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ares 于 2011-3-11 14:07 编辑
比如,美国不愿意出资进行更多的世界环保工作。这重事实就不在吧?【这已经是一个判断了,在辩论里面如果不加以论证不属于事实,必须是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结论,当然,以我知道的信息,这个结论是存在的。】
但是,美国由于本国经济不能出资进行更多的环保工作,这中事实就可以吧?
【这是一个推导过程,,逻辑本没什么不妥,只是缺少资金这个原因是需要事实和数据支持的】
还涉及到一个问题就是看评价用人不疑那场曾经有人说说对于一切高价值的立论都可以攻击其可行性。
【可以这么简单理解,一个辩题的某方立场存在事实层面的巨大优势,对于另一方立场仍然存在的唯一可能就是价值的巨大优势,所以产生了讨论,不然早就已经得出结果。所以,我理解到你所说的点评所表达的应该是立论时对事实价值权重的衡量。】
但是能不能是不是应不应该的前提?不是的话可行性到底讨论到什么范围,美国不能能不能说美国就不应该?
【这是休谟提出的一个经典的哲学命题, 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韩东屏教授对休谟问题“ 能否从实然推 出应然”解决方案我相对比较认同。指出: 以往解决“休谟问题”的各种 方法都不能普遍适用于所有的“实然”向“应然”的推导。他对休谟 问题的回答是: 从“ 实然”能够推出“ 应然”, 但必须以“ 可然”为中 介, 否则均不可能成功。以“可然”为中介, 就是针对“实然”提出一 些可以的作为之后再推“应然”。只有对“可然”中包含的各种可以 的作为加以评价和相互比较权衡之后, 所得“应然”结论才有充足 理由, 而缺少这个比较评价过程的所谓“应然”推导将是不可靠的。 这个推导过程的关键是“可然”到“应然”的过渡, 基本方法是比较 评价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