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46|回复: 10

求辩题理解分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2 11:57: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正方: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应该更注重发展公共交通公路
反方: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应该更注重交通管理和调整
我们是反方,求教版主和各路高手
发表于 2012-4-2 13:58:5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点个人意见哈。。。
因为个人对于题目的理解有点模糊,所以如果有什么不合适的看的各位就担待着点了。。。
公共交通公路是不是指类似于公交专用通道的路线还是指单纯的交通路线的扩建呢?在网上百度不到基本的资料,所以我就照着自己的理解开始胡诌了。个人倾向于后一种理解,因为如果建立在前一种理解之上的话,那么其实正方所要说的也可以理解为一种调整,被包在了反方的观点中,基本的矛盾对立消失了。然后基于这种理解,我们再来讨论其他的。
题目说明的是对于问题的一种解决方式的选择,对于解决交通拥堵哪种方式更应该被注重。一个问题出现必然要被解决,而这种所谓的解决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一劳永逸的彻底解决,一种是对于问题所产生的麻烦给予舒缓,而到底是哪一种解决取决于问题本身的特点,单纯的说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那么我们再回头看看城市交通拥堵这一个问题,看看其本身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不外乎两点,一种是由于城市本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导致的交通拥堵,一种是由于车辆的数目超出了城市的承受能力而导致的交通拥堵。那么交通拥堵一般发生在什么时候呢?往往都是上下班的高峰期或者是节假日。所以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认为,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并非是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够满足城市居民对于其的要求,相反的是,大多数时候一个城市的交通建设是能够满足这种要求的。那么我们看到这样的情况是否向我们昭示着这样一个道理,交通拥堵并非是由于交通硬件的不足而往往在于软件的落后呢?那么建立在这个之上我们再来看前面讨论过的两种解决的情况,明显要一劳永逸的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是不现实的,所以这里的解决我们可以认为是第二种舒缓麻烦。
先到这里。。。晚上再说。。。
发表于 2012-4-2 19:45:27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上面。。。。
第二种舒缓麻烦也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硬件的扩张,简单地说,只要把城市中的所有交通路线改建成为双向十六车道,那么交通拥堵问题必然能够的到舒缓甚至是解决,一种是软件的升级,也即是对于现有交通资源的运用方式的改进。首先题目中提到的是注重而不是单纯的有效,那么表明在选择的过程中并非是唯效果论的,而是一种综合考虑的结果,而更注重则是强调将注意力更多的集中。那么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两者的比较,实际上我们看到拓展基础设施是正方的观点,强调的是建立在硬件提升基础上的软件提升,而反方则是说明建立在软件提升上的资源优化利用,在这里论证的时候却不得不说明由于现实情况的限制,主要寄希望于通过硬件提升来解决问题是不现实的,而更好的利用手头上现有的资源才是目前能有的最优化的方案。
以上。。。
发表于 2012-4-2 23:51:31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明显的是,各个地方都提到了道路建设速度远远跟不上车辆数量的增长速度,这是不争的事实,而且道路修建需要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却往往短期内就会爆满而失去新建成时的舒缓作用,就如同筑堤拦水,可能一时半会能挡住水势,但是最后还是会失去作用
以北京为例吧,北京中枢地带的堵车大家都看得到,但是周边出了一定范围之后的交通就会好很多,那么也已经有人提过把北京的中心进行分散规划的建议,使得人群的流动并不是向某一个地区进行集中,这样将会很大地缓解交通压力,这就是交通管理和调整的一种方式,当然也包括了很大一部分的城市规划。
 楼主| 发表于 2012-4-4 12:59:15 | 显示全部楼层
枯朽哲人 发表于 2012-4-2 13:58
提点个人意见哈。。。
因为个人对于题目的理解有点模糊,所以如果有什么不合适的看的各位就担待着点了。。 ...

恩,但是在在这里有几个疑问:
一、虽然不是时时刻刻堵,但是现实就是这个时候这个地点堵,才叫拥堵。我们要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拿一个平时不怎么堵来论证不是硬件的问题是不是不合适呢?而且,只要增加公共交通公路的数量可以解决定期定时的拥堵,是不是也是可行的呢?
二、如果单以成本高来说,是不是得否定不应该修路了呢?另外如果我可以解决拥堵问题,这样的代价是不是也是值得的?
三、两者都需要的情况下,从哪个方面论证出更?
四、为什么利用硬件解决是不现实的?利用手上的资源能否起到比发展硬件设施更好的效果?
 楼主| 发表于 2012-4-4 13:0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安之若素Al 发表于 2012-4-2 23:51
很明显的是,各个地方都提到了道路建设速度远远跟不上车辆数量的增长速度,这是不争的事实,而且道路修建需 ...

恩,但还想再请教下:
1,既然是供需矛盾,则两者都是原因。如何论证应该更注重从哪方面下手?
2、修堤坝的同时也在做相关的疏导工作,使其不再崩塌、这样两种都在起作用的前提下如何论证出更?
 楼主| 发表于 2012-4-4 13:05:59 | 显示全部楼层
枯朽哲人 发表于 2012-4-2 19:45
接上面。。。。
第二种舒缓麻烦也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硬件的扩张,简单地说,只要把城市中的所有交通路线改 ...

现实情况的限制是哪些?如果这样的限制可以大成本的突破,而且硬件设施治堵效果好,那还是可以的,所以是不是不可避免的要谈到效果问题
发表于 2012-4-4 21: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末未 发表于 2012-4-4 13:03
恩,但还想再请教下:
1,既然是供需矛盾,则两者都是原因。如何论证应该更注重从哪方面下手?
2、修堤 ...

第二点我觉得可以比较性价比和相关实现难易程度
第一点我说过,因为你调整道路供给其实是跟不上需求增长的,但是又耗时耗力
发表于 2012-4-5 22:49: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末未 发表于 2012-4-4 13:03
恩,但还想再请教下:
1,既然是供需矛盾,则两者都是原因。如何论证应该更注重从哪方面下手?
2、修堤 ...

今天才看到。。。
第一个问题。是否在承受范围之内要看的是一般性的数据,既然平时不堵不能够说明硬件足够,那么短时间的堵同样不能够说明硬件的不足,而建立在这个基础上要讨论硬件是否能够满足城市的需求要看的是整个城市机动车保有量是否超越了城市的负荷,那么我们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低于负荷,一种是超出了负荷。而前者的拥堵必然来自于本身调度或者是管理的失当,后者才是因为硬件的不足。而所谓暂时的拥堵恰恰反映了是局部的超负荷,而并不是城市本身硬件的不足二老
发表于 2012-4-5 22:55: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末未 发表于 2012-4-4 12:59
恩,但是在在这里有几个疑问:
一、虽然不是时时刻刻堵,但是现实就是这个时候这个地点堵,才叫拥堵。我 ...

第二个问题,成本高是针对于解决这种问题的处理方式而言,而同时这种高成本的判断是建立在上面的一点,也就是调整可以缓解甚至于解决这种问题的前提下达成的。简单的说,单行线,单双号等等都是一种用于调整拥堵状况的办法,这就属于是软件系统的调整。而本身修路属于基础设施建设,其大成本长工期都是有目共睹的。任何手段都存在一个损益比的问题,这里要说明的修路而言,在这个问题中,收益是不可能大于损失的。问题即便被解决了,除非是说明只有通过修路才能解决,否则这个代价同样是不值得的。
第三个问题,更字可以从问题本身发生的根源出发,说明那个的解决方式离根源越近,那个的解决方式越趋于现实。
第四个问题,本身对于两种手段的最终效果都是一种预判,而调整手段和措施是有理可循的,前面已经说了单双号等等,而后一种往往用于城市本身的建设而不是用于解决交通拥堵的问题,药不对症,自然就不能够说明什么了。
 楼主| 发表于 2012-4-6 20: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恩,谢谢!赢了请您吃饭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8-26 15:51 , Processed in 0.04935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