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定性與定位 壹、所謂定性 舉凡所有運動中的事物狀態與進行中的社會活動,都有其一定的特性與屬性,你曾經思考過辯論這項活動的性質與意義嗎? 貳、所謂定位 舉凡具有思考分析的理性人參與社群活動時,都有一定的方向感、認同感與歸屬感(不然就是非理性人或社會的邊緣人),你曾經思考辯論人與辯士應有的角色扮演與功能嗎? 關於辯論「活動」的部分 壹、辯論的意義與精神 尋真理價值與普世精神 培養邏輯演繹、歸納與科學性分析思考能力 求取新知、整合與吸收多元化的知識 民主、公民訓練與社會化的過程 自我學習成長發展,人際關係的建立與感情的維繫 口語傳播與表演張力的訓練 進階思考 辯論是學術性活動還是娛樂性活動? 辯論活動是狹義的競賽還是廣義的其他任何意義? 辯論活動是口語傳播還是資料壓倒一切的比賽? 貳、辯題與論點處理——在政策性下統一討論 一、經驗性或「活化石式」政策命題 論點架構=冥想→需要性假設前提→一般性論點分析→論證形式 冥想=創意勇氣+專業知識整合+時事敏感度+對辯題與制度熟悉 論證=口語傳播+邏輯推論+資料舉證 二、規範性的價值導向與成就 如有限政府萬能政府、政府職能與市場機能、自由主義與社會主義 三、實際性的制度解構或利益、損益比分析 四、巧妙運用奧瑞岡的原理原則 如推定利益與舉證責任的要求與檢證、合題性的質疑 五、資料的系統戰 參、奇襲的必要性與要件 題目的不持平 對手實力比的傾斜 一路反或一路正疲乏下的絕招 考慮隊友的運用能力 考慮裁判的接受度與現實性 考慮是否有資料舉證配合 有創意之同時不要太五四三,或完全扭曲了一般價值 除非上述要件同時配合,不然學長個人以為奇襲的濫用必造成辯論風氣的敗壞與比賽質感的下降,因而失去辯論比賽的意義與精神。 肆、奇襲的種類 一、傳統概念價值與需要性的顛覆 如農田移轉應不徵贈與稅下主張農地國有、廢死刑採酷刑因死刑威嚇力不夠 二、游走在合題性的邊緣卻能做出區隔 如老人年金下反方主張收老人捐 三、引用超有利的資料與舉證與限縮需要性 如提出j型管冷氣能省下兩座核四發電量、安樂死解決絕對醒不來的植物人 進階思考 辯論辯題與資料的關係為何?資料不是萬能,沒有資料萬萬不能? 比賽與辯論之間的關係為何?怎樣的比賽是好比賽?超乎勝敗的比賽又為何? 所謂劍宗與氣宗的辯論概念為何?有「萬佛朝宗」這碼事嗎? 如何增加自我冥想的功力與對奧瑞岡制度的駕馭? 如何增加抽象價值的思考空間? 為何濫用奇襲會導致學長所言之萬劫不復總總不堪的後果 關於辯論「人」的部分 壹、優秀辨士的條件 一、能力實力指標 具有犀利的口語傳播過程、對文字的修辭與語言的使用駕輕就熟 邏輯觀念清晰,對論點與資料的分析具解析與解構性的能力 扮演好每一個辯次的辯士功能,且明白如何即時處理場上狀況與論點 對時事充滿敏感度,對知識永遠抱取求知的慾望,願意去閱讀、思考資料 二、觀念與態度指標 相對尊重辯論活動的本質與體制 相對尊重隊友與對手,將隊友視為比賽的一份子,將對手視為可敬的對手 相對尊重辯論題目討論的意含與精神 相對尊重裁判的講評、判準與心證過程 貳、成為優秀辯士的心路歷程——我有以下的條件嗎?這才叫做生物本能 具先天的表演張力,會說好笑的笑話,且喜歡這樣的自我成就與滿足 具有陳述故事與交代複雜事物的能力 具有一定的文章寫作能力 沒事愛分析,沒事老發問想讓老師出糗,對事物總帶了點批判性 平常有閱報看新聞與逛書店買書的習慣 喜歡看辯論比賽,喜歡和同學討論論點,喜歡詢問學長們問題 喜歡參與社團活動,喜歡辯論活動,喜歡經營人事與社團 參、好裁判的條件 一、技術指標——最佳辯士未必是好裁判 於講評時適當公佈個人的判準,並盡量建立其判準的慣性 維持比賽的原創性與完整性,不輕易介入個人心證、認知、經驗與價值 對辯論規則與一般性論點具一定程度了解,對正反雙方的持方責任應能判斷 (如正方初步成立方案、舉證責任的歸屬、合題性的處理) 對場上論點交鋒做出利益歸屬程序,並說明心證過程,避免決勝點式的講評 在完成心證過程與論點交代後,再給予辯士介入式的論點建議或技術指導 二、功能性指標——而好裁判是維持辯論公正與質感的常數 讓比賽回歸比賽,理念與個人恩怨就暫放一邊吧 多評比賽以增添實務的操作性 多與選手討論以調和裁判要求和比賽準備之間的落差 要有勇氣於賽後與學弟妹溝通討論判準,且要不吝給予學弟妹技術的指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