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635|回复: 14

正方:发掘人才需要考试;反方:发掘人才不需要考试;我是反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9 18: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江户川柯南 于 2011-2-12 12:11 编辑

正方:发掘人才需要考试,反方:发掘人才不需要考试。我是反方,紧急求助
发表于 2012-2-22 17:28:11 | 显示全部楼层
各位师兄师姐们,请问不需要存在必然性,而需要不存在必然性,请问如果正方从需要两字攻击,那反方岂不是没得辩。(急需回答)谢谢
发表于 2011-2-12 20:06:27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才可以是在平时的工作中体现出能力,那么在平时的工作中多加观察,也是可以发现人才的,未必需要考试。例如《三国演义》中刘备对庞统的考察,就是派张飞去看看庞统在县令位置上的具体办事能力。
发表于 2011-2-13 20:08:39 | 显示全部楼层
《孟子》中说:“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由此可见,人才的发掘往往在于管理者是否有一双智慧的眼睛,能够识得真才。在中国古代的延续了几千年的科举制的历史长河中,出了无数位进士,无数位的状元,但是,这些进士却很少能够真正的为国家做出巨大的贡献,而相反很多人却成为了祸国殃民的罪人,就像秦桧,考试是有局限性的,俗话说的“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人才是不能通过考试来认定的,历史上,很多志士仁人,如近代思想之父的严父,一直没有考中进士,你能说他不是人才吗?而同样在今天,为什么各个著名大学还要招收在某一学科有特长的学生呢?只能说明一点,考试并不能判定人才,而人才往往不是由几次测验能够决定的,所谓人才,就是在某方面有才能的人,人各尽其用,各尽其才,是谓人才,如果我们去考孔子数学,他也许不能通过,但是孔夫子就不是人才了吗?所以,我方认为,通过考试发掘人才,就意味着只有考试通过的就是人才,考试不过的就不是人才,这显然是不正确的,人才是多方面的,只有扩大视野,为人才提供更大的方便,管理者正确的管理,明智的用人之道,才能真正的发掘人才。
发表于 2012-2-23 15:48: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答四楼的问题,我想,如果从一个命题的全称与否的角度来讲,“需要”也是一个全称的概念,即您讲的必然性。

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我说,吃饭需要动嘴。大家都不会觉得有什么问题,的确,在任何情况下吃饭都需要动嘴,无一例外。但我若说,吃饭需要用筷子。有人就可以反驳说“不一定哦”,因为有时不用筷子而用刀叉也行,甚至直接手抓也是可以的。当然,如果我说,吃饭不需要用筷子。那大家就更觉得可笑了。可见,在所用情况下都要用的,会说“需要”;在所用情况下都不用的,会说“不需要”;而中间状态、有时用又是不用的,恐怕不属于任何一方面。

那么,回到这个辩题。的确,只有所有的人才选拔都可以避开考试环节,反方观点才成立。但是,对于正方而言,他们也必须论证,所有的人才选拔至少在其中某一个环节用到了考试,他们的观点才能够成立。
发表于 2013-4-12 20:05: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395514480@qq.co 于 2013-4-12 20:07 编辑
江户川柯南 发表于 2012-2-23 15:48
回答四楼的问题,我想,如果从一个命题的全称与否的角度来讲,“需要”也是一个全称的概念,即您讲的必然性 ...

您好,我是这么想的 如果需要的意思是必然性的话,那么正反双方都要论证这个极端的情况,我想很久觉得这样子的思路来立论的话双方都有回答不了的致命伤。我对正方的思路是这样子的。考试在发掘人才的过程中起到了正面的促进作用,有发掘出了人才的情况,也有发掘不了人才的可能,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都是有利于人才的发掘的。考试只是众多发掘人才手段之中的一种,即使是考试像大家所说很难考察道德品质方面,但是有考察知识能力上的作用,考试本身的定位主要就是在知识能力方向上的考察,道德方面的有其它手段可以与考试相互补充。而且有一点就是考试在发掘人才中的起的一些作用是目前还没有其它的方法手段能够超越或者替代的,比如公平,高效,广泛等等特点。因此发掘人才需要考试这一个环节。当然考试还有可能埋没人才的可能,这点正方完全可以大胆承认,任何发掘人才的手段都不是完美的,不能因为有弊端就不需要考试。总结一下主要的意思就是考试对发掘人才有好处,而且它的一些好处是无法被替代的(至少目前来说如此)
发表于 2013-4-13 23: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395514480@qq.co 发表于 2013-4-12 08:05
您好,我是这么想的 如果需要的意思是必然性的话,那么正反双方都要论证这个极端的情况,我想很久觉得这样 ...

楼上说得很好,其实在论证必要性这个问题,对正反双方都是一个考验。不过,您想到的公平性问题,便是可以结合当下事实的一个论述。试想一下,死板的考试虽然可能损失一些人才,但是如果为人为主观评价打开了豁口,那我们谁能保证“拼爹”和交易不会出现。而事实上,古今中外不论什么机制体制下,只要有人为主观评价的过程,就没能逃避过各种交易和不公平的存在。
发表于 2013-4-14 11:04:02 | 显示全部楼层
江户川柯南 发表于 2013-4-13 23:22
楼上说得很好,其实在论证必要性这个问题,对正反双方都是一个考验。不过,您想到的公平性问题,便是可以 ...

嗯,谢谢版主,那个考试的公平有效的避免的主观评价我还没有想到,这个可以作为一个方向。还有我在想反方思路是否有可能把人才的标准拔高。他们认为考试发掘不了人才,考试发掘的只是符合考试标准的人,或者胜任这个岗位工作的职员,而不能算是人才。因此他们承认正方的这些,但是发掘不了人才。。。。。。
发表于 2013-4-14 23:01:56 | 显示全部楼层
395514480@qq.co 发表于 2013-4-13 23:04
嗯,谢谢版主,那个考试的公平有效的避免的主观评价我还没有想到,这个可以作为一个方向。还有我在想反方 ...

不用客气:-)

的确有可能。那么,解决这个问题,正方需要做的可以是两件事情:第一,在正方一辩开篇陈词的时候,就需要对辩题中的重要概念应该给于界定。如果反方在一辩没有反驳,则默认反方没有反对;后来在其它环节再反对,那么正方就可以说“我方一辩已经告诉大家......”。第二,如果反方对人才的定义提出异议,那么请反方指出他们对人才怎么界定的。一般说来,不论什么定义,都很难说考试考不出来;就算考不出来,那是考试设置的问题呀。
发表于 2013-4-15 20: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江户川柯南 发表于 2013-4-14 23:01
不用客气:-)

的确有可能。那么,解决这个问题,正方需要做的可以是两件事情:第一,在正方一辩开篇陈词 ...

再请教一下版主,昨天天我刚刚打完发掘人才需不需要考试。我是正方,听完对方的立论之后,感觉双方的分歧和交锋点就在需要的定义上,我们这边把需要定义为应该要,对方吧需要定义为必须要 而且说他们的不需要是不必须的意思。然后对方在这个定义的基础上展开的论点主要提出考试的弊端,不必然发掘出人才之类的。而我们这边在和对方争执了很久需要的定义之后,他们还是不管,一直是提出需要是必要的意思以及考试的弊端,然后我们这边在不断回应定义的问题,同时也直接承认对方的论点。。。但是场上的节奏被我带乱了,自由辩论一半左右的时间是在争定义,对方也跟着我们打定义。而自己的论点推进的不太够。后来评委点评也特别批评了这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我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但是我感觉这场比赛有这样的情况,也可能是辩题的原因。我觉得除了我们双方对需要的定义是交锋点,其他方面包括论点,因为我们都承认对方提出来的弊端等等(当然他们只是单纯的提出弊端,而没和我们比较利弊,我们也就没主动比较利弊了)。然后评委说应该把主要的时间花在讲自己的论点上面。但是我觉得如果主要推自己的论点的话,那么场上除了定义的问题以外基本没有交锋了。你觉得场上应该更应该推论点还是更注重交锋点?(是论点产生不了交锋的情况下。。。)
发表于 2013-4-16 00:29:22 | 显示全部楼层
395514480@qq.co 发表于 2013-4-15 08:16
再请教一下版主,昨天天我刚刚打完发掘人才需不需要考试。我是正方,听完对方的立论之后,感觉双方的分歧 ...

我想,这是一个比较细节的技术问题了。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说是怎样比较好,因为根据双方的实力悬殊程度、辩题不同等等来定。不过,如果我来处理这样一个情况,我通常会采取的一个大原则是:不放过交锋点,更注重阐述论点。

例如这场比赛中,双方对于定义有分歧。我会指出对方的定义不对,然后论述我自己的论点,并且可能还深入以下对方阵营说“就算需要是指必须,那么考试的存在也是对于选拔人才有帮助的,......”等过几个回合,等到对方反复强调“必须”这一个概念时,多半说明对方在别的方面已经没什么可说了,这时候再回过头来跟对方纠缠“需要”是如何理解。

总之,就这样,隔三差五提一提,但却不只纠缠于这一个问题。这样一来,评委既会知道我们没有放弃这个方面;也会知道我们还有更多的合理性存在。您觉得这样处理怎么样呢?
发表于 2013-4-22 18:39:55 | 显示全部楼层
江户川柯南 发表于 2013-4-16 00:29
我想,这是一个比较细节的技术问题了。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说是怎样比较好,因为根据双方的实力 ...

额, 关于这个疑问我后来有问了一位学长。他给我的解释是:一般来说基本上很难会出现这种论点找不到交锋点的情况,而像这场比赛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双方的立论都是完全基于一两个霸道的定义上面(或者说给的属于废话定义),之所以有的辩手要霸道的做定义,必然是因为除了定义之外没有做别的攻防设计或者挖掘。反之,一旦定义不交锋,其他部分的论证体系就会苍白的很。当然如果真的出现这种情况也必须兼顾到论点的阐述。其实如果双方都对定义争执不下的话,可以退一步大方承认对方定义,但也可以逼问对方能否在自己的定义下进行讨论。

最后收尾,至于双方谁对于‘需要’的定义更科学,更有讨论的价值,我相信评委自然会做出判断的balabala。其实很多时候这种定义交锋意义不大,因为对手不会认可己方定义的。而且这种情况下哪一方的定义越霸道,反而越容易输比赛。定义上,不给对手留活路,就等于不给自己留活路。反之,在这个辩题中,考试对于人才选拔有着什么样的作用和影响,谁阐述的更系统,谁就容易赢比赛。
我方还是在立论方面偏了。。。。。
发表于 2013-4-22 19:04:07 | 显示全部楼层
395514480@qq.co 发表于 2013-4-22 06:39
额, 关于这个疑问我后来有问了一位学长。他给我的解释是:一般来说基本上很难会出现这种论点找不到交锋点 ...

我觉得您的这位学长说得有道理。

有一个细节我想提一下,就是我不太建议承认对方的定义;但是,我们可以杀到对方阵地里面去,例如说“就算入对方辩友所说,那么......”

不过,还是强烈推荐其他辩手来学习一下您的这位学长的建议。
发表于 2013-4-22 19:47:17 | 显示全部楼层
江户川柯南 发表于 2013-4-22 19:04
我觉得您的这位学长说得有道理。

有一个细节我想提一下,就是我不太建议承认对方的定义;但是,我们可 ...

额,这位学长可能受黄执中学长的受身的理念比较大,所以比较倾向于承认对方的,当然承认这种关键的定义还是得看场上情况的。这样子讨论才有意义啊,现在论坛上发帖的好多都是想空手套白狼的,唉。。。。
发表于 2013-4-23 20:54:11 | 显示全部楼层
395514480@qq.co 发表于 2013-4-22 07:47
额,这位学长可能受黄执中学长的受身的理念比较大,所以比较倾向于承认对方的,当然承认这种关键的定义还 ...

是的,有太多的人不仅不愿意分享讨论,而且连辩题都不能说完整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8-25 16:13 , Processed in 0.08850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