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600|回复: 18

[03年][国辩][讨论]剖析黄执中结辩-广告不利于大众消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10-11 01:31: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勿庸置疑,黄执中是本届比赛中最为耀眼的一位明星,他为国辩带来了一种新颖的风格。相信大家无不为他那充满激情的结辩说折服。不过激动之余,重新回过头来回味一下他的结辩,我们不难发现,充满感情的演说,却难以掩盖逻辑上的种种不足。另外,我们也不妨分析一下自己是怎样被黄执中打动的(这似乎比较有趣)。

下面从第一场结辩词(辩词copy自央视国际网站),回顾并试图分析一下黄执中的结辩:
"大家好!我们今天在这边告诉大家,广告不利于大众消费,其实我们不是要来消灭广告,也不是对广告怀有敌意,也不是对商家怀有敌意,我们说报喜不报忧,我们强调的只是任何人在推销自我的时候一个本能的反应,这是人之常情,我们可以谅解这种行为,可是不能够误把这种行为,当成其实都有利。对方辩友刚刚讲到北京申奥,北京申奥当然是把北京最好的一面呈现出去,怎么可能呈现任何坏的一面,这是人之常情啊,可是这个申奥的时候,我们北京所提供的咨询,是对北京有利,我们会主动提供对对方有利的咨询吗?这是不可能的嘛。所以我们是在逻辑上告诉大家,任何的产品,不管你是怀着多么大的善意,不管你是多么有良心的广告人,它都有一个先天的限制,是它只能报喜不能报忧,无论是对方求职,还是我们辩论,都是只报喜不报忧。这是先天限制,这是第一点。 "
--这样定感情基调是黄执中的杀手锏。从几场比赛来看,他的结辩绝对不会直接去批判谁,好的东西他说他好,不太好的东西他也说感情上可以谅解(这和他说广告的特性好像有点类似^_^)。这种基调显然各方都比较容易接受,原本赞成他观点的人当然是更加拥护,原本持反对态度的人也会因为找到一个自我缓冲而不会抵触他的观点。结果一下子就拉近了同观众的距离,或者从另一个角度说,不知不觉中观众已经开始落入了他设下的感情陷阱之中。当然他第一句话中的这个自相矛盾后来被萧慧敏敏锐的抓住并给于了攻击,看来感情与理性之间的还是有一些不可避免的矛盾的。
“第二点,了解这个先天的限制之后,我们就要再往下讲。对于消费者而言,他跟厂商是处于什么样的关系,厂商是希望卖卖卖,希望消费者去买买买,对于厂商而言它希望的是赚到消费者荷包里的钱,我要怎么赚到钱,我商品本来有多好,我就把拍得有多好,本来没那么好,我就要把它拍得更好,这是任何事物的常理,我不去苛责厂商,可是我们要警告消费者。我们不去苛责原告,可是我们总要提醒被告,这是今天场上一个简单的相互的关系嘛。”
--这里继续体现了情感攻势。虽然把广告商和消费者的关系说的如此之对立,但是却绝对要坚持底线,绝对不会直接对广告商作出攻击,“我不去苛责厂商”这句就是最好的体现。
"对方辩友告诉我们,他们说广告一旦打出去以后,很多人来买,我的成本反而降低了,可是各位要想清楚,本来根本就不应该有广告成本的"
--呵呵,这里显然是在偷换概念,墨尔本讲的是“产品成本”,黄执中谈的是“广告成本”,两者是风马流不相及。不知道后来萧慧敏为什么没能指出这一点?
“为什么我们今天去买一个手机,发觉这个手机广告,不是单纯的介绍手机性能,那个张曼玉、巩俐或者布拉德·皮特的头像会比手机还大,为什么?它是单纯要传递咨询吗,我买的又不是布拉德·皮特,也不是张曼玉,所以广告它不是单纯地在传递产品咨询,它诱发你的欲望。你不够帅,你不够漂亮,你的儿子不够快乐,你的生活不够满足,买我的产品你会好开心啊!所以我们会过度消费,所以为什么信用卡一出来,人们一旦有了一个机会,花明天的钱来买今天的东西,他就会不断地借。所以为什么美国的消费债务,会一户负债三万人民币。所以为什么过去三十年来,美国的住家增加了1.5倍,结果放的都是一些没有用的东西。对方辩友怎么解释呢?”
--这个过渡消费的例子是整个结辩中唯一真正能直接体现“广告不利于大众消费”的部分(虽然萧慧敏在后来的结辩中以同仁堂为例表明人的本身需求才是消费欲望的根源)。但我们都很清楚,“广告是否利于大众消费”显然是个需要比较的辩题,只有通过对利弊的比较才能证明己方观点。前面所说的广告的特性以及商家与消费者的关系这两点本身都不能直接说明广告对大众消费有什么不利之处。在没有反驳墨尔本观点的情况下仅仅提出一个“过渡消费”显然是不能抵消掉墨尔本提出来的那三点利处,这似乎是黄执中整个结辩构架理性不足的一大表现。
“我们要了解到,今天我们不是来消灭广告,也不是来与商家敌对,我们只是告诉大家,提醒大家要小心,对于媒婆说的话,对于应征者的台词,要小心谨慎,如此而已吧。谢谢大家! ”
--黄执中还在延续他的感情攻势,这种技巧在第二场的结辩中他同样有使用。在这里,提醒消费者当然是出于好心,也无疑可以打动观众,但这似乎有离题之嫌。因为提醒消费者要小心注意和比赛要论证的广告是否有利于大众消费逻辑上毫无关系。这句话的一个基础无非就是大家小心总是好的,然后我们讲广告不利与大众消费可以提醒大家小心谨慎,所以在这个层次上我们就应该认为广告不利于大众消费。这不是很荒唐吗?作个同样的类比,今天我要和人作一笔交易,当然我要小心谨慎,但是我是否小心谨慎是我自己的事啊,这与对方是否有诚信可是毫无关系的,事实上对方可能是一个很有诚信的人,我跟本就是多虑了。如果说为了让我更小心就栽赃对方是个不守诚信的人,那谁和我作交易他岂不是很怨吗?

最后说明一点,剖析执中大哥的结辩仅仅是希望和大家就结辩内容本身进行探讨,仅此而已
欢迎大家提出不同看法并加以补充。

[ 本帖最后由 herolandis 于 2008-2-15 16:09 编辑 ]
superHK9999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3-10-11 02:15:20 | 显示全部楼层

剖析黄执中结辩--广告不利于大众消费

好!我喜欢这种清醒的态度.
更值的注意的是:黄的陈词感染力的成因.
黄的结辩稿是只能听不能看的,要看也必须回忆他的语调和神态,否则味同嚼蜡.
还有陈词时的角色定位,均与背稿型结辩 反驳型结辩有极大不同
发表于 2003-10-11 12: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剖析黄执中结辩--广告不利于大众消费

superHK9999

你好
你是参赛选手吗?
是浸会大学的?

发表于 2003-10-11 16: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剖析黄执中结辩--广告不利于大众消费

拜托,不要再这样分析了,这种分析的文章就如同在交际与口才杂志上所刊登的垃圾文章,毫无用处,请不要再这样了。
发表于 2003-10-11 16:54:55 | 显示全部楼层

剖析黄执中结辩--广告不利于大众消费

。。。神奇。。。

我觉得一篇在现场临时说的能够总结全场的结辩能够适应当时已经不错了~

很少有临时总结的辩词给人家拿去推敲、琢磨、考核~还是滴水不漏得~

现场结辩和论文区别不是一点点阿

 楼主| 发表于 2003-10-11 17:38:01 | 显示全部楼层

剖析黄执中结辩--广告不利于大众消费

To superHK9999:
你的观点我完全赞成,这个问题发帖子之前我也考虑过。我也完全清楚,黄结辩中最感人的成分,如你所说应该是是他的语调,神态这些东西,并非内容本身。我在以前的帖子中也一直都说他的结辩更像是演讲。但这些方面我完全是外行,已经远远超出了我知识和能力的范围。另外,还请你多多指教^_^

To  杨小欢:
交际与口才我已经很长时间没看过了,现在办得如何我是不知道。
我不怕有人说我的文章是垃圾,更希望有人对我的观点进行批判,我怕就怕有些高手已经高到不屑于讨论这种问题

To  kincee:
必须再次说明,我发这篇帖子的目的并不是想说黄执中如何如何,也不是为了得出一个什么结论,尽管我的帖子中可能也出现了一些结论性的话,但这不是我发贴的本意所在。对执中大哥我同样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我仅仅是希望换一个角度去重新分析一下,仅此而已

发表于 2003-10-11 17:46:59 | 显示全部楼层

剖析黄执中结辩--广告不利于大众消费

黄大叔的风格就是这样。大打感情牌。海峡赛第一次听他的结辩感觉就是爆震憾。在他的感情冲击下,对方那冷冰冰的理性很容易就七零八落了。所以黄大叔最好的位子是正四。做反四有点点危险,因为他有时逻辑不是很严密。
发表于 2003-10-19 18:24:29 | 显示全部楼层

剖析黄执中结辩--广告不利于大众消费

我还是觉得这篇分析得也很好。黄执中的这篇辩词的确逻辑清晰度上稍差了一些。很大程度上提出观点而不是证明观点。

to hanmenghm:
对于黄执中这样的辩手,应该——如果不说“必须”——高标准要求。因为他已经具备了影响一批辩手发展轨迹的能力。特别是对于那些刚入门的辩手,很容易把其中的不足也当成优点来学习。

 楼主| 发表于 2003-10-19 19:42:33 | 显示全部楼层

剖析黄执中结辩--广告不利于大众消费

岚星大哥看问题果然不一样,难怪都尊敬您:-)

可惜大家还是对“中山该不该夺冠”,“黄执中与历届最佳谁更更强”这样的话题更感兴趣。一次国辩,结果固然是大家所关心的,但如果仅仅将注意力集中在结果这个层面上,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

发表于 2003-10-19 20:26:15 | 显示全部楼层

剖析黄执中结辩--广告不利于大众消费

   个人感觉这篇文章很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不足,那么关键是看能不能发挥长处。黄执中如果即重感情又重逻辑恐怕效果不如现场打的好。就像黄结辩说的“我们不去苛责原告,可是我们总要提醒被告”,关键是后来者不要盲目的效仿。
发表于 2003-10-19 22: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剖析黄执中结辩--广告不利于大众消费

下面引用由yqdeng2003/10/19 07:42pm 发表的内容:
岚星大哥看问题果然不一样,难怪都尊敬您:-)
可惜大家还是对“中山该不该夺冠”,“黄执中与历届最佳谁更更强”这样的话题更感兴趣。一次国辩,结果固然是大家所关心的,但如果仅仅将注意力集中在结果这个层面上 ...

谢谢夸奖。呵呵~~

其实这些话题聊聊也不错——正餐吃多了,开胃小菜也得来点嘛。呵呵~~
其实论坛里讨论辩论赛本身的东西还是很多的,但因为我们对辩论赛本身都还没有一个系统化的认识,所以表达时自然也都不成系统化——比如讨论中山应该不应该夺冠就包含了辩论赛如何定位(本质是什么)、如何才是更好的辩论赛等等问题。只要能用心体会、思考,都是可以学到很多东西的。

发表于 2005-11-30 22:34:41 | 显示全部楼层

剖析黄执中结辩--广告不利于大众消费

文章真的不错,至少在大家都震撼的同时能够理性的去思考一些东西,谁都不是完美的,我想这么做应该更有利于接过前辈接力棒的人吧,毕竟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让辩论更趋于完善.
发表于 2005-12-3 16:56:40 | 显示全部楼层

剖析黄执中结辩--广告不利于大众消费

看完这段 我觉得他真的整个一愣装老好人 博取观众喜爱的路线
发表于 2005-12-19 13:55:38 | 显示全部楼层

剖析黄执中结辩--广告不利于大众消费

这就是现场气氛的问题...
发表于 2006-1-2 22:33:01 | 显示全部楼层

剖析黄执中结辩--广告不利于大众消费

像黄大叔这样的方式适合当反方结辩吗?
发表于 2006-3-22 17:53:21 | 显示全部楼层

剖析黄执中结辩--广告不利于大众消费

现在看回黄执中的辩论稿,还能很清晰的记得他的每一个表情,动作与声调,真的还有被他吸影的感觉哦! :)
发表于 2006-9-29 15:06:12 | 显示全部楼层

剖析黄执中结辩--广告不利于大众消费

他是我心目中的最佳辩手.
发表于 2010-7-12 00:5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西木1988 于 2010-7-12 08:37 编辑

      首先要阐明黄执中是在下最为崇敬和欣赏的最佳辩士,他的辩论就像是用情编织的巨大磁场,听到他讲话的人很难不为之感染,这是其一;第二:有一位专业人士就说过,黄执中是用最感性的话语来表达最理性的思考,所以说他是二者兼备的,然而对于他的发言,客观的讲,理性的思考用的好,感性的话语用的更好,所以相对于他的感性来说,让人们觉得似乎理性稍微逊色,但相对他已到达巅峰状态无人企及的感性来讲,稍微逊色的理性,其实对于其他辩手来说也是超出很多很多的,只不过被他最为突出的感性方面所掩盖了;第三,了解这方面的人都应该明白,其实他的辩论在我们所已知的华语辩论赛史上已经近乎完美,而真正的完美又是不存在的,所以对他这样鸡蛋里挑骨头的“剖析”就显得太过求全责备;最后,即便同样是这样的陈词,换做另外一个人来为大家展示,与黄执中带给大家的这种感觉绝对是不一样的,所以说,决不能把他的感性与理性决裂开来,他特有的感性是建立在他的理性思考之上的,而他的理性又必须得通过黄执中的感性才能够得到完美无缺地诠释和演绎,所以说问题还是要全面看待的。最后如果你还是觉得他的逻辑性不够强,那好,如果有机会你与他单独站在辩论台上进行一番较量之后,我想你就会明白他的逻辑性到底够不够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8-24 02:21 , Processed in 0.05018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