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78|回复: 1

反方:老人和子女生活在一起弊大于利,我是反方,认为不该,求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24 23:38: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认为正方的理由很好找到,但是我恰恰抽到反方了。认为不该住一起。理由我找到的很少。
在本论坛上找到了正方的理由,如果你是方法,该怎么辩驳他?谢谢。
正方理由:
首先 这个老人不需要多说了 明显是指后者“子女”的父母 换句话说也就是年老的父母与子女生活在一起利大于弊  第二个要注意的是生活 双方住在一起是不是就是生活在一起呢?个人认为不是 当然这个不需要死扣 因为反方貌似也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去诡辩这个 第三个就是利弊问题了 就拿对象老做比较 就可以指出对于老人 对于子女 对于社会是利弊何者为重   老人方面 我相信这个问题不用多说了 饮食起居 衣食住行 生老病死 应尽的义务 孝心的表现 再加上老人内心的渴望 有哪个老人不愿意和子女生活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呢?除非开始就有很深的矛盾 但是如果在这里我们谈没有深厚感情的两代 压根就不能说明问题所在 这时候要大谈父母老人的内心 用马斯洛需求也是完全可以的    子女方面 反方是可以大作文章的 比如说什么方便子女工作生活 缓解婆媳关系等等 总之反方在这方面很可能是站在“道貌岸然”的感觉之上说出一番“我总是替大家着想,希望家庭结构最优化”的说辞 这时候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其论点拉回辩题和你我本身 如果对方同学这么做 固然是婆媳关系不会有生活冲突 但是恐怕老人的心结您是无能为力了?如果对方是男生 还可以加一句 怪不得中国古语说:有了媳妇忘了娘啊……     社会方面 根据社会学方面的理论 年迈父母与子女一起生活也就是所谓多口之家 那么这样可以一定程度上解除家庭后顾之忧 缓解社会基本代沟问题 节约社会福利资源 也就是说把社会真正的福利资源提供给那些真正需要的老人们  只有这样 上亲下孝 一个国家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尤其对于中华民族 才能传承中国优良传统文化 发扬怎么样怎么样的精神 等等  所以这个辩题 可以由小见大  比反方的空虚要好的多   反方的底线必然是针对你们的所有问题强调 我们只是一个方式的不同 不代表我们内心不孝顺父母  这压根就是扯淡  与父母异地相处 和 朝夕同处 能一样么?正方也可以做悲天悯人状  对方同学的心情我们完全可以理解 可是只怕我们理解 年老的父母亲不乐意啊  再者我不知道与老人生活在一起给您带了什么阻碍 值得您今天非要把老人请出家门 还笑着说 这是我对您的孝啊!

第一,对于老人而言,多了一层照顾和保障。人到了老年,往往容易出现突发病变,例如脑瘀血、脑卒中、心梗等等。如果老人自己居住(或者就算是跟老伴一起生活),往往遇到突发事件无人知晓、未能及时处理;或者老伴本人也上了年纪,无法处理这样的应急事件。而且,老人与子女生活在一起,避免了老人行动不便带来的生活质量上的下降,如买菜、洗衣、洗澡等等。此外,如果老人不幸已经鳏寡,与子女生活则可以减少老人的孤独感。

第二,对于子女而言,如果老人身体还算健康,则可以帮助子女做一些事情。目前,伴随着医疗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老人虽然已经六、七十岁,但身体却还不错。与子女生活在一起,可以协助照顾孙辈。毕竟,青年人或是中年人目前的工作压力十分大,没有足够的精力全情投入到关心子女、教育子女之中。而如果有老人在家,则对于小孩子的情况比较容易随时把握,例如孩子是不是经常放学后不按时回家?孩子是不是经常在作业中遇到难题以致久久完不成作业?孩子是不是一直郁郁寡欢、闷闷不乐?等等这些问题,对于忙碌的中青年人而言,恐怕时有疏忽。但如果老人在家,则可以注意到这些问题。当然,我们不期望年事已高的老人来解决这些问题,但是老人可以把这些问题反馈给子女——即孩子的父母,及时弥补了孩子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疏忽。

第三,对于整个家庭而言,可以节省开支。老人独自生活,如果行动不便,难免需要请钟点工、甚至是保姆照顾,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且,子女逢年过节去看望老人,还要承担往返路上的花费,尤其是赶上春运,就更让人郁闷了。此外,去看望老人,总不能两手空空、什么都不孝敬吧?但是,若不生活在一起,子女对于老人缺什么、需要什么往往不太清楚,买些营养品、生活用品什么的大多是乱花冤枉钱。如果给老人寄钱,还得额外支付汇费。而这些,如果老人跟子女生活在一起,就不复存在了。子女可以随时掌握老人的需要,在下班路上或是周末逛街时就给老人买回他们需要的东西,这往往比逢年过节送些营养品更实际、更经济。

当然,正方不能否认,老人与子女生活在一起,难免有些矛盾。别说是婆媳,岳母和女婿之间也可能出现不愉快,甚至母子、母女之间都有可能吵个架、拌个嘴什么的。但是,我们相信,只要人心是向善的,误解总会化解,大家总是可以相互理解对方、进而忘记不愉快的。不信,请问反方辩友:你们从小到大就从没跟父母顶过嘴吗?我想不会。但是,你们现在还记得是因为什么争吵吗?我想大多也记不得了。为什么?主要是因为,当时的一些小小的不愉快,总会被父母对我们无私的关爱所包容掉。同样,同学之间、朋友之间、甚至婆媳之间,只要大家都不是存心要害对方,那么这种种观点上的分歧最终还是可以化解的,留下的仅仅是无限的亲情。
根据楼上版主的最后一句话 我再补充一点 当反方针对家庭内部出现矛盾来说事的时候 正方应该站在价值的高层 首先我们说人际交往必然伴随着矛盾的产生 何况朝夕相处的两个人 不能因为和父母多少有矛盾 就说……弊大于利  第二 即使有了矛盾 吵架吵嘴 那是不是说就父母搬出去比较好呢 那么同理 正是对方同学这样的思想理论才导致 那么多家庭 因为锅碗瓢盆 油盐酱醋 最后夫妻分居 伤害的是孩子啊! 第三  这是个态度问题 有了矛盾 不要怕 重在怎么去补救 怎么去缓和  而不是说彼此少见面不见面就可以的 解决问题和逃避问题对方同学觉得哪个更好呢
引自:http://www.bianlun.net/thread-25741-1-1.html
发表于 2011-10-25 04:05:46 | 显示全部楼层
能诡辩生活在一起的不是反方,是正方。
反方显然要说生活在一起是住在一起的。
首先正方不管列举多少好处,反方都承认。
反正是利弊比较,那么这些大部分的好处是不是住的近就能解决的呢?
为什么一定要住在一起呢?
至于住在一起会产生哪些矛盾,我觉得还是比较好找的。
还有距离产生美什么的,感情这方面比较微妙,看双方怎么说了。
他最后的问题完全是在偷换概念。
小孩和父母生活在一起跟老人和子女生活在一起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这两个有本质区别,几乎可比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8-26 22:26 , Processed in 0.04706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