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发的帖子,大家一起讨论了一些关于破题的事。昨天我已经打完赛了(谢谢回复我帖子的人给我的指导),我是正方一辩,现在把自己写的立论稿晒出来~~希望大家能给些意见啊...
' Y2 p/ f6 a) N3 f, H0 l6 l5 M3 m/ ?* C* x! ]$ d( @$ O" K
主席评委,观众朋友们:大家好! 今天我方的观点是少数民族汉化对民族发展利大于弊。开宗明义,先让我们理清几个概念。少数民族在我国是指汉族以外的民族,民族是指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人的共同体。汉化是中华各少数族同华夏文化融合,并改造本民族文化的一种历史现象,它是一元主体、多元格局中华文化形成的重要渠道。在这里,我们必须明确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一个动态过程。 从宏观层面看,我方认为少数民族汉化有利于各民族团结统一和民族融合,进而促进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从而建立和谐社会。现在,我将从三个方面来阐述这个观点。 首先,从对少数民族的影响来看,少数民族汉化有利于少数民族思想、经济、文字、语言等的发展。史学观告诉我们,一方面在文化上,落后民族必然被先进民族征服,而且是采用被征服的先进民族的那套政治制度来统治国家。在中国,由于历史的原因、自然条件、地理环境的原因,汉族在经济文化发展和人口数量上都相对居于领先地位,任何一个民族都必须学习先进文化。另一方面,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落后民族在先进经济地区发展,终归要适应比较发展的经济基础,从而引起本身的改造。少数民族的汉化,是适应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是经过历史印证的正确的发展方向。 其次,从对汉族的影响来看,汉族在其发展过程中融入了许多周边民族人口,虽然融合方式和途径有所不同,但是这些被融入的人口却给汉族带来了活力。如北方游牧民族畜牧业技术的传入推动了汉族畜牧业的发展。以汉代为例,随着匈奴人的内迁,他们的养马技术随之传入中原,促进了内地牧业的发展。少数民族汉化带来的结果是少数民族与汉族的文化交流的深入。例如西域各族和南方各族有着较为先进的植棉技术,随着少数民族和汉族的交流的深入,汉族手工业进一步发展,手工业产品逐渐增多。 最后,从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影响来看,少数民族汉化有利于国家统一。‘汉化’的倡导者往往是入主中原的少数族上层人物,其表现往往是非暴力的,通过法规形式自上而下推行;‘汉化’是个开放性体系, 既有低位文化向高位文化的靠拢,也有汉民族文化对少数族文化的融会和吸收。“汉化”是中华民族之所以拥有如此凝聚力的重要因素,是汉族和少数民族共同进步的平台,是汉族文化多元化和少数民族文化时代化的发动机。少数民族的汉化有利于形成民族认同感和国家认同感,不容易发生内乱。汉化后在文化上、思想上,趋于统一,人们会认识到大家是一家人,历史也数次证明这种策略有利于国家的大一统。 我方不否认在少数民族汉化对民族发展有一些弊端,但那只是次要矛盾。 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认为少数民族汉化对民族发展利大于弊。 谢谢!
# }2 E" D. `# \1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