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79|回复: 0

如何看待重庆的电视辩论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25 18: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火的七月,重庆市开展了以解放思想、扩大开放为主旨的如火般的大辩论,目的是以大辩论带动大讨论,达到理顺重庆市科学发展思路的目的。参与辩论的主体是重庆市各部门、区、县政府公务员。据报载,辩论的题目都是事关重庆市今后发展的深层次重大课题,如:“重庆实现新跨越的关键是政策资金还是思想思路”、“重庆发展的关键是制度创新还是科技创新”、“30年后,重庆与京津沪比肩而行的可能性是大还是小”、“重庆发展应以新型工业为主还是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等等,决赛辩题则是,“重庆要发展,硬实力和软实力哪个更重要”。

  这种电视辩论,由于是派出选手参加,而参加者并非决策机构的领导,因此很容易被误解为作秀。但笔者以为,这是在民主政治时代提高公务人员素质、为重大问题决策做铺垫的一种形式,具有特定意义:

  第一,可以唤起各级干部的责任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在通常情况下,上级机关的普通干部和下级机关的工作人员是不介入决策过程的。对于本地的发展大局,虽然很多普通工作人员会有自己的想法,但一般来说不会超越自己的职责去主动地考虑决策机构应该考虑的问题。而此次大辩论,调动了相关部门和各级政府的一般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由于辩论题目是事关全局的题目,在辩论中需要准备相关材料,因而参与辩论人员不能不从全局出发审视问题,而听众同样要从这样的高度去判断辩论选手的水平,判断其观点是否符合本地实际,这就在无形中提高了人们的责任意识特别是大局意识,提高了辩论选手和听众的政策水平,这对于未来实施决策、增强公职人员的执行力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第二,有利于决策机构的政策制定。中国现行体制下的政策制定一般要经过如下环节:地方党委常委会提出需要决策的议题,经过调研(有的重大问题还要经过试点)、可行性论证、党委讨论(涉及政府、人大的由相关部门参加)、会议表决、最后履行相关法律程序使之合法化等环节,就可以决定重大问题的政策。这一过程,从实践上看并不是一个完全开放的过程。而重庆市的做法,却使人耳目一新,看到了新的启示:一是可以通过辩论或其他形式,广开民智,营造舆论氛围,既为某种重大决策做铺垫,又有利于决策机构了解一般干部对相关问题的看法;二是可以从正反方辩论中看出特定课题可行性与不可行性的某些论据,尽管这些论据不一定完善、全面,甚至可能是幼稚的,但毕竟可以看出某些问题,对未来的调研、可行性论证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意见。此外,在党务公开、政务公开的背景下,党和政府的政策制定,只要不是军事机密、外交机密、商业机密,就应当是一个开放的过程。尽管电视辩论并没有直接参与到决策过程中来,但开启了一种思路,为未来的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提供了良好的氛围,起到了引导舆论的作用。

  第三,提高各级干部面向公众的表达能力。在民主政治时代,如何面向公众说话,获得公众的认可,不仅仅是领导者必备的能力,也是所有在工作中经常与公众打交道的一般干部、公职人员必备的能力。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直接面向群众的恰恰是一般工作人员。比如,房屋拆迁、土地征用、信访上访接待、维持治安、社会管理等等,在第一线处理问题的大多是一般干部、普通工作人员。所以,如何对公众解释党和政府的政策,如何保护公众的合法合理的利益,如何动员公众起来为实现特定目标共同努力等等,都需要我们的干部、工作人员有良好的态度,有较强的表达能力,能够在党、政府与公众之间起到一定的沟通作用。特别是在信息资讯高度发达时代,一言不慎,就有可能在互联网上到处流传,带来恶劣影响。当然,在表达的背后,是一个人世界观与价值观、思维方式的反映,是政策本身的合理性和我们党和政府工作人员的思想品格的反映,绝非仅仅是“说话”技巧问题。大辩论虽然解决不了人的世界观、价值观问题,但对于提高一般干部的个体表达能力毕竟是有作用的,毕竟可以唤醒人们重视这一问题。在一个越来越开放、透明的世界里,公共权力机关的每一岗位的工作人员,都需要以良好的思想品德为底蕴,以适当的表达能力,来做好本职工作,最终促进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
来源: 学习时报
责任编辑: 李桓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8-3 05:58 , Processed in 0.08499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