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996|回复: 1

2003国际大专辩论会参赛学校及参赛队资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5-17 00:40: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a组(华裔选手)参赛学校及参赛队资料


  中山大学(中国大陆)

  中山大学:一所创立于民主革命时代的中国名校。

  1924年,世纪伟人孙中山在珠江之畔、南海之滨亲手创办这所大学,并亲笔题写了“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十字校训。鲁迅、郭沫若、冯友兰、傅斯年、赵元任、顾颉刚、周谷城、俞平伯、陈寅恪、岑仲勉、姜立夫等蜚声海内外的专家学者都曾在这里任教。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艺术、医学、药学和管理科学等在这里会聚一堂。

  她倡导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革命精神,她强调大学教育的科学性和开放性,她网罗了一批海内外大师级教授和学者,她建立了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她期望中山大学的学子们走出校园后能够成为社会各界才华横溢的杰出人物。

  第一次参加国际大专辩论会的中山大学辩论队,由于荣获“2002全国大专辩论会”冠军荣誉而取得了代表中国大陆参加“2003国际大专辩论会”的资格。

  主教练任剑涛

  博士,教授,哈佛大学访问学者。现为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副院长。

  任剑涛博士长于政治理论和中国政治思想的研究,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已有3部富有影响的学术专著出版,曾获得广东省优秀博士研究生和霍英东教育基金奖。任中山大学辩论队主教练,获得2002年全国大专辩论赛冠军,希望今年的比赛中更上一个台阶。

  薛乐

  1980年4月23日出生,祖籍山西,现为中山大学中文系二年级硕士研究生。

  心中的小屋:

  淡雅,素致,明净。屋主是一位生于广州,长于广州的北方男孩。

  喜欢静逸。屋里没有电视,好让时光从传媒的强力意志中逃脱出来。一台线条清晰、淡墨色的音响,内里长存的是贝多芬的《田园》,只放第一乐章……

  喜欢童稚。所有的角落,都有屋主孩提时起就留存的玩具,最新买入的是个叫麦兜的小男孩。我以为,他是小孩……

  喜欢读书。美学和艺术哲学,是屋主的所爱,也是他的专业。此外最喜欢的一本,是林贤治的《娜拉:出走或归来》,因为自己由它而生的读书笔记,最多……

  喜欢幻想。桌上一台电脑,网名阿喀琉斯,总爱耽于古希腊的神话。专门有个qq,只和所有不相识的人说话,从霍金的宇宙观到大堡礁的阳光……

  客人见了小屋,都说反差太大,明明爱说、爱辩,生性好强。但如果你每次全情投入、乃至争执之后,也喜欢再静下心来好好回味而非冲动,或许你会习惯这间小屋。

  屋里最显眼的地方,依旧是尼采的名言:一个人要追求的,不是普遍的真理,而是个人的真理……

  张君

  就读于中山大学政务学院公共政策专业三年级。听这名字是个男生吧?看看旁边的照片,确实是个女孩子啦。

  1982年12月23日,一个飘雪的日子,一个小生命来到了这个世界,我的人生从此开始。20年,我快乐的享受每一天的风雨和阳光,痛苦着我的痛苦,幸福着我的幸福。回首20载,在钢琴声中我摆脱了成长的烦恼,在歌声中我体味着人间的真情。一股倔强,一份执着让我与辩论相约。

  我经常勉励自己:不要对自己说“我不行”。所以我喜欢尝试,喜欢挑战。

  我相信9月27日将会品尝胜利的美酒,因为我们一直在努力!

  黄磊

  1981年5月降生于世。现求学于中山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系。

  牙没长全之前,以逐行扫描的方式欣赏世界,而后,终止于沉默的稳态;少言寡语的年岁里,对亲人的称呼都算得上是试验误差,今天辩论算是厚积薄发——我总觉得在22年这个有限的域里,话语曲线的积分结果是个定值,而其包络的波峰即将出现。

  师兄说我自恋,擅长沉默中的自我陶醉;师姐说我沉重,沉抑乃至于自主地给自己锁上枷链。师弟说我张扬,有个机会就热烈异常;师妹说我忧郁,似乎对一切事物的外形和颜色都不满意甚或是抗议。我说自己单调却执着。

  至于辩论,选择它,却是注定的结果。

  马薇薇

  中山大学法学院一年级女研究生,生于1981年11月14日,到目前为止还没活够,常盼着自己寿比南山不老松。祖籍山东,但不会打快板;长在广东,也没学唱粤剧。闲来无事,也跳舞看书逛戏院作新派淑女状,然而纯属爱好,算不得特长。也因为实在是没有突出之处的缘故,性格并不好强,但莫名的有些张扬。而除了这一点,我的性格是实在不适合做辩手的。只是鬼使神差的喜欢上了,也就鬼使神差地来了。

  说真的,这次去北京,我惟一的期望就是:梅地亚的饭菜能做得更好吃些。至于比赛,呵,那不过是这10天中的某些时候,而这10天,不过是我一生中的某些日子。


  香港浸会大学(中国香港)

  香港浸会大学创立于1956年,是一所具有基督教传统的公立大学。

  她始终倡导“全人教育”、拓展学生视野、促进跨系学习;她鼓励独立思考,强调学无止境、思想自由。她注重个人发展,强调培养学生终生自学的习惯、自我反省和自我完善的能力,以及处身于这个瞬息万变的年代所需要的自信、自持和专业技能。

  她拥有文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中医药学院、传理学院、理学院及社会科学院共26个学系;为配合社会需要,近年来她陆续开设了多项全港首创的课程;她每年不断向商界、教育、资讯科技、政府、社会服务及传播等行业输送一流人才。她期望每一位毕业生都能够成为具有创造力的领袖之才和富有责任感的好公民。

  在“2002全国大专辩论会”上,她曾有过出色的表现。

  杨吉玺,香港代表队领队

  英文名:yang kut si

  籍贯:中国山东

  出生日期:1955年1月10日

  工作:香港电台普通话台台长

  教育程度:

  1974年-1979年毕业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州立圣荷西大学,主修新闻及电台电视广播

  工作经验:

  1979年-1989年:任职香港电台电视部节目编导

  1989年-2002年:任职香港电台电台部节目主持及监制,期间兼电视节目“传媒春秋”主持人

  目前工作:

  2000年-2002年:任职香港电台第一台台长

  2002年至今:任职香港电台普通话台台长

  语言能力:粤语、普通话、英语

  兴趣:体育运动、戏剧演出

  吕文汇,香港代表队的队员,香港浸会大学学生

  籍贯:中国上海

  出生日期:1980年8月31日

  教育程度

  1995年-1998年 香港桂华山中学(初中)

  1998年-2000年 香港圣类斯中学(高中)

  2000年至今   香港浸会大学传理系中文新闻学学生

  语言能力:粤语、普通话、英语、上海话

  兴趣:体育运动、戏剧演出

  参与学校组织:香港浸会大学普通话辩论队队员,香港浸会大学摄影学会会长

  王乐,香港代表队的队员,香港浸会大学学生

  籍贯:中国河南省南阳

  出生日期:1980年11月8日

  教育程度:

  1994年-1997年 河南南阳十三中(初中)

  1997年-1999年 河南南阳一中(高中)

  2000年至今   香港浸会大学工商管理系金融学学生

  语言能力:粤语、普通话、英语、河南话

  兴趣:体育运动、阅读、听歌

  参加学校组织:香港浸会大学普通话辩论队队员,香港浸会大学内地香港青年联合会市场干事

  徐素洁,香港代表队的队员,香港浸会大学学生

  籍贯:中国山东省荣成

  出生日期:1983年6月7日

  教育程度:

  1995年-1998年 山东省荣成三中(初中)

  1998年-2001年 山东省荣成十一中(高中)

  2001年至今   香港浸会大学传理系中文新闻学学生

  语言能力:粤语、普通话、英语、山东话

  兴趣:阅读、听歌

  参与学校组织:香港浸会大学普通话辩论队队员,香港浸会大学内地香港青年联合会干事

  杨丹华,香港代表队的队员,香港浸会大学学生

  籍贯:中国湖南省株洲

  出生日期:1982年11月17日

  教育程度:

  1995年-1998年 湖南省株洲四中(初中)

  1998年-2001年 湖南省株洲四中(高中)

  2001年至今   香港浸会大学工商管理系金融学

  语言能力:粤语、普通话、英语、湖南话

  兴趣:阅读、听歌、看电影

  参与学校组织:香港浸会大学普通话辩论队队员


  澳门大学(中国澳门)

  澳门大学是澳门惟一的一所文理科高等学府。由港澳、东南亚等地的知名人士资助开办。创立于1981年;1988年,澳葡政府收购了这所学校,于是她更名为澳门大学。

  她拥有社会及人文科学学院、科技学院、教育学院、法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和一个葡文学院,共设有23个学士学位课程;她拥有全部电脑化管理的图书馆,并采用美国国会图书馆的分类法;她拥有堪称国际组织文件汇集中心的文献中心,在这里,欧盟、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有关的文件均能找到。她不仅拥有本地学生,更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求学者。作为澳门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她始终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澳门大学曾组队参加“1999国际大专辩论会”,并在“2002全国大专辩论会”上成功闯入半决赛。

  大赛寄语

  澳门大学辩论队领队,澳门大学学术事务部部长彭执中:

  “这是本校第二次应邀参加国际大专辩论赛,适逢这项比赛10周年,甚感荣幸。本人深切期望与各友校加强交流,共同切磋学习。本人也期望澳门大学的同学们发扬优秀辩风,在与最强队伍交锋中,展现出澳门特别行政区当代大学生的风采。”

  领队:彭执中(peng zhi zhong)

  澳门大学学术事务部部长,澳门大学校董会、教务委员会、教学委员会、荣誉学位委员会秘书,研究课程委员会成员,奖学金委员会、体育委员会和餐厅委员会主席。学术事务部部长直属校长领导,下辖教务处和学生事务处,主管教务、学籍、学生事务、校友事务和招生等。现为英国计算机学会及香港计算机学会会员。曾任澳门大学计算机部信息管理组主管。

  执行领队:slot(zhang xue sen)

  澳门大学辩论队专职领队,澳门大学学生事务处技术辅导员。曾先后创建澳门大学学生会、澳门专上学生体育联会和澳门大学校友会,并任澳门大学校友会创会副理事长、澳门大学学生会会长及澳门专上学生体育联会大会主席。

  教练:尹德刚(prof. yin de gang)

  澳门大学社会与人文科学学院教授,澳门大学教务委员会委员。曾任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协会会长,国家教委第一届高等学校新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等职。

  辩手倪明(ni ming)

  专业:工商管理学院2002级硕士生

  兴趣:音乐、电影

  人生格言:要向大的目标走去,就得从小的目标开始。

  对本次大赛的寄语:澳门大学是一支很年青的队伍,我们很珍惜这次跟其它大学交流的机会,更希望通过本次大赛展现出澳门大学的风采。

  辩手车明星(che ming xing)

  专业:社会及人文科学学院中文系2003级硕士生

  兴趣:读书、写作、篮球

  人生信条:“坐观天空云卷云舒,去留无意;闲看庭前花开花败,宠辱不惊”

  对本次大赛的寄语:

  思想是行为的指南,语言是思想的展示。辩论的本质正源于博学、智能、涵养、推理与口才。从93年的“狮城论辩”到这次第六届赛会的烽烟又起,国际大专辩论赛已经走过了整整十载春秋。在这十年的时间里,辩论赛经历了“彩辩”、“花辩”、“雄辩”、“儒辩”等等令人难忘的风格、既展示了各参赛大学的综合实力也尽显了赛场上青春学子、激情辩手们的儒雅气质、横溢才华。十年来,大专辩论赛虽历经了潮起潮落,却依旧脍炙人口,所有热爱辩论的人们总会被其语言交锋中所碰撞出的智能火花震撼感动——这也正是辩论的魅力所在!思想需要沉淀、行为需要回味。回首过去,展望未来。衷心的祝愿国际大专辩论赛:常辩常新,更加辉煌!

  辩手陈典(chen dian)

  专业:社会及人文科学学院英文传译2001级本科生

  兴趣:音乐、推理小说

  人生格言:我命由我不由天

  对本次大赛的寄语:经过去年夏天北京大赛的洗礼,自己对辩论又有了新的、深入的认识。希望这次向大家展示的不仅是去年那样一个热爱辩论的大学生,更是一名成熟的辩手。

  辩手李莎莎(li sha sha)

  专业:澳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经济及国际金融2001级本科生

  出生日期:1983年3月26日

  兴趣爱好:运动,阅读

  人生格言: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崇拜的人:鲁迅

  对本次大赛的寄语:希望透过是次比赛,能开拓我的眼界,认识更多朋友;也希望为观众带来赏心悦目的赛事,辩得开心、看得更开心,同时又能展现澳门大学的风采。


  世新大学(中国台湾)

  她诞生于1956年的台北,那时她叫做“世界新闻职业学校”,致力培养“德智兼修,手脑并用”的新闻传播人才;四年后更名为“世界新闻专科学校”;之后历经近30年的发展,于1991年8月,再度更名,叫做“世界新闻传播学院”;1997年8月起,改名为世新大学。

  46年来,她秉持“学校为学生而办,学生为读书而来”的办学原则,从致力培养专门的新闻人才,逐渐发展成“全传播”的高等学府,继而稳健地成长为“全方位”的综合大学。

  她坚持理论与务实并重、她着力落实全人教育、她提倡广泛的国际化交流与合作、她重视整合性的教学与研究、她在不断进取中全面提升学术水准。优良的校园文化、自由的学风、活跃的学生社团及充满关怀的人文精神是她不断提供的养分;具备坚实的专业知识并兼具科技与人文素养的学子,则是她贡献给人类的财富。

  世新大学终身教育学院公共管理中心曾承办“台北2000公民辩论会”,此次是她首度参加国际大专辩论会。

  游梓翔:领队兼教练,口语传播系副教授兼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主任,台湾知名辩论学者

  寄语:

  作为台湾辩论及口语传播研究的主要基地,世新大学非常荣幸有机会代表台湾参与这次的国际大专辩论赛。与世界各地的华语辩论菁英切磋辩论技能。

  在台湾,世新大学是一所以培养传播人才闻名的学府,与北广、北影及北大传播学院皆有长期交流关系,因此我校代表团本次来京,除了参赛,也是抱着探望老朋友的心情而来。

  对我个人而言,身为一个长期的辩论研究者,参与过大大小小难以数计的辩论场合,但总对未能亲临国际大专辩论赛感到缺憾。四年前受邀担任评委因故未能成行,四年后终以领队身份参与盛会,算是圆了多年来的一个梦想。

  黄执中:辩手,口语传播系三年级学生。台湾电视辩论“超级辩论王”冠军辩手

  寄语:

  辩论源自于冲突,辩论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冲突。

  一般冲突的层次比较浅,故在剖析之际,得以手起刀落,那是十分快意的一件事。

  但有些古老的冲突则不然──这类冲突往往伴随于人类的起源与成长、希望与害怕、热爱与信念,咀嚼问题时,你能感受到撞击于双方间的浓烈思想与情感。

  而如果在自然界中是山川湖海,那在精神世界中,最吸引人的风景,无疑就是一个人思想与情感的浓烈。

  所以,能参加国际大专辩论会,很荣幸。

  梁佑诚:辩手,公共关系暨广告系三年级学生,马来西亚华裔

  寄语:

  代表台湾远赴大陆,出席国际大专十周年的辩论飨宴,感觉真的很微妙。

  曾经那么的遥不可及,如今,却是那么的邻近真实。

  世界辩坛的舞台,是每一位热衷辩论的好手所梦寐以求的。如今,多年宏愿得以所偿,人生夫复何求?

  辩论,赋予德文的,不仅是过去的一些名利成就,而是一生受用无穷的教育意义。

  或许有一天,德文不再有缘站上辩论奖台;但对德文而言,那长留心中的丝丝怀念,那永伴人生的缕缕回忆,反而霎时变得更珍贵、更可爱。

  北京之行,将永世烙印于心底深处。胜亦好、败也罢,当人生学会不再以成果衡量付出,我们才能真正体验参与的乐趣。

  谢谢您,世新大学。

  庄智凯:辩手,传播研究所口语传播组二年级学生,阵中惟一研究生

  寄语:

  大学读的是政治大学政治系,担任过学校广播电台主持人及演辩社社长,现在是世新传播所口语传播组的硕士生。

  学习辩论将近七年。我总把辩论当做一个刺激思考的活动,在活动中,我们可以享受追求知识的快感,获得和同侪一起讨论的乐趣。我觉得辩论是学无止境的,不论是台湾的奥瑞冈制,还是新加坡式的自由辩论,不论我学了多久,每一次的讨论或是比赛,总可以再多学到一些,这是我不断投入辩论活动的动力!

  对于这次比赛,我期望在交流中对于新加坡式的辩论制度能有更深一层的体验,也希望能和来自各地的辩论好手进行学习辩论上面的经验交流,让自己的辩论能力和视野都能够更上层楼!

  黄靖雯:辩手,口语传播系四年级学生,世新电视台主播

  寄语:

  期望藉由参与本次的盛会能够和来自世界各地的精英们切磋琢磨辩论的技巧和知识,也期望藉由这样的一个活动能够让我这样一个还算是辩论新手的人开开眼界,除了由辩题之中更了解我们的社会环境之外,更能体验到我们生命之中的观念和可贵的经验。


  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

  新加坡国立大学被推崇为亚洲太平洋地区最优秀的大学之一。

  她是一所提供全面广泛的本科课程并强调科技研究以及跨院系交流的综合型大学。

  她渊源于新加坡第一所高等学府——始创于1905年的医学院。1980年,新加坡大学与南洋大学两校合并之后命名为新加坡国立大学。她因得天独厚、位处国际交通枢纽的地理之利而得以提供兼容东西方学术精粹的独特学习经验。在课时和研究室的层面上,她积极提倡创新与企业的精神。她拥有一个由10所国家级研究院、14所校方直辖研究所、以及超过50所由各学院设立的研究中心所组合而成的紧密的教学——科研网络。

  新加坡国立大学曾组队参加1993、1995和2001年国际大专辩论会,并交出了漂亮的成绩单。

  领队老师:梁秉赋博士(neo peng fu)

  队员陈晓欢(chen xiaohuan)

  就读专业:电子工程系四年级本科生

  生日:1981年8月26日

  星座:处女座

  兴趣爱好:足球、电脑游戏

  以往参赛经历:第一届新马大专辩论赛(2001)

  第五届国际大专辩论赛(2001)

  第二届新马大专辩论赛(2002)

  比赛寄语:10年了,我还是能清晰地记得当年复旦大学舌战狮城的场景。希望10年之后,人们同样能记得这次的比赛!

  队员吴天(wu tian)

  就读专业:电子工程系四年级本科生

  生日:1981年9月1日

  星座:处女座

  兴趣爱好:看电影、美食、武侠小说

  以往参赛经历:第一届新马大专辩论赛(2001)

  第五届国际大专辩论赛(2001)

  比赛寄语:辩出真性情,赛出真风采!

  队员陈国坤(chin kok koon)

  就读专业:化学工程系三年级本科生

  生日:1982年7月21日

  星座:巨蟹座

  兴趣爱好:睡觉

  以往参赛经历:第二届新马大专辩论赛(2002)

  比赛寄语:希望大家辩的过瘾、辩的快乐!

  队员赵惠(zhao hui)

  就读专业:电子工程系三年级本科生

  生日:1982年5月23日

  星座:双子座

  兴趣爱好:读读写写

  以往参赛经历:第二届新马大专辩论赛(2002)

  比赛寄语:挥洒真我,以辩会友!

  候补队员王硕(wang shuo)

  就读专业:电脑学院二年级本科生

  生日:1981年1月7日

  星座:摩羯座

  兴趣爱好:看周星驰的喜剧


  马来亚大学(马来西亚)

  马来亚大学是马来西亚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大学,也是马来西亚的第一所大学。她坐落在吉隆坡西南部,前身是分别成立于1905年和1929年的新加坡爱德华七世医学院和莱佛士学院。1949年10月8日,这两所学院合并成为马来亚大学,共同培育拥有良好素质、并受过高等教育的新一代。

  她拥有近三万名学生、约四千名学术及非学术职员,和大约八十个学生团体;她为学生提供广阔的专业学术空间;她创办了十五所学院、四所学术中心及一所高等研究所;同时,她还拥有优良的教研与开发设施,以及全国藏书最多的图书馆。“知识是进步的源泉”,代表了她的办学理念。秉持这个理念,她孜孜不倦提升各个领域的学术水平,以期能培育出各领域的杰出学子。

  马来亚大学多次参加国际大专辩论会,曾获得1997和2001两届国际大专辩论会的冠军和1999国际大专辩论会的亚军。

  70年代初期,马来亚大学曾参加由新加坡电视台所主办的辩论邀请赛。一直到1988年,马大再次受邀参加“亚洲大专辩论会”,之后陆续参加了几届的“亚洲大专辩论会”及“国际大专辩论会”,还有自1988年至2001年间的八届“马来西亚全国大专辩论会”。

  领队:周添健(chiewthiamkian)

  年龄:30

  职业:电脑科学及资讯工艺学院讲师

  兴趣:阅读

  个人信念:凡事尽力而为,但求无愧于心。

  对赛会的寄语:

  (其一)

  十年人事几番新,

  六届赛会多精英;

  各校辩士赴盛会,

  荟萃京师显雄心。

  (其二)

  才思敏捷文采佳,

  口若悬河论天下;

  以辩会友系情谊,

  四海之内是一家。

  队员陈锦添(tankimtiam)

  年龄:24

  性别:男

  就读年级:土木工程系四年级

  兴趣:阅读、听音乐、观赏电影

  个人信念:辩论不是万能的,但没有辩论是万万不能的。

  对赛会的寄语:愿每一场比赛都辩得漂亮、潇洒、和精彩!

  队员陈勋亮(chinshinliang)

  年龄:23

  就读年级:电气工程系四年级

  兴趣:玩电脑游戏、观赏电影

  个人信念:没有人是不能超越自己的!

  对赛会的寄语:当华语辩论突破了亚洲的框框,才是中华文化在世界获得胜利的时候。

  队员甘彩珍(kamchoychen)

  年龄:24

  就读年级:医学系三年级

  兴趣:观赏电影、听音乐

  个人信念:天天是好日子,处处开莲花。

  对赛会的寄语:愿十周年国际大专辩论会会是一场精彩绝伦、公平竞争的赛会!

  队员黄艳馨(wongyensim)

  年龄:22

  性别:女

  就读年级:生物化学系三年级

  兴趣:观赏电影

  个人信念:事在人为

  对赛会的寄语:艰辛地筹备,快乐地辩论,圆满地结束,心满意足矣。

  候补队员陈健彬(tanchanpeng)

  年龄:24

  就读年级:土木与环境工程系四年级

  兴趣:阅读、听歌、观赏电影

  个人信念:有志者事竟成

  对赛会的寄语:辩得出色、论得精彩、听得开心。


  弗莱堡大学(德国)

  位于德国西南方的弗莱堡,是一座举世闻名的德国小镇。由于黑森林近在咫尺,她又被称作“黑森林之都”,这也使得弗莱堡成为进入法国和瑞士的理想地点,加之气候温和,更是吸引了国际学生的注意。在那里,有一所创立于15世纪中期的大学,可与海德堡大学相提并论,她就是有着500多年历史的弗莱堡大学。

  1457年,她在建立之初就已经拥有了神学、法学、医学、文学等四个学院。而今,她更是拥有了涉及60多个学科领域的11所学院。500多年来,一大批来自弗莱堡大学的神学家、哲学家、历史学家、语言学家,为人类创造了难以计数的精神财富。

  这里有迷人的校园景色;这里是胡塞尔和海德格尔曾经生活过的地方;这里拥有鲜明的德国式哲学思辨色彩以及严谨的治学风气;这里不仅仅是一所设施齐全的现代化高等学府,更是一所在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影响的权威研究机构。

  弗莱堡大学此次是首度参加国际大专辩论会。

  领队:曲玉波老师

  经济学硕士,东北财大副教授,主讲逻辑学和哲学,现在弗莱堡大学汉学系教汉学。

  领队寄语:

  德国弗莱堡大学汉学系诚挚地感谢中国中央电视台的邀请我们参加2003年的国际大专辩论会。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整体。世界需要中国,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而语言是联系中国和世界的桥梁及纽带。汉语语言是世界的知识成果之一,是人类的智慧结晶。弗莱堡大学汉学系十分重视对这一知识成果的研究和开发,其研究重点包括中国古代诗歌、明史、中国法律和行政法制史以及佛教和西藏学研究。尤其是胜雅律教授研究的中国《三十六计》和《智谋》文化,在西方引起了极大的震动。近年来,弗莱堡大学学习汉语的学生每年愈增,汉语水平不断提高。

  在恰逢十周年之际,本届国际大专辩论会将成为一场备受全球瞩目的华语辩论盛会。

  我校代表队有两名德国学生辩手,将参加母语组的比赛。德国学生用汉语参加辩论比赛,更需要信心、勇气和智慧。大家行动起来,拍拍手,给我们加油吧。

  冯海宁(德国籍)

  爱好:下棋(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读书、玩牌

  个人信念:(没有)

  生活格言:活到老,学到老。成功的道路是不可以复制的。

  对大会的寄语:我非常感谢中国中央电视台给我这样的机会,能够结识很多优秀的辩手,共同交流,可以向他们学习。而参加这个大专辩论会本身,就是对我的汉语知识的一个挑战,它让我在感叹汉语博大精深的同时意识到自己对其掌握的不足,将促进我今后更加努力地学习汉语。

  个性化信息:最喜欢的作家是海明威和老舍

  蔡葵(中国籍)

  爱好:读书、旅游、美食、网上冲浪

  个人信念:为美好健康的生活而努力,不断充实我的人生

  对大赛的寄语:能参加十周年的大赛庆典,我非常荣幸。希望辩论会圆满成功,并通过它在全世界更广泛地传播汉语言文化。我将尽量发挥自己的水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个性化信息:喜欢的小说是红楼梦和武侠。欣赏的近代文人是梁实秋和钱钟书。最难割舍的比赛是足球世界杯和nba。偏爱古典音乐中的宏大、庄严和浪漫。最爱吃妻子做的菜。憧憬的状态是冬日围炉看书和聊天品茶。

  韩娜芳(德国籍)

  爱好:旅游、读书、游泳、潜水

  个人信念:做就做那些让自己觉得幸福和满意的事情!

  对大赛的寄语:更好地认识,更好地学习,更好地理解中德文化!我很高兴有机会参加这次比赛,要想实现大家对我们队的期望,我们必须提高我们的中文水平!一起加油吧!

  个性化信息:我最爱好的就是旅游。只要有一点积蓄,我马上就会用尽它们去旅游。背着行囊各处游走,了解各处民情和文化,让我十分开心。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走遍全世界,尝遍世界美食。

  李卓(中国籍)

  爱好:运动、旅游、收集袜子

  个人信念:生活是简单的,愿望是美好的,努力是必然的,收获是不经意的!

  对大赛的寄语:我愿为推进汉语言文化在全世界的传播尽微薄之力!愿大赛圆满成功。希望愉快的、融洽的盛会让大家高兴而至,尽兴而归。

  个性化信息:最高兴的事情就是回家,吃奶奶做的红烧肉,和爷爷耍赖,听妈妈唱歌,看老爸瞪眼睛和哥嫂聊天。


  墨尔本大学(澳大利亚)

  墨尔本大学始创于1855年,她被公认为是澳洲最卓越的研究性学府之一,也是全澳第二所历史最悠久的大学。它拥有涵括各专业学科人文、科学领域的11个学院。还有附属的墨尔本商业学院,研究生学院和结盟的维多利亚艺术学院。

  她拥有花园般美丽的校园和古老的建筑。在这里,你可以接触到来自世界各地有着不同社会和文化背景的学生。这里每年有800多名国内外大学生与研究生接受墨尔本奖学金计划的赞助,这是全澳最大的奖学金计划。

  100多年来,墨尔本大学曾经培养了一些世界上最富创新、先见和成功的学术界专业人才;她的无数毕业生在澳洲及世界各地的各行业于政治、科学和文艺等方面,具有卓越成就,其中包括诺贝尔奖得主生理学家sir macfarlane burnet和医学家sir john eccles,他们分别在免疫学和神经科学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她既是一所出色国际性综合大学,也是一个先进的全球化学术研究中心。

  具有英语辩论传统的墨尔本大学今年是第一次组队参加华语国际大专辩论会。

  王梓(教练)

  专业:金融/信息系统双学位

  爱好:看闲书

  辩论是一门智慧的艺术,是思想和语言的完美结合。辩论赛则是口舌之间的的奥林匹克,它追求更快的反应,更高的境界,更深刻的思想,同时也是一次人格的升华:多少无名英雄,默默无闻地支持着场上的队友,他们忘我付出,无怨无悔;对阵的双方更体现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高尚精神,场上针锋相对,场下情同手足。其实,比赛的真谛不是胜利,而在参与;不是征服,而是拼搏。我真心希望“国际大专辩论赛”能够经久不衰,传承过去的辉煌,开创光明的未来,也为我们提供一个彰显自我实力,展现团队精神的舞台。

  刘陆嘉

  科系:工商系二年级

  兴趣爱好:音乐,交友,喝咖啡,和家人聊天

  个人信念:只有放弃,没有失败。

  大会寄语:祝辩论赛经典叠出,妙语横生!

  萧慧敏

  科系:大众传播系三年级

  兴趣:辩论、主持、举办活动

  爱好:看电影、听音乐、游泳、看书、打篮球

  个人信念:勇者无惧,智者无敌。

  大会寄语:好辩者,辩个痛快;赏辩者,看得愉快。

  罗睿

  科系:文学系研究生一年级

  个人兴趣:

  聊天,吃火锅,游泳,玩篮球、足球,跳舞,旅游,抓虫,养各种各样的动植物。

  大赛寄语:如果辩论能和吃火锅同时进行,那将更有滋有味!

  自述:我们的青春等于晨练做早操,挑灯抱佛脚;刻苦拿学分,积极搞社团;打工赚小钱,饮茶围一圈;作业一齐赶,辩论一起干;天涯独闯荡,苦乐心自甘。

  杨昶

  性别:男

  科系:工商系/机械工程系二年级双学位

  个人兴趣:

  热爱一切有挑战性的食品和玩乐项目,因此四处游历:16岁留学新加坡,19岁留学澳洲,长江边上蹦极,西藏探险,泰国潜水,马来西亚喝蛇血……

  喜欢唱歌、摄影、网球……组过两个乐队,任领唱,多次获国内及海外校园歌唱比赛一等奖。17岁时获市卡拉ok比赛少年组一等奖。

  大赛寄语:希望通过这次盛会得以畅游国庆的首都,领略不同大学的风采!


(编辑:刘曼毅?来源:cctv.com
-=-=-=-=-=>

 楼主| 发表于 2004-5-17 00:42:53 | 显示全部楼层

2003国际大专辩论会参赛学校及参赛队资料

-=-=-=-=-=>

B组(华裔选手)参赛学校及参赛队资料


  艾因夏姆斯大学(埃及)

  艾因夏姆斯大学是埃及的第三大综合性大学,也是中东地区著名的高校之一。

  她始建于1950年,当时叫做易卜拉希姆·帕沙大学,由原来的开罗大学和亚历山大大学两所高校合并而成。在以后的数年中,校名几经更换。现在,她拥有3700名教师、2500名助教以及10万名在校生,其中包括3万名研究生;这其中,四年制的中文系本科在校生就有500多名。艾因夏姆斯大学的语言学院中文系在中东和非洲地区具有极高的知名度,也是中东和非洲地区规模最大的高等汉语教学基地。

  在埃及首都开罗,她拥有7大片校园区,艺术、法律、科学、药品、牙科、儿科、环保、护理、工程、教育、农业等系所分布其间。古老文明与现代科学在这里结出丰满的果实,那里以古埃及特有的神秘和美丽,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在“1999国际大专辩论会”上,艾因夏姆斯大学辩论队夺得了B组冠军。


1999国际大专辩论会B组最佳辩手娜佳

  一辩选手汉语言学硕士生娜佳荣获了当届国际大专辩论会B组最佳辩手称号。

  RASHA KAMAL EL SAYED(拉萨·卡迈尔·塞义德)

  出生日期:1979年7月1日

  国籍:埃及

  简单经历:

  1996年毕业于高中学校(英语-德语专业)

  1997年进入艾因夏姆斯大学语言学院中文系学习

  2000年毕业于艾因夏姆斯大学语言学院中文系

  2001年上研究生,专业:文学

  2002年取得到中国留学一年的机会

  个人自述:

  我很喜欢中国当代文学;特别当代电影文学。我认识了北京电影学院的一位教授。希望它能帮助我研究这个题目。

  2000年我参加了6个月考古学短训。学习了埃及学;古老埃及历史和现当代历史。通过了旅游部的考试;取得了正式导游许可证。

  2001年我和一位电脑专家设计一家埃及旅行社的网站,网站包括英语,德语,意大利语,法语,西班牙语,中文。网站的地址是:WWW.ENJOYTOURS.ORG。

  除了我的母语和中文以外;我还学过英语和德语。

  兴趣爱好:上网聊天、旅行、看历史书和文学作品、创作阿文小说、跟外国人交朋友,特别中国人以及华侨。我已经有了许多大陆、台湾、香港的朋友,我的最好的中国朋友一个是甘肃的,另一个是澳门的。

  个人信念:信仰伊斯兰教

  INGY ADEL SALAH EL DINE(英琪·阿迪尔)

  国籍:埃及

  简单经历:

  1996年高中毕业(法语专业)

  1996-1997年进入艾因夏姆斯大学语言学院中文系

  1996-1997年取得第一名

  1997-1998年取得第一名

  1997-1998年取得到中国留学一年的机会

  1998年在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北语”组织的写作比赛中获三等奖

  2000年大学毕业,成绩第三名

  兴趣爱好:

  1.学习语言(法语、汉语、英语、土耳其语、意大利语)

  2.旅行

  3.看电影

  4.听音乐

  个人信念:信仰伊斯兰教

  REHAB HANAFY ALY MAHMOUD(李哈卜)

  出生日期:1980年12月4日

  国籍:埃及

  简单经历:

  1997年高中毕业

  2001年大学毕业(艾因夏姆斯大学)

  一年级得第二名

  二年级得第一名

  三年级取得到中国留学的机会

  四年级得第一名

  2001年上研究生,专业:语言

  学会的语言:阿拉伯语(母语)、英语(良好)、汉语(良好)

  兴趣爱好:听音乐;看电影;旅行,特别到海边城市;上网找个中国朋友聊天。

  个人信念:信仰伊斯兰教


  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俄罗斯)

  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创办于1944年,是俄罗斯专门培养国际问题专家的高等学府,也是俄罗斯的外交官摇篮。许多外国领导人都在这里发表过演讲。

  自从1946年第一批外国学生在这里接受教育以来,已经有35个国家的4000多名学生从这里毕业,而他们在职业生涯上的成功有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他们在这里受到的教育。这里不仅让她的学生得到一流的教育,也允许他们追求自己的兴趣。

  作为俄国最老、最有声望的教育机构,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现在已经发展成一所国际化的综合性大学。在这里,有50种语言可以教授,加之生源的差异,以及与外国的广泛接触,授予了她真正国际化的特性。

  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曾在“1999国际大专辩论会”上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华语辩论实力。

  王莹

  出生地点:中国内蒙古自治区

  出生时间:1981年9月1日

  国籍:俄罗斯

  爱好:旅游、游泳

  学历:俄罗斯国际关系学院国际经济系本科毕业,现攻读硕士学位。同时攻读英国Surrey大学国际酒店管理硕士学位。

  自述:很高兴有机会参加两年一届在中国北京举行的国际大专辩论会。“国际大专辩论会”不仅给全世界学习汉语的学生创造了互相了解的机会,而且促进了不同国家学生之间的往来与学识的交流。因此我觉得输赢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这是一次难得的人生经历。

  谢尔盖·科瓦廖夫,1981年4月生,俄罗斯族

  自述:

  我是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系五年级的学生。2001-2002年我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进修,那是我学习汉语进步最快的时候,也是我对中国印象最美好的时期。

  我最喜欢研究国际关系。我认为,当今国际关系很复杂,局部冲突此起彼伏,国际恐怖主义威胁全世界。各国人民需要的不是痛苦,而是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倘若人类最优秀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团结起来,携手合作,我相信,总有一天,这个理想就会变成现实。

  我还想以后能学好文言。我并非想“之乎者也”地进行表达,我认为,假如一个人不懂文言,就不能真正地了解中国文化,就不能成为好的专家。遗憾的是,因为学习太忙,学会文言目前只是我的一个类似空中楼阁的梦想。

  辩论会对所有参与者来讲都是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各国青年就同一问题交换看法,不仅很有意思,还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以汉语为共同语言,也具有象征意义。有机会参加这次比赛,我非常高兴。

  米沙

  自述:

  我是个普通的俄罗斯大学生,在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读书。去年我得到去中国学习的机会,我非常珍惜这个机会,因为去中国一趟真的不容易。我在中国满打满算待了八个月,中国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在中国的这段时间,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的汉语水平,而且我还在跟中国人打交道时,更好地了解了中国现状、习俗和传统。我想在以后的工作中,可以利用我所得到的这些知识和经验。除了汉语,我对中国文化,特别是对中国武术和佛教,很感兴趣。

  现在我们要代表我们大学去中国参加汉语辩论赛,我觉得很紧张。不过,我们队的胜利或者失败并不那么重要,我们能再去北京,能再欣赏北京暖和平静的秋天,能再参观颐和园、香山、长城及其它一些名胜古迹,还能交不少新朋友,这不是最大的快乐吗?

  卓娅,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国际经济关系系五年级,曾在北京对外经贸大学进修

  自述:

  我对国际金融,对外贸易很感兴趣,目前我在一家贸易公司工作。我们公司从中国、中国台湾、意大利、德国等国家购买木工机器,我负责跟供应商的联系。我的工作给我不少好机会,可以练习汉语和英语,参观国际展览会,到国外出差。所以我很喜欢在这家公司工作。

  我很喜欢旅游,我已经去过美国、法国、德国、中国、泰国、老挝、西班牙等国家。我的理想是走遍世界各国。

  舞蹈也是我的爱好。我参加了民族歌舞团,专心习练舞蹈已经11年了。我也很喜欢运动,比如游泳、打网球、跑步。另外我也喜欢看书、看戏剧等等。

  以前我没有参加过类似的比赛,所以我对此很感兴趣也有些焦虑。参加这种比赛是一个检查自己的才识及坚韧性的很好的机会。它要求我们要有快速的判断能力,有获得胜利的信心。同时,这也是一个很好的认识并结交朋友的机会。我热切地期待着参加这次辩论会。


  斯德哥尔摩大学(瑞典)

  一个多世纪以前,自由激进的瑞典人认为,斯德哥尔摩作为瑞典首都和经济中心,应创办一所注重现代化研究的高等学府,于是,1877年,斯德哥尔摩大学学院应运而生了,这便是斯德哥尔摩大学的前身。

  斯德哥尔摩大学不仅是瑞典规模最大的大学之一,也是瑞典高等教育科研的中心机构。东亚语言研究是这所大学的特色之一,这里设有汉语言文化、日本学和朝鲜语言文化等专业。长跨度研究是这所大学的另一个特色,其中“个人发展及其调查”课题,专门对1960年中期读小学的人进行指导;另有一个课题专门研究人们从出生到而立之间的30年。

  作为一个历史已跨越第三个世纪的国际著名学府,许多杰出的教师和研究者都曾在这所学院工作过,其中包括190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阿雷尼乌斯和著名的俄国数学家娃耶斯基。面对国际化合作与交流的广泛进行,今天的斯德哥尔摩大学已经把欧洲和全世界纳入了其思维的轨道。

  一向有辩论传统的斯德哥尔摩大学今年将第一次出现在国际大专辩论会的舞台上。

  Annelie Paulsen

  出生日期:1971年3月2日

  出生地:瑞典

  国籍:瑞典

  自述:

  我的名字叫安丽。正在斯德哥尔摩大学写硕士论文。我在斯德哥尔摩大学学习了三年中文,在上海大学学习了一年(1999-2000)。我对中医很感兴趣,学习过针灸、气功、推拿。也学过西医。现在在调查采访的基础上写一篇比较研究,内容是中国人对健康和疾病的看法,以及他们如何预防疾病。

  我还喜欢中国武术。学习过长拳、散打,现在更喜欢气功,可能是因为我开始老了。我喜欢吃中国饭。喜欢在中国市场买东西、买蔬菜讨价还价。喜欢吃,也喜欢做。

  还爱喜欢跳舞。喜欢音乐。但可惜不会乐器。我还参加合唱团。喜欢和家人朋友一起去海边。我很善交际。也喜欢一人在森林中享受宁静。喜欢体育锻炼。

  我很乐观,好奇心强。喜欢交新朋友,喜欢新鲜事物。喜欢笑。我认为生命是一样珍贵的礼物,要好好享受。

  我还会讲法语、英语、瑞典语。能听懂德语和西班牙语,但不太会讲。

  安明玉

  出生日期:1960年10月30日

  出生地:北京

  国籍:中国

  工作地址:斯德哥尔摩大学东方语言系

  我于1991年来到斯德哥尔摩大学,先后在人类学系、比较宗教学系学习。从1995年开始,我在东方语言系工作,我博士论文的题目是“瑞典少数民族萨米人的萨满教与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的萨满教的比较研究”。目前这一课题仍然是我的主要研究方向。

  Roger Eriksson

  出生日期:1966年9月5日

  出生地:瑞典

  国籍:瑞典

  自述:在大学学习中文和新闻。1990年开始学习中文。现在一边学习翻译,一边做翻译工作。我自己开公司,把中文和英文的东西翻译成瑞典语。

  我还为电视台上字幕。

  我喜欢自然,喜欢户外运动,像滑雪和漂流。喜爱打羽毛球和排球。喜欢读书。最喜欢的中国作家之一是贾平凹。喜欢电影和音乐,很喜欢中国电影。喜欢听摇滚、爵士和布鲁斯音乐。

  一切和中国文化相关的东西都吸引我。我的职业和所学习专业的很重要一部分就是了解中国社会和文化。在瑞典学习中文并不普遍,但我还是个有着普通爱好的普通人。我好奇心强。喜欢探索各国的文化。我喜欢中国的饮食。也喜欢品尝世界各地的饮食。

  Justin Blackford

  出生日期:1979年4月

  出生地:瑞典

  国籍:英国

  自述:

  我出生于瑞典,但却是英国籍。我在斯德哥尔摩大学学习中文和生物学。马上要开始第四年的学习。1998年我第一次到中国做英文老师,大学毕业后我希望能再回中国,感觉我和中国有不解之缘。

  我的艺术天分和想像力,表现在我对摄影的爱好上。中国的山水风景,对于一个爱好摄影的人来讲,是不可多得的机会。我一直在努力说服我的朋友们,说中国的黄山是世界上最美的地方。

  自从1999年我开始学习中文后,她成为我生活和学业中的很重要部分。不在中国时,我只有靠自学来保证我的中文不退步,多读多看。我还学习唐诗、中国歌曲。最重要的是,我在中国接触到的中国人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相信未来我还会更加多地接触中国。

  Annali Shulin Andersson

  出生日期:1972年3月23日

  出生地:瑞典

  国籍:瑞典

  自述:

  我1992开始学习中文。之后在中国和瑞典学习过艺术和建筑,还学了两年的音乐。我喜欢民歌,喜欢唱给朋友听。

  我在中国和瑞典都以建筑师的身份在建筑工程中工作过。也做过瑞典语和中文的翻译,发现这需要良好的对两国文化的了解。

  我在中国的时候学习过太极拳。了解中国成为了解另一半自我的一种方式。我的爸爸是中国人,但我跟着瑞典的妈妈长大,因此直到我在斯德哥尔摩大学学习中文之后才对中文和中国有所了解。


  哥伦比亚大学(美国)

  1756年,美国仍属英国殖民地,英皇乔治二世捐款给纽约市民筹建了以人文、科学和语言为主的“国王学院”,美国独立后,为纪念发现美洲新大陆的哥伦布,改名为哥伦比亚学院,也就是哥伦比亚大学的前身。

  传统而富有学术气氛的哥伦比亚大学,地处纽约这个国际性大都会,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莘莘学子慕名前来。这里外籍学生人数颇众,在校园里各色人种随意可见。

  她拥有16个学院、69个系所,其中法律、文史哲、管理、新闻、国际关系等系所最为著名。美国报坛名人普立兹创办了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赫赫有名的“普利策奖”就是由哥大新闻学院评审、颁发的。

  作为长春藤盟校之一,她培育了胡适之、陈公博、宋子文、顾维钧等一大批近代中国名人,以及14位纽约市长、10位纽约州长、42位诺贝尔奖得主、7位国家科学奖得主、89位美国文理学院会员。

  今年哥伦比亚大学是第一次组队参加国际大专辩论会。

  雷勤风(Christopher Rea),26岁,男,生长在美国加州柏克莱市(Berkeley, CA)

  1995年在美国东北部的达慕思大学(Dartmouth College)开始学中文。在达大时,留学过北京和哈尔滨,曾在上海和北京的中外企业中当过实习生。还参加了四年学校的轻量级划船队,1996年赢了长春藤盟划船锦标赛。

  毕业之后,他试验过不同的职业,包括保险顾问和银行监察员,2002年入学于哥伦比亚大学东亚语言和文化系的现代中文文学博士班。除了读中文小说以外,他的爱好有打鼓、骑自行车和喝葡萄酒。他今年6月份与恋爱了很长时间的女友结了婚。

  何川,19岁,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专业二年级学生

  哥大议会辩论队副主席,主管国际辩论项目。

  何川出生在中国山东省,十岁时随父母移居美国,就读和毕业于美国新英格兰一所历史悠久的私立中学。何川在中国读小学时学习过五年中文,后在香港国际学校读过高级汉语。酷爱网球、高尔夫、股票分析和古典音乐,并经常探索一些文学名著。相信自信是成功的第一步;要坦诚的面对人生。认为得胜并不太重要,只祝愿每位选手能够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

  毕卫(Alexander Beels Bio),纽约人,1965年出生

  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系博士生,专门研究中国清朝末年知识产权法。

  从小就对汉字感兴趣,12岁时曾学过书法。芝加哥大学数学系三年级时,终于开始学习中文。本来是为了好玩,但因为遇到著名大师赵智超老师,这成为一生的转折点,后来一直学习中文。

  大学毕业后,在台湾进修了两年,然后在耶鲁大学攻读东亚研究硕士。

  除了中文与历史以外,热爱泡工夫茶与洗温泉。其他兴趣包括:摄影、自由软件与中西各地方的饮食文化。

  叶安迪(Andrew Jacobsen),男,26岁,美国人

  1976年生于加州。1998年格致大学毕业。2002年入哥伦比亚大学法学系。

  对亚洲风俗文化抱有极大的兴趣,曾在中国及东南亚地区工作学习。喜爱体育运动。希望这次辩论能够加强国际理解,增强国际社会对汉语的兴趣。

  张恩华,女,28岁,吉林人

  1997年南开大学本科毕业,2000年南开大学比较文学与英国文学硕士毕业;同年入学于哥伦比亚大学东亚语言文化系攻读现代中文文学博士学位至今。

  希望国际大专辩论赛贴近日常生活,反映当今社会的共同关注,为中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华裔及热爱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大学生提供一个舞台,来展示他们的精神风貌,表达他们对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的看法。


(编辑:刘曼毅?来源:CCTV.com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8-28 18:53 , Processed in 0.06898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