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988|回复: 17

给评委一个“感觉”:亚太赛总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12 13: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五届亚太赛终于落下帷幕。祝贺的话,已经听了不少。但也毋庸讳言,这是一届从参赛规则到比赛结果都不乏争议的赛事。好在搞辩论的人,最不怕的就是争议,因为我们擅长的,就是经过辩论,让某些争议烟消云散,让另一些争议更有意义。同时,总结经验也是必不可少的。

  比赛结束之后,有辩手(或观众)建议澳大队员多读书。这句话真是说到了我的心坎里。我也很惆怅,怎么能让澳大的辩手多读书、多积累,因为这是提升辩手素质不可替代的要素。坦率地讲,跟清华、北大、港大这些状元云集的高校相比,澳大辩手的读书量可能确实不如,这也限制了澳大辩手在场上的发挥深度。

  不过,套用一个俗逻辑:读书虽然是辩论成绩好的必要条件,却不是充分条件。原因很简单,辩手读书再多,往往也读不过评委(如果请的评委不是太离谱的话)。而且,辩手读的是A科的B书,评委读的可能是C科的D书。大家可能都觉得自己读的书,对于解决E问题是最靠谱的,一旦发生冲突,能指望评委自认读书读错了么?(本届比赛揭幕战对于“知识分子”的定义凸显了这一点)

  更何况,评委通常还都是老年人或者中年人,反应本就不及辩手,在对辩题了解不够深入的情况下,一大堆学术理论、数字扑面而来,他能接受几成,实在不能保证。倘若辩论的本质就是学术研讨会,那么学术性的表达无疑应该排在第一位;但倘若辩论本身也是一种说服的艺术,那么不考虑评委(被说服对象)的局限,而以辩手(说服者)为中心拟定战略,就是一种冒险了。更何况,世事洞明、人情练达,本身也是一种学问,只是不完全得自于书本罢了。

  也因此,作为澳大教练之一的、偷懒的、不学无术的我,一直试图在这次比赛的后面两个辩题(专业性有点强)贯彻一个战略:不跟对方拼正统学术理论(因为这不是澳大辩手所长),而另辟蹊径,通过清晰表达、简单逻辑、价值及一些生活常识,形成一个“感觉”,囫囵吞枣地塞给评委,抢占评委的大脑。说它们是“感觉”,主要是因为立论的确不是每一步论证都严丝合缝,学术性也不那么强,但却可能契合评委的经验与直觉,让评委一下子记住或认同。

       为什么要这么做?不做足够严密的逻辑推导论证是否态度不好、侮辱了辩论、做人失败?我只能感叹一声:这次的赛制,能用来大段立论的陈词时间就4分钟,还碰上专业性强的辩题,还是作为反方后陈词、先结辩。。。至少澳大辩手从来不在场上说“XX人算是人吗”,我觉得还是比较厚道、尊重辩论的。。。

       对于半决赛,自由竞争能否有效遏制市场垄断,我个人预先对评委有几个判断,并形成了几个战术:

      (1)评委都支持自由竞争,但也知道自由竞争有不足,不过,对于不足具体在哪里,可能有不同意见。针对此,我们提出的“感觉”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也就是说,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确实很有道理,但在现实生活中,很难体现出来,因为它离不开种种假设,例如消费者理性、信息完全、忽视时间的意义等等,有点乌托邦的意思。事实上,澳大提出的消费者不完全理性、习惯的重要意义,本身也是现代经济学、管理学关心的对象。当然,对方可以强调,自由竞争发挥不出来,不代表自由竞争不具备这个特性,但澳大可以质疑的是:你连自己的存在都保不住,还谈什么有效遏制垄断?从点评来看,评委似乎真的记住了那句话。

      (2)评委需要一个清晰的垄断定义,而且便于他们在比赛中能辨别具体个案是否属于垄断。其实澳大和港大一样,都知道垄断不仅要有市场份额,还要有垄断的实力,甚至要有垄断的行为。但这几个指标,一个比一个难以辨析。所以,澳大的战术是,干脆把垄断和知名的大企业挂钩,如宝洁。这样一来,澳大便可以不断抛出大企业兼并的例子,证明大企业可以通过自身的资本与战略,不断排挤或吞并竞争者,形成垄断,而省去很多在场上解释的成本。评委如果对于这些大企业有深刻的印象,就会比较容易接受这个战术。如果对方质疑大企业不等于垄断,我们设计好的回应是:大企业多了,就会增加垄断的风险,因此要想有效遏制垄断,首先要控制大企业的泛滥。打个比方,胖子不等于糖尿病,但胖会增加糖尿病的风险,要想有效遏制糖尿病,就得控制肥胖。当然,这个说法也有破绽,但可以在场上扛一下。可惜的是,澳大在接受质询时,没有能够表达出来。

       这场比赛,澳大自己执行的其实不够好,太多的时间纠缠在“是政府引入,而不是自由竞争本身的作用”这个简单粗暴的逻辑战场,反而容易暴露自身问题,并在大企业兼并那个战域陷入苦战。所以,如果我是评委,我大概会投票给港大。不过,最后评委的心证,似乎偏向了澳大。

       对于决赛,全球化是扩大还是缩小了世界各国的贫富差距,澳大想塞给评委的“感觉”就是:单看钱,而不看生活质量以及国民的基本能力,比较贫富差距毫无意义。因为能力才是一个人真正属于自己的、别人夺不走的财富;生活质量才是真正让人感到幸福的东西,而不是钱。在这个基础上,再加一个质量、量变。辩手比较容易驾驭。毕竟,打到第四场比赛了,人困马乏,指望在这种情况下,让辩手通晓全球化的一切理论与现实,跟东道主硬拼,是以己之短,搏彼之长。

       当然,这次比赛也暴露出了澳大辩手的很多不足,我们的上场辩手还是一支年轻的队伍。对澳大此次表现的一切建议与批评,澳大都会牢记在心、继续完善自我。谢谢大家。

       而澳大每个队员,无论上场的,还是模辩的,都付出了很多,也错过了很多。大家辛苦了。比赛已经结束,生活还需继续。
发表于 2011-7-12 13:26: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君士坦丁堡 于 2011-7-12 13:49 编辑

猴哥~ 从自己夺冠到带着我们打比赛,每当我们在场上说错的时候,你一定都有冲下来替我们打(也可能是给我们一顿暴打)的冲动吧..
发表于 2011-7-12 14:57:51 | 显示全部楼层
半决赛, 决赛大家的准备都不足, 所以更多是, 看个人反应和对自身立场理解的较量。

因为单从决赛看, 澳门大学辩手似乎不太了解什么是 追赶效应, 什么是边际效应递减, 什么是技术扩善阿。。。当然南洋理工似乎也是半斤八两。。。
 楼主| 发表于 2011-7-12 15: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君士坦丁堡 发表于 2011-7-12 13:26
猴哥~ 从自己夺冠到带着我们打比赛,每当我们在场上说错的时候,你一定都有冲下来替我们打(也可能是给我们 ...

所谓“旁观者清”嘛,只是我大三的时候,未必会比你现在反应的更准。
 楼主| 发表于 2011-7-12 15:31:29 | 显示全部楼层
jinqwem 发表于 2011-7-12 14:57
半决赛, 决赛大家的准备都不足, 所以更多是, 看个人反应和对自身立场理解的较量。

因为单从决赛看,  ...

决赛准备的时间很有限,打完半决赛,第二天就是决赛,辩手脑子里的东西还纠缠在一起,而且确实也缺少经济学功底。这是事实。
而且我们的辩手有个特色,如果他不坚信这些效应,他在场上就用不出来。但是一个新知识,不好好磨几天,又是很难坚信的。所以干脆就绕开这些,没要求他们用这种种效应作战了。
三辩小结时之所以能爆出那个“跟第一名比,跟最后一名比”,恐怕也是因为心里没有装着这么多效应的缘故。
发表于 2011-7-12 15:59:40 | 显示全部楼层
bruceliujing 发表于 2011-7-12 15:31
决赛准备的时间很有限,打完半决赛,第二天就是决赛,辩手脑子里的东西还纠缠在一起,而且确实也缺少经济 ...

辩手因为无“知”而无畏?
 楼主| 发表于 2011-7-12 16: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jinqwem 发表于 2011-7-12 15:59
辩手因为无“知”而无畏?

并非“无畏”,他在上场前3个小时,其实心里挺没把握的。因为有很多不利的数据,从理论上来讲这个事又比较纠结。
我个人认为,辩手要在场上打得开,最重要的是没有心理包袱,而非无“知”。有些人,“知”越少,心理包袱越重,因为没底。还有些人,“知”越多,心理包袱越重,因为不知道该用哪些,或者对那许多知识将信将疑,不知道该怎么用、用在哪。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吧。
发表于 2011-7-12 16:49:44 | 显示全部楼层
bruceliujing 发表于 2011-7-12 16:17
并非“无畏”,他在上场前3个小时,其实心里挺没把握的。因为有很多不利的数据,从理论上来讲这个事又比较 ...

我大概懂你可能想表达的意思了,
包袱越少, 才越能在场上专注聆听, 静心思考。
因为专注聆听, 才可能抓准对方表述中的错误。
抓准错误, 才能反证信心, 才能打得放的开。

录像中澳门大学辩手的肢体语言给我的感觉是, 正方主辨稿一听完后,你们就越打越放松了
反观南洋理工, 似乎越打越紧绷了。
 楼主| 发表于 2011-7-12 22:38:48 | 显示全部楼层
jinqwem 发表于 2011-7-12 16:49
我大概懂你可能想表达的意思了,
包袱越少, 才越能在场上专注聆听, 静心思考。
因为专注聆听, 才可 ...

呵呵,你理解的对,总结的比我到位。
发表于 2011-7-12 23:52:43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转载么!
 楼主| 发表于 2011-7-13 14:34:09 | 显示全部楼层
惟恋梧桐 发表于 2011-7-12 23:52
可以转载么!

呃,转去哪里啊?
发表于 2011-7-13 15:37:4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长。。。你是嫌我不学无术了才在场上喷出“和上比,和下比”这种段子的么。。。。。。
 楼主| 发表于 2011-7-14 21:37:57 | 显示全部楼层
kakimike910315 发表于 2011-7-13 15:37
学长。。。你是嫌我不学无术了才在场上喷出“和上比,和下比”这种段子的么。。。。。。

仔细看看前面的内容尤其是7楼8楼
发表于 2011-7-15 15:35:40 | 显示全部楼层
前辈写的好好~~~~辩论杂志编辑打滚求转载~~~~~
发表于 2012-8-24 01:50:23 | 显示全部楼层
遇到唯物主义的对手怎么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9-1 13:28 , Processed in 0.08728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