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252|回复: 7

[转帖] 星洲日報:辯論出人才,辯手變教練。:: 林猷荃 ::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5-29 13:01: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dannyaki在 2006/05/29 01:05pm 第 1 次编辑]


::林猷荃::

人物︰林猷荃
簡介:醫學系畢業,現為保險代理員

“辯論是我大學生涯中最重要的活動,讓我接觸了許多有素質的人。”對林猷荃來說,這便是辯論的意義。


事隔多年,聊起昔日戰績,尤其是1997年的國際辯論賽時,他還是很雀躍。 那一年,馬大隊一路過關斬將,贏得了第一次的冠軍。“這象是一場夢……”他笑著說,由於第一場初賽便對上了歷屆強隊──台灣隊,因此賽前準備都只集中在初賽,後來的復賽等都是靠著智囊團及支持者們的鼎力協助,才打出了漂亮的一戰。

辯論經驗使林猷荃擁有更強的講解與表達能力,再加上人脈廣,他的事業道路顯然比別人更寬闊。

一直以來,大專生被批沒有思辨與批判精神,許多人認為這是因為大專法令限制了大專生的言論自由,他卻表示大專法令雖有其約束力,但這並非主因。

“其實,是社會體系和教育制度造就了現今的大專生。是學術人員的認命和政治因素的介入,限制大專生的思辨管道。而辯論與其他學術性的活動則能開闊大專生的視野和思路。大專生應多嘗試、多參與、多接觸、多思考、多閱讀、多寫作來充實自己。”

 楼主| 发表于 2006-5-29 13:07:3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 星洲日報:辯論出人才,辯手變教練。:: 林猷荃 ::


::蕭慧敏::

人物︰蕭慧敏
簡介:Astro時事節目的主播

對你而言,甚麼東西陪伴著你成長呢?是一粒粒的玻璃彈珠?還是夢幻般的童話故事?又或是那厚厚的武俠小說呢?對她而言,辯論不單陪伴著她一起成長,甚至已融入了她的生活中。
蕭慧敏表示沒有辯論,就不會有一個不敢在眾人面前表現自己的羞澀小女生,轉變成今日站在熒幕前的主播。

升上中一,第一次看校內辯論比賽時,就被學長們精彩的演說,迷人的英姿吸引住了。於是乎,她毫不猶豫地參加了華文學會辯論組,從此跟辯論結下了不解之緣。

當時熱衷於辯論組的學生,都會被同學歸為異類,因為辯論員常忙於準備辯論賽而被迫要犧牲玩樂的時間,也要不斷地閱讀充自己,無形中讓人覺得辯論員是書呆子。

然而她卻很慶幸參加了辯論隊,因為普通的中學生活不外是上課、逛街、喝茶、聊天、看電影,但她的中學生涯卻較其他同齡的學生更充實。參與辯論不但讓她對時事敏感,也對原本嚴肅和沉悶的書籍產生了興趣,無形中學習到更多知識及有著更多的思考空間。

一接觸辯論,就沒辦法再停下來。中學畢業後,她往澳洲深造,在大學里與幾位熱愛辯論的中國同學自組辯論隊參加辯論比賽,最後還代表澳洲出征,成為國家辯手。而辯論隊做過最瘋狂的一件事,就是曠課一個禮拜,自掏腰包從澳洲飛來大馬準備辯論賽。

為了做足賽前的準備功夫,她總會花費許多時間去找資料,而這種習慣也適用在現在的工作上。身為主播的她,在每次節目播出前,都要做足功課以保持最佳狀態。

 楼主| 发表于 2006-5-29 13: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 星洲日報:辯論出人才,辯手變教練。:: 林猷荃 ::


::胡漸彪::

人物︰胡漸彪
簡介:前新聞主播,現任職私人界

辯論賽對胡漸彪而言,是一場好玩的遊戲。他把辯論賽比喻成籃球賽。在球場上,大家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贏”。只不過,兩者的附加價值和利益不同。辯論賽的魅力就在於辯手能否從令人意想不到的角度和思路來詮釋一道辯題並攻得對方措手不及,招架不住。就好比當年麥克喬丹以出乎意料的旋身角度突破的重重包圍投下了令人拍案叫絕的一球。

胡漸彪認為辯題的深淺不是問題。好比,“生男比生女好”這類辯題,看似膚淺,實則可深入探討。“這個題目,你可以牽扯到當代社會的男女不平等現象,也可以從人類學等宏觀層面來辯……”

對胡漸彪而言,辯論不只給了他名氣及事業,更給了他淵博的知識,敏捷的反應能力,靈活的表達技巧和周圍的思考模式。這些能力都是人們日常生活中都會用上的,而從辯論場上學到的一切都使他在事業上比別人多了一份優勢。

 楼主| 发表于 2006-5-29 13: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 星洲日報:辯論出人才,辯手變教練。:: 林猷荃 ::

人物:鄭立恆

對鄭立恆來說,辯論是一項興趣,一個不斷學習、不斷回饋的過程。

在他那個年代的辯論賽是“你辦辯論我去看;我辦辯論你來看”,發展空間非常小。然而現今由於有了傳媒的推廣和前辯手們加入傳媒的明星效應等,間接推廣了辯論。

近年全辯的參賽隊伍增加至17支,辯論風氣似乎大盛。這是否就意味著大專生的思辨精神與時事醒覺已提昇?鄭立恆認為不然。他說,是由於傳媒的影響及各大專學長的推廣,大多數大專都設立了華語辯論組,使辯論風氣開始盛行。

雖然如此,就算辯手們只是為了比賽而翻閱書籍,也定能學到知識,從中產生對辯論的興趣和熱情。

他認為辯論賽就是一場“秀”。如果真能將辯論賽作成一場精彩的“秀”,是件可喜可賀的事。如果辯手們有深厚的知識作為基礎,並能以機智、輕松的方式將論點呈現出來,進而帶給觀眾思考空間的話,那將是場精彩絕倫的辯論賽。

 楼主| 发表于 2006-5-29 13: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 星洲日報:辯論出人才,辯手變教練。:: 林猷荃 ::

人物︰龍紋敏
簡介:電視新聞主播

20出頭就已坐上八度空間新聞主播台的她,有著與一般大學生不一樣的心路歷程。辯論給了她許多的學習空間和機會,訓練自己如何客觀地面對事物,並在思想及表達上有所提昇。她,就是第9屆全辯全場最佳辯手——龍紋敏。

台上的紋敏是如何練就滔滔不絕的口才?她簡單地說︰“是講得多而來的。”因為熟悉了,知道要有甚麼言語去表達,是最能讓人接受且明白的。正因為了解到遣詞用字在言語表達上有絕對重要的催化角色,讓她能去衡量人與人之間溝通時更能讓人接受的方式。

辯論多年,曾面對瓶頸嗎?當然有!在辯論隊里扮演反駁角色的隊友,經過多番辯駁之後,往往會發生“辯不下去”的狀況。討論到一定程度時,雙方都清楚自己與對方的死穴在哪里,甚麼可以辯,甚麼不能爭,這就是所謂的“灰色地帶”。惟有不斷的討論才能走出灰色。

大家總希望從一場辯論賽中得到別人研究了十幾年的學術成果,但這是不可能的。辯論是個舞台,把學術研究以另一種方式呈現來引起大眾的注意,從而去深思一些專業課題或是社會動向。

紋敏也感嘆道︰在大馬,大多數人都缺乏勇氣清楚表達意見的能力。反觀國外的青年,都能勇於發表個人的想法。推廣辯論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做到人人都能良好地表達自己。

发表于 2006-5-29 16:50:09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 星洲日報:辯論出人才,辯手變教練。:: 林猷荃 ::

很好的帖子。
发表于 2006-6-7 10:56:17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 星洲日報:辯論出人才,辯手變教練。:: 林猷荃 ::

可以成为大家的加油站哦。看,辩论是好的!
发表于 2006-6-8 00:34:53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 星洲日報:辯論出人才,辯手變教練。:: 林猷荃 ::

我并没打算要入军大众传媒系,但却深知辩论能增强明辨的能力。
至少在不全面的教育之中,辩论的思维让我们大马人依然有能力去思索与了解自己真正的处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9-4 00:16 , Processed in 0.04762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