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394|回复: 2

[申请原创] 民族技艺不应该保密 四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1 22: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6 M4 x! ]! h& _& R$ `% a
谢谢主席,各位评委、观众,大家晚上好。对方辩友的强思强辩固然精彩,但仔细回味,仍有以下几点纰漏。* S3 C2 l' Y: o

# G4 f: D0 C: D0 _) S' ^下面,我方将毫不保密的向大家陈述我方的观点。( Y8 `; O1 P0 y3 K% L
第一,以时间为纵轴来看,正如我方开场所说:民族技艺恒久远,需要我们永流传。也许很多人像对方辩友一样,对是否保密民族技艺,抱着一种“宁缺毋滥”的态度。这种想法的产生,是因为对方辩友,没有认清民族技艺的严峻现状。民族技艺濒临失传,许多著名的民间艺人已经去世,却没有传人来发扬他们的技术,比如说剪花娘子——库淑兰的离世无疑是剪纸技艺的一大损失。请问对方辩友,面对着这样的窘境,民族技艺的大门难道还应该紧闭吗?/ f) l/ O6 l, H5 m
第二,以空间为横轴来看,“天下为公,世界大同”。在如今世界一体化的发展大潮流下,我们为何还要沉沦于保密民族技艺的禁锢?不对民族技艺进行保密,一方面,使中国民族技艺不断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成为中国的符号,诸如瓷器,功夫,旗袍,书法,京剧,中医等;另一方面,也使国外的许多民族技艺也相继进入我们的生活,丰富我们的世界。这就例如“瑜伽的普及”。不同文化的互动交流早已大势所趋。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将民族技艺开诚布公,不仅可以使世界文化呈现出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姿态,提升中国符号的影响力,更可以敦促我们自身的技艺进行不懈的发展与创新,提升中国符号的竞争力,何乐而不为呢?
6 M* o  I1 k6 V& W, E% \' h+ b第三,纵观本场辩论赛,相信大家不难发现,针对“保密”一词,产生了各种争议。在此我想强调的是,这里的“保密”不是我们的目的,而是一种手段。无论是保密还是不保密,目的都是为了保护和发展我们的民族技艺。而时代的辩题就要有时代的特色,古时既有“祖传秘方”的说法。那是因为当时的社会,提供不了其他很好的手段来保护独家技艺,民间艺人只得选择对外保密。但今天的社会,已然有了诸如“申遗”“申请专利”等法律手段来达到保护的目的。我们完全可以选择针对性更强,副作用更小的法律手段来保护我们的民族技艺,为什么还要选择针对性差,创伤面大,既不符合民族技艺本身的发展规律,又不符合当今时代潮流的保密措施呢?
" H5 l" O% B) F9 b6 f. C3 _) k, q' B4 o& _, D

) Y# k7 s( A9 d4 Y景泰青花蜡染技,雕版泥塑手工艺,交流发展齐努力,民族技艺传大地。故综上所述,我方坚定的认为:民族技艺不应该保密。谢谢!
' Q/ ]( F; ?6 o# \+ Z
3 y1 {- H' ?- W8 P9 k( `/ Z0 B( g+ G6 P9 I/ ]! m& C
开场 :  看奥运开幕,3000弟子诵论语。. |+ l+ R1 x( X6 {) v& [& R' j3 @
        看世界舞台,民乐民舞奏华章。7 g8 ^7 W% f' c2 P8 o6 M* \
        看国际社会,孔子学院领风骚。
+ `: M. R& b0 F9 J        民族技艺恒久远,需要我们永流传。
% f8 Y- `/ n* s* M( b& z
发表于 2012-3-3 10: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8-26 20:20 , Processed in 0.06584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