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引用由秋潇子在 2003/10/22 09:36am 发表的内容: 什么叫幸福,不同的时代对幸福都有不同的理解,解放前能吃饱穿暖就是幸福,而现在呢住别墅开奔驰包二奶才是幸福的,在过一阵子说不定上月球上太空才能算幸福啊。 所以我们才要利用先辈给我们创造的良好条件去面对更高层次的逆境,这样我们才能更发展啊,那样我们才能追求更高层次的幸福啊! 我们要怎样那是我们自己的事,先烈和父母的目的是他们的事,两者互不关联。 另外,不同时代幸福定义的不同和我的那句话有什么矛盾??? 下面引用由秋潇子在 2003/10/22 09:36am 发表的内容: 不是为我们创造逆境,而是为我们解决衣食住行这些底层次的逆境,让我们去面对高层次的逆境。 就像辩词里所说的,爱迪生如果没有一流的实验设备和工作环境,他怎么去发明电灯泡啊,那些一流的实验设备和良好的工作环境是我们攻克高层次逆境的先决条件啊 你的说法是父母为我们创造顺境,然后要我们用这个顺境去面对更高层次的逆境。 按这个说法,父母创造顺境其实仅仅就只是手段(客观),他们的最终目的是要我们去面对逆境(主管意愿)。我已经说过了,这种说法是不符合经验法则的,要我们去面对逆境这绝不是父母的目的。再说,到底是顺境还是逆境有利于成长都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果直接就笼统的说父母的目的是希望大家去面对一个连是否有利于成长都还没搞清楚的逆境,大多数父母恐怕是不能同意的。 爱迪生的例子针对的是试验设备,父母的问题针对的是他们的主观目的,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没有可比性。
下面引用由秋潇子在 2003/10/22 09:36am 发表的内容: 怎么没有反驳,最后一句是最好的反驳:“我们不希望你们以此为满足啊,你们要去寻找你们人生的逆境,你们才能更成长啊。”说的非常到位,和我的理解是一样的,昌建当时是赞许的,这说明他听懂了。
“我们不希望你们以此为满足啊,你们要去寻找你们人生的逆境,你们才能更成长啊。”这句话与“先烈创造顺境就是为了更有利于下一代成长”这个观点有矛盾吗??? 要下一代去寻找逆境(黄执中语)是在创造顺境的前提下同时提出的对下一代的另一种要求。那个“更”字其实就表明了黄执中是以认同蒋昌建的假设为前提来回答问题的,否则就应该去掉这个“更”字。当然,在现场我绝对相信黄执中是不可能认真去考虑一个“更”的取舍。所以,他不经意间的一个字从侧面证明了黄执中这句话背后蕴涵的观点其实是他本身认为要把顺/逆境结合起来促进人的成长,要讨论的只是哪一方“更”能的问题,这也是很符合一般人想法的,事实上世界上恐怕就没有一个人会单纯的认为只有顺境或者只有逆境才能促进人成长。总之,两句话就不矛盾,既然都没有矛盾,怎么能叫反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