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522|回复: 13

[申请原创] 文化传承比文化创新更重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12 10: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孙小爱 于 2013-1-23 16:32 编辑 / |- t% _( M0 y, r! J3 p  b' h8 X! h! f, ?

" b$ d: n$ H/ c$ S% T8 I$ `9 e$ k谢谢主席 评委 各位好!
* i* ~% l! s# X3 a1 B辩论场上一直传承着一句话叫做“有理不在声高”。今天对方四位辩友慷慨激昂、争先恐后、蜂拥而上、咄咄逼人,但从立论到总结可谓是漏洞百出。
6 k* g9 t. I. _+ W1 u$ [: `% C5 p
对方一辩首先在概念上进行创新,分别扩大文化和创新这两个词的外延。她告诉我们今天几乎一切事物都属于文化,一切改变都是创新,这样无所不包,显然是在偷换论题。
" s# \4 l& ^2 J& g. [/ C对方二辩继续在理论上创新。企图运用哲学上发展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这一原理来混淆视听。将区分事物是否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新旧等同于时间上的先后,显然是荒谬的。# c9 G: n) E3 H* ?+ J6 U. t* j
对方三辩更是别出心裁。她先在辩论形式上进行创新,将攻辩创新成个人总结,自问自答自娱自乐。在逻辑上,将目的性等同于重要性。4 I0 I( w1 O' }
对方四辩则坚持在价值上将创新进行到底,曲解了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将手段等同于目的,为了创新而创新,导致的结果必然是工具理性膨胀,人文精神衰微。
' B2 Q6 ?& z6 ]0 D6 \# P4 a* ^& e+ z  E
今天对方辩友一直在为文化创新大声疾呼,但听起来总是缺少些文化内涵和底蕴。其实,我们很能理解对方辩友作为年轻人求变求新的心态,但作为泱泱华夏的子孙,我们更应该去体会文化传承的厚重感与深远意义,文化传承已迫在眉睫。' G0 G! V! f6 {: G: a2 Y. {! \

! N' m5 ]) t8 g1 q  ?' `如果80后和90后的年轻人是从周杰伦的《东风破》里才开始接触、体会到中国古典诗词之美,是不是太迟了?自《诗三百》到《汉乐府》再到《全唐诗》、《全宋词》,从屈原、班固的楚辞、汉赋,到魏晋的“蓬莱文章建安骨”,这浩瀚如海般的诗词国度,又怎是一首流行歌曲所能表达的?
3 o) |% N( \% ^
' |0 k0 q' X$ C% p8 D, ?1 B如今,还有多少人能体会“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的烂漫情怀?还有多少人能理解“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壮烈胸襟?失去了任侠的少年轻狂,缺少了温文的少年情怀这样的青春还完整吗?
1 K6 q) E: q: j* `( H) Q如今,还有多少人知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来自于孟子的“以天下兴亡为己任”?还有多少人理解“仁义礼智信,忠孝悌忍勇”? 许多人只会在日本动漫中显示自己的潇洒不羁,只会在武侠小说中发泄自己的爱恨情仇。
3 {, X9 ~4 [9 T* t+ [/ q如今,还有多少人会觉得“香九龄,能温席”是一种孝心的表现?还有多少人会觉得“融七岁,能让梨”是一种中国式的谦逊礼让?孩子们自小接受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达尔文式教育,却再不知何谓“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了。! v0 P. f4 J9 x# t- g

6 M' n% e, p# L$ o; _君不见上元灯节赏花灯,君不见端午赛舟挂香符,君不见盂兰盆会驱鬼傩,君不见重阳登高插茱萸。传统的节日在许多人看来除了意味着能看到无聊的文艺晚会,多几天人满为患的假期以外,剩下的只有苍白。传统文化,也像流沙那样从我们指缝间轻轻滑过,慢慢流失。 , l# [% j& h  U$ e. f: H9 T. ?
  o3 Y3 H& S& o9 Y  {) ]$ ?
谈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闻一多先生在《五四断想》中的一段话。文化传承是从一代人传到另一代人的过程,但是骨子里必须是本土化的,也就是说要有“中国的味道”。到底什么才是“中国的味道”,我可以说几个现象:那热气腾腾的饺子、人来人往的庙会、泥人张、听相声、唱大戏、东北的秧歌……就是不要失去这类的“中国味道”。希望在岁月更替的过往中,依然可以保持那样独特的韵味,给后人一个交代,保持了那点味道,无论你走到哪里,都更像一个中国人!
" \& J8 b# E( K4 M: P- c4 N% a( v( w7 W. v- Y$ }& q. K+ s9 l' c' N
谢谢各位!
发表于 2010-4-13 20:13:57 | 显示全部楼层
前文严谨,后文飞扬。此话当浮一大白。敬你!
发表于 2011-4-19 11: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看的出,你方的逻辑是,因为当今社会的年轻人缺少文化内涵和底蕴,所以,我们迫切的需要这种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所以当今社会文化传承显得尤为重要,这个逻辑很对,但是,一个前提错了,那就是你看到了文化的传承的必要性,而忽视了文化创新的必要性,非洲一些国家的妇女还要进行割礼,这种不人道的文化是否需要创新或者说彻底摒弃呢,还有,一些东南亚国家,女性在自己自己丈夫死后要被活活烧死陪葬,在提倡人权平等,以人为本的今天,这样的文化又该让我们如何去面对呢?你举了很多咱们中国的传统文化,认为这种文化内涵应该在当今社会依然深入国人骨髓,那么现如今,就有一种深入中国人骨髓的文化,那就是奴性,我很难想象,去传承“习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这种文化如何去让中国人活的硬气,活的挺直腰杆。当然,说到这里似乎有些偏激,有以偏盖全之嫌,但是,一个事实不能否认,文化传承和创新都是我们如今迫切需要的,缺乏文化底蕴到底是我们传承的不好,还是我们为太多的新生事物被我们冠以文化之名以后,这种伪文化破坏了我们对文化的理性认识呢?既然今天的辩题是传承与创新哪个更重要,我们就不能撇开一方单单谈论自己这一方的作用,这种一厢情愿的理论,是很难站的住脚的,因为这是很明显的一个偷换概念,原本是都重要哪个更重要,这样就变成了传承重要创新不重要了。
: [8 R/ P' t0 `( g  q; y这篇总结的文学素质非常高,而且纠错做的很有力度,可以想象你们对手的表现多么让人大跌眼镜。其实这种把握大局的立论方法也很不错,不过,我觉得如果我是反方,我也可以用这种演讲式的风格来表现自己的观点,毕竟,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这样双方可能会打得更在同一频道。当然反方还可以用定义来证明辩题的合理性,那么正方就有可能会吃亏。(参看95年国际大专辩论会,钱是万恶之源)
" O; d; Z' \% B7 C6 N/ k. I) P7 Q! @. C当然我仅代表个人观点,欢迎大家来喷

点评

点评很好。  发表于 2012-1-22 12:49
发表于 2011-4-19 12:26: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princebj29 的帖子; ^4 G. h  c1 p' k

% m% a& R* X9 L/ g; D0 B' e给点个人意见,很短。  H/ v3 w# A4 X& D
1看题目,是更重要,意思是说都重要,这点点评很中肯。, ^: U7 N( _2 A, M1 ~
2创新是从无到有,你举得一些例子是已经存在的,而且是希望他们摒弃的,这个是从有到无。论证不出来创新的重要性。此时要进行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传承应该做的。
发表于 2011-4-19 23:08: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河工材料06 的帖子
1 A/ \" M0 V6 e+ z8 y6 X' o8 \2 W- y6 f/ T/ e5 E
我觉得,不论是传承也好,还是说创新也好,其根本都是为了延续文化的生命力。让人类文明可以生生不息。任何文化的产生是与其产生的环境和背景密不可分的。而文化能否得以保存不断发展也是以适应社会环境为准绳的。现在我最大的问题不是如何破对方,而是如何立自己……
发表于 2011-4-19 18:37:53 | 显示全部楼层
文采不错,纠错精彩,个人认为后面的观点部分还应该更具有一些条理性~
发表于 2011-4-19 21:18: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河工材料06 的帖子
9 V; J0 a+ _. I9 X0 C) Q4 o, z9 C
7 n# J) j; e3 P2 i1 Y: L其实我是想中立的来说这些问题,只是毕竟自己参与了,所以有点偏激了。我现在觉得,最郁闷的问题就是,创新到底是不是从无到有的问题,对于一些打破固守规则的改良是不是该叫做创新呢。比如说,一些民间技艺现在逐渐失传,原因就是他们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为了挽救它们,这些手艺人选择了打破祖宗立下的规矩,开始广收门徒,这个算不算是创新呢……
发表于 2011-4-19 22: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princebj29 的帖子3 }: \2 J9 Z, U* a. Y% v, T
! q2 Q5 O- N# p" q/ @6 n
手段的方式的创新,是为了传承
发表于 2011-4-19 22:26: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princebj29 的帖子+ N) H! b+ P4 S$ m) j2 E, B0 i

( b1 X$ \. i* H5 }: m传承不是照单全收,不是一点变通都不可以。其实好多我们认为的传承是原来的东西逐渐变化,逐渐流传下来,肯定与最初的时候有所区别。因此别太执着于一成不变这个问题了,呵呵,打开点思路。
发表于 2011-4-23 09:44:04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化传承是文化核心发展基本保障,中国对传统文化地传承应注重由于时代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形式。
发表于 2011-12-21 11: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时代在不断进步,每个时期的文化现状都是由最初通过一个发展过程演变得来,很难停留在一个水平上。文化传承过程其实也是一个文化创新过程,进化过程无法阻止。人类世界在于创新,但推陈出新还要妥善维护好的东西,保留好的传统文化,以丰富人们的精神力量,全面推动社会前进。
发表于 2012-5-13 23:14: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过于偏激~正是因为文化的缺失,所有的东西都是进行自然选择的。我们不知道,是因为其无法改变我们的生活。而现在的杜甫很忙,仅仅从传播的形式上进行了创新,就让更多的人重新认识到了一些新的东西,这又何尝不可呢
发表于 2012-8-16 21:59:17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辩论
0 n, j% @4 }0 P. |7 B支持政策性辩论
发表于 2013-2-24 16: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弱弱地想问问1.假如说,有一个民族的古老文化里就有创新的话,那传承不就包含了创新了吗?$ o4 u- I; x" R, q
         2.创新不是在已有的物质基础就是在已有的思想上作出转变什么的,像很多关于民间艺术的创新。那是不是说传承为创新之本即可以证明吗?
% M6 ~/ n6 t7 ^8 u1 b0 |        3.一个民族在自我民族的精神下创新,和在国外文化主要影响下的创新(很可能忽略传承),对于该民族的发展来说,谁的价值意义更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8-26 22:01 , Processed in 0.09943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