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orientaldaily.com.my/news_item.asp?newsid=14354 從胡漸彪加入馬華談起 ※余福祺 - thursday, july 19, 2007 馬華高調宣傳胡漸彪入黨的消息,應該是為了要回應最大政治對手民主行動黨在來屆大選推出年輕專業人士牌,以及行動黨很可能重祭去年在砂拉越州議席選舉有所斬獲的美女牌,而作出的政黨造勢宣傳,以和近期頻頻推出形象清新新生代領袖的在野黨搶奪年輕選民。 7月16日的《南洋商報》以及《中國報》夜報,以顯著版位報導胡漸彪將在隔日宣佈加入馬華的消息,引起了本地《佳禮論壇政經文教版》(網絡論壇:http://chinese.cari.com.my/myforum/)網友的熱烈討論。 向來親馬華的網友,無不在言談間流露出鼓舞的迴響以及正面的評價;而大多數厭惡馬華務虛政治文化的網友,則明顯對胡漸彪的決定感到不是味道。 然而,不論雙方對胡漸彪的決定有再大的分歧,基本上兩方的網友針對胡漸彪最新政治動向的評語還是保持措辭溫和、理性的態度。這有別於此前反國陣和反馬華者一面倒大力鞭撻執政黨諸公的激烈言辭,以及少部分親馬華的網民慣以用來捍衛執政黨立場和形象的刻板八股說辭。 反對胡漸彪加入馬華或不認為胡漸彪在進入執政黨後能有多大正面政治作為的網民,基本上是以這樣的觀點來評價擁有出色大專辯論履歷、電台時事叩應節目主持經驗,以及華語電視新聞主播背景的胡漸彪:他是中文辯論高手,並非馬來文辯論高手,所以我不會因為他的中文辯才厲害,而聯想到他的馬來文辯論也了得,因此我不看好他在政治上有什麼辯才,尤其是國會裡的辯論都是以馬來語來進行的。 馬華行動黨搶奪年輕選民 漸彪是我大學辯論隊的學長。我雖然對他選擇加入馬華的決定有所保留,然而關於他馬來文能力被質疑的一點,我還是忍不住為他澄清的:他在大四那年擊,曾經代表學生宿舍參加馬大校園國語辯論賽,從初賽到決賽過關斬將擊敗了幾支由馬來學生組成的隊伍,最終贏得了冠軍和最佳辯論員的榮銜。 當然,若大家有詳細閱讀胡漸彪加入馬華的新聞,你會發現他在入黨後所擔任的職務是青年講師團的成員,首要的職責應該是負責培訓馬華黨員尤其是黨內青年世代的口才,離開以馬華青年領袖的身份公開議政,甚至是進入議會辯論國是的地步,還有一定的距離。 因此,坊間對他是否擁有多語能力在議會內華語以外的媒介語議政的顧慮,以及他能否一展辯才,與其他種族政黨如回教黨和巫統的政治人物交手的好奇與期待,也許與馬華高層現階段盤算賦予他的任務,有點不搭調。 個人認為,馬華高調宣傳胡漸彪入黨的消息,應該是為了要回應最大政治對手民主行動黨在來屆大選推出年輕專業人士牌,以及行動黨很可能重祭去年在砂拉越州議席選舉有所斬獲的美女牌,而作出的政黨造勢宣傳,以和近期頻頻推出形象清新新生代領袖的在野黨搶奪年輕選民。 打從今年伊始,民主行動黨已經相繼高調委任了牛津大學畢業生暨新加坡上市公司前首席執行員潘儉偉擔任秘書長經濟顧問,以及畢業自澳洲國立大學的知名時評人劉鎮東擔任秘書長選舉策略顧問。7月初,行動黨又再次高調宣傳前國民大學醫學院講師兼商業管理碩士謝永賢醫生、獸醫甘尼斯普巴拉星安,以及擁有英國acca專業會計文憑的葉子文會計師加入行動黨的消息。這番陸續推介年輕專業人士入黨擔任要職的新聞,讓行動黨獲得了不少城市中產階級,以及青年世代民眾的認可。 終身學習運動無法激起迴響 此外,在馬華的「終身學習運動」無法在華社民間激起多大迴響,甚至淪落為馬華被書商和報社利用來進行商業合作的賺錢生意之際,青年組織「動力青年」(youth for change)廣召年輕人參與解構國陣霸權迷失的公民論壇、呼喚青年反思國家前景、挑戰獨利朋黨的新經濟政策和大學刻板教材所主張的不平等國民團結論述,以及動員不同種族、宗教與大專的年輕人士積極問政的運動,一直都讓馬華深感不安。 更關鍵的因素是,馬華高調推出同樣是青年才俊的政黨新生力軍來抗衡反對黨青年專業人士牌和美女牌的媒體造勢活動,可以作為馬華總會長黃家定藉機空降隸屬本身陣營的人馬於馬華各階層權力架構,來稀釋黨內敵對政治派系的勢力,和邊緣化原本有機會出戰來屆大選的敵對派系候選人的黨爭佈局,一石雙鳥。 明星無法改變朝野政黨 在我國,明星、美女和青年專業人士加入朝野政黨的能引發多大的政治衝擊,還是值得存疑的。畢竟,行動黨的宦官政治文化和以林氏父子的意志為政黨方向主導的格局並沒有改變;馬華黨內各路人馬相互傾軋、互抽後腿,借新人排擠舊人的政治文化並不民主,也不符合總會長誓言要打造的健康政治文化。 最諷刺的是,巫統不也是吸引了一大堆年輕人入黨?青年男子入黨後在黨威望的掩護下,更加明目張膽的在馬路上風馳電掣的飆車,危害公眾安全;女青年團黨員除了在補選時期深入馬來鄉區更有效率的拉票活動之外,並沒有體現年輕人入黨後理應帶來的政黨領導班子的逐步更替和舊有政治陋習的摒除。 大選來臨前夕,各朝野政黨正在緊鑼密鼓的到處搜羅和積極推出嶄新的瓶子,除了用來吸引買家(選民)的眼睛之外,順便用來盛裝舊酒和淘汰主家人不喜歡的舊瓶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