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960|回复: 14

[03年][海峡][讨论]我所欣赏的……——对本次大赛的总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8-20 02:00: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所欣赏的……
——对本次大赛的总评

一连花了三天时间,欣赏了——尽管只能听——六场比赛,也写了六篇点评。感觉的确不是很好。本来是只准备听五场的,可是昨天晚上发完帖子,在看别人的文章时读到水雨草和celluloid的话,特别是水雨草的“让正正经经的学究作风见鬼去吧!我们同济就是要将调侃进行到底。”还有celluloid的“我也觉得大陆辩坛,甚至华辩网都有点过于academic了”,我突然也有一种感觉,这届大赛似乎少了些什么,而我的点评中似乎也少了些技巧,而多的是理论。
想了想其中的原因,大概可以分为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吧。
从主观上讲是两个原因:
1、最近一直思考理论性问题(考博、论文与辩论)
考博的复习就不用说了,论文更是差不多全是理论性的。而辩论最近也一直思考一些理论性的东西。过些时候可能会发表比较多的文字吧。因为我一直觉得大专辩论赛发展到现在,已经到了必须去搞清楚这是一项什么样性质的活动的时候。诚然辩论赛有规则,但没有人能说出来,为什么这样的规则是合理的?辩论赛有评判,但也没有谁能够回答:为什么这样去评判是正确的?辩手来辩,观众来看,可是也没有谁能够充分的证明:我应该是来做什么的,我为什么要做这些?观众是来看什么的,又为什么是来看这些的?
这些思考花了我很长时间,我的思绪也在里面沉浸着,所以这种比较理论化甚至学术化的东西也带进了我的点评中去。
2、花了精力去理解立论,以便把握双方的意思
听辩论赛其实并不轻松。有人说一个学生如果非常认真地去听一节课或者一场讲座,他应该和讲的人差不多累。但即使这样还是要去认真地听,因为不如此不能充分理解辩手想要告诉我们的信息。
可是当我这样去听了立论,又在写的过程中把立论写清楚的时候,也已经“元气大伤”(:p),所以自由辩中点评得就少多了。而技巧更多地是在那里出现。
从客观上说也是两个原因:
1、辩手没有把立论说清
不可否认的,这次大赛中各队对自己立论的阐述都非常不清楚,如果比较简单,那其背后的潜台词又往往太多。记得去年点评全辩时,写一篇点评最多花费我两个小时出头的时间。最长的一次好像是成电对中科大的“环境立法促进还是阻碍经济发展”,那一场我是到自由辩后听了刘继海用镉棒相对于核反应堆的作用才明白反方立论,而后借助了导数分析才把双方理清的。但那一次也就花了不到三个小时。
可这一次几乎没有哪一篇点评我的用时不超过4个小时——最长的一次是对半决赛世新vs西交的分析,从下午五点一直写到午夜十二点。我想大约不是我水平退化,而只能是各队论述自己立论框架的时候显得太不清晰。
更重要的是,听辩论赛和打辩论赛时的听不一样。打比赛时,对方说得不清楚的地方就是我可以攻击的地方——我没有义务去帮着对方把弱点补上。但既然不是对手,那我更希望去摸清双方潜意识里的框架——既然辩手把这个框架拿出来“找打”,那至少说明他们自己是觉得比较严整的。而我既然觉得其中存在问题——有些甚至是基础性的严重问题——那我想以场上这些辩手的才智,也应该能够想到——既然他们在潜意识里觉得这里是说得通的,是有道理的。那我就想把这些可能只存在于辩手潜意识里的东西清晰化、结构化——毕竟辩手在场上就应该说出那些让观众觉得“对!就是这样的,我脑子里有这个感觉,但就是说不出来”的话。
所以我不但分析了双方立论中那些没有说清的地方,去分析了可以怎么攻击他们,更去分析了我认为应该怎么说可能会比较理想。这也是我在立论方面耗费了大量精力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些原本应该是场上辩手完成的……
2、技巧性的东西不多
我没有统计这六场比赛中有多少笑声和掌声,但感觉不是很多。和以往的全辩、国辩不同,这届大赛各队明显地多了过去所欠缺的儒雅与平和。自由辩中更多的是直接陈述问题,而少见那种技巧性的东西——当然同济是个例外,这个我们后面再说。就以被认为非常精彩的世新与西交的半决赛而言,双方固然是从dell打到辩论赛,从踢足球到打篮球,从找女朋友到家庭与事业……但差不多每一句话都是直接地陈述。大约只有陈潇那句“一边吃饭一边看足球利大于弊,一边吃饭一边踢足球难道也利大于弊吗?”算是运用了技巧。这样的技巧在本次大赛中可谓寥若晨星。

不过即使这样,六场比赛下来也可以对技巧作个小结了。
先说说我对技巧的态度。
华语辩论网的老朋友大约都知道我是个“理论派”——就算以前不知道,看了我那些点评大约也有感觉了。:p其实并非如此。我强调立论框架,是因为在我看来,首先辩论赛是要把一个问题、一个道理向观众讲清楚——所以我把辩手和观众比成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不是脱口秀主持人、嘉宾和观众的关系。而这个道理本身就是立论框架——逻辑结构、理论分析。第二,辩论赛要带给观众新思想、新知识。如果一场比赛下来观众的感觉是你们说得都很好,可说的全是我知道的,我想不通的问题你们一个也没解释,听完了我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一点没长进……那我实在就观众下次仍然不去看脱口秀而来看辩论赛“给个理由先”。而这些新思想、新知识只能是辩手的立论中展示的东西。第三,人心服于理而不服于力,真正能说服观众的只有道理。立论严整了辩手就理直而气壮,立论漏洞百出辩手只能是捉襟见肘。第四,立论本身就是上好地进攻武器。借用西交教练韩鹏杰老师的话:立论只有简练如铁才有打击力,只有凝重如铁才有抗打击力。
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大专辩论赛发展到现在,说理的成份——特别是能带给观众新思想新认识的说理——越来越淡。我在《老师说不好,别怪学生听不懂!》中就曾说看了全辩那么多场比赛,没有多少是能让我觉得说出了一些我们自己平时讨论(比如喝茶打牌时或者在bbs上)中想不到的东西。前两天看一位网友说他甚至担心五年后大专辩论赛中还能不能听到理论性的东西。所以我在和网友交流中大量强调理论,强调“说理”。
但重要的未必永远重要,当木桶中最短那块板已经补上来后,它就不再是最重要的了。从本届大赛看,各队都强调了说理,而且很多队伍也都说出了一些平常不容易想到或者只是在潜意识里感觉到的东西。比如厦大的大学之道,西交的二里择一和超功利环保、同济对以人为本和以自然为本的比较、世新的“人生历练”和“最后一头猪”……
当辩论赛在向观众讲道理的时候,辩手显得平和了,但技巧却少了。
好像很奇怪——以前我从来都是强调不要追求技巧的,现在却开始讲技巧了(顺便说一句,永远的失败我记得是一直强调技巧的,最近却开始就“理论”大发感慨了。实在有趣。:p),其实我并不是不重视技巧——如果说在辩论赛要“说理”这一点上我和杨小欢站在同样的立场上,那么我和他在技巧问题上的态度区别就是我反对而他推崇“政策性辩论赛”的根本所在。可能这也是他认为同济是本届大赛最差的队,而我却认为同济有资格和世新西交争夺冠军的原因。
我可以肯定地说一句,如果大专辩论赛有一天全都不用技巧了,全都改成美国总统大选辩论或者国会辩论那样的风格和气氛,那我将第一个退出华语辩坛!
技巧好不好,取决于你我如何运用。不妨想一想我们喜欢听什么样的老师上课。有人喜欢老师上课张口闭口都是高深莫测的理论、艰涩难懂的论证吗?有人喜欢老师上课平铺直叙,一副老夫子的感觉吗?恐怕最多也就是“不讨厌”而已。我们固然不喜欢上课就像做秀,一节课或者一次讲座下来全是胡吹海侃的老师和学者,当然也不会喜欢(尽管可能比对那位好一些)给我们上课的是一位刻板严肃甚至于不苟言笑的老教授。我们喜欢那些能旁征博引,把课讲得深入浅出,让我们在欢笑和愉悦中吸收与消化了知识的老师。我们喜欢老师能用我们身边常见的小事来让我们理解书本上那些让人看得头大的论述。
再想想我们与朋友争论或者讨论的情况。我们当然不希望朋友这个时候用些诗词歌赋来打击我们,可是如果他用一个精妙的比喻、一段很出效果的话让我们对他的意思有了更清楚的把握,对讨论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那我们会讨厌他使用这些“技巧”吗?
辩论赛其实没有什么区别。观众说辩手只会“技巧之辩”,其实只是说:辩手在一场比赛中用了太多技巧;在很多可以不用甚至不可以用的地方用了技巧;用的是纯技巧,是为了技巧而技巧……
所以辩论赛并不是不要技巧,而是要好的技巧不要坏的技巧。这二者的区别就在于好的技巧是用技巧去说明道理,使观众可以比不使用技巧时更深更清楚更透彻地理解辩手想要表达的道理,使观众可以不仅仅是“听到道理”而是“理解道理,对所说的道理心领而神会”。
想一想郭宇宽的发言有几次不是用技巧?为什么我们没有讨厌的感觉?因为他的每一次技巧运用都使我们更好地领会了他所想要说明的道理。为什么中山对重大那一场几乎没有任何技巧,我们反而觉得比赛很沉闷很压抑?因为他们只是把道理——很不幸还是比较深奥的道理——直接说了出来。
这届海峡两岸辩论赛也有点这样的沉闷。双方都在平和地讲道理,但也止于讲道理……
对于优秀的辩手和辩论队来说,讲道理是对的,但只讲道理是不够的,还要能把道理讲好!这才是我所欣赏的,也是希望看到的大专辩论赛!

我欣赏同济——尽管不好说是我最欣赏的,把他放在第一个只是由于他的比赛是我今天刚刚听的,印象比较深而已。
我欣赏他们的原因很简单:他们直面了辩题,提出了自己的思路、对两种思想的比较等新东西。他们在很多时候都是基于对方的立论、论证和对自己的批驳来进行攻击和防守的。他们大量运用了好的技巧:“自主创新版”、“克隆蛇再来吃”、“可持续破坏”等等都让观众在欢笑和愉悦中领会了道理。而像“胆子没有大到试验没有结果也敢做”、“对方自己对以谁为本都没有统一”则显出了良好地即时反驳能力。虽然他们也有大量的不足(这些我在点评他们比赛时已经说了),但他们是在讲道理,是在试图把道理讲好——不管这是他们有意而为之而是无心插柳,这都是客观起到的效果。另外他们的技巧虽然至少在客观上还算是不错的技巧,但能产生比较好的感觉还在一定程度上有赖于文化大学的没有技巧。如果两支队伍都大量的使用技巧,那观众恐怕也会觉得有问题了——毕竟这里面还是有不少是在不该用技巧或者至少是可以不用技巧(因为用了也没能把道理说得更清楚)的时候还是用了的。水雨草说“我们要的就是笑声。只不过,我们会将这笑声变得更加有逻辑,更加有深度。让正正经经的学究作风见鬼去吧!我们同济就是要将调侃进行到底。”我祝福同济,希望他们能继续保持风格,在平实的辩风中让观众感受到更多好的技巧。

我欣赏世新。尽管我对他们建构立论的严整性有我自己的看法,但那是从学习提高的层面来说,作为比赛,对手没有能抓住、攻击,就不能说他们有问题。他们从海峡对面带来了一股清新自然的辩风,如同一道清泉涤荡着大陆辩坛多年积淀下的浮躁。尤其是黄执中兄那娓娓道来的总结陈词。每每让人如品香茗一般被他所感染。而使他能做到这一点的正是他的语言技巧。比如他用“高考失败了,感觉一切都完了,在40岁的人看来算什么;20岁的人失恋了,觉得这个世界一下子都毁灭了,在50岁的人看起来算什么?历练嘛,人生历练嘛。”对比加上凝练的总结,配合着那略带沧桑感的声音,把道理深深地印在了我们心中。同样的,他用谈恋爱不可算得太清,否则要担心替别人养老婆来说明“凡事不必算得太清”,这正是用年轻人最感兴趣的话题来说明了一个经历风霜的人体会和总结出的人生哲理。从“要先去救自己的母亲,而不是猪,哪怕是最后一头猪”的激昂到“我们没有办法,没有办法”的无奈。其实黄执中的陈词最为难得之处就在于他充分调动了语势、体态(这是听说的)、口吻、句式等等一切技巧来服务,让观众不仅仅是用耳朵,更是用心灵去体会了他想要传达给观众的信息——这才是他的高明之处,也是他陈词后很少有观众还能记住对方四辩说了些什么的原因。因为一个只把话说到了你我的耳朵里,而另一个说到了你我的心里。当然世新也有不足,比如回避问题比较多——这虽然是台湾几支队的通步,但对于马上就要参加国辩的世新来说,如何避免在被国辩评判因回避问题而严重扣分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再比如立论的欠缺——如果世新真的是没有考虑到这些的话,在国辩场上中山、马大、新国立等队伍可未必会让这样的漏洞从眼前轻轻溜走。希望世新能在国辩中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更希望黄执中兄能有水若寒那篇文章中所期望的表现。

我欣赏西交,两场比赛他们体现出了西交惯常的“直面问题”的态度。他们没有为了求胜去说找一个绝对不会错的“说法”,然后告诉大家这就他们的立场,而是试图把自己对问题的思考展示给大家。四辩的“边吃饭边看足球利大于弊,边吃饭边踢足球呢?”“现在不是自然打人而是人打自然”都隐隐显出了郭宇宽的风采。三辩在陈词时模拟的那段和一个小朋友的对话,亲切自然地说明了“环保是为了自然,而不是人类自己”这种超功利的观念。而“对方说人类现在是通过破坏自然来维持生存,那我们是不是要继续破坏?”这样的攻击则是真正的“对方说”。当然他们的不足也是明显的,两套立论都没有说清楚,不能用自己的立论组织自由辩来攻击对手,进攻别人就忘了展示自己的立论,自由辩容易被人带着跑,不知不觉就把比赛打散了(不过这个是我听的八支队的通病,互相绕着对方跑,结果没有固定的中心)等等。但他们毕竟还是一支年轻的队伍,像四辩甚至才大二(想我当年大二时碰到这样的辩手恐怕是要佩服得五体投地的。:p)。也许几年以后,西交又会向我们展示另一种王者之风。我,期待着……

我也欣赏厦大。初赛结辩,王一鸣用驾车的类比讲述了正如在刚开始时以司机自己为本告诉司机“不要怕,要勇敢,不要总是怕撞车撞人”,在开始时提倡以人为本,强调人定胜天,去改造、利用自然甚至提出征服自然是合理的,有其历史进步意义的。但当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已经走到今天时,那就应该以自然为本——就像那个司机已经非常自信,可以非常熟练地开车时,我们反而要提醒他“要小心,要注意行人,注意其他车”。当然很遗憾这个例子没有在陈词阶段就用,否则对正方“时代不同了,理念要改变”可以很好地说明,而且可以打造成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关卡。虽然他们这一场对于“摆脱功利性”“协调论”没有西交和同济阐述得那样好,但这“时代变化”上也算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了。而半决赛他们提出的“大学之道”虽然被有些辩友所笑,但我却很欣赏。因为他们带来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而且至少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他们在这里想说明的道理。特别是“象牙塔与社会有距离是其不足,但也正是大学的价值所在”更是一种非常新颖的认识。当王一鸣用平实的语调向我们阐述了刚刚走进象牙塔的莘莘学子对“大学”这个词的圣洁向往:“宽敞明亮的教室,很大的图书馆,知识渊博的老师,亲切的同学,大家一起生活……”那一刻,尘封已久的记忆闸门突然开启,我仿佛又体味到了七年之前捧着大学录取通知书走进校园去报到时的心情……至于说“商人也是人”的反驳不过是因为他们没有能把要表达的东西说清楚罢了。
特别是他们所提倡的“微笑着倾听,真诚地反驳”。辩论场上不可能没有反驳。我们常常用这样的句式:“按照对方的逻辑……”“如果照对方所说……”“对方的意思就是……”可是说句实话,有多少人在说这个话的时候是真的可以理直气壮地说这就是对方的逻辑、对方说的话、对方的意思呢?有多少次我们坐在场下时不是觉得双方都在打,但打的都是“假想敌”而根本不是对手?试想连对方说得是什么都没有听懂就去反驳,这是讨论问题的态度,是对事不对人的态度吗?
想想观众为什么会对辩手有偏见?如果我们平时和同学朋友讨论问题时也是没听清听懂对方的意思就去反驳——还不要说是像辩论赛里这样用归谬等技巧去反驳——那会怎么样呢?如果我们总是看到有些人和别人一有争论就这样,那我们愿意给他好脸色看吗?将心比心嘛。
由于看不到图像,我无法体会他们“微笑着倾听”,但是王一鸣“我们让对方产生了误解,我觉得很遗憾”,“我们的立论如果让观众也产生了不理解,我们很遗憾”却的确让我感受到了他们“真诚地反驳”。都说辩论赛可以培养辩手的自信。这话对于新辩手说说还行。对于老辩手,自信早就不用再培养了——用我朋友不客气的说法:辩手已经不仅仅是自信,甚至有些自大乃至自恋了。对于老辩手而言,更需要的其实是一种反躬自省的意识。
厦大,一路走好!


说到辩风,要补充一句的是六场比赛我只能听声音却看不到图像——文化大学对同济那一场下载的图像版只看了七分钟(反一陈词还没结束)就放不下去了。ft……所以只好又改成听……也因为这样,我所有的点评,包括这一篇都不包括对台风的评价。看西交说,他们的风度还要再改进;看网友评论,同济的很多技巧都是事先写好了读的;……这些我都无法评价了。不过既然人人都注意到了,我想我也就不用去多说什么了。点评是为了共同提高的——写点评的过程也是理清自己思路的过程,更深刻体会辩手意思的过程和学习对这个问题新看法新认识的过程,而写出来的东西更是为了与朋友分享和讨论,最终在让自己辩论水平更进一步的道路上“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而改之”。
我不敢说自己所想的、所说的、所写的都是一定正确的。只不过——
我相信它们是正确的。
所以我也希望能和其他朋友——特别是不同意见的朋友——在交流讨论中把这些问题领会得更深入。

不知不觉的,又是凌晨了。杭州今天——好像应该说昨天了——的天气又开始热了,sigh……明天继续自习。毕竟还有很多重要的事情要去做的……

[ 本帖最后由 herolandis 于 2008-2-14 20:48 编辑 ]
发表于 2003-8-20 07: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所欣赏的……——对本次大赛的总评

又是凌晨了(02:00am)!
岚师弟辛苦了,知道你考博时间很紧,没奢望你此次出山,只希望03国辩出山。没想到你这么热情,这不仅仅是出于对辩论的热爱,更有作为坛主及版主的责任心,你总是值得大家学习。
在此也代表大家谢过了!!
发表于 2003-8-20 09:46:3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所欣赏的……——对本次大赛的总评

感动,尊敬,佩服。
张俊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3-8-20 11:25:5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所欣赏的……——对本次大赛的总评

致敬~~~~~``!
发表于 2003-8-20 12: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所欣赏的……——对本次大赛的总评

好文章...
值得深入思考....
发表于 2003-8-20 13:56:2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所欣赏的……——对本次大赛的总评

写的真的很好啊....
拿回去当范文给我们辩论队的人研读一番再说^^
发表于 2003-8-20 14:26:5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所欣赏的……——对本次大赛的总评

我对岚星大哥的景仰犹如滔滔江水绵延不绝
独到而有见地
我觉得技巧之于理论就像剑客与手中的剑,缺一不能成就经典。
发表于 2003-8-20 15: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所欣赏的……——对本次大赛的总评

    岚星的水平果是一流,在大辩论中早已得益,今日又得好文。
    高兴
发表于 2003-8-20 17:03:4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所欣赏的……——对本次大赛的总评

呵呵,现在大家能够理解俺对师兄的感情了吧?
发表于 2003-8-20 22:39:0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所欣赏的……——对本次大赛的总评

入木三分,果然了得,佩服佩服
技巧是为了帮助说理,不能为了“技巧”而“技巧”;但如果没有技巧,那将不是辩论“赛”
发表于 2003-8-22 08: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所欣赏的……——对本次大赛的总评

这样的好文为什么这么少人浏览?要顶一顶才行。
发表于 2003-8-23 13:26:3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所欣赏的……——对本次大赛的总评

sigh~~~~~~~~~~

一个小小的错误,哪怕是一个非常非常小,肉眼看不到的错误,到会导致大厦的倒塌……。

发表于 2003-9-29 19:53:5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所欣赏的……——对本次大赛的总评

的确强!
发表于 2005-2-5 14:31:0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所欣赏的……——对本次大赛的总评

我也来顶一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8-24 02:21 , Processed in 0.07548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