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775|回复: 12

[转载] 以武大为例论战如何应对流氓辩 (人人网流氓辩论战转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19 21: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日前,一场以武大国辩比赛中的辩论技法的论战在人人网上展开。
一切的起源来自于华野同学的帖子


原帖请入:http://blog.renren.com/blog/250037263/703577150


【关于辩论】遇到流氓辩该怎么办?—关于国辩选拔赛决赛的一点个人看法。
本篇日志与辩论有关。。如果看不懂还请各位见谅。
首先声明的是:“流氓辩”这个词不代表任何贬义色彩。
相比而言,“流氓辩”在场面上并不流氓,却显得底气十足,解释得当,深得观众信任。文中所提的流氓辩大概是就是这样,它往往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所讨论的并不是出题人出题本质的想法。
2 往往敢于大胆承认对方观点,或者说已经包掉了对方的观点。
3 选择强调一个简单到不需要论证的价值或者观众一听就可以理解的价值,即使论证,也没有实质作用。
4 仔细一想,此价值与辩题双方根本无关。
今天晚上央视播出了2010国辩国内选拔赛的决赛,辩题是新闻价值与人伦道德哪个更重要。连一向对此无好感的我的母亲都看了比赛,因此我晚上又仔细看了一场这样的比赛,在我看来,这场比赛的正方武汉大学可谓将"流氓辩"发挥到了极致,最终比赛的结果也说明了这一点,评委4:1判定武汉大学获胜则说明了这一点。我们仔细来分析一下武汉大学的打法:
1 这场比赛的辩题由照片《饥饿的苏丹》引出,讨论的是记者面临选择时的抉择问题,出题人将抉择的两方面概括为新闻价值和人伦道德,而武汉大学的打法却很赤裸的告诉我们这个时候不能比(幸好有超级辩论时评委帮忙),属于典型的批判出题人思维。
2 对于中国政法大学提出的所有问题,武汉大学都敢于承认,认为这只能说明急,不能说明重。而自己的观点是新闻价值+人伦道德>人伦道德。属于典型的包对方观点的打法。
3 武汉大学的观点可以用一句简单的观点概括之:新闻价值是一个新闻工作者毕生的追求,因此它重要,通俗一点新闻工作者应该是扛摄像机的,所以新闻价值重要。这样的观点观众当然可以接受。辅助以立论中两点论证,而这两点论证除了在立论出现和在最后的结辩出现,几乎与全场无关。
4 仔细一想:新闻工作者应该心怀天下,做好职业工作这样的价值似乎与辩题双方都不矛盾。
可以说,这是一场完美的流氓辩,极大程度上利用了观众和评委的现场心理。从客观评价,即使不看超级辩论,本场比赛的获胜方也是武汉大学。很多人说,这场比赛是超级辩论分差距的,我不这么认为。
问题关键就来了。现在辩论越来越发展,对于观众的利用也就越来越多,对于逻辑的严谨要求越来越高,流氓辩也越来越多见。我们准备过的几次辩题,也经常很无奈的碰见这种情况。这样的打法究竟好不好值不值得提倡我们暂且不讨论,本文讨论的焦点问题是:遇到这样的比赛怎么办???
我们不妨来从中国政法大学失利的原因和流氓辩的性质两个方面来分析一下:
最通常的方法就是喊冤式打法,这样的方法在现实中被用的最多,但往往效果上也最不好。喊多了评委都开始嫌烦,喊冤的本质已经承认了如果这样打下去我搞不定你。因此采用喊冤打法的队伍往往只能接受失败的结果。所以“如果您方这么定义今天的比赛也就没法打了”这样的话还是少说为好,大到2002年的电子科技大学,小到上学期八院系决赛,如是讲话者往往最后都输掉了比赛。
单纯喊冤的打法肯定不行,中国政法大学也没有采取这样的打法,他们更多的在讲述冤枉的理由,一辩和三辩在自由辩论过半的时候已经发现了对方的打法思路(这一点后面还要提,这也是流氓辩威力大的原因,让人发现的晚),然后开始试图解释为什么是可以比较的,显然中国政法大学在急和重两个概念上准备不足,于是成功被流氓掉。这给我们第一个启示,对于流氓辩的防范必须有所准备,不能依靠现场。即使是中国政法大学这样优秀的一三辩,也未能成功说服观众,可见流氓辩本身威力之强大。
但问题又来了,我怎么知道对手会怎么比赛?采取什么立论与底线?
显然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要清楚自己的底线与自己的价值,中国政法大学在这场比赛中,明显在强调二者冲突这一概念,而武汉大学的回应则是“此时比较不出”,中政法试图在解释“可以比较出”的原因,而且随着解释的次数增多,逐渐开始被人理解,可惜比赛时间已到。而另一方面,武汉大学为了清楚解释急和重,甚至不惜把“人有三急”这样的语言都搬上了屏幕。我同意中国政法大学这个解决思路,开始找冲突点,也就是解释为什么“可以比较出来”,但是问题就在于这样一个冲突时可以比较出来的观点,恰恰也是利用了大众的心理,往往不具有逻辑性与论证性,或者说大家天然是这样。这样的观点,一旦被颠覆,往往很难论证回来,因为你自己当时也是利用观众感觉的,也无法论证。肖磊当时说话的句式证明了这一点,"XXXXX的选择难道不是比较出来了么?”因此,第二个启示:对于自己逻辑线内的底线,多思考为什么,以防说服大家需要,理所当然的底线论证时固然轻松,而被准备充分的对方颠覆时则难以论证回来。
如果陈典和肖磊在赛前能更多思考一下为什么冲突之时是可以比较出来的这样一种大众普遍接受的观点,我想赛场上效果会明显好很多。再看中国政法大学的第二条方法,也就是肖磊的结辩,我概括为回归出题人意愿,他一直在试图把大家拉回出题人的语境中,这个思路很成功,但是遗憾的是时间不够了,如果这场比赛结辩能多2分钟,也许比赛结果会有所改变。而时间不够的这部分,我个人认为更应该是突显己方价值,“鄙视”对方大众价值,或者说揭示对方价值的与题无关性。而揭穿对方价值的与题无关则由于回归出题人语境相呼应。而这一点,第一需要时间,第二需要良好的语言组织能力。因此显得十分困难。最后,当然还需要讲讲自己的价值与题有否,否则也是无用的。
以上是个人对于这场比赛的看法,对于碰到流氓辩应该怎么办,我也很没经验,所以关于这个问题还愿为你我共同探讨,欢迎各方批评拍砖,发表不同意见。

之后,武大辩队成员 夏正 同学(历史09)发表了回应贴

也说所谓流氓辩
原帖地址http://blog.renren.com/blog/265359691/847011885

本来是分享之后的评论。。。实在太长了。。。专门开一篇日志好了
这个学期还没发过什么内容丰富大众看的懂的日志。。。同时谨以此口水文哀悼胎死草稿箱的先烈文们。。。
《遇到流氓辩该怎么办?—关于国辩选拔赛决赛的一点个人看法。》

允许我断章取义吧。。。6点半要考双学位。。。只说作者对流氓辩的认识。。仅此而已

不赞同将此类打法称之为流氓辩,作者的四个判断标准都有问题。
1,你总得允许辩手说一个大家没听过的新颖视角吧,不能因为不符合常规就斥之为流氓。(另外,其实出题人出题的时候并没有辩手准备的时候想得深,所以很多时候完全按照出题人的意思来容易悲剧或者反而失去讨论的意义...骂过辩题的各位都懂的...)
2,敢于承认对方的观点有合理之处本身就是智慧的体现,完全否认对方观点才是蔑视出题人的智商,对方观点总不能一点道理都没有把?
3,作者在第一点里反对常规,第三点里有嫌弃人家常规,无法理解...事实上能从很不一样的角度去阐释一个常识本身就是深刻,因为这是在发掘常识背后的道理,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其实我们并不知道为什么。
4,价值本来就不是论证...当然可以跟双方无关...就像无论是经济发展优先还是环境保护优先都可以上价值上到要为人类的未来负责,没有任何问题。。。

其实个人认为碰到此类打法除了用辩手素质强吃没有任何办法。电视辩论把上场选手的名气打出来了,但是背后的周帅才是大神,他敢在场上用的体系必然是以正合以奇胜,因为有奇的一面所以想不到不好防,因为有正的一面所以遇到之后一时之间拆不掉。
但好在不是每一个队员都是陈铭师兄的水平,所以极有可能存在辩手素质不够操作不了的情况(比如像我这样的挫人去操作),所以如果要求胜,尽量施加压力迫使对方操作的辩手自己犯错吧。。。
另外,个人认为。。不到一定水平的比赛是碰不到这样的情况的。。。世界上没那么多大神。。。大多数比赛中碰到的还是那些用得都烂掉了的、令人生厌的伎俩。。。不如先整那股风。

此后,武大校队辩手 张文逸(资环院 07级 ) 做出了的回应
原帖请入 http://blog.renren.com/blog/239566759/847020987

回应帖:如何应对“流氓辩”
 闲来无事,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借10全辩决赛引申出如何应对流氓辩的问题;作为与当场正方武汉大学队全程共同训练的陪练队成员,我认为我有一番义务做上几点回应,权当是一种自我再反思;当然,本文观点只代表个人,并不代表武大辩论队。
  我很真诚的。
  首先需要稍作说明,武大之所以要采用所谓“流氓辩”(暂且这么称呼吧),是被逼的;当时大家问了很多身边的人,说你认为新闻价值跟人伦道德何者更重要,得到的回答无一例外,全部是后者;甚至新闻院跟哲学院的某些老师,也直言此辩题的正方根本没法打;大家在绝望边缘反复摸索跟酝酿,才终于创出这套以“紧急性代替重要性”为主要标志的立论体系。至今,这套立论仍然令大家满意,我个人也是如此。
  当然,任何一套立论都可以反复自我剖析,今天刚好有这样的契机。我认为,面对所谓“流氓辩”,大致有两种方法:一种叫做赛后思考型,一种叫做临场应对型。

  方法一:赛后思考型
  宣言:用钻牛角尖的死磕精神,誓破逻辑漏洞。

  所谓用紧急性代替重要性,即在新闻价值与人伦道德发生冲突的那一刻,先选择人伦道德只能说明人伦道德在当时更加紧急,并不能说明纵览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生涯,人伦道德是更重要的;就好像当上厕所跟工作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会选择先上厕所,这只能说明上厕所很急,并不能说明,在人的一生中,上厕所是更重要的事。

  大家知道,凡类比皆不当;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类比究竟不当在哪里。当我反复思考也没有头绪的时候,我采用的方法是,先跳出对该类比的玩味,站到更广阔的视角思考一下,于是问题来了:

  这个世界上任何两件事情,都可以拿来比较何者更重要么?

  我想这个问题的答案应该是否定的;至少,“上厕所”这个“非延时类”事件(不好意思,三国杀后遗症),跟工作这个“延时类”事件,是不能共同放在“人的一生中”这个维度里去比较重要性的。

  如果我们强行赋予“工作”即时性,然后在冲突的瞬间比较重要性,则是可行的;就此,在超级辩论环节,面对评委老师的猛烈攻势,陈铭师兄已经“大方”地承认,在“上厕所”跟“工作”冲突的瞬间,上厕所是更重要的,也继而颇具冒险精神地承认,在新闻价值跟人伦道德冲突的瞬间,人伦道德是更重要的;然后陈铭师兄话锋一转,道:可是,看看我们今天的辩题,探讨的是两者冲突的瞬间么,我们探讨的是新闻工作者的整个职业生涯啊!

  打完收兵。

  问题在哪?

  好吧不绕了。问题在:当“上厕所”这个“非延时类”事件被强行拉长,就不再是上厕所了,而是……人的生命;因为,如果你够狠长期憋着不上厕所,是会死人的啊

  我这可不是在开玩笑,不管是厕所跟工作相冲突选择先上厕所,还是吃饭、喝水、睡觉跟工作相冲突选择先吃饭、喝水、睡觉,其潜台词都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拜托,我得先活下来。

  因此,如果上厕所跟工作相冲突,从而选择了先上厕所,说明你认为在“人的一生中”,生命是比工作更重要的。

  如果我们换一个情境:某民族英雄被外族俘获,在大庭广众之下被极尽酷刑也面不改色,此时我们的民族英雄忽然尿急,倘若他真的尿了,会被认为吓尿了裤子,自己跟民族的尊严都将毁于一旦,我想,这位民族英雄同志很可能会选择憋死的。

  “人的一生中”,这五个毫不起眼的字,即此类比的七寸。

  分析完毕,最后给结论:冲突时刻的紧急性其实可以说明长期观念里的重要性,即便先选择人伦道德是为了求得两全,在选择的那一刻,你也无法100%保证在先选择了人伦道德后,真的可以于日后求得两全(因为做选择的那一刻两者是“冲突”的);即使你有99%的把握,也代表着你宁愿冒着1%丢失新闻价值的风险,也要把丢失人伦道德的风险降为零;正说明在你的观念里,一直都认为人伦道德是更重要的。

  方法二:临场应对型
  宣言:应对“流氓辩”,你得更流氓。

  具体做法,一句话:连更紧急都不可以说明更重要?还有什么可以说明?

  拜托,什么狗屁“赛后思考型”,全是bullshit。
  “贪官”奸,清官得比贪官更奸。


(又及,各路辩手的讨论和回应楼主正在整理中,稍后编辑入原帖。。。)
发表于 2012-5-19 23: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分析的挺好的,刚才看了下视频,楼主不分析,还这没发现武大流氓,你一说还真是那么一回事

陈铭确实牛逼,那个评论员也牛逼,
发表于 2012-7-10 11:31:2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受益匪浅。
发表于 2012-7-13 14:06:10 | 显示全部楼层
辩手的场上素质啊,真是我等人的硬伤啊。
发表于 2012-7-26 14:08:2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帖子真的一点看的意义都没有。
发表于 2012-8-4 11:00:22 | 显示全部楼层
xinjianbupt 发表于 2012-7-26 14:08
这种帖子真的一点看的意义都没有。

同意.辩题劣势,对手彪悍,而且也不算严格意义上的流氓辩.
发表于 2012-8-16 19: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yixnisaac 发表于 2012-8-4 11:00
同意.辩题劣势,对手彪悍,而且也不算严格意义上的流氓辩.

这都是事后经过大量逻辑推演理论推理出来的。评委可能就是个,感觉,觉得武大略好?
那天武大气势略强,陈铭的陈述感染力很强,肖磊和吴琼的在表述上追求精确,评委可能恰好喜欢感染力型的?
然后武大微弱优势赢了。
……

以不变应万变。
发表于 2012-8-20 02: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xinjianbupt 发表于 2012-8-16 19:18
这都是事后经过大量逻辑推演理论推理出来的。评委可能就是个,感觉,觉得武大略好?
那天武大气势略强, ...

那时看着肖磊通红的双眼,我总觉得法大输得东西是个很奇怪的东西。
发表于 2012-11-6 00:49:3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理解是一般来说所有辩论到最后都是损益比的交锋,而一个损益比成不成立,优缺点的交换是不是划算,是不是值得提倡,这些就都是价值判断的范畴。
发表于 2012-11-29 04: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也是一种能力。
发表于 2013-7-29 20: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打这个辩题就把这个视频翻出来看了几遍,结果越看越觉得不是很合适,后来讨论的时候就没怎么借鉴里面的东西了
发表于 2013-9-17 21:44:42 | 显示全部楼层
温故而知新,受教了。
发表于 2013-10-12 13:43:53 | 显示全部楼层
很现实的问题,分析的挺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7-31 03:34 , Processed in 0.05215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