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23|回复: 0

打好新世纪的人才争夺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4-26 20:52: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迎接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在国际竞争中致胜的关键因素。谁拥有了人才,谁就掌握了竞争的主动权。一些媒体指出,美国近年来取得的经济奇迹就是由大量杰出的科技人才造就的,其中包括许多从其他国家吸引的人才。而中国人是其中的主要力量之一。反观中国国内,缺少人才的呼声却是一浪高过一浪。我们的人才工作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据联合国开发署统计,发展中国家专业人才正以每年10万人的速度流到发达国家,而中国约占其中的三分之一;在1978年至1997年20年间,中国大陆每年出国留学2万人,累计40余万人;清华大学涉及高科技专业毕业的人有82%去了美国,北京大学去美国的这一数据为76%;在美国海外学生中,中国留学生如今是第一大户,并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与此同时,外资企业及国外研发机构在中国的增加,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我国高级人才的加盟。如朗讯公司所属的贝尔实验室就在中国招了300人。事实说明,中国的人才形势相当严峻。有专家甚至发出了“中国的人才安全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威胁”的警告,对此我们绝不能视之为危言耸听而不以为然。
人才是一种资源,而且是一种有限的资源。人才的缺乏,不但是中国的问题,世界各地的人才缺乏现象都正在加重,特别是高科技,高层次人才。据美国劳工部预计,美国需要100多万掌握软件技能的人才,今后5年至少需要9.5万名电脑专家,而国内培养只能满足实际需要的1/3左右。美国今年还缺少45万化学、生物、物理等学科的科技人才,预计到2006年将缺少67万。而欧洲今年缺少123万信息技术人才,明年将缺少156万。今后10年日本将缺少200万甚至更多的科技人才。为了解决人才匮乏的问题,发达国家把手伸向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并且凭借其各方面的优势在这场人才争夺战中抢先占据了极为有利的位置。相应的,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则被推入了极为危险的境地。
中国加入wto之后,人才缺乏的问题显得更为突出。一方面中国的大批人才外流,另外一方面,原本不小的高层次人才需求却在继续加大;一方面大量的本科生供过于求,另一方面中高级人才职位供给量却极为庞大。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经到了一个相当紧要的关头,它不但要求我们要培养好人才,留稳人才,也要引进高层次人才。人才是一个综合的社会问题,它的解决需要触及社会的方方面面,比如政治,文化,教育,经济等等。而做好新世纪的人才工作,关键是塑造良好的社会土壤。现在该是从战略的高度上来重新审视我们人才工作的时候了。
第一,加大加快教育思想的改革,切实把理论落到实处。教育是人才问题的根本。中国的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曾在很多个世纪里都保持了世界领先地位,但这种优势在近代以来就已不复存在。我们现行的教育制度虽然比以往有了很大的改进。但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相比,我们显然还需要做得更多。彻底,快速的改革大,中,小学的教学体系,把终身教育的口号转化为有实效的行动是我们的当务之急。重视人才的再培训,让人才切身感受到提高空间。我们欣喜的看到,虽然步伐缓慢,新型的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系正在逐步建立起来。比如高考的改革,成人教育的兴盛。但加入wto之后,我们的危机感告诉我们,我们需要更大,更快的突破。
第二,鼓励人才的合理流动。有数据显示,一个企业只有在人事变动率保持在2%左右的情况下,这个企业才会进入一个良性竞争的循环圈,长时间保持企业的活力。人才流动的频率过高会导致企业内人心惶惶,破坏人才合力的形成;而频率过低则会使企业失去竞争的环境,变成一潭死水,失去发展的动力。同样的更大范围的社会人才流动也存在同样的情况。面对社会上的某些不合理流动的现象,政府应该制定的相应的法规予以规范。制止不规范的人才流动,促进合理的人才流动。
第三、不拘一格降人才,打破唯经验论。看文凭,看资历,论资排辈等恶习直接导致了社会的懒惰思想盛行,奋斗向上的积极性随之消失,这是阻碍社会发展的最大毒药。现在的很多的单位都在放空炮,一面大谈人才的重要性,实际招聘时却照旧设置了形形色色的障碍,众多的千里马就在这些本不应成为障碍的障碍面前铩羽而归。这不是伯乐的行为,真伯乐的选人的方式,标准都不应受到任何限制。而只有真的伯乐才有可能不错过一匹真的千里马。中国伯乐的水平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选人观念的落后。
有一句话叫做“海龟(归)上岸,土鳖滚蛋”,是说近年来大批留学回国人员颇受重视,而国内培养的人才却受到冷落。不可否认,从国外归来的留学生接受了国外先进的教育,在能力上无疑是有优势的。为了吸引这些留学生归国,政府推出了不少倾向于留学生的政策。但这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有利于高级人才的引进,可以促进归国留学生的积极性,但另一方面,本国人才的积极性将在这一政策下受到极大的挫伤,促使国内人才不断流向国外。因为政府的政策从侧面传达了这样的信息:留学生比本国自身培养的人才更受重视。毕竟政府的精力是有限的,倾向了留学生,就必然会相对冷落本国培养的人才,本国培养的人才所受待遇便会相对降低。这些本国培养出来的人才感受不到足够的尊重,便会倾向于到国外更好的环境里去发展,这样一来人才的流失便愈加严重。从长远来看,这种倾向性的政策是弊大于利的,只能作为一个短期行为。而实践告诉我们,未必是外来的和尚会念经,本国的和尚也一样会念经,而且并不比国外归来的和尚差。关键是社会,企业,政府有没有搭好训练场和舞台让人才成长和发光。不要再重复我们的金子跑到人家那里去发光的悲剧了。
第四,加快人事制度的改革。确立合理的分配制度。做到科学,合理,公平,公开。“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现象虽然已经不复存在,但我们现行的分配制度还是有很大缺陷的。缺乏足够的利益驱动,人才的创造积极性便会减弱。特别是我们的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的国有企业,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分配制度的不合理。一个国企的经营者从来不用担心企业的赢亏,因为企业的赢亏与经营者的切身利益并没有太大的关系。一个美国的ceo的收入与普通职员的收入差距在260-300倍之间,而我们高的也不过几十倍,当然社会主义国家提倡共同富裕,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进一步完善我们的税收制度来加以解决。
在一个科学的分配制度的基础上,我们便可以进一步建设一个良好的激励机制,建立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发达国家提供的条件除了物质条件外,还有更为优越的环境,对于一个学者来说,物质往往还不是他们流向发达国家的最重要条件。先进的科学基础设施,浓厚的人文气息,宽松的社会环境,良好的发展前景,对于人才来说吸引力更为巨大。而我们在这些方面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缺陷,尽管国家已经多次提出重视人才,培养人才的口号。只有在一个良好的激励机制里,人才才可以自由地体现他自身的价值,实现自我的价值。
第五,引进高层次的人才。引进不但只是国内外之间的人才交流,区域的引进对一个地区的发展也相当重要。既然美国可以在世界范围内招揽人才,为什么我们不可以呢,虽然中国的国力有限,不可能像美国那样大规模的掠夺世界各国的人才资源。但是尽可能的引进国外的高级人才是在现有条件下加快我国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的一个好方法。
人才的引进往往会走入一个误区,那就是人才高消费,打出只要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企业可不只一家。难道说人才越多越高级就越好?不是的,我们要的是合理的人才结构。人才的引进并不是简单的1+1。只有人才结构合理了,才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根本。

人才的争夺是一场战争,这场战争的输赢与否,将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衰成败。对于渴望复兴的中华民族来说,打好这场新世纪的人才争夺战是我们兴盛的必由之路。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9-11 10:00 , Processed in 0.04661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