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最近打的比赛,供后来者参考,也请各位前辈指导,小生新学辩论,谢谢~
* }: g: w. p! G! W$ d
8 b* O- [' o0 A" Y* g/ O: V
3 R. E1 p$ ~# B. R1 L 体育明星偶像化有利于体育事业的发展* T( n+ W7 t8 G; K
! h( u' u2 M8 w' a
5 N+ D0 W8 G* F: N" K$ c
. t! {% f! N- E$ h% T* |/ ^: f: p! V9 z' T* G
开篇明意,定义先行,今天我们要讨论的是体育明星偶像化有不有利于体育事业的发展。首先让我们来阐释一下几个关键词的定义,明星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意思是有名的或技巧非常高的表演者,体育明星指的就是在体育事业中有名的或技巧非常高的运动员。而化字,在新华汉语字典中的解释是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后,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偶像化就是指社会大众把某件事物当做偶像来推崇的意思。而我们今天要讨论体育明星偶像化有不有利于体育事业的发展,首先就要明确体育事业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如果有利于这一目的的实现,就说明它有利于体育事业的发展,反之则不利于,政治书告诉我们,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增进全体社会成员的身心健康,增强体质,传承体育精神,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和身体素质需求,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服务。而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有其两面性的,所以我们今天要论证的,不是偶像化对体育事业的发展有利无害,而是要论证体育明星偶像化在体育事业的发展中的利大于弊。我方将从以下几点来论证我方观点:6 y, j$ m4 S5 E" i8 f
一, 从社会需求上看,体育本身是具有一定观赏性的活动,体育事业是要满足社会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的,体育明星的偶像化,在丰富社会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也促进了体育事业自身的良好发展。
, _7 t8 p# s# j1 Z+ {二, 从体育产业的发展来看,体育事业要想取得发展,必须以体育产业的发展为依托,体育产业的繁荣昌盛是体育事业良好发展的必要条件,而体育明星偶像化,以体育明星强大的号召力,为体育产业吸引了足够的资源和关注,有力的促进了体育产业的发展,从乔丹一手成就了耐克,到李宁这一民族品牌的崛起,无一不是借助体育明星偶像化的强大号召力实现的。9 G3 d! r+ a N) B9 v9 z# V$ _
三, 从运动员本身来看,运动员卓越的成绩是其偶像化的基础,运动员通过自身成绩与个人魅力成为偶像本身就无可非议,体育明星偶像化是社会对体育明星的成就予以肯定的表现,不仅成为运动员努力进取的动力和督促力,也带来了良好的群众效应,为体育精神的传播提供了基石。3 |+ _4 g- t! E& u6 c- M! y+ T
四, 从体育运动的兴起来看,一项体育运动在一个地区从无到有,从有到精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其间离不开体育偶像强大的个人号召力。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容国团掀起了中国的乒乓热,球王贝利带动了整个美国足球业的发展,丁俊晖为中国的台球事业的推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体育明星偶像化是体育运动兴起的催化剂。
# j( ]- w2 m. W/ }& y+ M# w 我们不得不承认,体育明星偶像化的确有可能造成人们的盲目崇拜或运动员自身的腐化堕落,但我们更要相信社会大众和运动员自身的理性和素质,体育明星偶像化在体育事业的发展中做出的巨大贡献,不应该被少数运动员的不良表现所抹去。人们通过体育偶像感受到体育的魅力,将个人感情融入体育偶像之中,与他们共享胜利的喜悦,失败的心酸。在网球事业中大放异彩的金花李娜,篮球领域里刮起姚旋风的姚明,还有丁俊晖,还有易建联,他们无一不向我们证明:体育明星偶像化有利于体育事业的发展。
8 t- I+ S- V2 V, t1 k1 v" X/ J) _
: b$ c. ]: K; s+ @$ H3 j7 o( ~+ ]8 ?
8 B/ U" m# S( D8 k+ I5 i四辩稿:
4 |+ e8 E8 o& x7 J8 i9 X" p& l 很高兴今天能够和对方辩友站在这里辩论,听了对方辩友滔滔不绝,慷慨陈词的结辩,我首先感到一阵的心酸。我们的体育健儿顽强拼搏,刻苦训练,用自己优异的成绩和个人魅力搏来的,竟然是这样一个妖魔化的结果!
B3 U) G4 H4 X4 G% d对方辩友今天在论证中所犯的错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5 }' Y4 k# d: d9 O2 r5 E
1, 对方辩友对偶像化的概念理解错误,为什么偶像化这一本身不带任何感情倾向的动词词组一到对方辩友嘴里,就成了夸大化,歪曲化,粉饰化甚至是妖魔化呢?我们说把一个人当做我们的偶像,是因为我们崇拜他,敬佩他,将个人感情融入自己的偶像之中,不自觉地向他学习和改变。为什么就一定要将其妖魔化呢?
( U$ H, n2 e5 ^8 J$ u9 n2, 对方辩友认为我们发展体育事业的最终目的,仅仅是片面追求更高,更快,更强,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兴奋剂已经可以帮我们做到了,我们为什么还要刻苦训练,超越自我呢?因为我们发展体育事业的最终目的是要传播超越自我的体育精神,吸引全民参与到我们的体育活动中来,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而不是闭门造车地关起门来搞体育。
, K+ ?, Q. e5 T9 }( e3, 对方辩友认为我们的体育明星成为偶像以后就一定会让人们盲目地崇拜他们,甚至片面地认为社会大众只会关注体育明星的花边新闻,却独独不看体育偶像体现出的人格魅力和体育精神,对方辩友其实忽略了我们社会大众和运动员自身的理性和素质,片面地庸俗化了我们社会的价值追求。我们的确可以看到有一部分大众盲目地追求偶像,他们没有理性的看到偶像身上真正可贵的地方,但那到底是他们自己的价值观念出了问题呢,还是偶像化本身出了问题呢?
" h/ |' y9 L3 l4, 对方辩友认为我们的体育明星成为偶像以后,就一定会荒废自身的体育事业,导致自身的腐化堕落。那么照对方辩友的说法,NBA当中的那些篮球明星们,是不是在成为偶像之后全都要被打回原形,重新修炼一次呢?体育明星偶像化为体育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不应该被少数运动员的不良表现所抹去。
" J$ k* {$ Z# }, h. k: a而我们为什么今天说体育明星偶像化是有利于体育事业发展的。我们的体育事业,是不能整天空谈不断进取,刻苦训练的,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必须要以体育产业,体育经济的繁荣发展作依托。而体育偶像的强大号召力,无疑为这一进程吸引了足够的资源和关注,美国的NBA可以说是将偶像化的力量使用到了极致,而它现在的繁荣昌盛,为我们做出了最好的解答。
% H" b5 G/ U8 W1 l! ~- t( `其实体育明星偶像化也就是运动员身份多样化这个过程,就是运动员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利用他的影响力为社会做更多的事情,用偶像的号召力,为体育事业添砖加瓦,每个运动员都是有自己个性的,我们没必要刻意逃避。报道运动员刻苦训练的一面的确很重要,但他们同时也是立体的有个性的有血有肉的人。一个偶像的号召力能有多大?在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容国团夺冠之后,周恩来总理将这个冠军和十年国庆列为当年的两大喜事。在球王贝利踢进了人生中第一千个进球之后,这一条新闻与美国第二次登上月球平分了巴西报纸的头版。偶像的力量是无穷的,当李娜法网夺冠,全国人民为之欢腾,当姚明退役,多少国人为之唏嘘。我想请问在座诸位,在李娜成为偶像之前,全国有多少人关注网球赛事,在姚明成为偶像之前,中国报纸上有没有NBA的栏目,在丁俊晖,易建联一个个体育明星成为体育偶像之后,中国体育事业有了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 F, B8 W) T' Y, z5 o5 d
同学们,我们的体育事业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是文化,是艺术,是精神,它让我们获得美的感受和生活的乐趣,我们要让整个世界都知道,我们的体育运动员不是体育的机器,他们有血,有肉,他们是我们的偶像,他们让体育运动更受欢迎,他们让体育事业更加发展,他们和美国篮球明星一样可以被偶像化,而他们,这一个个偶像们,他们身上散发着的,将是我们体育事业繁荣昌盛的希望之光。
' T3 ?8 X6 X/ G/ v N3 ^! t- [9 @0 s+ q0 h6 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