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037|回复: 9

《华语辩论季刊》第一期 赛事追踪报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5-15 22:02: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b组初赛一:哥伦比亚vs艾因夏姆斯
  正方:哥伦比亚大学(存钱比花钱划算)
  教练:张恩华
  队员:何川、叶安迪、雷勤风、毕卫
  反方:艾因夏姆斯大学(花钱比存钱划算)
  教练:穆赫辛
  队员:李哈卜、英琪、拉萨、高明
   点评嘉宾:李中子,国际政治经济学博士
  赛果:正方862分,反方810分。正方哥伦比亚大学胜。优秀辩手:正方4号辩手毕卫。
  9月23日上午,2003国际大专辩论会b组首场比赛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与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之间展开。
  由非华裔选手参加的b组比赛带给观众的更多是娱乐性而不是思辩性。比如,正方的“原子弹花了出去是不是不划算”;再如反方的“大家都存钱会引诱一些人去犯罪”,都引得观众哄堂大笑。
  不过,双方的立论依然不乏闪光点。哥大强调“‘必须消费’(教育、医疗等)无可避免,因此应该排除在讨论范围之外”,虽然有取巧之嫌,却也是别开生面;艾大指出“不用的钱是没有意义的”,也同样发人深省。
  最后,正方哥大以862分比810分战胜反方艾大。哥大4号辩手毕卫获得优秀辩手称号。


b组初赛第一场会场全景


蒋老师在解释为什么这项赛会称作国际“大专”辩论会


张泽群正准备宣布本场比赛开始,忽然在主席台上发现一把“管制刀具”。


艾因夏姆斯大学队高明走到桌子前面做总结陈词。


哥伦比亚大学队毕卫在做总结陈词。


艾因夏姆斯大学队的教练穆赫辛曾作为辩手参加过'99国际大专辩论会。


李中子博士为本场优秀辩手哥伦比亚大学队毕卫颁发奖杯。


李中子博士现场点评中。


正方哥伦比亚大学队获胜。

dean、态度变了9月22日北京现场报道;桑者闲闲后台支持。
其他任何传媒未经允许请勿以任何形式擅自转载本站文字及图片报道。

发表于 2004-5-15 22:06:56 | 显示全部楼层

《华语辩论季刊》第一期 赛事追踪报道

[这个贴子最后由steambear在 2004/05/15 10:35pm 第 1 次编辑]

A组初赛第一场

  正方:中山大学(网络是虚幻的)
  主教练:任剑涛
  队员:张君、黄磊、马薇薇、薛乐
  反方:弗莱堡大学(网络不是虚幻的)
  领队:曲玉波
  队员:韩娜芳、李卓、冯海宁、蔡葵

  点评嘉宾:喻国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

  赛果:正方878分,反方805分。正方中山大学胜。优秀辩手:反方4号辩手蔡葵。


  今天下午3点30分,伴随着雄浑激越的开场音乐,金六福杯2003国际大专辩论会的首场较量在中央电视台800平米演播厅开锣上演。正方中山大学和反方德国弗莱堡大学围绕“网络是否是虚幻的”舌战40余分钟。最终夺冠大热门中山大学以73分的优势首战告捷。
  比赛过程中,正方始终坚持由网络平台的虚拟性入手论证网络是虚幻的,层层推进,步步为营,可惜一直没有能够廓清虚拟性和虚幻性的区别——以至于被对手和提问嘉宾屡次提及;而反方则坚持网络传递的内容、情感是真实的,以自身对于网络的真情实意来反驳网络的虚幻,但是未免感性有余,理性不足。大概是首场比赛的缘故,大家都处于新赛制的适应期,感觉上正反两队的表现都略显拘谨,尤其是正方中山大学,似乎只在训练有素上体现出明显的优势。这一点也决定了中大以878比805分的成绩获得本场比赛的胜利。而观众自己选举出来的优秀辩手,则属于反方四辩蔡葵名下。在笔者看来,比赛中他多次深情回忆自己与妻子的爱情史,是他得到最多观众青睐的关键。


正方中山大学队

反方弗莱堡大学队
http://www.smjl.net/2003/a1/a1-07.jpg
中山大学队张君
http://www.smjl.net/2003/a1/a1-09.jpg
中山大学队马薇薇
http://www.smjl.net/2003/a1/a1-12.jpg
弗莱堡大大学队蔡葵
http://www.smjl.net/2003/a1/a1-16.jpg
喻国明教授现场点评中。

发表于 2004-5-15 22:08:37 | 显示全部楼层

《华语辩论季刊》第一期 赛事追踪报道

[这个贴子最后由steambear在 2004/05/15 10:33pm 第 1 次编辑]

A组初赛第二场

  正方:新加坡国立大学(家庭比事业更重要)
  领队:梁秉赋
  队员:赵惠、陈晓欢、吴天、陈国坤
  反方:澳门大学(事业比家庭更重要)
  领队:彭执中;执行领队:Slot;教练:尹德刚
  队员:车明星、陈典、倪明、李莎莎

  点评嘉宾:苏叔阳,著名作家

  赛果:正方869分,反方868分。正方新加坡国立大学胜。优秀辩手:正方2号辩手陈晓欢。


  2003国际大专辩论会在今晚迎来了一场精彩的比赛。对垒双方新加坡国立大学和澳门大学围绕“家庭事业孰重孰轻”的辩题针尖对麦芒,展开了激烈的对攻,你来我往,煞是好看。
  正方立足于家,以情感人,成功地激起观众的共鸣,在现场效果上取得了明显的优势。但是以人死亡前最为牵挂的和何者是不可再来的为理由,值得推敲,并且给人主线不明晰之感。而反方的立论以客观标准为主线,以何者更能推动社会进步为基点,立论给人印象深刻,但是接下来的铺陈展开则显逊色——不过在中国的传统社会环境中,反方想在情感上撼动对方的确也存在着困难。不过双方的临场急变都比下午比赛的两支队伍出色。出现了许多可勘经典的回合,如正方以911中的罹难人员临死前致电家人来证明家庭的更重要,反方则立即指出许多消防员舍弃家庭,投身火场;再如反方回忆大禹治水三过家门不入的传说,正方提醒大家不要忘了是大禹的妻子的支持作了坚强的后盾,等等等等。但是双方在自由辩论后期逐渐混乱,给比赛留下了遗憾。
  比赛最终的结果,优秀辩手由正方新国大的陈晓欢获得,新国大的陈国坤和澳门大学的倪明也分别以幽默和沉稳获得了不少观众的欢迎。评委评决869比868,澳门大学一分之差败北。不过在笔者看来,新国大的优势应该大于1分。


正方新加坡国立大学队

反方澳门大学队

最佳辩手 新加坡国立大学队陈晓欢
http://www.smjl.net/2003/a2/a2-05.jpg
新加坡国立大学队吴天
http://www.smjl.net/2003/a2/a2-04.jpg
澳门大学队李莎莎
http://www.smjl.net/2003/a2/a2-07.jpg
澳门大学队倪明
http://www.smjl.net/2003/a2/a2-13.jpg
蒋昌建在提问
http://www.smjl.net/2003/a2/a2-23.jpg
点评嘉宾苏叔阳先生指出有些辩手的手势其实是在“瞎笔划”,但他追根溯源,认为这是跟当前某些电视节目主持人学的。
http://www.smjl.net/2003/a2/a2-24.jpg
苏叔阳先生为本场优秀辩手新加坡国立大学队的陈晓欢颁发奖杯

发表于 2004-5-15 22: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华语辩论季刊》第一期 赛事追踪报道

[这个贴子最后由steambear在 2004/05/15 10:37pm 第 2 次编辑]

A组初赛第三场

  正方:香港浸会大学(“代沟”的主要责任在长辈)
  领队:杨吉玺
  队员:徐素洁、王乐、杨丹华、吕文汇
  反方:马来亚大学(“代沟”的主要责任在晚辈)
  领队:胡渐彪
  队员:甘彩珍、陈锦添、陈勋亮、黄艳馨

  点评嘉宾:陆世桢,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

  赛果:正方843分,反方871分。反方马来亚大学胜。优秀辩手:反方2号辩手陈锦添。


  北京21日下午3:15迎来了一场期待已久的辩论赛,也就是由香港浸会大学对垒马来亚大学,双方围绕“代沟的主要责任在长辈还是晚辈”辩论得相当精彩。正方围绕在父母的责任及解决方式,他们应用了父母也建设在青少年叛逆时期所带来代沟问题及解决方案,曾经年轻过,所以会涉身处地地站在孩子的方面替孩子着想,从而找出解决办法。
  反之马来亚大学所建立的论点是青少年在叛逆时期所产生的代沟及解决方案。他们认为青少年在那个阶段会封闭自己的心门,收起沟通的桥梁从而产生代沟。他们也说明青少年现在的追星的态度更与父母当年是不同的,因为周璇毕竟不是周杰伦,父母只是从旁引导。
  正方也当场进行论述,证明引导的重要性,且当场提问:如果我喜欢周璇你喜欢周杰伦,那么两方面会产生代沟吗?
  在嘉宾提问反面,慰卿先生以红楼梦中贾宝玉所面对的代沟关系提问反方2号辩手,这一环节给人留下较深印象。在结辩当中,反方以理服人;正方则希望用感性的态度及边说边走的姿态来吸引观众,赢得共鸣,可惜结末时突然冒出一句“胜负已定”,令观众感到颇为怪异。
  比赛的遗憾是正方针对孩子来说,而反方针对叛逆的青少年来打,没有迸发出太多的火花。
  最后陈锦添赢得观众的青睐,获选优秀辩手,马大也也取得了整场比赛的胜利。

http://www.smjl.net/2003/a3/a3-01.jpg
主席沈冰在A组初赛第三场中
http://www.smjl.net/2003/a3/a3-02.jpg
香港浸会大学队
http://www.smjl.net/2003/a3/a3-04.jpg
马来亚大学队陈锦添
http://www.smjl.net/2003/a3/a3-03.jpg
香港浸会大学队徐素洁
http://www.smjl.net/2003/a3/a3-05.jpg
香港浸会大学队杨丹华
http://www.smjl.net/2003/a3/a3-07.jpg
香港浸会大学队王乐
http://www.smjl.net/2003/a3/a3-12.jpg
陆世桢女士现场点评中

发表于 2004-5-15 22: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华语辩论季刊》第一期 赛事追踪报道

[这个贴子最后由steambear在 2004/05/15 10:29pm 第 1 次编辑]

A组初赛第四场

  正方:墨尔本大学(广告有利于大众消费)
  教练:王梓
  队员:刘陆嘉、萧慧敏、罗睿、杨昶
  反方:世新大学(广告不利于大众消费)
  领队兼教练:游梓翔
  队员:梁佑诚、黄靖雯、黄执中、庄智凯

  点评嘉宾:张维迎,北京大学校长助理、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

  赛果:正方851分,反方891分。反方世新大学胜。优秀辩手:反方3号辩手黄执中。

  今晚7点30分,伴随着雄浑激越的开场音乐,金六福杯2003国际大专辩论会的A组初赛最后一场较量在中央电视台第八演播厅开锣上演。正方墨尔本大学和反方世新大学围绕“广告是否有利于大众消费”舌战40余分钟。
  正方墨尔本的理论:
  1、概念上:强调广告的多样性,包括商业广告和公益广告等。这也是今天双方争论的焦点。
  2、判断标准:就是看广告是否符合消费者需要,符合需要就是有利。之所以有利:
  1)大众有产品需要;
  2)消费生活多样性需要(个人认为是指服务方面需要)。
  3、立论基础:
  1)广告具有广泛性、便捷性、及时性,降低时间成本。特别强调对大众(消费者)有“参考影响”。
  2)整体观:承认广告有一些流弊,当时整体看是有利的,瑕不掩瑜,况且还有法律在规范。
  反方世新大学的理论:
  1、概念:今天辩题讨论的是对大众消费影响所以应该讨论商业广告而不是公益广告。
  2、因果两方面论证:
  原因:
  1)广告报喜不报忧,过于片面;
  2)财力发言,给钱就做广告,产品好坏不是看质量而是比广告。
  结果:
  1)造成高消费,购买的物品闲置,造成浪费;
  2)广告费由消费者身上出,物品价格升高。
  双方表现:
  1、双方大部分时间在纠缠广告的概念——到底包不包括公益广告。特别是嘉宾路一鸣提出这个问题后,正方更是穷追猛打,举出大量公益广告例子。反方显然也是做了充分准备,一一回应。
  2、攻辩、驳论、一对一对辩以及自由辩论正方给我的感觉比想象中要好,很有创新意义的一支队伍。不足之处问得多回答得少些。反方基本保持海峡赛风格——沉稳、儒雅、机智,这次还掺入了幽默,大家看电视播出时就会发现。
  3、双方都用了大量道具,如:正方的旅游图、表格,反方的方便面,真是别具一格,感叹他们的创意。
  4、具体讲正方的二辩结辩水平很高,借助临时写的表格,给大家耳目一新的感觉,无疑是两点之一。当然也有不足之处,就是在前面比赛中回避问题过多。反方一辩的在一对一的表现和反方四辩的结辩也是非常精彩。
  嘉宾提问:
  1、蒋昌建:请问正方三辩,广告数量的提高与好的产品、环保产品数量的提高有没有必然联系?
  2、余磊:请问反方三辩,你一直强调商家和消费者就像原告与被告是对立的,是你死我活的关系,那么为什么商家一再强调顾客就是上帝呢?
  3、王慰卿:请问正方四辩,如果广告只报喜不报忧,那么是不是剥夺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你能不能给我们举一个既报喜又报忧的例子?
  4、路一鸣:请问反方一辩,今天辩题没有说广告等与商业广告,“吸烟有害健康”如何不利于大众的呢?
  (以上内容均为现场笔记,可能存在偏差之处,敬请谅解。)

http://www.smjl.net/2003/a4/a4-06.jpg
墨尔本大学队
http://www.smjl.net/2003/a4/a4-14.jpg
世新大学队
http://www.smjl.net/2003/a4/a4-01.jpg
A组初赛第四场会场全景
http://www.smjl.net/2003/a4/a4-02.jpg
墨尔本大学队杨昶
http://www.smjl.net/2003/a4/a4-03.jpg
世新大学队黄靖雯
http://www.smjl.net/2003/a4/a4-04.jpg
墨尔本大学队的教练离开自己的位置,在队员身后耳提面命。
http://www.smjl.net/2003/a4/a4-06.jpg
墨尔本大学队萧慧敏
http://www.smjl.net/2003/a4/a4-13.jpg
评判团退场评决时,沈冰带领双方辩手做“大西瓜,小西瓜”的游戏
http://www.smjl.net/2003/a4/a4-18.jpg
张维迎先生现场点评中

发表于 2004-5-15 22: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华语辩论季刊》第一期 赛事追踪报道

[这个贴子最后由steambear在 2004/05/15 10:40pm 第 1 次编辑]

A组半决赛第一场

  正方:中山大学(爱比被爱更幸福)
  主教练:任剑涛
  队员:张君、黄磊、马薇薇、薛乐
  反方:新加坡国立大学(被爱比爱更幸福)
  领队:梁秉赋
  队员:赵惠、陈晓欢、吴天、陈国坤

  点评嘉宾:舒乙,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

  赛果:正方913分,反方884分。正方中山大学胜。优秀辩手:反方2号辩手陈晓欢。


  9月23日下午三点整,中央电视台第8演播厅。
  开赛前,主席沈冰专门请出了评委孙东东,介绍专门为本场比赛而准备的领带。

开篇:
  正一张君:开篇将爱分为情爱、友爱、家庭之爱等等,认为“爱”体现了主动性,更容易得到幸福。之后,又指出反方观点的价值导向对社会不利。
  反三吴天:回忆父爱开篇,以情感人。进而阐明被爱体现了爱期待回报这一特点,举出了泰丽莎修女、陪读妈妈等例子。最后,又指出了当爱和被爱的对象发生错位的时候将如何取舍。

盘问:
  反四陈国坤VS正三马薇薇:马薇薇一改往日强悍的风格,用诚恳地语气加上大家耳熟能详的歌词获得了多次掌声,赢得优势。
  正二黄磊VS反三吴天:黄磊将对方观点归结为物质利益决定论,得到好处就幸福,占到了优势。

驳论:
  反一赵惠:举出了被动的极少特例,如继承遗产,没有道理的天上掉馅饼。
  正二黄磊:将正方的立论归结为“被爱比不被爱更幸福”,赢得了全场的掌声,并指明反方一辩是在推崇不劳而获的价值观。

对辩:
  正四薛乐VS反二陈晓欢:
薛:举出反方吴天最先提出的父亲盖被子的例子,说明“更幸福”。
陈:父亲看到自己的孩子长大了给自己盖被子,不是“更更幸福”吗?(掌声)
薛:阿Q爱吴妈,吴妈被爱幸福吗?如果幸福为何还要打阿Q一下呢?
陈:阿Q都被打了,这个主动去爱的人幸福吗?(热烈掌声)
  在这一阶段,陈晓欢明显占据了优势,也为获得本场优秀辩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反四陈国坤VS正三马薇薇:马薇薇提出爱是不能一味期待回报的。
 
提问:
  王慰卿VS正二黄磊:如何面对不被社会认可的爱。黄磊很平稳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余磊VS反二陈晓欢:不求回报是马斯洛需求理论的最高层次,社会大众的较低层次需求如何解决?陈晓欢认为被爱的大众比付出爱的伟人更幸福。
  蒋昌建VS反三马薇薇:
  路一鸣VS反三吴天:南丁格尔和她救助的那些非洲饥民谁的状态更幸福?此问题一出,观众就觉得很怪。的确,南丁格尔的生存状态更幸福,但这能够论证任何一方的观点吗?

自由辩论:
  黄磊开篇表明,我得到掌声,观众并没有牺牲幸福。
  进而,双方又针对岳母的例子,主动与被动进行了多翻辩驳,但遗憾的是激烈有余,精彩不足。
  这一环节双方基本呈均势。

结辩:
  反二陈晓欢:主动不一定优于被动,提倡“被爱更幸福”的价值取向并没有错误,对方的立论基础是一个人的幸福,而提倡“被爱”更幸福的基础则是大众的幸福。最后,他表明己方不怕做比较,并要求对方结辩做比较。
  正四薛乐:继续归结对方的立论是“被爱比不被爱更幸福”。“父亲给我盖被子”和“父亲看到儿子为自己盖被子”哪一个更幸福?因为爱更幸福,所以我们才要学习伟人,如果伟人都很悲惨,我们应该可怜他们才对。最后,薛乐以自己的母亲在自己外出参赛期间对自己的关怀的描述打动了在场观众,令人动容。
 
  评委退场评决时,沈冰主持了一场生男孩儿好还是生女孩儿的辩论。中山的黄磊例举了生男孩儿好的诸多理由,沈冰问他有没有征求过同队其他女孩儿的意见,黄磊笑谈“我们的两位女孩儿都觉得生我这样的男孩儿更好。”引得全场观众爆笑。
  舒乙先生为反方陈晓欢颁发了优秀辩手奖杯后,上台点评。他表示原以为双方会集中兵力在爱情上,没想到这并不是整场比赛的重点,“一床被子”从头打到了尾。继而,舒乙先生又为双方总结出了五大优点,四大缺点。最后,舒先生引用缪塞的名言结束点评:大家都勇敢地去爱吧!

http://www.smjl.net/2003/a5/a5-09.jpg
正方中山大学队
http://www.smjl.net/2003/a5/a5-10.jpg
反方新加坡国立大学队
http://www.smjl.net/2003/a5/a5-01.jpg
A组半决赛第一场会场全景
http://www.smjl.net/2003/a5/a5-02.jpg
新加坡国立大学队陈国坤
http://www.smjl.net/2003/a5/a5-03.jpg
中山大学队薛乐
http://www.smjl.net/2003/a5/a5-12.jpg
本场点评嘉宾舒乙先生
http://www.smjl.net/2003/a5/a5-14.jpg
舒乙先生为本场优秀辩手新加坡国立大学队陈晓欢颁发奖杯

发表于 2004-5-15 22:14:31 | 显示全部楼层

《华语辩论季刊》第一期 赛事追踪报道

[这个贴子最后由steambear在 2004/05/15 10:25pm 第 1 次编辑]

A组半决赛第二场

  正方:马来亚大学(科技的发展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领队:胡渐彪
  队员:甘彩珍、陈锦添、陈勋亮、黄艳馨
  反方:世新大学(科技的发展会抑制人的全面发展)
  领队兼教练:游梓翔
  队员:梁佑诚、黄靖雯、黄执中、庄智凯

  点评嘉宾:许廷芳,新加坡著名律师

  赛果:正方883分,反方897分。反方世新大学胜。优秀辩手:反方3号辩手黄执中。


  9月23日19:30,A组半决赛第二场拉开了帷幕。

开篇:
  正一甘彩珍以社会主义经济学家制定的最终目标来开篇,引用了马克思和马斯洛的理论,强调人类发展的物质基础。反二黄靖雯则告诉大家“此涨彼消的状态并非发展”,进而提出了科技发展所来的环境问题。

盘问:
  反四庄智凯VS正二陈锦添,双方就“全面”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反方提出了科技发展对就业率的负面的影响;而正方提出全面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部分发展将走向全面发展。
  正二陈锦添VS反一梁佑诚,反方强调科技给人类带来的发展的片面性,并指出己方立场“抑制全面发展”不等于“全面抑制发展”;而正方则继续强调全面发展的动态性,一个部分又一个部分就达致了全面,可惜反方并没有抓住这一点立论基础猛攻。

驳论:
  反三黄执中指出发展和进步都是必然的,今天争论的焦点在于是否全面。一段生动、形象的论述堪称精彩。反四黄艳馨提出“促进不等于达到,一个是动态过程,一个是目标结果。”

对辩:
  正二陈锦添VS反四庄智凯,这一段打得比较平淡,场上掌声很少。
  反一梁佑诚VS正二陈锦添,正方多谈宏观大问题,反方多谈身边小事。

提问:
  路一鸣VS正二陈锦添,人类并未做好准备去面对科技发展这柄双刃剑时怎么办?陈锦添对这一前提不予认同。
  蒋昌建VS反三黄执中。
  余磊VS正二陈锦添,陈锦添继续批驳提问嘉宾的观点。
  王慰卿VS反四庄智凯。

自由辩论:
  反方主要集中于电脑、网络给人类带来的交际障碍,能力下降等问题进行例证。而反方则指出那是过度的问题。

结辩:
  反三黄执中开篇以修炼《葵花宝典》的东方不败为例,指明如果东方不败练功只是多了几根白头发的话那当然可以认为没有阻碍他的全面发展,然而现实他却是挥刀××,还能说促进了他的全面发展吗?幽默的发言引得观众阵阵掌声。继而,黄又指出,科技发展造成了人们下岗失业,当人们享受科技的惬意时却发现身边的人少了许多。最后,黄又针对正方“科技发展带来的问题还要由科技发展来解决”的论点经行批驳,指出科技发展具有不确定性,我们凭什么相信它?极富感染力的言辞打动了在场的观众,黄执中的发言结束后全场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沈冰几次开腔都被又一波的掌声打断。
  正三陈勋亮指出世界上并不存在十全十美,所以己方立场并不需要包罗万象。最后,陈又再一次着重强调了他们“动态发展”这一立论主轴。

  评判团退场评决时,主席沈冰提议双方以B组的一道辩题“现代社会应否鼓励男主外,女主内”进行趣味辩论,世新大学队担任正方“应该鼓励”,马来亚大学队担任反方“不应该鼓励”。双方的教练开篇陈词,世新大学队教练游梓翔老师开篇指出,当前台湾的男生在外面往往竞争不过女生,表现比较差的应该受到鼓励,颇有新意。马来亚大学队领队胡渐彪在本场比赛中的表现并没有初赛时那般风光。双方的自由辩论你来我往,妙趣横生,世新大学逐渐占据优势,游教练一句“我们的女主内并不是要女人在家里洗碗,而是由女人决定谁去洗碗”更是赢得了满堂彩。

  最后,现场观众选举世新大学队黄执中为本场优秀辩手。主席宣布:反方世新大学队以897比883战胜马来亚大学队,进入决赛。国际大专辩论会已经连续三届由中国大陆代表队与马来亚大学队争夺冠军,时隔八年之后,海峡两岸高校代表队争夺国际大专辩论会冠军奖杯的情景将在9月26日再次上演。

http://www.smjl.net/2003/a6/a6-02.jpg
正方马来亚大学队
http://www.smjl.net/2003/a6/a6-03.jpg
反方世新大学队
http://www.smjl.net/2003/a6/a6-04.jpg
四位提问嘉宾
http://www.smjl.net/2003/a6/a6-06.jpg
最佳辩手 世新大学队黄执中
http://www.smjl.net/2003/a6/a6-05.jpg
A组半决赛第二场会场全景
http://www.smjl.net/2003/a6/a6-24.jpg
本场点评嘉宾许廷芳律师

发表于 2004-5-15 22: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华语辩论季刊》第一期 赛事追踪报道

[这个贴子最后由steambear在 2004/05/15 10:52pm 第 1 次编辑]

A组决赛

  9月26日,北京。阴有中雨,降水概率80%,偏南风二三级,最小相对湿度70%,最高气温19℃。

  正方:中山大学(顺境更有利于人的成长)
  主教练:任剑涛
  队员:张君、黄磊、马薇薇、薛乐
  反方:世新大学(逆境更有利于人的成长)
  领队兼教练:游梓翔
  队员:梁佑诚、黄靖雯、黄执中、庄智凯

  点评嘉宾:杨振宁,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赛果:正方931分,反方930分。正方中山大学胜。优秀辩手:反方3号辩手黄执中。
  A组最佳辩手:世新大学黄执中。冠军:中山大学。


立论阶段:
  正方张君:首先做了概念的界定,然后在两个方面用了四个点来论证顺境能为解决问题提供条件。例如,顺境能更好地让人的身体、心志等得到发展。由于中山的这几点论证没有什么精彩的地方,我不再多说。值得注意的是中山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逆境提供的是面对问题,顺境提供的是解决问题的条件。还有一点,强化逆境的压力,把逆境说得很可怕,说逆境很可能就把人压死。这两点也是中山攻防的核心。
  反方梁佑诚:首先也是概念的界定,然后提出了逻辑底线。世新对逆境和绝境做了区别,说不能把绝境和逆境混为一谈。再后,世新从人生历练,人生阅历的丰富,拓展人的视野,刺激人的浅能几个方面论证逆境更有利于人的发展。世新的“人生需要‘经历’才能成长”成为世新攻防的核心。

盘问阶段:
  反方庄智凯问正方马薇薇:从一个猜谜游戏开始,说是人生就像这猜谜,第一轮猜中是顺境,猜不中是逆境,如果我们第一轮就猜中了,就永远不可能知道其他筒子里有什么东西,我们的人生就是这样,我们需要逆境,只有逆境才能带给我们更多的经历和风景。反方在这一轮的盘问中问题设置得不是很清楚,观众如果不自己思考很难清楚地知道反方究竟是要表达什么意思。相反,马薇薇在这里的回答又是比较出彩。(当然可能有朋友会说她的东西是场下准备的,但是我要说,她表现真的很不错。)不过马薇薇在这轮回答中也出现了一个漏洞,那就是有模糊顺境和逆境定义的嫌疑。照马的意思,很多逆境都可以定义为顺境。这是一个小漏洞,不过很遗憾的是反方在后来的比赛中一直没有抓住这点来打。后面反方还提了一个辩论准备的问题,不过这个问题双方都不是很出彩,我也不再细说,留给朋友们看转播的时候再欣赏。
  正方黄磊问反方黄靖文:正方也是从游戏出发,提出了一个类比:方便面能让人活下去,却不是很利于人的身体。同样,逆境就象方便面只能满足生活一样,他只能为我们提出问题,但是它不是有利于我们的发展,因为逆境不能很好地提供解决问题的条件。在这一轮盘问中双方都不是很出彩,我也不再细说。

驳论阶段:
  反方黄执中:接着盘问猜谜问题,提出“猜谜可以三个都猜有”,(马当时说的是:我可不可以猜三个都有?)“但是人生却不能什么都要”,因为我们在人生中不可能得到所有我们想要的东西。(黄之所以要再提这个猜谜问题,是因为马当时的回答很出彩,现场效果很好。)黄同时拿出一个很好的类比——阿甘的巧克力。他说:人生就像吃巧克力,各种巧克力的味道是不一样的,处于顺境的孩子往往能最快地选到自己想要的巧克力,处于逆境的孩子却要经过很多次选择才能得到他想要的那种味道的巧克力。黄试图通过这个类比来说明:我们一旦得到了我们想要的巧克力,我们便不再能有机会去品尝其他巧克力的味道。而我们人生还是需要这样的经历,有这种不同的风景,不同的味道,我们才能很好地成长。接着,黄反驳正方的立论,提出顺境不一定能有利于身体和心志等的发展。比如,身体上只有得过病才能有抗体;富人的身体不一定比农民好。如果一个老师一直给学生高分,那学生要怎么来成长?孩子的品德问题,如果一个孩子老是打破花瓶,家长却不断原谅,在这样的顺境中孩子的品德会怎样发展?
  正方黄磊:指出有些经历会很成问题,比如品尝化学元素很可能会中毒。然后指出反方就是把逆境和绝境模糊了。在此基础上,正方提出逆境只能满足生存,不能有利于发展。这就好象毒品,毒品可以治病,但是毒品对身体却没有好处。这就是逆境带来挫折,顺境却带来了解决挫折的条件。

对辩:
  正方薛乐VS反方庄智凯:正方从暴力家庭中孩子心理变态的多这个问题出发;反方则说绝境不是逆境;正方接着说破碎家庭不是绝境。在这个问题中,双方的交锋落在了逆境的定义问题上。在这轮对辩中,值得注意的是反方一再逃避了正方对逆境定义的一再追问。可能反方认为自己已经解释得很清楚了,但是我们认为,在正方一再地追问下,反方应该至少再进行一次清楚地解释,或者解释为什么不必再解释。在后来的“西游记的磨难”问题中,双方体现出了很好的应变能力。
  正方马薇薇VS反方梁佑诚:正方提出:武松可以打虎,假如是我,我却可能在遇到老虎这个逆境中被老虎吃掉。反方也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成功与成长的区别。但是很遗憾的是这个问题没有很好地进行下去。正方接着继续追问绝境和逆境的根本区别。最后双方的交锋落在对顺和逆的定义上。

提问阶段:
  余磊问正方薛乐:对比暴力家庭是逆境,天上掉馅饼的家庭就应该是顺境,这样的顺境怎样来有利于人的发展。正方薛乐:顺境也有不利于我们发展的因素,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调整,通过调整这些因素来更好的发展。
  王慰卿问反方梁佑诚:什么是逆境什么是绝境?在你们定义中无法承受的逆境就是绝境。反方梁佑诚对绝境和逆境重新进行了界定。
  路一鸣问正方黄磊:正方一直说解决困难需要条件,但是解决困难不仅需要条件,还需要能力,还需要经验,我们的能力由什么来得到?我们的经验从哪里来?正方的回答有些偏。
  蒋昌建问反方黄执中:无数的英雄烈士创造顺境为了什么?扬振宁为什么要创造顺境?黄的回答很出彩:父母当然是希望子女能过得很好,当然不忍心我们生活在逆境中,但是父母创造的顺境不一定有利于我们的发展。相反我们要很好的成长,我们必须不断地去寻找逆境,我们绝对不能满足于父母或者是英雄烈士给我们创造的顺境。

自由辩论(我只记录下几个出彩点):
  正方:反方是故意去选择错误的道路去证明道路的错误。
  反方:我们都愿意去选择顺境,但是伟人却是在逆境中出来的。
  “朋友插两刀”问题。
  “孟母搬家为什么?”正方试图说明孟母搬家正是意识到了逆境不利于孟子的发展。反方回得很好:孟母正是经历了这样的逆境才知道搬家。

结辩:
  反方黄执中:黄的结辩一如即往地感染力很强,仅仅抓住“只有丰富的经历,我们才能成长”这一论点并针对正方提出的“逆境面对困难,顺境是解决问题”提出:不是自己的成长解决问题,是朋友的帮助解决问题!父母心是父母心,成长是成长,其他所有人的帮助,都不可能是我们自己的成长!
  正方薛乐:薛从“逆境可能把人压死”入手,接着再次指出对方的“逆境”定义混乱。后来又再次迎合观众:我们要谈的是老百姓,不是一两个天才伟人。

http://www.smjl.net/2003/a7/a7-04.jpg
正方中山大学队
http://www.smjl.net/2003/a7/a7-05.jpg
反方世新大学队
http://www.smjl.net/2003/a7/a7-14.jpg
最佳辩手黄执中
http://www.smjl.net/2003/a7/a7-02.jpg
主持人沈冰和张泽群
http://www.smjl.net/2003/a7/a7-03.jpg
提问嘉宾
http://www.smjl.net/2003/a7/a7-06.jpg
开场锣鼓
http://www.smjl.net/2003/a7/a7-08.jpg
正方张君在立论。
http://www.smjl.net/2003/a7/a7-09.jpg
反方梁佑诚在立论。
http://www.smjl.net/2003/a7/a7-10.jpg
反方庄智凯在盘问正方马薇薇。
http://www.smjl.net/2003/a7/a7-11.jpg
正方马薇薇在回答反方庄智凯的盘问
http://www.smjl.net/2003/a7/a7-12.jpg
正方黄磊在盘问反方黄靖雯
http://www.smjl.net/2003/a7/a7-12.jpg
反方黄靖雯在回答正方黄磊的盘问。
http://www.smjl.net/2003/a7/a7-14.jpg
反方黄执中在驳论。
http://www.smjl.net/2003/a7/a7-16.jpg
正方黄磊在驳论。
http://www.smjl.net/2003/a7/a7-17.jpg
正方薛乐在与反方庄智凯对辩。
http://www.smjl.net/2003/a7/a7-20.jpg
反方梁佑诚在与正方马薇薇对辩。
http://www.smjl.net/2003/a7/a7-21.jpg
余磊在向正方薛乐提问。
http://www.smjl.net/2003/a7/a7-23.jpg
王慰卿在向反方梁佑诚提问。
http://www.smjl.net/2003/a7/a7-25.jpg
路一鸣在向正方黄磊提问。
http://www.smjl.net/2003/a7/a7-27.jpg
蒋昌建在向反方黄执中提问
http://www.smjl.net/2003/a7/a7-32.jpg
正方黄磊在自由辩论中。
http://www.smjl.net/2003/a7/a7-36.jpg
评判团退场评决时,沈冰在主持有奖问答活动
http://www.smjl.net/2003/a7/a7-37.jpg
沈冰在现场采访一个问题的答案——胡渐彪。
http://www.smjl.net/2003/a7/a7-38.jpg
杨振宁先生在做现场点评。
http://www.smjl.net/2003/a7/a7-43.jpg
两位主持人现场采访A组最佳辩手世新大学队黄执中
http://www.smjl.net/2003/a7/a7-44.jpg
世新大学队黄执中接过A组最佳辩手奖杯
http://www.smjl.net/2003/a7/a7-45.jpg
正方中山大学队以931:930战胜反方世新大学队,夺得2003国际大专辩论会冠军。
http://www.smjl.net/2003/a7/a7-46.jpg
世新大学队游梓翔教练接过A组亚军奖杯。
http://www.smjl.net/2003/a7/a7-47.jpg
中山大学队任剑涛教练接过A组冠军奖杯。
http://www.smjl.net/2003/a7/a7-48.jpg
弗莱堡大学队的四位选手在演唱歌曲
http://www.smjl.net/2003/a7/a7-52.jpg
景风玲、王平与各队辩手共同表演小品。
http://www.smjl.net/2003/a7/a7-55.jpg
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队王莹、谢尔盖表演配乐诗朗诵“雨巷”。
http://www.smjl.net/2003/a7/a7-58.jpg
田震在演唱歌曲。
http://www.smjl.net/2003/a7/a7-61.jpg
伴随着歌曲“今夜无眠”,2003国际大专辩论会落下帷幕
http://www.smjl.net/2003/a7/a7-62.jpg
2003国际大专辩论会冠军中山大学队全家福

 楼主| 发表于 2004-5-15 22:26:07 | 显示全部楼层

《华语辩论季刊》第一期 赛事追踪报道

B组初赛第二场
 
  正方: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现代社会应该鼓励男主外,女主内)
  教练:
  队员:卓娅、米沙、王莹、谢尔盖
  反方:斯德哥尔摩大学(现代社会不应该鼓励男主外,女主内)
  教练:安明玉
  队员:Annelie Paulsen、Justin Blackford、Annali Shulin Andersson、Roger Eriksson

  点评嘉宾:周孝正,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赛果:正方853分,反方839分。正方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胜。优秀辩手:反方2号辩手Justin Blackford。


  “现代社会应该鼓励男主外,女主内?”9月22日下午,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与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的8位辩手就这一辩题进行了饶有兴趣的论辩。
  这道辩题显然比前一场更加生活化,双方辩手的表现也更为洒脱与出色。辩论中,8位选手不仅体现出对华语良好的驾驭能力,也展示了他们对汉字的研究心得:反方对“主”字进行了幽默的举例分析,比如“主人”、“主任”、“主管”、“主席”,还有最要命的“主宰”,一旦成了主就可以把别人给宰了,进而得出“主”字本身带有封建色彩的结论。正方以“安”字为例,说明家中有女才能安宁;反方马上以“奴”字中也有“女”来反驳。后来被张主席解释为“家中有一个‘女’能‘安宁’,‘又’来了一个‘女’地位就低了”。两方的机变也不逊于华裔选手,尤其是正方2号米沙,在面对蒋昌建“如果医学进一步发展,男人也能怀孕生子,何以有你们所谓的生理区别”这一问题时,一句“我们讨论的基础是现实而不是理想”博得满堂彩。相较之下,正方以自然规律和男女性别客观差异性为基础来立论,显得较为薄弱;反方则立足于现代社会的特点是人人平等,以每个人都有选择权的角度出发来反对鼓励“男主外,女主内”,而并不是直接反对“男主外,女主内”本身,立论显然技高一筹。然而遗憾的是,在自由辩论过程中,有多个回合他们没有针对对方的发言进行反驳,而是自说自话,导致丢分不少。
  最后,正方以853比839战胜反方,优秀辩手称号则被反方2号辩手获得。

主席和参赛双方在雄壮的乐曲声中走上赛场。

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队卓娅以一段优美的舞蹈作为自我介绍。

本届赛会让评委也从台下搬到了台上。

斯德哥尔摩大学队Annali Shulin Andersson

斯德哥尔摩大学队Annali Shulin Andersson

周孝正教授为本场优秀辩手斯德哥尔摩大学队Justin Blackford颁发奖杯。

周孝正教授现场点评中。

正方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队获胜。

  dean、态度变了9月22日北京现场报道。
  其他任何传媒未经允许请勿以任何形式擅自转载本站文字及图片报道。

 楼主| 发表于 2004-5-16 20:01:46 | 显示全部楼层

《华语辩论季刊》第一期 赛事追踪报道

B组决赛:哥伦比亚大学VS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

   正方:哥伦比亚大学(现代社会女人更累)
  教练:张恩华
  队员:毕卫、叶安迪、何川、雷勤风
  反方: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现代社会男人更累)
  教练:
  队员:卓娅、米沙、王莹、谢尔盖

  点评嘉宾:魏明伦,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赛果:正方872分,反方858分。正方哥伦比亚大学胜。优秀辩手:正方1号辩手毕卫。

  9月24日晚,2003国际大专辩论会B组决赛在哥伦比亚大学队和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队之间展开。比赛开始前,双方教练进行了立场抽签,哥伦比亚大学队抽得正方“现代社会女人更累”,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队抽得反方“现代社会男人更累”。这一辩题对于很多观众来说是一道老题目了,但是对于场上的几位外籍选手却是全新的。正方的四位男士竭力向观众证明女人比自己要累,而有一位女选手的反方却并不领情。双方让大家充分了解了各自国家的风土人情以及家庭观念和生活状态。
  最后,哥伦比亚大学队的毕卫当选本场优秀辩手并同时荣获B组比赛的最佳辩手,哥伦比亚大学队也获得了比赛的冠军。颁奖仪式将在A组决赛结束后一并举行。

双方教练在现场抽签决定比赛立场。

B组决赛会场全景。

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队米沙。

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队谢尔盖。

魏明伦先生为本场优秀辩手哥伦比亚大学队毕卫颁发奖杯。

魏明伦先生现场点评中。

正方哥伦比亚大学队获胜,夺得B组冠军。

获胜方的支持者赛后抽奖。

  dean、态度变了、雁在云9月24日北京现场报道;吴理、桑者闲闲后台支持。
  其他任何传媒未经允许请勿以任何形式擅自转载本站文字及图片报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8-28 18:51 , Processed in 0.05258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