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和道义对于人际关系的影响,早在2000多年前就经历过激烈的争辩。孟子认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而司马迁则告诉大家,“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z( f; y( k3 C% g* z$ I
7 k* v0 R% L4 z
究竟是利益对于人际关系的影响更大还是道义对于人际关系的影响更大,必须把两者放在同一标准之下才能比较。而我方认为,在根本性和全面性这一比较标准下,利益对于人际关系的影响更大。% G$ ?" i9 v% j/ U$ E
- }- r4 U9 A! Y8 ^首先从根本性上来看,功利主义之父边沁就告诉大家,所有人都是趋利避害的,追逐利益是人的天性,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也有同样的见解,在他所创立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就明确指出,人只有在满足了生理层次的需要以后,才有可能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而生理需要的满足,则离不开对利益的追求。由此可见,人们在进行有目的且理性的交往时,第一考虑的因素往往便是利益,这是由人的本性所决定的,本身并无善恶之分,也不应该受到指责。放眼当今社会,白领精英们不惜改变人际关系网频繁跳槽,是因为道义的影响吗?不,他们择木而栖正是对利益的不断追求啊。利益对人际关系的根本性影响显而易见。. [6 g5 {3 N; I. n3 `
7 T7 W5 x; S, t% G* v5 F4 M B
其次,利益对人际关系的影响不仅仅是根本性的,更是全面性的。从君子之间到小人之间,从个人之间到国家之间无不深深的刻上了利益的烙印。在面对一部分贪官污吏不顾道义追逐个人私利之时,此等狼狈为奸的行为自然令我们痛心疾首;然而在韶关遇上百年大涝之时,广东人民纷纷伸出援助之手,解救灾民于水深火热之中以实现社会之公利,也让我们安心欢慰。而中国和美国何以能从过去的冷战走向今天的合作,背后推动之手显然是双方之间的共同利益而非道义。回顾历史,一幕幕被侵略的屈辱画面重现我们眼前,从鸦片战争到南京大屠杀,近百年来中国一直沦为东亚病夫任人鱼肉,是因为我们没有“礼仪廉耻”吗?是因为国际之间没有道义吗?不,是因为落后就要挨打,是因为弱国就没有外交。站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已经无法继续礼义之邦、天朝上国的美梦,只有国家富强,只有人民富足,我们才可以在众多强国面前昂首挺胸,有一席之地。 ( K8 g9 Z# e) z3 F' H* a$ a) f' U2 W 0 z( j9 z: B) Q$ M6 k* C c ]5 A利益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比道义更大,不仅是我们所面对的事实,也是我们所应该提倡的价值。经济学告诉我们,理性的个人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必然也会促进社会利益的实现。而从一个社会的角度察看,大义灭亲、舍利取义的行为自然让我们敬佩有嘉,但如果所有的社会成员在交往时都只讲道义而不求利益的话,社会也许能和谐和稳定,却绝不会是高效和发展的。所以,墨子早就有断言,“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 R t. _; i: k
& a2 |) i! [" x8 a# r
道义为何而存在?因为我们的社会需要规则和秩序;社会为何而存在,那是因为我们所有人都需要实实在在的利益。因此,我方认为,利益对于人际关系的影响比道义更大。 ! Z& F' r: `, \0 n- C/ U& U * Q6 Y+ N1 A1 X% r ――原创 刘旭
觉得楼主谈个人,国家追求利益本性,事实较多,甚至利用到关系网,然后个人发展更好,但是少有谈到这种行为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只说追求利益的过得更好.你交朋友的时交为了某种利益接近你的,还是真心和你做朋友的?用利益结起来的关系网是不牢靠的,有了更好的利益就会解散,稳定的人际关系要靠道义.而且从整体来说,就好比白领把跳槽的精力花在公司上说不定公司越好自己待遇也更好.公司肯定也越看重你.' ~) W, Y p z
觉得利益可以从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分,有时长远利益就是顾全道义的长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