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94|回复: 0

[原创]大家认为怎样的青春期教育适合中国的学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0-23 22:35: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watermark]青春期教育现在全世界也是一个全新尝试的课题。因为它是一个关系到一个人在成年后的生活。而对于正处于第二性征发育期的中学生来说,如果不能了解青春期、用合理的心态来面对青春期的话,这将对他们以后的生理和心理有很大影响。同时对国家也有一定的重要影响。
现在,关于是否要进行青春期教育这个问题,各国教育专家基本上已经达成了共识。但是,对于怎样教育又有了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应该向处于青春期的少年将一切都讲清楚,使他们能过了解青春期男女生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而另一种说法是只需要模模糊糊的大概介绍一下就行了,不必让未成年人了解得那么清楚。
对于青春期教育,我们大多数人认为是性教育。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因为青春期教育是指对于处在青春期的少男少女进行的心理和生理上的教育。的确,性教育是青春期教育的一个主体,而且也是最敏感的一个问题。现在,我国的中学生在学习性教育时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是缺少人文关怀。现在的这一带未成年人父母大多数是成长于“文化大革命”这一时期,在这一时期的人几乎没有接受到过任何性教育,所以,他们无法在家庭教育中起到相应的责任。而现在对于子女对他们提出的问题,也是十分尴尬。例如:
北京某初三女同学常常将自己的日记、作文藏起来,而且晚上不敢一个人睡,当她问母亲为什么不跟自己睡而跟父亲睡时,这位母亲十分尴尬。
谈到性教育,我们最自然想到的实施主体是学校,最常见的观点是:学校应成为让当代青少年接受性教育的课堂,学校应开设系统的性教育课程。在一家权威媒体的调查中,72%的学生表示是从其他渠道主动或被动地获取了有关性的知识,仅有20%的学生是从正常渠道获取性知识的。很多青少年的性知识“来路不正”,这些渠道包括录像带、电脑网络,甚至还有充斥着淫秽画面的“黄色卡通”。上海市计生部门指出,从非正常渠道得来的有关性知识,许多都是错误的。而这些东西会是未成年人的头脑变得复杂,使青少年不能系统、健康、理性的了解自己以及身边的同学的生理和心理的变化,这完全是对下一代不负责任的行为。
由于我们的青春期教育体制的不够健全,从而出现了一种新的社会现象——未成年人过早的性接触。以下的数据必定会警醒我们:
在中国,某南方省会城市的一个少女求助门诊热线仅开通1个月,就接到1400多个求助电话,最小的仅12岁。到医院做人工流产的未成年少女达到了总人数的33.6%。中国城市中学生与异性发生过拥抱接吻行为的,保守数字与在二到三成之间,而发生过性关系的比例约占十分之一左右。
在全球,婚前性行为增加导致的“少女怀孕”现象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全世界每年约有1400万青春期少女生育(其中多数是非意愿性妊娠),440万少女堕胎。
以上这些数字难道还不足以引起我们的注意吗?而引发这些问题的原因正是青少年意识中的性好奇与性朦胧。
  以上这两篇报道可以看出,青少年对于性接触的兴趣使他们在心理和生理上造成了一定的负担。而如果这些人能通过正常的途径获得性知识,那么他们会认识到正确的性生活与性接触。
在今年3月召开的中国人大、政协“两会”上,多位代表提议重视青少年的性教育问题,建议将性教育开设为学校必修课。
而另一个在社会上、校园中更普遍的现象是——早恋。
在深圳,早恋现象在各个中学都存在,甚至在小学的高年级都有。在学校,小恋人多处于地下状态,瞒老师不瞒同学,大家彼此心照不宣。在街头,情浓时当着路人毫无顾忌的拥抱接吻已经不见怪了。深圳人将这称为“免费的电影镜头”。
在一项最新调查报告中显示,中小学生上网比例达81.3%,比成年人高出22个百分点,有7成学生网民沉湎于网上聊天室。
以上两种现象的最根本原因就是我们在这方面的经验还很不足。而我们已经不能再让下一代偷吃“禁果”了。
初中开始教育是最为宜的。
我认为我们应建立起一个多角度、多层次的教育体系。性教育作为“国家必修科学课程”按不同年龄层划分为四大阶段。第一阶段,学生的年龄为5—7岁,主要是初步了解人体外部各器官的名称,知道人类可以孕育下一代,并会区分他们相互间身体上的异同等。第二阶段为8—10岁,主要掌握人类生命周期的各个主要阶段,包括生殖、生长发育等。第三阶段是11—13岁,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应懂得青春期所带来的各种生理和心理变化情况,以及什么叫月经和受精等。第四阶段为14—16岁,这时的学生们开始了解荷尔蒙对人体的作用,医学上使用荷尔蒙来控制与提高生育力的情况以及男女性别的决定因素等复杂问题。除了这些必修内容外,各中学还可以根据自己学生的年龄、特点与需求,适当增加有针对性的内容,如性健康、人与人的关系、情感释放、肢体语言等。
我认为,我国中学生的青春期教育应该向中学生由浅渐深,使学生正确、健康地来了解、学习,以学校为主体,以家庭为第一课堂,从初中开始,以电视为主体,将社会、传媒作为辅助来展开。要指导学生在青春期交往中要开放、自尊、自爱,在花季雨季就要给他们打好一定的基础,以便以后更好地面对人生和社会。使中学生能在阳光下成长。
[/watermark]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9-4 00:14 , Processed in 0.04511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