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833|回复: 8

[申请原创] 青少年犯罪家庭因素是/不是祸首 反方一辩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5 22:45: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会司仪、各位评审、对方辩友以及各位观众,大家好。首先,我先表明我方立场,即‘青少年犯罪家庭因素不是祸首’。根据词典解说,青少年是指满14周年而未满25周年的人,横跨了‘未成年’和‘成年人’两个年龄区域。而犯罪就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目前,青少年犯罪已几乎涉及整个犯罪领域,犯罪主要涉及抢劫、绑架、强奸、寻衅滋事、伤害及贩毒等。而家庭因素包括家人与家人之间的相处,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以及家庭教育。再者,祸首就是指引起祸患的主要因素。7 b8 y7 ?1 W' C  }; l2 w5 Y; J
* {$ |) t: X. \, H6 O
众所周知,当前我国社会犯罪中,青少年犯罪已成了一个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其实,青少年犯罪是个非常复杂却抽象的问题。对方辩友再三强调‘家庭因素是青少年犯罪的祸首’,这个说法明显不能成立也同样是我方极为不能承认的。当然,我方并不是说家庭因素与青少年犯罪完全无关,而是说,家庭因素并不是这个问题的祸首。反之,我方坚信在不同的犯罪案例内有不同能够影响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因素,既是祸首,其中就包括了青少年自身心理、社会环境、学校教育以及家庭因素。
# C7 z+ @* V: B4 U' y3 Q
0 w! @3 h+ ]  T; O/ z5 x所谓青少年犯罪,主要是依据人的生理年龄所作的犯罪类别划分,青少年是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处在由儿童向成人过渡的时期,生理上发生急剧而显著的变化,但是水平提高相对缓慢,辨别能力较差,容易受到情感和情绪的支配而不能理性思考。他们正处于生理、心理逐渐走向成熟的时期,尚未形成正确观察社会的意识。因此,青少年犯罪有大部分也是因为青少年的不理性思考、因易受到不良诱引而产生不良动机、自身素质不高且抵御能力较差、不良文化影响、社会拜金与享乐主义及学校教育没有很好地传授与被接收等问题所致。
1 N+ H/ t% t8 a' u. U+ P
+ t9 y9 H/ v' a3 F# Q: u1 P青少年由于思维尚不成熟及社会经验不丰富,容易对社会产生矛盾和怀疑心理,失去了非观念。他们很容易把坏的当成好的去效仿,因为社会环境种种不良指引而促使他们为追求物质精神享受而不惜铤而走险,进行违法活动。当今社会因进入高科技迅速发展时代而使致犯罪方式与作案手段在青少年群中传播速度极快。而在好奇心与不良损友的游说下容易因心术不正而被导入犯罪道路。* ^7 v2 Q8 s! A) l! q

- v9 e7 @; B& m$ E2 Y0 ?文化市场的不正确导向同样对心理依旧未成熟的青少年造成影响,在不良文化长时期熏染下,使青少年对于社会认知产生偏差。对于已出外工作的青少年,面对不良文化的长期作用,相对青少年因为生活忙碌与家庭相处时间较少,而社会所带来的影响较多与范围较广,因青少年自身存在的薄弱点,不良文化容易影响犯罪。暴力、凶杀、色情等内容的刊物与影视、文娱场所不良群体的诱引、网络犯罪信息大量的传播以及社会不良的腐朽思想所带给青少年的负面影响极大,且在青少年心中扎根,往往使些青少年价值观趋向发生倾斜。因此,社会环境带来的影响绝不是可以轻易被忽视的。
$ I/ C& Q, J: t2 N' m* M" N# K, Q0 K! Z& ]5 C1 c
青少年犯罪这个问题应该由大家一起附上责任,不是以一句‘家庭因素才是祸首概括一切,难道青少年本身、所在的社会环境就不能影响犯罪吗?青少年犯罪日益严重的问题难道就家庭因素才是主因,其他因素对青少年造成的影响都该视而不见吗?
- n4 y  ~* h- r3 X( I5 G
, b! E9 q4 }. m1 `) F8 m& O) P最后,我方再次强调家庭因素固然对青少年犯罪有影响,但不足以称之为祸首,因此,家庭因素并不是青少年犯罪的祸首。谢谢!
 楼主| 发表于 2010-9-5 22:47:49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辩论赛过了,还是想问问大家的意见、、
发表于 2010-9-6 20:08:15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对祸首的定义不够详细,没真正说明祸首是什么样的一个程度,而且为什么不是祸首。这篇一辩稿整体还行,论点基本上能表达清楚,但是如果能再全面点,预防一下对手的攻击我想会更好,个人观点。。。。
 楼主| 发表于 2010-9-6 21:32: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醉酒笑西风 0 ?' H+ q7 w$ l3 z+ `1 P0 u/ N

4 {& k9 P8 k. g- Q+ Y9 n  N9 f  d: v% u/ }
    谢谢你的意见哦。。" q1 }9 \, m# X

5 y# i: ~9 L0 N8 s. }( C/ e+ ?下次会多注意的
发表于 2010-9-7 16:24:33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中学生而言,你的辩词已经写得相当不错了!鼓掌!
+ [$ _. g- j* K. A% Z  ^" C9 G, G2 J* m7 t( _; v% Y  x- M
& v4 K% E) t% M4 k6 z
小建议,以后定义的时候,比如“犯罪就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目前,青少年犯罪已几乎涉及整个犯罪领域”是很不准确和严谨的,因为社会危害性只是“犯罪”的一个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而犯罪整个领域更是包括“危害国家安全,危害公共安全,职务犯罪”等等众多科目(参见刑法分则),所以,不是那么想当然就可以说的。
 楼主| 发表于 2010-9-7 21:08: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老鬼归来 , r. G; f3 s( Q/ t7 j# n# }1 |

( V* ~! {8 b' o) r* D$ ]$ e/ V* \0 h
    谢谢哦:)
 楼主| 发表于 2010-9-7 23:45:24 | 显示全部楼层
发发学姐的四辩稿、、$ M" M3 f5 x, s4 a4 B

$ f; B0 V( w- h: k  H( R大家也来给给意见哦、、
 楼主| 发表于 2010-9-8 01: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会司仪、各位评审、对方辩友以及各位观众,大家好。再次强调我方今天的辩题,‘青少年犯罪家庭因素不是祸首’。近10来,国内社会学、心理学和医学专家对于青少年犯罪的研究显示,犯罪因素有好几个,第一,严重社会认知缺陷,偏激、冷酷、易冲动等情感特征,模仿、好奇、易受暗示模糊行为、任性、放纵、粗暴、自控性差等人格特征的主体因素。其二,不良教学方式,家庭教育与沟通不足的学校家庭因素。第三,社会文化生活对青少年发展有负面作用的社会因素。以上三项皆对青少年犯罪造成影响,我方并无否认家庭因素能影响青少年,只是不能承认它是祸首,因为其他因素带来的影响与家庭因素有着同等作用。. [) ~: ~+ E4 A$ [  _

7 Q. u3 @: Z- C9 }% l& G6 n( L青少年犯罪这项课题,我们最主要探讨他们犯罪的主观因素及外界影响范围。家庭即便是青少年个性塑造的基础,可经社会影响与青少年自身心理发展后也定会有所改变,因此无论良好教育与不良教育的青少年同样会犯罪。家庭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例暴力、父母生活风气不当以及婚姻问题,这些问题同样在现今社会上也出现,甚至通过戏剧、刊物呈现。9 j% f; S: W; ~( p) h5 w! R4 o

$ Y# U! l* L9 Q  U, P青少年罪犯的犯罪主观内因多出于私欲动机、享乐动机、刺激动机、占有动机、虚荣动机、取乐动机、报复动机、好奇动机、嫉妒动机、“行帮”的“义气”动机等等。社会激烈竞争造成压迫感足以使心理承受力低下者产生变态心理。这些动机隐藏于他们人格的深处,形成潜意识,逐渐发展成为犯罪动因,以致他们在实施犯罪的瞬间,难以发现清晰的动机轮廓,甚至连他们本人也说不清,道不明。据一些省、市未成年犯管教所反映,少年犯中有70%以上受到过不良文化的影响;暴力型和奸淫型少年犯中,90%以上看过凶杀、暴力、淫秽录像和黄色书刊。由此,证明社会环境对青少年思想的污染虽无形,但其影响却大得难以想象。( u* o* `. O9 D. A. w7 ~' F
% p' A! |+ ^( C
青少年犯罪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人人都潜伏在犯罪的可能。对方辩友提到青少年犯罪也可能是因为受到父母的唆使或是不良教育的传授影响,可是我们看到的是,更多青少年依旧没有受到影响。以上种种,体现了青少年犯罪在众多种情况下家庭因素不是与该犯罪动机没有关联,就是具体影响都扯不上任何干系,因此青少年犯罪家庭因素是祸首这个说法既没有逻辑,也没有足够论证证明。. A$ B3 c( M9 q$ K* d+ Z7 x
! L2 f! X( J  f- K  R& G$ R
青少年的人生起点在于家庭,可家庭教育方式与青少年自身行为反映出的未必相同,每个青少年都是独立的个体,没有完全受到他人思想支配的可能。大家想想,如今大家站在这儿都没去犯罪难道家人不曾教育过您不该去犯罪吗?又或者是您的家人如今叫您去犯罪您又会去吗?其实,身边的事物、情况都无时无刻在影响着您,不只是家庭因素,就算是身边的朋友与外界社会现象也有同样作用,最主要的还是您的心理怎么看待这些‘影响’。家庭因素与其他因素对于青少年犯罪这门事儿有着同等影响又或者多于家庭因素。2 _. Z6 }5 P* n1 L; L# B* n% v

. a* n7 T0 S7 w' \最后,我再一次坚持我方立场,青少年犯罪家庭因素不是祸首!谢谢!
发表于 2010-12-4 09:58:25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少年是指满14周年而未满20周年的人.....网上我找不到有到2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10-14 08:37 , Processed in 0.06725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