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082|回复: 1

捭阖网络辩论赛-2012年-【2月4日比赛赛评】张荟:养老金入市,你想清楚了吗?;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6 21:47: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月4日比赛赛评】张荟:养老金入市,你想清楚了吗?;罗淼:养老金入市利大于弊/弊大于利
【2月4日比赛赛果及录音】

                                    养老金入市,你想清楚了吗?
                                                                                                       ——张 荟
       近日,舆论对于养老金是否应该入市褒贬不一,这所有的一切都源自于2011年12月15日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在一个公开场合表示:“我国目前大约有2万亿余额地方养老保险金和2.1万亿住房公积金余额,如果将这些资金进行统一管理,学习全国社保基金投资股市获取收益,无论是对个人、政府还是资本市场均大有好处。”基于这样一个话题背景,引出了本场辩论:养老金入市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正方在立论中提出养老金入市的概念:它是指国家成立专门的机构对养老金进行管理,并从中拿出一部分进行投资,实现保值增值。同时,正方指出养老金入市不等于养老金入股市。入市有多种途径:除了一部分投入股市,还包括投入短期和中长期票据,国库券、金融债券等几乎零风险产品。并给出了他们的评判标准:当前的社会经济条件下,是否可以起到效果,实现长期收益。利大于弊的理由如下:1.养老金存在着严重的贬值问题(过去的10年间,养老金的年均收益率不足2%,远低于同期的通胀率)2.将养老金适度入市,可以缓和贬值现状,可以保值增值。(过去的11年间,社保储备金年均投资收益率高达9.17%,完全跑赢了通胀水平)
       反方在立论中提出:养老金主要是用于保障职工退休后的基本生活需要,它的性质决定了养老金是保命钱,保命钱不能轻易挪用。入市,即进入资本市场进行交易买卖。养老金的投资方向主要有三大类:股票,债券和实业投资。资本市场的风险性极大——国内:改革开放30年,股市仍是10年前。国外:欧债危机,美国次贷危机,国外市场也是危机重重。弊大于利理由有三:1.养老金入市是为了解决紧缩问题。但它治标不治本,归根结底是养老金的体制问题2.人口严重失衡,老龄化加剧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还是养老金体制出现了问题3.中国股市出现资金短缺困难,是过度利用股市的融资机制导致的。若不改变过分倾向于融资的政策导向,无论是长期的还是短期的入市,都是不会产生财富效应的。
       看到这一行,说明你是一个耐心的读者...恭喜你终于明白我们在说些什么了。好的,按照我的理解简化下双方的意思——
       正方的意思是:钱在贬值,入市能保值甚至能增值,入市除了股市有很多种方式,况且我们没有要求把所有的钱都入市,我们不排斥采用其他保值增值手段,最后,我们深知入市有风险我们会谨慎行事,所以您放心把钱交给我们吧...
       反方的意思是:保命钱不能乱动,资本市场风险太大,更何况养老金出现问题关键不是入不入市的问题,而是养老金的体制出现了问题。所以您不要流于表面,治标要先治本...
       在接下来的比赛中,我们基本在双方抛出的各种数据和对于数据的质疑声中度过...正方不断在稳固自己的战场,一方面高举社保金入市成功的“尚方宝剑”,来论证“养老金”入市也绝对是一件好事。另一方面替养老金入市的质疑开脱,一再强调它只是一种所占比例很小的方法,不应承担太多的责任;而反方更多想从概念和逻辑上做文章,试图归谬对手,来使战局进入到他们的节奏中去。
       辩论赛结束之后,相信关于这个话题的争论还会继续下去:一方面,1.5万亿地方养老金的投资形式为地方性银行存款,十年年均收益率不到2%,而社保基金在十年涨幅为零的市场环境下仍然取得年均9.17%的好成绩。 这样的诱惑怎能让人不心动?另一方面中国证券市场丑闻频频,养老金与住房保障钱投入其中无异羊入虎口。如享受普通投资者待遇,亏多赢少,等于把国民最后一点财富输送给富人;如享受特殊待遇,普通投资者哪有活路?
       总的来说,这个题目专业性很强,无论是对辩论的双方还是评委,都是不小的挑战。因此,我们只能基于双方在辩论过程中提供给我们的信息并结合比赛现场的表现,来给出我们的评判。最后,感谢两支队伍的精彩表现,预祝他们未来的辩论之路越走越好!

                                 养老金入市利大于弊/弊大于利赛评
                                                                          ——罗淼

       说来惭愧,虽然做过一些比赛的评委,但其实至今没有写过像样的赛评,下笔多生疏,不足与肤浅想必不少,请诸位指正!
       比赛的题目是“当今中国养老责任主要在家庭还是社会”,对阵双方为上海理工队和川自由队。
       拿起来先破题,找好评判点。依题,对双方辩手来说,至少先要解决三个基本问题:
       1)“当今中国”,当今中国的养老环境、养老形势是什么,对当今的不同解读将决定双方队伍展开立论、延伸战线的基调,也可以一窥选手对本题论辩资源的开发状况,依据对这个问题的阐释一般来说可以对选手的攻防基本思路判知一二。这部分可以有人口年龄结构形势(细分起来有城乡结构、家庭结构、劳动力抚养比等)、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概况(比如养老金缺口、社保覆盖人群、 城乡差别、主要养老模式等)、社会转型和文化建设概况(老年社会过渡、老年文化建设等)、养老文化变迁(如孝亲观念的淡化、代季倾斜、物质、精神赡养分离等)等等,总之可以延伸的部分很多,这里只是随便例举几点,评判时看辩手的选择。
       2)在本命题中“家庭”和“社会”各自的范围和二者的分界。不管是用定义法还是在具体论述中逐渐阐释,都将被重点关注,这是区分敌我,辨析思路的基本界定,是个前提条件,选手对这三者的阐述将是评委了解选手基本论辩阵地、作出加扣分动作的依据。这涉及不同队伍的战术安排,具体要看选手怎么操作。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要是缺乏对这部分的有效阐述将会严重影响论辩的展开。
       3)“主要责任”(或说责任主要在谁)的评判(或说比较)方法。选手需用自己的方法(直接定义、描述典型、给出标准、拿出价值等)使评委了解你是怎么比的,也就是你的论证手法是什么。应该有一个起码的论证过程,每一步总结出来(不一定是选手自己总结的)有个路线。这个更是五花八门,听选手发挥的,也是辩题延伸后收官的关键一笔,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这一块的互相攻防将是评委尤为关心的。
       似乎已经讲了很多废话,只是希望对选手有些许帮助,不管是哪一条。
       由于没有根据录音,以下关于比赛的分析凭借记忆,如有出入,请各位指正。
       立论环节,正方“主要在家庭”基本架构描述出来大约是这样,养老关乎孝,责任主要在家庭还是社会其实是看那种模式下更好,我们认为主要靠社会来养老有很多问题,同时养老这个大问题也是社会承担不起的,应该以家庭为主,社会为辅。坦白说真的不够清楚,显得比较含混模糊,定义不足,没有基本立足点有如栽树无根;没有比较,不知如何得出责任主要在何,也就失去了赖以攻防的工具;家庭和社会也没有划分,完全不知责任怎么归,所构论点有如空中楼阁镜花水月。恕我直言,我的观感上来说,立论缺筋少骨,我难以根据你们的立论拼出你们的架构,不知是讨论不到位、材料不足还是立论写作马虎,总之我听完真是为你们捏把汗,很紧张。
       反方在立论上略优,之前的驳论算是全场少有的亮点,连起来说吧,框架基本如下:责任主要有两层含义,我们选择第二层(我来不及写详细,大概是问题的意思),辩题问责任主要在谁实际是问责,就是今天养老问题主要出在谁头上的辩论。到这里是基本界定,不论是否正确,这是有效构建,是得分动作(尽管我极不认同这样的界定),之后是简单界定家庭和社会,我没有来得及(或者本身没有?)记录下标准,这里有个我的浅见,在关键界定、论述上,尽量放慢语速、有必要的话多处重复,在关键点上可以使用短句,不要关键信息搁一块讲,评委的笔永远没有你的嘴快。有两个论点包括物质上养老问题突出,与文明建设的差距拉大,社会风气的变化等。其实这篇立论的意图是很明显的,思路是足够清晰的,但有一些问题没有解决:问责的比较怎么做,比谁的问题数量多?谁的问题更棘手?谁的问题覆盖面大?谁的事关键问题?这并没有给出阐述,实际上依然没有比;其次你自己也说责任有两层含义,那你取第二层凭什么?总得有个理由吧;养老是什么,这是关键,双方似乎很默契,都不太谈,你说这是命题的关键你们都一笔带过,好像就是对老人好一点这么模糊就行了。哪行啊,主流养老方式(社区养老、土地养老、社会保障养老、消费养老等等)、空巢老人、纯老年人家庭(这里在辩论中还出现辩手误解,把这个名词解读成没有子女的老年人家庭,不够严谨,根本没有去了解专有名词的含义)状况,社保制度有多滞后,总之一句话,当今中国养老究竟出了什么问题,哪出问题了,症结在哪,要么没有要么有的地方不细致。
       之后攻辩纯粹是混战,我找不到有效的攻守点,正方可以质疑对方的定义,对责任的解读,没有比较方法等等,一听就知道你们两篇立论在这里有分歧的,可是没有,反方只抓住一点就是对方没有评判标准,其实自己也没有的,双方空对空,很激烈,评委听得很惨烈,没有思路,打到哪算哪,评委不知道该如何记录如何评判,很痛苦的。
       之后的环节我真的没什么想要具体展开分析的。双方明显在准备的时候没有问题意识,为什么有这个辩题,这个辩题想让我说什么?有问过自己么?核心论文有研究过么?没问过,没想过、没查过,你上来做什么,和评委玩玩?

       本来这场比赛并非我嘴下这般一无是处,只是我听完的确倍感失落,其实双方辩士都非新手,有的辩手一听便知经验老道,设陷阱、躲暗枪不在话下。但是再老道的辩手不做好充分的准备也会随时翻船。辩论如是耍耍嘴皮子,斗斗小心眼,那继续下去真只会走入我屡屡都要被问道的怪圈:“学长,你说辩论打多了,会不会影响学习?”
       如若每一次都是虚心准备与钻研,那辩论本就是学习,哪有这多余的一问?
       希望诸君的才能不会因疏忽准备而被比赛掩盖,诚心祝愿,文多不恭,但皆出真心,如有冒犯,在此赔礼,若觉不甘,写文骂骂我也无妨。



该贴已经同步到 纵横捭阖的微博
发表于 2013-3-18 12:03:01 | 显示全部楼层
华语辩论网将恢复经常性网辩
现在征集
主持人
计时员
音频录音与整理员
宣传员
有意者请联系QQ1055537179

希望我们的工作能为辩论做一些贡献;)
希望大家关注华语辩论网
http://www.bianlun.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7-31 14:40 , Processed in 0.05769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