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33|回复: 0

2003国际大专辩论赛大盘点(作者:潇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5-17 15: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3国际大专辩论赛大盘点
大家好!我是潇帝,以下是我对本届国辩的一些资料和观点,希望可以与大家一起分享:
1.比赛赛制方面:
(1)资料:本届辩论会经过精心策划和充分论证,有以下重大创新:
a.比赛规则作了重大修改,修改的范围和力度空前。此次规则可用四句话来概括:扩大选择空间,强调现场发挥,实现多元互动,凸现真辩本色。
主要修改有以下几点:
a.取消了辩手的辩位,更有利于辩手的发挥,是辩才出色的辩手更容易脱颖而出,更有利于辩论队的排兵布阵,博弈斗法,使整场的赛事发展充满变数,更具悬念。
b.增加了比赛的环节,相应地缩短了每个环节的比赛用时,使比赛更紧凑、更紧张。
c.设置嘉宾提问环节。提问嘉宾由往届的四位最佳辩手担任,每场比赛他们都要分别向两支参赛队提出问题,该环节被称为“点球大战”,提问者是“射手”,接受提问者是“守门员”。这个环节既考验接受提问者的现场应答能力,也考验几位最佳辩手的提问水平。
d.教练员由幕后走到台上。比赛中,两队的教练自始至终都要坐在台上。以往的比赛中,有些辩论队有强大的智囊团支援赛前训练,而比赛时,教练只是名义上的,甚至只是一个领队。而此次比赛,教练将成为“全天候战斗机”,自始至终融入比赛。特别是当比赛没有按预定设计发展,甚至本队处于逆境,某个辩手发挥失常的时候,教练能否出色地发挥调度和指挥的职能,挽狂澜于即倒,这着实让人期待。
e.本届的比赛把每场比赛优秀辩手的评选权交给观众。这在增加互动性和观众参与方面虽然只是迈出了尝试性的一步,但毕竟有着其特殊的意义。同时也增加了节目的观赏性、趣味性。
b.今年的辩题较以往也做了重大修正。以往的辩论会在设计辩题时,考虑到参赛者都是“饱读诗书”而社会经验和生活经验相对缺乏的大学生、研究生,所以辩题偏重思辩性、理念性。有些辩题虽然深刻,但辩手往往过多引经据典,有“掉书袋”之嫌。今年的辩题将彻底地走出象牙塔,融入喧闹的社会生活中。强调国际共通性,贴近现实生活,也聚焦在青年人的兴趣点上。有专家评点说:这一届辩题不一定最好,但肯定最有特色。
c.今年是国际大专辩论会创办十周年,这一著名的国际文化品牌虽然经历了风雨,但毕竟影响广泛,深入人心。中央电视台将特意录制一台联欢晚会,与大决赛一起于“十一”期间央视一套晚上的黄金时间奉献给广大观众。
本人观点:
1)本次改革导致观众对比赛结果的“迷惑”,在初赛中,澳门大学对阵新加坡国立大学那场比赛中,结果评委的投票比例是4:3,澳门大学占了上风,但是在结果的分数上却是新加坡国立大学稍胜一分。对于这个结果,本届比赛的评委有他的解释,这是好是坏,本人不感乱加以评论,但是,这个结果至少是引起了很多人的迷惑;
(2)关于设置教练席的问题:弊大于利,不如不设:不知道是否有网友看到某大学的教练头发梳的光溜溜的,在教练席上走来走去,害的很多人以为那是修理仪器的工作人员,这岂不是笑话?!再说,辩论本身只是要求辩论队员的场上发挥,教练只是在比赛之前的指导而已,要是教练在辩论赛场上的话,那何不干脆搞一个教练辩论环节?
(3)关于本次改革减少陈述部分的异议:减少陈述,感觉好象辩手对于辩题的理解剖析的不够透彻,感觉没有充分阐述己方的观点。
(4)减少了发言的限制,给了辩手更多的发展空间,但是这样不利于整个辩论队的发展。大家都知道黄执中在世新大学是绝对主力,但是本人认为正式因为他是绝对的主力,世新大学输给中山大学是正常的,君不见黄执中一人单挑中山大学4个辩手,一个人占用了全队的大部分时间,而且肩负陈述,总结,对垒几大重任,试问:一个人再怎么厉害,力量毕竟有限吧?中山大学再差,4个对1个总还是可以的,一个人不应该过于注重个人表现,否则,会影响整个队的成绩。这是本人的一点看法和建议,不是对世新的不满,其实我是恨铁不成钢,希望各位不要见笑。
当然,改革也有它的好处:(1)增设嘉宾的提问,换掉原来的观众提问,总的来说还是比较好的。毕竟那些嘉宾都曾是优秀的辩手马队,他们对于辩题的把握和理解,提问的深度都是一般观众所不及的,这样有利于增添比赛的精彩程度;
(2)使辩论更加生活化,这是改革的一大好处。不知道网友有没有注意到,在很多辩手的内容里多了一些什么“妈妈半夜起来给我盖被子”,“妈妈发短信给我...”之类的话,很感动观众,也较容易打动评委的心,而且,辩手拥有更多的空间,比如,中山大学队的薛乐就曾走下辩手座进行debate。
(3)引导了今后辩论的改革和发展,毕竟是先锋和开拓者嘛。这一点,本人认为是这次改革的对重要的一个好处。
2.参赛队伍:
资料:马来亚大学、中山大学、弗莱堡大学(德国)、世新大学(台湾地区)、香港浸会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澳门大学、墨尔本大学(澳大利亚)、艾因夏姆斯大学(埃及)、哥伦比亚大学(美国)、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俄罗斯)和斯德哥尔摩大学(瑞典)的12支参赛队的领队、教练和赛手们齐聚北京。
附:各参赛学校及参赛队介绍链接:http://www.cctv.com/youth/special/c10315/05/index.shtml

本人观点:中山大学,世新大学可以算是黑马,但是各支队伍水平比较平均,个性张扬和优秀的辩手比往届少。
3.比赛的精彩程度:
本人观点:a组,比较精彩,尤其是决赛
        b组,比较来说欠缺。
但是本届国辩和往届相比,精彩程度则是相差太远,不知道是在倒退还是在进步。可能是由于说理性的队伍比较占上风而影响了比赛的精彩程度吧
4.本届辩手:
资料:见链接:http://www.cctv.com/youth/special/c10315/05/index.shtml
本人观点:本届国辩,个性张扬,比较突出和优秀的辩手实在是比较少,好象世新的黄执中,中大的马微微,新加坡国立的陈晓欢,墨尔本的萧慧敏相对来说还是不错的。
5.本届国辩值得学习和借鉴之处:
本人认为,本届国辩虽然弊处不少,但是有些地方还是值得以后国辩借鉴和学习的:
(1).应该继续改革,吸取2003国辩的经验和教训,当然,也不能频繁的改革,那样会使队员和参赛队伍疲于适应比赛,会影响辩手的发挥。
(2).应该是辩论生活化,其实在生活中,我们的辩手是不可能象在辩论场上一样说话冠冕堂皇,形式化的,而辩论本身便是要辩论更加精彩,真理得到传播和肯定。因此 ,往后的国辩应该在赛制上鼓励辩论生活化
(3).本届国辩的队伍参赛还是水平比较平均的,还有就是在评委的选择上我个人认为不应该全上主场方的评委。
以上是本人对2003年国际大专辩论赛的一些盘点,希望大家继续支持我,继续热爱辩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8-28 18:51 , Processed in 0.06506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