制订辩论的战术(如楼主说的“打例子”、“对方重兵器实例的防御”等等)其实是不全面的。

当然,楼主这种准备方法也有可取之处,虽不是路路之明,也算是指引新手的一路之明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9-1 10:44 , Processed in 0.05517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