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92|回复: 0

[采访纪实]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5-22 17:19: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
                           记后勤工程学院辩论队
       比赛结束好多天了,可是每当和队友们谈论起比赛、谈论起走过的路时,心情就无法自拔的澎湃起来;每当看到汗水换回来的金牌,奖杯和奖状时,眼眶就不可抑制的湿润起来!极度的激情过后是极度的空虚,比赛前总是抱怨比赛开始的太晚,比赛中感觉等待的时间过于漫长,比赛结束后才发现原来一切结束的太快太早!为了让自己能够永远记得这段奋斗的时光,为了让以后的朋友们可以从我们身上吸取经验和教训,也为了让自己不要在对着电脑屏幕发呆、回忆,就让缭乱的文字来梳理我凌乱的思绪!!
       逢机遇而勃发:
       从小就很喜欢看电视里那些穿着西装、打着领带,唇枪舌战,激扬文字的哥哥们,蒋昌健先生的“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被我视为经典!孙东东教授精彩的点评和幽默的语言让我心折!所以这次在赛场之外一看到他们就能回想到辩场的“刀光剑影”,因为对于我以及很多人来说,他们已然成为辩论界的丰碑和象征!代表着中国大专辩论的最高境界!记得懵懂时曾大言不惭的对妈妈说,有朝一日我也要到电视上去,穿上西装,打上领带,笑辩人生!!!转眼间高中毕业,很幸运能走提前批,当时负责河北招生的黄因贵教授很欣赏我这个毛头小子,让我考进了后勤工程学院,来到了重庆!军队紧张的生活给了从小体弱的我另外一种体验,但是少年时的理想似乎成了遥不可及的幻想!只是偶尔会被电视里那些同龄人雄辩的口才激起心底的涟漪。
       风平浪静的四年本科生活结束后,继续在母校就读研究生,忙忙碌碌、平平淡淡的过了一年半,以为自己的大学生活就将这样继续下去并走向结束!偶然的一次党团活动,我们研究生队的袁政委告诉我们:学校将选拔一批选手参加2004年的第四届演讲大赛暨第一届辩论大赛……辩论??那不正是我少年时的梦想吗?早已平静的心又一次无法平静,报!!从来不曾有过的毫不犹豫和坚定!!于是,我和我的好朋友丁一、郑志勇组成了我们的辩论队,也开始了自己的军校辩坛之路!!
       参赛选手的选拔在学校宣传处曲春雷干事、人文教研室刘家定副主任的组织下,开展的有声有色!正是这两位老师在后来的日子里和我们结下了不解之缘!!基本上每个学员队都派出了自己的队伍,我们的对手是学员一队三个英俊的小伙子,辩题是能力和知识的培养哪个更重要!当时只有2天的准备时间,而且由于从来没有真正接触过辩论,我就象一个无头苍蝇,还好有郑志勇,他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并且和我们一起充分探讨、估计了对手的立论方向,按照这种估计丁一写出了立论,我也整理出了3辩陈词!一切准备就绪,就等着考验的到来!
       第一场辩论赛是个非常良好的开始,对手的立论根本没有逃出我们的估计,我的三辩陈词甚至连一个字都没有改动,短短20分钟的辩论一结束,场下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刘主任点评中的一句话让我们热血沸腾,“研究生就是研究生!!”之后观看了其他队伍的比赛,好多师弟的表现让人惊叹,原来咱后工藏龙卧虎,人才辈出!对于自己能否出线我多了一份忧虑,因为在三个人当中,我一向是自信心最薄弱的一个,丁一从小一帆风顺,有着天生的优越感;郑志勇从小比较叛逆,一次次凭借实力说话,证明自己,而我一直都是老老实实的读书,没当过什么班干部甚至没在公共场合说过话,体育比赛、音乐表演更是没我的份!看到一个个小兄弟出色的表现,我萌生了可能会被淘汰的想法!
       选拔的最后一天,最终选定了9个选手,如何来从中选择上场的3个队员呢?刘主任采用了一个破天荒的方式,4对5自由辩论,而我由于一直都对自己没有太大的信心,根本没有准备,在这次别开生面的辩论表演中,我基本上充当了绿叶的角色。20分钟很快结束了,刘主任宣布由我们这9个人再加上另外一个表现不错的研究生李季组成后勤工程学院辩论队,我一直记得刘主任当时的一句话:“不管最终谁上场,这10个人都是团结的集体,从始至终,齐心协力,共同奋斗,永不言败!”虽然觉得自己可能是上不了场的,但还是被这种同甘共苦,风雨同舟的集体所吸引所感动,我放弃了本来打算退出的想法,也幸亏我放弃了这种自暴自弃的想法,才有后来那么多值得一辈子珍惜的回忆!
       选拔结束的第二天,开会确定每个人在队伍里的位置,演讲选手:马青沅;辩论正方:一辩:丁一;二辩:我;三辩:敬宇;替补:李峰宇,陶运帷;反方依序:李季,张万斌,卢凯,段一凡,郑志勇;领队:曲春雷干事;主教练:刘家定副主任,教练团:李容教员,张雪梅教员。其中本来是没有郑志勇的,因为他的湖南普通话让人实在不好理解,还有他那睥睨群雄的姿态,也让人无法接受,我还是打了电话鼓动他让他来参加,因为我最清楚那次能力和知识之辩如果没有他,我们不可能赢的那么漂亮,我始终相信他也许不是一个很好的辩手,但绝对是辩论队不可缺少的力量,更相信我们之间的默契组合是完美的!后来证明他不仅是辩论队不可缺少的力量更是一个优秀的辩手!
      临绝境而再造:
      辩论队组成之后,曲干事帮我们联系到学校科技大楼的第二会议室作为我们的专用场地,并且为我们打了停课报告,我们有了自己的场地和大量的时间。大家首先恶补知识上的不足,毕竟是工科院校,军事知识欠缺太多,还记得第一次针对我们的辩题:技术的发展使战场空间变大还是变小,展开的辩论让行家捧腹,军教室的张革主任,油管系的李斌教员在听取了我们的辩论后针对我们的不足进行了答疑,李斌教员在这次之后也加入了我们的教练团。接近一个月的紧张训练中,由于种种原因,两位同学暂时离开了我们的队伍,辩论队不得不进行了调整:正方一辩:我;二辩:张万斌;三辩:敬宇,替补:陶运帷(我们可爱的陶子);反方依序:李季,郑志勇,段一凡,卢凯。郑志勇凭借不懈的努力第一次走进了主力阵容。
       阵容调整后,规模最大的一次公开演练接踵而来,那是一个周五在学术报告厅进行的,台下是政治部的领导、几位军事上的专家以及几百名学员观众,我第一次做一辩,本来一直觉得一辩很简单,只要把词说一遍就好,可等到真的上场才发现,原来身为正方一辩,全场第一个发言是对心理极大的挑战,我的双腿不争气的有点战抖,声音也变得没有底气,嘴唇总是发干,早已熟悉的辩词居然忘的一干二净,整场比赛我的表现一塌糊涂,比赛结束后的点评没有人批评我,但是我清楚我让大家失望了,深深的自责,我警告自己下次一定要表现好!否则难免被淘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好朋友郑志勇的表现可圈可点,让台下的领导和观众叹服!
       很多时候我们越想做好一件事情结果却往往相反,之后的几次演练我总想出众,表现却平淡如水,说不上好也说不上坏,但在学术报告厅那次拙劣的表现已经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心理素质不过关,这就是我最大的毛病!那段时间我受到的批评最多,不够潇洒,手势不好,抓问题不准,漏洞太多……我想迎合每个教练的意见,最后却迷失了自己;而郑志勇的表现依旧犀利,他用自己的辩才弥补了普通话不好的缺陷,得到了越来越多教练和队员的认可。永远不会忘记一个周五的晚上,下午刚刚进行了演练并录了象,晚上我由于有事没能和大家一起看录象,忙完之后我急匆匆的赶到第二会议室,刘主任告诉我,我已经被调整到反方二辩的位置。这意味着什么很清楚,我已经从主力队员下降成为替补,难道我多年的梦想就这么破灭了吗?我固执的要求看一遍下午的录象,录象被又一次重放,看着场上那个紧张的自己,我无话可说,确实是自己的失败,但却是我生命中从没有承受过也无法承受的轻,我不是不能面对失败,但是我不接受失败,更不接受自己不行的说法和看法,那个晚上我失眠了,我不服输,我要用自己的表现打动所有批评我的人,即使最后不能上场也要证明自己的价值,实现那个从小到大的梦想。
       我等待着下一次演练,等待着属于自己的机会!可演练却被一次又一次的推迟,接近一个星期我们没有再进行实战,其实人最难战胜的是自己,这一周的时间我每天夜里都无法入睡,每天早晨一睁开眼睛大脑就开始飞速的旋转,我自己和自己辩,左手和右手打架,自己推翻自己,我想如果再多些日子我一定可以学会周伯通的左右互搏!周四刘主任告诉我们,第二天我们将和学院地方学员的优秀辩论队进行一场友谊赛,正方对他们的反方,我们对他们的正方!这场比赛结束后我们将从8个队员中确定最终上场的队员!周四的晚上,我兴奋的无法入睡,翻来覆去,躺下又起来,准备了一张又一张的卡片,用广告牌做成了辩论道具,我告诉自己,即使最后没有被选上,也要展现自己,因为这也许就是我最后一次在辩坛上一显身手了!
       周五,又是周五,当我们满怀信心来到地方生大队的辩论赛场时,我们反方失望了,他们根本没有准备正方的辩题,也就是说我们没有机会展现自己了,我心里有些什么东西在那一瞬间破碎了,我知道那是一个梦想,一个从小到大一直安静的藏在内心深处的梦想,难道从此以后辩论将成为我心口永远的痛!?我安静的坐在观众席上,盯着舞台,却什么也看不到,什么也听不到,我只知道我连最后的一次机会都没有了。刘主任和曲干事叫了我好多声我才反应过来,我顾作平静的走出赛场,正方的队员、李斌教员、李容教员、张雪梅教员三三俩俩的在商量着辩题,刘主任拍了拍我的肩:“他们是4个辩手,你当正方三辩!”我猛的抬起头,“恩,不过我一直都在准备反方的内容!”曲干事走到我旁边:“要有信心!”我知道我不能犹豫,因为机会稍纵即逝,“好!”我和正方的三位队员一起走进了赛场,坐在了三辩的位置,观众席密密麻麻的坐满了地方的学员,一如那次在学术报告厅,气氛紧张而激烈,可是没有人知道就在5分钟之前我还是反方的二辩,现在却坐在了正方,如果我出现了差错,没有人会因为我的临场换阵而同情我!不过好歹我终于不再是身处绝境,毫无生机,我有了一次难得的机会!
       整场比赛似乎特别的快,我和郑志勇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掌声,引起了一次又一次的笑声,而其他两位队员的状态却不是很好,结束后我看到了陶子向我竖起的大拇指,我开心的笑了!下场之后,我满怀期待的寻找夸奖,可教练们对我们的表现依旧不满意,因为我们被对手牵着鼻子走,我又一次被批评的无地自容!回到大本营大家进行了深刻的批评和总结,曲干事、刘主任还是表扬了我,一股暖流温暖了我的全身,我感到希望之花又一次在心里盛开!
       教练团反复商定之后确定了4位队员作为上场的主力,一辩:我,二辩:张万斌,三辩:郑志勇,敬宇替补。之后的训练有张有弛的展开,我们开始和李斌教员,李容教员和刘主任组成的强大的陪练团对抗,有时候看着这些我们尊敬的老师被我们说的哑口无言,我有点想笑但更多的是想抱抱他们,他们把自己摆在和我们平等的位置,为了最后的胜利,所有人都在努力着!这段时间我从倍受争议一跃成为最值得信赖的队员,但只有我自己知道,我是置诸死地而后生,战胜了自己,所以才成为了让大家诧异的生猛海鲜!
       历久远而不衰:
       接下来的训练中,虽然我的表现一如既往的生猛,但是我的一辩立论却始终不能让教员们满意,反而我作为二辩的犀利展现无疑,如果进行调整,由于张万斌的语言缺陷,湖北口音的小伙无法当一辩,他势必被敬宇取代!大家朝夕相处谁被取代都是一种痛苦,我一次次委婉的拒绝了教练让我做二辩的要求!可是一辩不适合我,我根本无法表达出刘主任一辩词的精彩,我不习惯象演讲一样把立论展现,那不是我自己的语言不是我的风格!偶尔的一次机会我跟郑志勇开玩笑的交换了位置,回到了自己最初的位置,如鱼得水,我根本没有使用他写好的辩词,我用临场组织的语言痛快淋漓的阐述了自己的观点,用李容教员的话,语言也有感情了,手势也收放自如了,正所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舞台,三辩才是我的舞台!我成了三辩,郑志勇心不甘情不愿被安排成了一辩,以致他一直耿耿于怀,常以此为借口屡屡要求我请客!
       每个人每天的状态都难免有起伏,关键是如何在上场的时候保持最好的状态!之后的训练中,张万斌出现了自比赛准备开始以来的第一次低谷,比赛已经迫在眉睫,与之相对的是,敬宇虽然成为了替补,表现却越来越好!究竟该如何抉择,教练团安排我们在一个下午和晚上连续演练了四次,最终挥泪斩马谡,敬宇替下了张万斌!所有人都很惋惜,尤其是有过这样经历的我,可是我们大家都是为了一个目的,那就是最终的胜利!感情是感情,为了赢我们必须理性的考虑问题,教练们也必须做出或许略显残忍的抉择!
       大家的状态依旧有起有伏,永远不会忘记有次晚上曲干事被我们枯燥的表现气的大发雷霆,那天晚上我们加班到深夜2点多!第二天,郑志勇用他的犀利证明了他才是最好的二辩,于是敬宇和他换了位置!到这时,离比赛已经只有五天的时间,位置这才算最终确定,一辩:敬宇,二辩:郑志勇,三辩:我!这三个队员每个人都是经历过绝境后涅磐的“死士”,每个人都是打过一辩、二辩、三辩所有位置的“全才”!反复的演练,反复的调整,我们的状态调整到了最佳状态,一种无法抑制的亢奋,比赛的三天中,演讲选手小马和我每天都是吃不下东西,睡不着觉,激情却不曾衰败过一丝一毫!
      4月20号,重庆一坪宾馆,报到,入住,比赛终于如期到来了!
      所向无敌的联合舰队<br>我一直都认为,单论个人来讲,我们或许不是整场比赛中表现最好的个人,但是就整体来说,我们是最好的团队!我们是所向无敌的联合舰队!这个舰队由所有的队员,陪练,教练还有我们的领队曲干事以及关心爱护我们的领导、支持我们的后工同学们共同组成,三天的比赛过程中,我们用团结的力量向全国的观众展现了后勤工程学院学员的风采!
      21号晚上的预赛我们面对的是长春飞行学院,三位英俊的飞行员,他们的准备十分充分,这场对抗引起了全场的轰动,生动鲜活的事例让观众忍俊不止,最终我们以93.7比92.4赢得了这场比赛,我们感谢长飞,因为没有好的对手,谁也无法展示自己的实力!记得后来北京大学孙东东教授在合影时对长飞的队员说,你们两只队伍都非常优秀,可惜你们倒霉在预赛遇见了他们!大家都笑了!长飞在后来五粮液酒厂的表演赛上战胜了解放军理工大学理学院取得了另外的胜利!他们的二辩更是获得了让我耿耿于怀的个人奖——最佳表现奖!这也是我这次比赛的遗憾,不过我还是那句话,如果在金牌和个人单项奖中选择,我绝对选择金牌!
       我们从来没有想到我们可以进决赛,毕竟我们只是全军16所院校中普通的一员,毕竟我从不曾参加过一次正规的比赛,我们一直都觉得只要打赢了第一场就是胜利,毕竟22号上午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获得了95分的高分!可当22号下午我们看完预赛的最后一场时,我们以总分第二名的身份挺进了决赛!我们将和南政一决胜负!那时我们三个参赛队员根本没有考虑过决赛的辩题!22号的晚上,联合舰队的所有船员一同研究探讨,李容、张雪梅教员还要和小马一起准备第二天演讲的决赛!午夜1点的时候,我们三个上场队员被赶回了寝室休息,教练和陪练们则熬了通宵!23号中午1点左右我们才拿到舰队同志们用心血写成的辩词,比赛将在4点举行!
      下午的比赛很多朋友都看了,可谓跌宕起伏,险象环生,竟然出现积分相同,再加8分钟自由辩论的情况!不过那8分钟简直就是我们后工的表演,我们三个人轮番轰炸,一炮接着一炮!我们告诉自己,不能输,输了对不起我们的母校,对不起我们的教练,对不起我们的陪练,无颜再见后工父老!最终我们以裁判团4票对3票赢得了比赛!而我们的演讲选手,19岁的小马青沅更是凭借自己的实力为母校争得了一枚宝贵的铜牌!我一直觉得她比我们难,年龄又小又是一个人在孤军奋战!所以我觉得其实她的成绩更加难得!
       比赛结束的铃声结束时,站在舞台上的我思绪万千,耀眼的灯光仅仅打在我们三个人的脸上,可是谁又知道我们成功背后领导们的关心和爱护,朋友们的心血和汗水!后勤工程学院代表队不止是我们四个上场的队员,更包括我们尊敬的领导,亲爱的领队、教练和陪练,还有我们后工所有默默支持我们的战友们!是我们所有人一起组成了这只无敌的舰队!正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后勤工程学院辩论、演讲两手抓,一金一铜!成为了第四届全军院校演讲暨第一届辩论大赛的大赢家!
       生命中不能承受的感动:<br>接近两个月的准备和比赛期间的每一天我都被或大或小的事情感动着:
       我们不会忘记,领队曲干事的小孩在我们比赛期间生病住进了324医院,那可是曲干事心中的宝啊,可他一直等到比赛结束才有时间去看儿子,记得在我们从宾馆撤出的车上,曲干事心疼的跟儿子打电话时,我们的眼睛都湿了;
       我们不会忘记,主教练刘主任的妻子已经有七个月的身孕,他却每天陪着我们熬夜;训练期间刘主任牙痛,吃饭的时候不得不用筷子去顶,筷子都被咬断了,大家劝他休息,他倒好,直接把牙膏、牙刷放在第二会议室,痛了就刷下牙继续!
       我们不会忘记,李斌、李容教员的小孩尚小,正是需要照顾的时候,李斌教员的孩子还不在身边,准备期间他们都没能见自己宝贝儿女几面!比赛期间更是全程陪同我们衣食住行!
       我们不会忘记,我们19岁的演讲选手马青沅一天又一天,一遍又一遍反复的练习演讲稿,有一次在请来的专家文代琼老师的指导下,从早上8点一直练到下午5点,清澈的嗓子渐渐变得沙哑,最后趴在第二会议室的桌子上睡着了!获奖后她在睡梦中说着胡话,“让我爸妈都来,让他们打的来!!”而她的家远在辽宁!就是飞也要两个小时啊!教练们看着她,“这孩子太累了!!”
       我们不会忘记,陪练陶运帷从始至终,一次上场的机会都没有,却无怨无悔的为上场队员准备资料,记得决赛那天他把资料送到我手中时,由于接连很多天没能休息好,脸色蜡黄,21岁的小伙子胡子一大把,大概一个星期没有刮胡子了吧?
       不会忘记,陪练段一凡在训练期间得了急性肠炎住进了324医院,一出院一天的都没有休息就直接投入了工作!
       不会忘记,准备决赛辩题的22号夜里,除了我们三个上场队员之外所有人都为了我们而熬了整整一个通宵!
       不会忘记也不可能忘记,每每回想起总让人无法平静的面对,正如我在对长飞的比赛中所言:这一切将成为我们永恒的回忆!!是啊,几天的比赛很短暂也很快就从大家视线中淡出,但将永远的留存在我们每个后工人的记忆中,为我们后工的历史写下了光辉而灿烂的一页!
       建议:
       这次比赛的胜利是一个美好的结束不如说是一个美好的开始和契机,借这次比赛的余热在全院上下开展辩论比赛,兴起后工辩论之热、辩论之风,形成一种传统、一种风尚,不但可以开拓大家的视野,丰富大家的知识,锻炼大家的口才,更有助于我们培养优秀的辩手,在两年之后的比赛中走的更远!

[ 本帖最后由 遳荛軒轅懿 于 2007-12-24 09:15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8-28 18:53 , Processed in 0.04896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