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650|回复: 7

我是新手,想请各位高手帮帮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22 18: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是高一学生,学校举行辩论赛,辩题是爱的教育与体罚 哪个更有效。       我是正方:爱的教育比体罚更有效、 去网上查资料大部分都是反方资料,所以有点头疼=。=
   想请教各位高手正方怎么破题立意。
发表于 2011-8-22 23:25:14 | 显示全部楼层
求助贴请发到求助区哦亲~
 楼主| 发表于 2011-8-23 15:07:3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斑竹,我第一次来不懂哦,(*^__^*) 嘻嘻……
发表于 2011-8-23 20:57: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效要分类,分长效和短效。
  爱和体罚也是两面的,爱的教育是正面积极的影响,其效果是长久而阳光的;体罚毕竟不提倡,教师守则喝未成年人保护法都是反对体罚的,但是体罚确实很有效,短期内能收到成效,长期则有疼痛的记忆。
  我们要看到体罚带来的心理创伤是需要爱的教育来治愈的,这点对正方有利。换言之,体罚可能对规范行为时有效的,但是如果没有爱的教育,那么体罚会带来心灵创伤和意义缺失,只有爱的正面力量才能长效地深远地教育人。
  建议楼主看毕淑敏的《孩子,我为什么打你》一文,相信会给你启示。你也会明白我要表达的意思,爱的教育是体罚的最终目的。
发表于 2011-8-23 21:25:39 | 显示全部楼层
教育是个细致活儿,本来就应该有耐心。
孩子处于成长的初期,简单粗暴的方法即使有效,也只是饮鸩止渴,
更何况,那根本就不配被称作“有效”。
何为有效?
教孩子懂的事理,明白好坏。
采取体罚的形式逼迫孩子做事儿,只是僵性的拘泥而已。
孩子会怕,但是他会懂吗?
体罚是老师不会教、教不好孩子的直观体现。有效性也只是为了给自己的无能为力寻找到借口。
爱的教育,纷繁复杂,分门别类,当循序渐进,因材施教。
爱的教育没有效,是因为你没教育好!别怪孩子。
孩子都是纯洁的天使。

人之初,性本善。
发表于 2011-8-23 21:39:17 | 显示全部楼层
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


作者:毕淑敏

  有一天与朋友聊天,我说,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当红卫兵,我也没打过人。我还说,我这一辈子,从没打过人……你突然插嘴说:妈妈,你经常打一个人,那就是我……
  那一瞬屋里很静很静。那一天我继续同客人谈了很多的话,但所有的话都心不在焉。孩子,你那固执的一问,仿佛爬山虎无数细小的卷须,攀满我的整个心灵。面对你纯正无瑕的眼睛,我要承认:在这个世界上,我只打过一个人。不是偶然,而是经常,不是轻描淡写,而是刻骨铭心。这个人就是你。
  在你最小最小的时候,我不曾打你。你那么幼嫩,好像一粒包在荚中的青豌豆。我生怕任何一点儿轻微地碰撞,将你稚弱的生命擦伤。我为你无日无夜地操劳,无怨无悔。面对你熟睡中像合欢一样静谧的额头,我向上苍发誓:我要尽一个母亲所有的力量保护你,直到我从这颗星球上离开的那一天。
  你像竹笋一样开始长大。你开始淘气,开始恶作剧……对你摔破的盆碗、拆毁的玩具、遗失的钱币、污脏的衣着……我都不曾打过你。我想这对于一个正常而活泼的儿童,都像走路会跌跤一样应该原谅。
  第一次打你的起因,已经记不清了。人们对于痛苦的记忆,总是趋向于忘记。总而言之那时你已渐渐懂事,初步具备童年人的智慧;它混沌天真又我行我素,它狡黠异常又漏洞百出。你像一匹顽皮的小兽,放任无羁地奔向你向往中的草原,而我则要你接受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为了让你记住并终生遵守它们,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效,在所有的夸奖、批评、恐吓以及奖赏都无以建树之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这就是殴打。
  假如你去摸火,火焰灼痛你的手指,这种体验将使你一生不会再去抚摸这种橙红色抖动如绸的精灵。孩子,我希望虚伪、懦弱、残忍、狡诈这些最肮脏的品质,当你初次与它们接触时,就感到切肤的疼痛,从此与它们永远隔绝。
  我知道打人犯法,但这个世界给了为人父母者一项特殊的赦免——打是爱。世人将这一份特权赋于母亲,当我行使它的时候臂系千钧。
  我谨慎地使用殴打,犹如一个穷人使用他最后的金钱。每当打你的时候,我的心都在轻轻颤抖。我一次又一次问自己:是不是到了非打不可的时候?不打他我还有没有其它的办法?只有当所有的努力都归于失败,孩子,我才会举起我的手……每一次打过你之后,我都要深深地自责。假如惩罚我自身可以使你汲取教训,孩子,我宁愿自罚,那怕它将苛烈10倍。但我知道,责罚不可以替代也无法转让,它如同饥馑中的食品,只有你自己嚼碎了咽下去,才会成为你生命体验中的一部分。这道理可能有些深奥,也许要到你也为人父母时,才会理解。
  打人是个重体力活儿,它使人肩酸腕痛,好像徒手将一千块蜂窝煤搬上五楼。于是人们便发明了打人的工具:戒尺、鞋底、鸡毛掸子……
  我从不用那些工具。打人的人用了多大的力,便是遭受到同样的反作用力,这是一条力学定律。我愿在打你的同时,我的手指亲自承受力的反弹,遭受与你相等的苦痛。这样我才可以精确地掌握数量,不致于失手将你打得太重。
  我几乎毫不犹豫地认为:每打你一次,我感到的痛楚都要比你更为久远而悠长。因为,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
  孩子,听了你的话,我终于决定不再打你了。因为你已经长大,因为你已经懂了很多的道理。毫不懂道理的婴孩和已经很懂道理的成人,我以为都不必打,因为打是没有用的。唯有对半懂不懂、自以为懂其实不甚懂道理的孩童,才可以打,以助他们快快长大。孩子,打与不打都是爱,你可懂得?
发表于 2011-8-23 22:27: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主要找出其对比的平台和标准在哪里,根据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三个中心的理论中提到的学生中心,我们可以做出如下假设,即是这种有效是教育价值在学生身上是否能够完好的体现,而更有效即是能够更好的体现。
那么基于这个比较的标准,我们可以做出爱的教育必然比体罚更加有效的结论,其一,从教育本身的价值目的出发,即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人自身从人格上趋于完整,那么就这点而言,体罚能够在学生身上起到一定的行为纠正作用,但是其这种行为主义的强化刺激理论只能处于一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尴尬境地,其本身无法做到真正教育的要求,其本身形成的既定成果也无法的延伸迁移至同类情况之中,而且这种方式也无法使学生认识到错误的本质,它最多只能够做到使人不恶,却无法导人向善,更无法通过这种方式树立起独立的思考方式和独立人格。所以体罚这种行为在教育上真正起到的作用只能是表面的,暂时的,而不是根本的,可持续的。这是从教育的抽象价值出发的,可以通过教育的最终目的和本身价值体系的观念来论证体罚的不合理和效用性低。
发表于 2011-8-23 22:27: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主要找出其对比的平台和标准在哪里,根据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三个中心的理论中提到的学生中心,我们可以做出如下假设,即是这种有效是教育价值在学生身上是否能够完好的体现,而更有效即是能够更好的体现。
那么基于这个比较的标准,我们可以做出爱的教育必然比体罚更加有效的结论,其一,从教育本身的价值目的出发,即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人自身从人格上趋于完整,那么就这点而言,体罚能够在学生身上起到一定的行为纠正作用,但是其这种行为主义的强化刺激理论只能处于一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尴尬境地,其本身无法做到真正教育的要求,其本身形成的既定成果也无法的延伸迁移至同类情况之中,而且这种方式也无法使学生认识到错误的本质,它最多只能够做到使人不恶,却无法导人向善,更无法通过这种方式树立起独立的思考方式和独立人格。所以体罚这种行为在教育上真正起到的作用只能是表面的,暂时的,而不是根本的,可持续的。这是从教育的抽象价值出发的,可以通过教育的最终目的和本身价值体系的观念来论证体罚的不合理和效用性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10-8 08:44 , Processed in 0.05686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