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06|回复: 14

急求 关于质量 工艺纪律比个人经验更重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8 21: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好心的朋友帮帮我的忙的,我们公司现在要开展一次辩论赛,是关于质量方面的
我们是正方,辩题是“就产品质量而言,工艺规程比个人经验更重要”
发表于 2010-9-8 21:53:37 | 显示全部楼层
典型比较辩题类型。
关于本题,个人有以下意见:
第一,可以预见,正反双方对质量的定义基本相似,至少不会相差太远。所以不要寻求在第一定义上找突破口,意义不大。
第二,工艺规程和个人经验要看你们怎么理解,如果说定义比较窄,不会出现大的分歧的话,则应该打的就是什么是更重要,即以“更”的标准为辩论交锋点。怎么样的东西叫做“更”。
第三,如果你们的层次比较高,也可以采用另一种方法。就是在论“更”的标准之上再论什么是“工艺规程”什么又是“个人经验”,甚至于什么是你们所说的“质量”。
我站在你的立场上简单地说,所谓“工艺规程”,是制度、规则的一种,这个东西对于产品来说的意义在于使你企业、公司量产一种产品成为可能,使一门技术手艺流传成为现实,其意义的重大不言而喻。也就是说,只有高规格的“工艺规程”才能使量产同一高品质质量的工人得以大量出现,才是保证一个企业质量品质的关键,毕竟一个企业不是靠生产一两件大师级的艺术品就能具有竞争力的。
至于说质量,那么很简单,超高级别的产品的确在质量上无以伦比,但那并不是企业所要的质量,因为这种质量不能量产,而且制作超高级别的产品需要超高级别的工人,这种有超级个人经验的工人也没有很多。
归根到底,能生产标准质量产品的工人是通过“工艺规程”出产的,相同级别的“个人经验”也是这么出产的。
所以LZ千万别只看辩题,叫你说质量你就只说质量,数量的东西根本不提那是不行的,必须要回到数量,也就是量产上来才有大的赢面。
发表于 2010-9-9 09:36: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wypnapaleon


    很感谢您的分析,其实我们公司是铝加工企业,我们单位主要生产的是铝卷,质量也就是表面质量,其实我感觉,关键的重点不是质量,而是工艺规程和个人经验的辩论,我们是正方,所要辩论的是工艺规程比个人经验更重要,而反方则是论证个人经验比工艺规程更重要。我从您的分析来看主要说的就是工艺规程和产品质量、企业效益之间的关系,那要怎么才能强有力的驳倒反方,也就是说工艺规程就是比个人经验更重要呢,还能不能在详细些呢
发表于 2010-9-9 10: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哇查,遇到同行了!强势关注!
发表于 2010-9-9 10:36:55 | 显示全部楼层
单位辩论赛啊,这个作为大学生不太好打。。。。。。。精神支持,希望LZ加油!
发表于 2010-9-9 10:47:34 | 显示全部楼层
既然是你们公司举办的辩论赛,那么表示这个辩题是有背景类辩题,应该以你们公司的产品作为出发点。
铝业应该属于非深加工类产品,这对你们来说是一个利好消息。
简单点说,你们完全可以采用吞并对方论点的方式来打,就是寻求对方所说的“个人经验“是怎么来的。
结合中国目前的教育模式来看,一般正规的技校采取的就是简单传授方式,即按照规程操作,什么是规程、怎样操作,至于说为什么这样操作、操作程序的内涵,绝大多数的技术工人是不明白的。
这样,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中国技术工人的技术实际上就是对操作规程的“知道”、“了解”和“运用”,而不是理解和掌握乃至集体的创新(这在非专业技校出身的工人身上体现尤其明显),那么他们的经验则主要体现为操作的熟练度,主要体现为工作效率。简单地说,工人个人经验的丰富主要表现为将工作转换为一种本能应激反应,结果就是产量的提高。
说到这里,LZ你应该明白了,对于你们这个企业来说,工人的个人经验根本和你所说的表面质量无关,它只关乎个人工作效率的高低,而且属于非量产程序化情况,也就是说每个工人都不一样。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工人个人经验的不同只是对产量或者质量产生变化的量变因素,它不可能产生质变,甚至工厂不允许它产生质变,因为这种质变是不可控的质变,因为它是“非量产程序化”的。
而对于你们的立场来说,任何细小的规程变化都是质变,只产生量变的规程变化是不存在的。因为工艺规程属于规则类,其约束的的是规则范围内的所有对象。
这样你们的出发点就高过对方一个级别。
发表于 2010-9-9 14:14:4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说的很好,我小小补充一点,结合现在的社会环境,工业化、机械化、自动化(不知道你们公司是不是),个人经验的作用被大幅削弱,这是对你们很有利的一点
 楼主| 发表于 2010-9-9 21:49: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万分感谢这么多的人关注并且给予帮助,看了大家的回帖感觉我的破题已经有着重点了,但是大家也只说了关于工艺规程的问题,工艺规程也只是工艺纪律其中的一部分,我要怎么把工艺纪律充分的体现出来呢,关键是在破题中,单单之说工艺规程能行不,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在说废话,因为我还是个初学者,对这些不知道怎么弄才算最严谨的,但是我还想说,对方也是业余的,都是我们公司内部自己搞的,但是我想要把它搞好,还请各位兄弟姐妹帮帮忙,因为破题是非常关键的,我是一辩,压力大啊
发表于 2010-9-9 21:52: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 tianlanxiaoyu


    首先说点儿题外话,破题的工作不是一辩一个人的事儿,而是整支队伍的活儿。
不好意思,我对这方面不是很熟,请问工艺纪律是一个整体词还是一个两部分的词组?
 楼主| 发表于 2010-9-9 22: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恩,知道了,等明天我把大家所做的工作,都汇总一下,然后再回复您,
但是我还想知道就是破题要不要把所有的有助于我们正方的都说出来,还是要留几手啊
还有我的一辩该怎么整
老大,我真是个菜鸟啊
因为要着急用,过几天就开始了
所以灭有时间去认真琢磨了,还希望给个明示呀
发表于 2010-9-9 22: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 tianlanxiaoyu


    这样吧,我以前写了一个准备的教程,希望对你有用,复制在下面
辩论赛的第一个环节:开篇立论

1. 开篇立论的目的:开篇的目的很简单,主要是阐述己方观点,作为反方的话还可以反驳正方开篇中的偏颇之处。但这个简单的目的下隐藏的是一个极为重要的作用,为后续的比赛打下理论基础、提供理论支撑,这也决定了,开篇虽不会是最精彩的,但却是最重要的。

2. 开篇立论的准备:开篇是由一辩写的,而且最好是完全由一辩自己写,但是从准备到成文,却要求整支队伍完全参与,稿子是一辩的,但思想要是全队的,这样才能在场上配合好。(讨论辩题时有很多种方法,流程都不同,我就说说我比较喜欢的一种讨论模式,仅供参考)

① 分析辩题:准备开篇首先要分析手中的辩题,这也是准备整场比赛的首要任务。拿到一个辩题,先不要急着去想自己的辩题哪些有利哪些不利,第一要做的是分析辩题中的要素的特点、彼此之间的联系,以及辩题中隐藏的一些元素。例如:“在校大学生打工利大于弊?弊大于利?”这个辩题,先不要急着想有哪些利弊,首先是要弄明白“在校大学生”“打工”的意思,分析“在校大学生”的特点,“打工”的性质。接着,“打工”这一行为将会对“在校大学生”这一群体产生何种影响和作用?之后,是辩题的分歧点“利弊”,何为“利”?何为“弊”?最后还要找到“利弊”的对象:对谁或对什么有利弊影响?对社会?对个人?对社会(个人)的发展?对社会的稳定?对个人的求职?等等。经过这样的一个初步分析,我们将会对辩题所带出的问题有一个客观全面的认识,下面,将分析的结果与手中的辩题结合起来,根据己方辩题去寻找一个对自己有利的环境(任何观点理论的成立都需要依附于一个相适应的环境,比如太阳东升西落是建立的地球的环境上的,换个星球则未必如是)。仍旧以“在校大学生打工利大于弊?弊大于利?”这个辩题为例,作为正方可以用“实践出真知”这一理论环境,可以以企业招聘要求工作经验这一现状为事实环境;而反方也可以说在校大学生打工范围狭窄、难以获得经验、与专业无关等等。只要找到恰当的环境,结合客观事实,很容易就能整理出一套让人信服的理论。

经过这样分析得出的理论体系,优势在于较为客观,易于让人接受,而因为一开始就从客观角度分析,也可以有一个预判的效果,无论对方用怎样的理论,合理的应该本已想到,不合理的自然也能轻松反驳。但对于辩手来说要求相应较高,需要对自己的理论体系十分清晰明了并且能够把握住运用好。一般常用的分析方法是运用定义的适当歪曲偏向偷换概念,或中文的歧义、咬文嚼字,将辩题完全拉向己方,否定对方,例如“人为自己(别人)活着更快乐”这一辩题中,说明人只能为自己活,不存在为别人活这一情况;还有“金钱(不)是万恶之源”中,将“万”解释为一切,即只要有一项“恶”不源于钱即为不是等等。这样的分析可以得到一个偏向性十分明显的理论,但却会陷入一种*的情形,因为这类理论都有一个或几个不可动的基础,若是对方没有找到反驳之法自然优势毋庸置疑,但一旦对方成功*这一或几个基础则万劫不复。

② 整理理论:经过讨论分析之后,理论体系的框架也基本完成了,接着就是整理整个理论体系,使其条理明确,让人能一目了然,毕竟辩论赛是说给别人听的,若让人听的一头雾水那理论再完美也无用武之地。首先先要做好的工作是明确定义,辩题中每一字每一词的定义都要明确,措辞上一定要准确,以避免对方利用歧义进行反驳。而讨论中己方辩题的一个个优势整理成一条条分论点,由浅入深,同样要注意措辞。因为开篇的时间有限,而开篇的作用是提供理论基础和支撑,所以尽量多理论而少实例,已达成时间的最有效利用。

③成文:这就看一辩的文采了,当然完成后还是要跟队友在讨论下,以求完美。

3. 开篇立论:赛场上吐字清晰抑扬顿挫等等,没什么好说了。
发表于 2010-9-9 22:25: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 tianlanxiaoyu


    准备时要尽量把所有可能都考虑到,但在一辩稿里不一定要全部写上,具体是看自己的稿子是否充实,如果已经足够可以把一些升华的唱高调的东西保留,如果稿子不够充实就全部加上吧
 楼主| 发表于 2010-9-10 09:29:1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了,辛苦了
发表于 2012-9-11 16:2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单位也在搞这个,恰巧我也是这个辩题,不过我是反方,希望各位大侠指点!O(∩_∩)O谢谢!!!!
发表于 2012-9-11 20: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隔壁楼的是你同事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8-26 08:58 , Processed in 0.07945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