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73|回复: 2

松鼠会灌水第18弹!姬十三以科学的名义有趣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3-5 01: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张卓  第一时间大规模地报道“搞笑诺贝尔”是中文网站科学松鼠会最近干得最漂亮的事情——和搞笑诺贝尔的主旨一样,这个华语网站存在的意义也是“让正襟危坐的科学,变得平易近人,有趣易懂”。在这个网站上,没有数学公式和物理符号,写作内容从玫瑰到太空船,几乎涉及所有的和科学相关的生活主题,当你打开网站,仔细阅读每篇文章时,只会发笑,不会皱紧眉头。
  创办网站的姬十三,出身理科,但因怀揣一颗文艺的心,乐此不疲地把“科学”套上“有趣的外衣”。“和搞笑诺贝尔一样,其实我们做的也是在推广科学。”姬十三这样告诉记者。
  人物简介
  姬十三 神经生物学博士,曾经是自由科学撰稿人,现供职于某美商百科网站。先后为《新发现》、《新京报》、《外滩画报》、《上海一周》等报刊撰写科学专栏。个人博客:http://jshisan.yculblog.com
  正在流行的科学网站
  “科学松鼠会”是一个科普博客,也是2008年全球华文博客大奖“教育应用类”的夺奖大热门。在这个打着“科普”旗帜的网站上,没有看不懂的公式,没有烦人的数据推理。
  “它的写作内容从玫瑰到太空船,几乎涉及所有的科学主题,而且作者们有办法将科学写得活泼好看又不失专业。”全球华文博客大奖比赛官网上这样介绍“科学松鼠会”。
  为什么叫科学松鼠会。正如主页上写的“科学就像一枚枚难以开启的坚果,虽味美却不易入口。让我们打开科学的坚硬外壳,将有营养的果仁剥出来,让人们能够领略到科学的美妙滋味”。
  “科学松鼠会”是一个民间科普爱好者开办的网站,创办者是姬十三,2007年拿了复旦神经生物学博士后,自认为是“理工生里比较文艺的一个”,所以开始给《南方周末》、《三联生活周刊》等报刊写科普类的稿子,因为他写的稿子既严谨又有趣,所以读者缘很好,很快有了一批粉丝。2008年春节,姬十三在上海的房子到期了,朋友一句“北京也蛮好玩的,你过来吧”,让他收拾东西来北京了。“什么也没想,找了房子。”姬十三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白白净净,说话慢条斯理,一个典型的理工男形象,“本来想跟在上海一样,闲呆着,靠写科普稿件为生,但跟北京的几个杂志编辑聊天,发现写科普文章的翻来覆去就那么几个人,于是就产生了创办一个网站,把所有能写‘有趣科普文章’的人集合在一起的想法。”这就是“科学松鼠会”创办的初衷。
  “科学松鼠会”创办近一年间,从最初只有姬十三一个人忙活,到现在活跃着100多号人,平均一天能更新三篇。“我做过统计,现在每天的日访问量有4000多,在各种订阅器上订阅的有近三万人。”姬十三说。要想在“科学松鼠会”上发表文章,很简单又很难。第一是要有严谨的科学性,第二要有趣。“当然,那些能紧紧跟着时事的文章最好,比如汶川地震,我们一连更新了30多篇有关地震的科普文章,通俗有趣易懂,被很多媒体转载。”姬十三这样定义“科学松鼠会”的文章特点。
  科学怪问怪答
  吸引大量点击
  “科学松鼠会”最受读者欢迎的是 “Dr.YOU”栏目。“这个栏目是从日常的生活中,提出很多怪问题,用科学的方法解释,很有趣,也长知识。”网友小白这样解释长期订阅“科学松鼠会”的理由。“Dr.YOU”是姬十三在今年9月推出的新栏目,和一般科普杂志回答读者提问不同,“Dr.YOU”是每周由“科学松鼠会”的人提出两个问题,号召网友们从各个专业的角度来解答,有趣的答案给一点奖品。“我帮很多杂志写过科普问答,大部分读者的提问很简单,用‘百度知道’就可以搜索到答案。”姬十三说,“我想让读者换个角度思考问题,了解到生活中有很多地方可以提问,并且学会开发自己熟知的领域去解决这些问题。” “Dr.YOU”的问题都很怪。“我会和科学松鼠会的成员每周讨论当期的问题,平均十个问题中,才能提出一个有效问题。”姬十三说,“10月11日最新一期的问题是‘为什么苍蝇容易飞进家里来,却不容易飞出去’。”
  “开始的时候会担心,中国的网友能积极参与吗?”姬十三回忆起当初刚创办这个“怪问怪答”栏目的忧虑。但第一期问题是“为什么放在口袋里的耳机线很容易缠在一起”的最终效果让他感到“惊喜”。有网友从高分子混合热力学角度分析,有人从蛋白质结构学,还有人从拓扑学角度来回答。“坦率说,我答不出很多Dr.YOU问题,但是网友答得非常好。”姬十三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科学松鼠会”为科普爱好者和媒体搭建了一个平台,很多媒体都爱从这个网站上找合适的“科学写手”,因为文章足够有趣;同时,“科学松鼠会”也在普通大众和科学间搭建了一个平台,因为在这里科学不再是正襟危坐高高在上的圣殿明珠,而是一则则有关生活的趣闻妙事。
  姬十三对常看“科学松鼠会”的网友做过调查:“85%以上的网友是本科以上学历。更让人惊讶的是,文理比例是4:6。其实我们的读者群并不是想象中的理工男,很多学文科的对科学的需求也很大。”所以,科学松鼠会除了线上活动以外,还组织过吃喝腐败、读书会、一起看科普纪录片和郊外游玩等线下活动,目的就是吸引更多的普通网友。“组织过去延庆看星星,我们鼓励各行各业的人来参与,专业的人士会给大家讲解星座常识。”姬十三说。
  让“科学”成为
  文化热门词汇
  本来想在北京闲着的姬十三,最终还是找了一份工作。4月初的时候,他接到博闻网的电话邀请,让他过去做编辑。博闻网是美国HowStuffWorks网站的中文版,也是全球最知名的科普网站。“像新浪、163等大门户网站的科普频道,大部分都是外文报纸的翻译,没有原创的东西。”姬十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很缺原创的科谱文章,博闻网算是一个,科学松鼠会也算一个原创科普网站。”
  在姬十三眼里,现在的状态比在大学研究所好很多。“我一向没法静下心来研究学问,也许在同学中,我现在的选择是个异类,但是我觉得,我应该能被称为‘科学推手’。”姬十三很有信心地说,“普通的科研人员只关注课题,对科学圈负责,从来没有想到推广科学。而我一直都觉得现在科普的宣传方式跟不上时代,尤其在网络时代中,科普老套,不能吸引年轻人的眼球。”
  所以下一步姬十三打算在“科学松鼠会”的网站中加入视频、漫画、动画等不同形式,为科学套上好玩的外衣。“普通人不需要了解量子力学,也没必要懂,他们只需要接触科学的外壳,懂得科学的基本常识,不要被伪科学欺骗就可以了。”姬十三说,“科学松鼠会承载的就是这样一个意义,用好玩的、容易流行的文章来普及科学。”
  “好玩的科普文章”在姬十三心里是这么定义的:首先题材要与生活相关,健康、星座、食品、心理都是热门话题;其次是不要说太多过程,最好讲故事,提取科学史最有趣的部分,直接说结果,最好多做比喻。
  姬十三为科学松鼠会构筑了一个更美好的前景,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希望像当年明月推广“历史”一样,一部《明朝那些事儿》让大众意识到枯燥的历史也可以变得好玩,“历史”也成为了社会热门的词语。“我希望某天科学也能跟历史一样,成为文化热点。”姬十三说。
  “可以把‘科学松鼠会’说成‘流行的科学’,但我坚决反对把我们形容为‘娱乐的科学’。”姬十三强调说,“一切科学都是构筑在严谨事实基础上的。”


该贴已经同步到 羽日雨4的微博
发表于 2011-3-12 17: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水是一种态度。
 楼主| 发表于 2011-3-12 19:01:15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10-5 11:22 , Processed in 0.06996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