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40|回复: 0

世新试新,中山忠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5-16 22:03: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世新试新,中山忠善

作者:hanmenghm    转贴自:辩论鉴赏    点击数:51    更新时间:2004-5-4    文章录入:蒹葭

好不容易来得及看了一下决赛,发现央视放了录象之后,大家反倒不想说这场比赛了。
我却有点话想说:
世新在比赛中举了很多例子,让我们大致回顾。

首先是《西游记》的例子。
我们知道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他都不同于我们个人的努力,在成材的过程中,他们都不是必要条件。否则,题目没有意义。这个不难理解。
世新说《西游记》,意思在于告诉大家,没有妖魔鬼怪的坦途,那是顺境。千山万水一步步走过来,那是逆境。但是其实读过《西游记》的人都知道,唐僧经历81难才能取得真经,即使少那么一难,如来佛祖还要弄个假经文给他填上。那逻辑就很明显了,这些妖魔鬼怪是唐僧取经成功的必要条件,如果像世新说的那样一个妖精也没有,那不叫顺境,因为经根本就取不来。我倒觉得那种情况跟他们说的另外一个概念——绝境,不谋而合——你再怎么努力,也成功不了。再来看看几乎是同时举出的孙悟空的例子。世新意思很明白:放在太上老君炉子里烤一烤,那是逆境。但是我们又想了,太上老君的炉子是孙悟空火眼金睛的必要条件。只要是必要条件他就既不是顺境也不是逆境,又怎么能证明呢?

我不禁想起了99年胡渐彪针尖的比喻,同样是比喻不当,针尖被人从99骂诡辩骂到今天,《西游记》说完的时候我听到了场下掌声雷动,何其不公也!我并不认识胡渐彪,也无意替他说什么好话,我只觉得大家听到一个理论的时候,不要首先觉得这个话是从谁谁嘴里说出来的他就一定是对的,不要把任何人捧成神,伟大如毛泽东,一旦被人捧成神,也是要犯错误的。

如果一定认为比喻没有问题,那我们继续看下去:

三个杯子里放喉糖的比喻。这个比喻的意义在于,如果你第一次猜对,那么你就面对顺境。如果没有猜对,你面对的就是逆境。猜对了的人一旦成功,不会想到打开其他杯子,看看里面的情况。而没猜对的,则要把杯子一个一个打开,他们对所有的杯子都有体验。“猜对了的人一旦成功,不会想到打开其他杯子。”这个假想是对是错,我们暂且不提,相信大家也清楚猜对的人不一定都那么没出息。就算他们对别的杯子都不感兴趣,那当他一次猜中之后,他干什么去了呢?没猜中的人在一个杯子一个杯子地猜,这是他的无奈。但世新想当然地把猜对的人都理解为猜完了就去睡大觉。这显然有点主观。猜对的人不猜杯子没有关系,他不一定无所事事,他还可以猜猜惠敏妹妹今天穿的是裤子还是裙子,如果是裙子的话,是长裙还是短裙,如果是短裙的话,是深颜色还是浅颜色?这样的话,在逆境朋友对杯子里放喉糖情况的了解要高于顺境朋友的时候,顺境朋友对惠敏妹妹裙子情况的了解可要高于逆境朋友了啊。那为什么杯子放喉糖情况了解透了你就成材,惠敏妹妹裙子了解透了你成不了材世新朋友还要论证一番才行,而且恐怕这个问题本事再大也折腾不清楚。

农场主没有农夫身体好的例子:
这只是一个特例而已,什么也证明不了,不然我也试举一例,史瓦辛格家有钱还是赞比亚难民家有钱?他们俩哪个身体好。如果要想有结论,那就要让例子不是特例,我倒想到了我们国家的人口的平均年龄。大家知道解放前和解放后哪个时期中国人生活条件好?那大家又知不知道解放前中国人的平均寿命是多少?现在又是多少?

解救战火中的小孩的例子:
世新同学告诉我们,只要死不掉,那就是逆境,要是死了,没有成材的可能,那就是绝境。要是我们假设伊拉克有两个小孩,他们是亲兄弟,他们的父母都死了。结果有一天他们俩一起睡觉的时候美军轰炸,弟弟死了,哥哥活了。世新同学的理论就是:对于哥哥,这是逆境,对于弟弟,这是绝境。但是我们回过头来一看,发现这两个境根本就是一个境。所以我很理解薇薇妹妹为什么拼命想知道逆境和绝境有什么区别,因为根据世新的定义,逆境和绝境的区别,有的时候仅仅是那么一点点的运气。这样的定义能够成立,并且坚持了整场比赛我想是不是也归功于那么一点点的运气呢?这个运气就来自于——坐在你们对面的是中山。要是别人……

看完了电视录象,再上网,看到了那么多人对本界比赛不精彩的骂声,我听着这骂声却感到有那么一点点的悦耳。因为这骂声至少代表了:起码还有人能看出来为什么烂,以及,至少能看出来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8-28 18:53 , Processed in 0.04495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