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57|回复: 17

救命!!SOS。。麻烦师兄们都进来看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9 19:31: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过俩天,将参加个《班级管理是胡萝卜多一些还是大棒多一些》辩论赛,我方的观点是:班级管理是胡萝卜多一些。。
请高手提供些辩词~~!!!!!
发表于 2012-4-9 23: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照例,分析辩题,这是什么类型辩题?显然,这是选择性命题
但是“多一些”,代表它有其比较性的色彩。在这种色彩下一定不要去说胡萝卜多好,大棒多好,因为这个不能显示出优越性,只能说明其有利处。所以要换种思考方式?
所以我们要分析的重点在于主体是什么?是班级!班级里是什么?学生!学生有什么特点?
其二,班级管理的目的是什么?它希望达到什么目的?达到这个目的需要大家又怎样的生活状态和心态?
其三,大棒和胡萝卜自然各有各的好,这个没意义。你要说明这两者什么关系。最重要的是,大棒的优点是可以被替代的,而弊端不可避免的,反之,胡萝卜的优点是不可替代,但是弊端不是胡萝卜的错。举个例子,你把胡萝卜喂多了,撑死了兔子,是因为你错在喂胡萝卜?还是因为喂多了呢?

点评

大棒的优点怎么能被替代呢?你不知道没有狼,羊会死得很惨么?  发表于 2012-4-10 06:11
发表于 2012-4-9 23: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先想这么多,想起来再说吧,这是初步的,重要的还是你们自己想。
我带过很多队,带过很多比赛,辩论立论一定是你们的团队自己想出来,否则你们在场上不会应用,还是不行,加油
发表于 2012-4-10 07:56:21 | 显示全部楼层
MSNo_1 发表于 2012-4-9 23:09
首先,照例,分析辩题,这是什么类型辩题?显然,这是选择性命题
但是“多一些”,代表它有其比较性的色彩 ...

举个例子,大棒的优点是什么?比如对手可能会说,整顿学风,班风。达到惩戒效果。
如此,你就可以反驳了:这种优点完全可以通过价值观的引导,教师的言传身教来实现,为什么要用这种弊端明显的方式呢?
 楼主| 发表于 2012-4-11 00:06:13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感谢了!!谢谢师兄!!!
发表于 2012-4-11 14:29:1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把第一点稍微展开一下,学生有什么特点?心智尚未成熟,逆反心理较重,学习能力强,但是判断能力弱。
我方就可以说,在心智未成熟,逆反心理重的前提下,鼓励,引导,也就是我们说的胡萝卜是更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而逆反心理重,学习能力强,会让大棒的弊端不仅不可避免,而且会使学生向消极的方向发展。而他们的学习能力,是否又让大棒教育演变成一种暴力倾向,对暴力的无限崇尚的思想呢?
发表于 2012-4-11 14:31:55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现场应用,对方如果讲到大棒优点,在必要的情况下承认,我方并没有否认大棒教育的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的合理性。但是,今天的辩题不是选择性辩题,而是比较性辩题,我方认为两者都需要,但是胡萝卜要多一些。
发表于 2012-4-11 14:35:3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班级管理的参与者是学生和老师么?
发表于 2012-4-11 14:35: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你们可以把大棒妖魔化,班级管理涉及班级干部和老师。大棒意味着斥责,惩罚,无论是斥责还是惩罚,都含有较强的消极性,或者在道德上是存在争议的。而作为老师,学生干部,用不合乎道德,不合乎我们普适价值观的方式来管理班级,这本身就是一种错误啊。
 楼主| 发表于 2012-4-11 15: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分感谢!!
发表于 2012-4-11 17: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颜色的方向 发表于 2012-4-11 14:35
这个班级管理的参与者是学生和老师么?

学校也参与,但是参与的少吧。您怎么看?
发表于 2012-4-12 15: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MSNo_1 发表于 2012-4-11 17:10
学校也参与,但是参与的少吧。您怎么看?

只是分析一下事实层面的问题。
这个需要分开来讨论的,学校参与的班级管理和学生自己的自我管理。
一般的班级管理往往给人的印象都是一种类似于自治的团体,管理的维系方式多为班级成员的自我要求来进行约束。而设计到班级成员利益的刚性需求带来的矛盾,则不是学生自己可以解决的了的,所以交给学校,例如记过,例如奖学金,这个如果要是让学生自己来进行管理的话,后果可想而知。
辅导员和老师被代入学校的管理代表当中去,因为其拥有关系到学生利益的地方,这个当然要以大棒为主。不能你说你不来上课我对你的惩罚就是不给你红萝卜。红萝卜对学生来说不是必需品,而成绩是。
而学生的自治呢,因为不涉及到核心利益冲突,那么就可以让步的地方太多了,红萝卜来柔和冲突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而且因为参与者和管理者在同样的位置上,如果强制的话会普遍产生抵触心理,这个也是不利的。
楼主可以在具体的环境和背景下进行讨论,同时给楼主的建议,对着这种概念没有明确定义同时没有可信度高的数据的辩题,在场上要注意战场也就是讨论焦点的把控,在演绎上也要做足功夫。
发表于 2012-4-12 16:59: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颜色的方向 发表于 2012-4-12 15:09
只是分析一下事实层面的问题。
这个需要分开来讨论的,学校参与的班级管理和学生自己的自我管理。
一般 ...

恩恩,有道理,浅辩一下。首先班级管理和学校管理或者学生管理应该分开,也就是辩论场上说的,立一个区分标准,否则无法区分学校管理和班级管理。
所以,班级管理主要以班级为单位,对班级内部事宜进行管理。所以,应以学生和班级相关教师为主体,而学校无法深入每个班级单位里进行管理。
第二,的确,在某些时候,大棒是必要的,但是我们应建立在学生是求学者,班级则是这些有共同目标的人的集合。而我们认为,学生既然是有目标的,自然就有一定的自觉性,和自发性。某些少数学生堕落,或者与学生的目标相偏离,只能说个例。而在这些学生的教育中,大棒的重要性大大提高,但是无法证明大棒应该多一点。
胡萝卜不一定是物质的奖励,也许一句表扬,甚至一个赞赏的眼神都是胡萝卜的具体体现。同学们每天来上课,并且认真听讲,自然会获得好成绩,此时只要有一种引导,即:好成绩来源于你合乎规律的行为,这就是胡萝卜。让学生树立起,好好学习,自然会有好成绩的价值观,这也是胡萝卜。
我们不否认大棒有积极的一面,胡萝卜有消极的一面,但是论关系,胡萝卜自然应该多些,辅之以大棒。

额……随便的想了一下,多多指导
发表于 2012-4-12 16:59: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颜色的方向 发表于 2012-4-12 15:09
只是分析一下事实层面的问题。
这个需要分开来讨论的,学校参与的班级管理和学生自己的自我管理。
一般 ...

恩恩,有道理,浅辩一下。首先班级管理和学校管理或者学生管理应该分开,也就是辩论场上说的,立一个区分标准,否则无法区分学校管理和班级管理。
所以,班级管理主要以班级为单位,对班级内部事宜进行管理。所以,应以学生和班级相关教师为主体,而学校无法深入每个班级单位里进行管理。
第二,的确,在某些时候,大棒是必要的,但是我们应建立在学生是求学者,班级则是这些有共同目标的人的集合。而我们认为,学生既然是有目标的,自然就有一定的自觉性,和自发性。某些少数学生堕落,或者与学生的目标相偏离,只能说个例。而在这些学生的教育中,大棒的重要性大大提高,但是无法证明大棒应该多一点。
胡萝卜不一定是物质的奖励,也许一句表扬,甚至一个赞赏的眼神都是胡萝卜的具体体现。同学们每天来上课,并且认真听讲,自然会获得好成绩,此时只要有一种引导,即:好成绩来源于你合乎规律的行为,这就是胡萝卜。让学生树立起,好好学习,自然会有好成绩的价值观,这也是胡萝卜。
我们不否认大棒有积极的一面,胡萝卜有消极的一面,但是论关系,胡萝卜自然应该多些,辅之以大棒。

额……随便的想了一下,多多指导
发表于 2012-4-12 22: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鸟儿林中飞 发表于 2012-4-11 15:11
十分感谢!!

首先,你要明白,胡萝卜和大棒本身是相互不可替代,必须要同时存在的,重要的是多一些是多多少,是否在合理比例中,在合理比例中就可以,而且,胡萝卜和大棒谁要多一些是要结合具体情况的啊,简单的说就是损有余而补不足,如果原本胡萝卜过多你就不能再喂胡萝卜了啊,好东西也不能吃太多不是?
发表于 2012-4-15 09:32:32 | 显示全部楼层
MSNo_1 发表于 2012-4-12 16:59
恩恩,有道理,浅辩一下。首先班级管理和学校管理或者学生管理应该分开,也就是辩论场上说的,立一个区分 ...

那问题就出来了,胡萝卜和大棒是可以量化来比较的么?
只能说在态度上,更依赖于哪个吧。
我是这样认为的。
发表于 2012-4-15 15:01: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量化,辩题是给予的多少问题。而辩论时需要讨论的是,这两者的关系是什么?否则不好阐述“更”
发表于 2012-4-15 15:0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颜色的方向 发表于 2012-4-15 09:32
那问题就出来了,胡萝卜和大棒是可以量化来比较的么?
只能说在态度上,更依赖于哪个吧。
我是这样认为 ...

不是量化,辩题是给予的多少问题。而辩论时需要讨论的是,这两者的关系是什么?否则不好阐述“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8-26 11:34 , Processed in 0.09154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