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159|回复: 17

第四届“远向杯”上海市中学辩论邀请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2-17 10:06: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peacehrl 于 2011-2-18 09:36 编辑

第四届“远向杯”上海市中学辩论邀请赛

一、活动名称:“远向杯”上海市高中生辩论邀请赛
二、活动意义:为提高辩论活动在中学范围内的影响力,提高中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丰富中学生的课余生活,加强校际交流,组织该项比赛。
三、活动时间安排(预计):
1、总体时间跨度:2011年4月-5月
2、大致时间安排:
初赛:4月9日-10日
半决赛:5月7日
决赛:5月8日
四、活动对象:
复旦附中、复兴高级中学、上外附中、北郊高级中学、建平中学、进才中学、上海市实验学校、吴淞中学、市西中学、延安中学、新中高级中学、市东中学(排名不分先后)

五、活动地点:上海市市东中学

六、活动网站:华语辩论网 http://www.bianlun.net/forum.php
活动方案及相关事项我们除通过手机、电子邮件通知各参赛学校外,也会在华语辩论网国际中学生版块及时公示,敬请大家留意。

七、具体安排:
1、分组抽签:参赛的十二所学校通过抽签分成A、B、C、D四组,每组三所学校。然后分别通过抽签,决定A1、A2、A3,B1、B2、B3,C1、C2、C3,D1、D2、D3。签位和辩题、赛程同时被抽定。
2、具体比赛:共16场比赛,每场辩论赛42分钟(具体见“辩论规则”)
每场比赛评出优胜队伍及一名优秀辩手,全部比赛评选出一名最佳辩手。
3、在半决赛、决赛日的上午,将安排辩论讲座、交流互动、表演赛等活动,欢迎各校同学积极参与。
初赛:(十二场)
A组(4月9日):电子课本取代纸质课本利大于弊/电子课本取代纸质课本弊大于利
09:00-10:00
13:00-14:00
16:00-17:00
B组(4月9日):中学有必要布置统一的寒假作业/中学没必要布置统一的寒假作业
10:30-11:30
14:30-15:30
17:30-18:30
C组(4月10日):支持鲁迅文章撤出中学课本/反对鲁迅文章撤出中学课本
09:00-10:00
13:00-14:00
16:00-17:00
D组(4月10日):应该取消奥赛加分/不应该取消奥赛加分
10:30-11:30
14:30-15:30
17:30-18:30
四个小组的第一名出线,参加半决赛赛。
半决赛(两场):
半决赛第一场:电视相亲节目应该引导社会的婚恋价值观/电视相亲节目无需引导社会的婚恋价值观
14:00-15:00
半决赛第二场:中国男足主教练更难当/巴西男足主教练更难当
15:30-16:30
    半决赛采取单场淘汰制,获胜的一方进入决赛。
决赛&表演赛(两场):
表演赛:整容能让人找回信心/整容不能让人找回信心
14:00-15:00
决赛:知识分子应该进入体制内改革社会/知识分子应该留在体制外批判社会
15:30-16:30
评委点评、颁奖、闭幕式

3、小组出线、冠军及最佳辩手评选办法:
小组初赛采循环赛制,共有12所学校参赛,以抽签形式分成四个小组,每组3支队伍各战2场以决出小组冠军直接晋级半决赛,至于小组初赛圈的成绩评定标准将按以下顺序进行:
a.胜负数 - 小组2战全胜者直接出线,若赛果呈3队各1胜1负局面,则以(b)项为第二顺序评决标准。
b.得票数 - 每场比赛直接公布各队得票成绩,举例A队以2比1胜B队,故A队累积2票,B队获1票,总结小组初赛得票最高之队伍晋级,若赛果再呈3队同分局面,则以(c)项为最后评决标准。
c.评分数 - 大会采用国际去分法,计算小组各队得分时将直接去掉每场比赛评审评分中的最高分与最低分,所得之总和分数为最后出线队伍的终极标准。
半决赛及决赛采用淘汰赛制。第一场半决赛由A组出线队伍对垒B组出线队伍,第二场半决赛由C组出线队伍对垒D组出线队伍。两场半决赛的获胜队伍晋级决赛。决赛胜出之队伍为总冠军。
每场比赛都将选出一位单场最佳辩手,至于全场最佳辩手荣誉的评决标准,将比照小组初赛出线权的评选方式办理,先以获得单场次数最多者直接胜出,若呈场次相同局面则以得票数为准,依此类推。

4、奖励办法:
   冠军:获奖证书、奖品、冠军奖杯一座
   亚军:获奖证书、奖品
   全场最佳辩手:获奖证书、奖品
   单场最佳辩手:获奖证书
   团队合作精神奖:获奖证书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1-2-17 10:06:52 | 显示全部楼层
附:辩论赛规则
1、比赛进行程序
(1)立论环节:正方一辩首先发言,接由反方一辩发言,时间各为4分钟。
(2)盘问环节:反方二辩首先盘问正方一辩,接由正方二辩盘问反方一辩,盘问总时        
为2分钟,随后由反方二辩率先进行驳论,再回正方二辩驳论,时间同为2分钟。(敬请参阅盘问与驳论规则)
(3)攻辩环节:双方三辩同时进行,各持2分钟对辩时间,随后先由正方三辩进行小
结,再到反方三辩小结,时间各为2分钟。(敬请参阅攻辩规则)
(4)自由辩论:4位辩手交替发言,各队总时为5分钟。(敬请参阅自由辩论规则)
(5)结辩环节:反方四辩先行总结,再交由正方四辩最后发言,时间各为4分钟。
(6)中场提示:每队只限行使1次的中休权,任何辩手发言停止后均可提出,每次喊
停双方将共享讨论时间1分钟。(敬请参阅中场提示规则)
(7)评审退席:赛会评审退席商讨赛果。(敬请参阅赛果评决程序)
(8)发问环节:不计分环节,大会公开予双方智囊团与现场观众进行交流,发问时间不超过30秒,回答时间不超过1分钟。(敬请参阅发问环节建议)
*每位辩手在限定发言时间剩下30秒时,大会将以1声铃响提示,发言时间完毕时,则以2声铃响提示,辩手则需立即停止发言。
序号        程序        时间        备注
1        立论:正一发言        4分钟        立论需求清晰有序,
避免多重复杂逻辑。
2        立论:反一发言        4分钟       
3        盘问:反二提问正一        2分钟        盘问方只能针对对方立论提问,
答辩方只能回答不能反问,
而盘问方则有权终止任何离题的言论。
4        盘问:正二提问反一        2分钟       
5        驳论:反二发言        2分钟        针对双方盘问论点进行反驳,
或继续延伸未完成之立论工作。
6        驳论:正二发言        2分钟       
7        攻辩:正三对反三        各2分钟        1对1对辩形式进行,
反方将享有对话之优先发言权。
8        小结:正三发言        2分钟        针对盘问、驳论与对辩环节的交锋,
进行己方观点的初步结论。
9        小结:反三发言        2分钟       
10        自由辩论        各5分钟        正方优先发动,随后交替发言。
11        总结:反四        4分钟        针对整场比赛进行总结陈词,
不鼓励背诵事先拟好的稿件。
12        总结:正四        4分钟       
总时间        42分钟       
* 双方用时剩余30秒将响铃1次以示提醒,时间结束将响铃两次,需立即终止发言。
* 教练如要进行中场提示,必先向主席出示“T”型手势,辩手发言完毕后方可进行。
2、辩手之言论不应涉及任何政治、宗教、种族等类中,未经证实或具挑衅性之敏感课题。
3、辩手之言论只针对辩论课题,不可向对方辩手做出任何人身攻击。
4、辩手不应宣读赛前所拟好的稿件,比赛进行时不得参考或展示预先准备好的图表、大字报、杂志或书籍等相关资料。
5、辩手无权中断任何人之发言,唯盘问手除外。
6、辩手须着整齐服饰,校服或校队制服均可。
7、比赛评分标准:
辩手        评分标准明细        得分
个人评分
一辩        立论(30分) + 答辩(20分) + 语言技巧(10分) + 仪态风度(10分)        70分
二辩        驳论(30分) + 盘问(20分) + 语言技巧(10分) + 仪态风度(10分)        70分
三辩        小结(30分) + 对辩(20分) + 语言技巧(10分) + 仪态风度(10分)        70分
四辩        总结(50分) + 语言技巧(10分) + 仪态风度(10分)        70分
团体评分
自由辩论(每人25分 x 4)        100分
整体内容组织架构        40分
团体配合与合作精神        30分
总得分        450分
8、盘问与驳论规则
a.本环节采用“法庭式”盘问,即1对1审问质询。
b.盘问方只能针对对方的立论进行内容、逻辑、数据等的查验及检证,不能提出预设问题或进行本身还未完成的立论工作,否则视为“技术犯规”。
c.答辩方只能作答不能反问,而盘问方有权中止答辩方任何不切题的回复。
d.盘问精神倡导直接交锋,不鼓励盘问方滥用答辩中止权,辩手应以达成共识、引导回复为盘问工作之目标,过分剥夺他人发言权利者,均失风度得分。
e.驳论为辩手驳斥盘问环节的初步总结,需针对双方首度交锋以后的内容与架构进行反驳,亦能应用推翻立论之技巧延伸未完成之立论工作,唯评审将以临场发挥的表现为优先考量的评分标准。
9、攻辩规则
a.反方三辩优先发言,发动攻势。
b.双方以交替形式轮流发言,辩手无权中止对方未完成的言论。
c.双方计时分开进行,一方发言时间完毕以后,另一方可继续发表言论,直到剩余时间用完为止。
d.攻辩属对话环节,不设任何攻守界限,可自由问答。
e.三辩小结为自由辩论前的战略铺排,鼓励辩手针对双方前3回合的交锋作一整理,不应宣读事前拟定稿件,而评审同样将以临场发挥的表现为优先考量的评分标准。
10、自由辩论规则
a.每位辩手的发言秩序、时间和次数皆不受限制,唯队伍发言总时不得超过5分钟。
b.正方获优先发言权,当正方任何1位辩手起立发言结束后,反方任何1位代表需立即发言,双方按此程序交替发言,直到双方总时用完为止。
c.双方计时分开进行,每次一方辩手发言完毕后,另一方计时将立即开始。
d.队伍发言总时剩下30秒时,计时员将以一声铃响提示,两声铃响即代表发言时间完毕,辩手需立即停止发言。
e.一方发言总时完毕以后,若另一方还有剩余时间,队伍内1位或多位辩手可继续交替发表言论,直到剩余时间用完为止。
11、中场提示规则
a.双方教练各有1次中场喊停的权力,以提供辩手们临场应对的指导。
b.教练欲提出中场提示要求时,必先向大会主席出示“T”型手势,待当时发言之辩手陈述完毕以后方可进行,教练无权中止任何言论。
c.每次行使中休权时,双方将共享1分钟的讨论时间。
d.教练可在比赛中任何环节行使中休权,唯反方一辩申论前、反方四辩申论后以及自由辩论进行过程中除外。
12、赛果评决程序
a.初赛评审团由各队教练组成,采用两个小组交叉评审的方式,即A组的三位教练评审B组的比赛,B组的三位教练评审A组的比赛。决赛评审团由未进决赛的三位教练组成,表演赛不设评审团。
b.评审团需在比赛进行时纪录双方表现重点,以作为评分参考。
c比赛结束后,评审需把评分表填妥并交由计分员进行总分计算,再由竞赛小组代表带领评审团退席以进行评审会议。
d.评审会议将由大会竞赛小组成员主持,除了评审团与指定执行人员以外,其他人等一律不得参与赛果的讨论。
e.评审团在评分表上所列的分数只供参考,不直接影响比赛投票结果,但评分表必须完善填妥,以作为小组赛中出现胜负数和得票数相同时的最后评决标准。
f.赛果议决采用两轮投票制,第一轮采用不记名投票,评审可自行选择心目中的优胜队伍,若投票结果成绝对票数即3比0,表示赛果已敲定,无需进行第二轮投票决定,评审团可直接讨论赛况,决出讲评重点。
g.第一轮投票结果若成边缘票数即2比1,主持人将邀请少数票评判表明立场并阐明投选理由,经由评审团成员一番讨论后,将进行第二轮的记名投票以决出最后赛果。如第二轮投票原先1:2落后的一方能逆转为3:0,则将逆转后的3:0作为最终结果。如不能,则将第一轮的1:2作为最终结果。最佳辩手的评决程序一般相同。
h.评审应针对队伍现场表现作为评定标准,不以个人对辩题的主观想法而影响判决。
i.评审若对辩手所提出之言论或数据有所质疑,有权要求双方辩手出示证明如引述的书籍、杂志、统计报告等,以进行审查与核对。
j.评审会议结束后,众评判将商议提选一位主评,综合评审团意见并代表发言陈述评审团对比赛进行的评语;评述中,主评将客观分析双方内容上的缺失并检讨辩手们的表现,同时提出双方可改进的重点与交待影响评决的重要因素。
k.评审会议的裁决为最后的决定,任何有关评决的质问一律不受理会。
13、发问环节建议
a.智囊团或现场观众可发表个人观点,或直接向参赛队伍提出问题,唯须对自身言论负责,建议发问时间不超过30秒。
b.建议辩手回答时间不超过1分钟,队伍成员可轮替补充。
c.发言者敬请先行自我介绍,并表明发问题目的回答持方,唯发问者无权指定任何辩手进行回答。
d.如有必要时,大会主席有权制止或拒绝任何敏感性的问题。
e.发问环节属不计分项目,鼓励辩手畅所欲言,以达致自由交流的真正目的。
14、参赛队伍必须严谨遵守本章程内之一切规则,违规者将一律交由主办方秉公办理,大会之决定为最后决定,不得异议。
15、本章程若有未完善之处,主办方有权增删之,并另行通知。
发表于 2011-2-17 10:50:55 | 显示全部楼层
顶,支持,何老师辛苦
发表于 2011-2-17 13:38:31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啊,话说我一直想拉吴丹搞苏州中学生辩论赛
发表于 2011-2-18 22: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何老师~~~有空一定来看~~~
发表于 2011-2-19 00:42: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明天的抽签
发表于 2011-2-19 10:49: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学生赛,学生自发的程度,能到哪里?
发表于 2011-2-19 16:24:45 | 显示全部楼层
何老是把全部的抽签结果发下吧~谢谢~
发表于 2011-2-19 21:24: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主要是期待进才学长学姐们能够打个漂亮的退休赛。。
 楼主| 发表于 2011-2-20 00:15:28 | 显示全部楼层
A组(4月9日):电子课本取代纸质课本利大于弊/电子课本取代纸质课本弊大于利

09:00-10:00 北郊高级中学VS吴淞中学

13:00-14:00 吴淞中学VS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学校

16:00-17:00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学校VS北郊高级中学

B组(4月9日):中学有必要布置统一的寒假作业/中学没必要布置统一的寒假作业

10:30-11:30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VS上海实验学校

14:30-15:30 上海实验学校VS新中高级中学

17:30-18:30 新中高级中学VS复旦大学附属中学

C组(4月10日):支持鲁迅文章撤出中学课本/反对鲁迅文章撤出中学课本

09:00-10:00 建平中学VS复兴高级中学

13:00-14:00 复兴高级中学VS市西中学

16:00-17:00 市西中学VS建平中学

D组(4月10日):应该取消奥赛加分/不应该取消奥赛加分

10:30-11:30 进才中学VS延安中学

14:30-15:30 延安中学VS市东中学

17:30-18:30 市东中学VS进才中学
 楼主| 发表于 2011-2-22 23:00:0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届“远向杯”上海市高中辩论邀请赛题解

电子课本取代纸质课本利大于弊/电子课本取代纸质课本弊大于利

2009年,香港“课本及电子学习资源发展专责小组”申请在香港20到30所中小学推行电子学习试验计划。上海市教委有关负责人也透露,上海将在5年内在全国率先推广电子课本。其目的包括改进学生学习方式、减轻学生家庭购书的经济开支和学生书包负担、节省纸张、减少资源浪费等。但与此同时,也有人认为,电子课本打破了学习者传统的阅读和学习习惯,不利于学生的学习。甚至还可能影响学生视力。那么用电子课本取代纸质课本究竟利大还是弊大呢?

中学有必要布置统一的寒假作业/中学没必要布置统一的寒假作业

一直以来,全校统一甚至全市统一的《寒假生活》成为了大家在寒假必须要完成的一项任务。感觉学校布置《寒假生活》这样的作业,已经成为了一种惯例。如果没有,反倒觉得缺了点什么。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这份统一的寒假作业其实并不受同学、老师们待见。于是我们看到,每到开学前的几天,肯德基麦当劳里满是抄寒假作业的同学,而开学后老师收完了寒假作业,却很少批阅、订正。那这样统一的寒假作业到底有没有意义呢?中学有没有必要布置统一的寒假作业呢?

支持鲁迅文章撤出中学课本/反对鲁迅文章撤出中学课本

在刚刚过去的一个学期里,各地语文教材大换血。《药》、《阿Q正传》、《记念刘和珍君》等诸多鲁迅经典课文从课本里消失,这一变化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很多人认为,删除大量经典作品无论对于老师教学还是学生学习都不利。不少人强烈反对语文教材有如此大的改动,认为编写教材,要用一种长远和宏观的目光来选择教材内容,既要能够传承文明,又能够面向未来。语文教材大换血可以,但不应把原先拥有顽强生命力的传统篇目撤换殆尽,这对语文教学的改革不啻为一种灾难。与之相对的,另一些人则表示,新的时代需要新的经典,这是一个不断更新的过程,教材的更新很正常。

应该取消奥赛加分/不应该取消奥赛加分

“奥赛”,全称奥林匹克竞赛,其宗旨在于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通过竞赛达到使大多数青少年在智力上有所发展,在能力上有所提高的目标。并在普及活动的基础上,为少数优秀的青少年脱颖而出、成为优秀人才创造机遇和条件。加分则是对竞赛优胜者的奖励,每年都有不少学生通过竞赛获得中考、高考加分。然而,加分也使得很多家长不惜挥舞着棍棒,驱赶孩子上各种各样的培训班,甚至成为了许多家庭的经济负担。一些专家认为,奥赛加分导致不少学生急功近利,扼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变异成一种应试工具甚至滋生腐败。而取消奥赛加分则可以真正让兴趣引导学生参加科技活动。但也有人支持保留加分,认为奥赛本无恶,分数第一的观念,家长孩子盲目迷信、教育机构将其变成逐利的工具,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而奥赛加分鼓励大家钻研科学,更有利于发掘人才。
发表于 2011-2-23 18: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又是复旦。。。。
发表于 2011-3-3 11: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ronniemao 的帖子

又是实验额@@
发表于 2011-3-4 20:03:33 | 显示全部楼层
啊居然还有题解..望天= =
发表于 2011-3-5 00:06:0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要去啊,老大
发表于 2011-4-12 19:31:31 | 显示全部楼层
话说哪位有预赛的视频么=v=
发表于 2011-5-19 19:58:46 | 显示全部楼层
话说哪位有预赛的视频么=v=
同问
发表于 2011-7-1 16:46:17 | 显示全部楼层
何老师 现在结果怎么样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9-1 10:40 , Processed in 0.08833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