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831|回复: 5

[99年][国辩][点评]发展知识经济自然科学比社会科学更重要/社会科学比自然科学更重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2-1 09:34: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发展知识经济自然科学比社会科学更重要/社会科学比自然科学更重要”是99国际大专辩论会第二场半决赛的题目,这是一个比较好的题目,对双方来说基本上都没有什么偏向。该场比赛也被西安交通大学的队员们认为是打得“最酣畅淋漓”的一场比赛。
首先分析一下题目。对题目的关键词的界定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分歧(因为知识经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三词都有极其权威而且通用的,对其的界定应该不会有争议,而且即使双方有分歧对比赛的进程也不会有太大影响),因而可以把定义之争排除掉。而影响胜负的最关键的因素就是判断哪个更重要的评判标准了。
正方一辩的陈词说了三点:
1、衡量经济发展的唯一标志是生产力的提高,而生产力的提高主要靠自然科学;
2、自然科学是发展知识经济的命脉;
3、因为知识经济是一种动态经济,所以其发展对社会科学的要求并非像对自然科学那么苛刻。
如后来反方攻击所说,“并没有把两个东西进行比

(此处因乱码丢失一小段——herolandis)

正方也没有把自己的比较标准在立论的时候拿出来。因为实际上他们是用经济学上的边际分析作为比较方法的,要简明的把它对没有经济学学习背景的观众说个清楚是很难的。我认为采用这种比较方法是导致正方最终输掉比赛的最重要的原因。为何?正方所用的边际分析法,放到这场比赛来说,就是:把能够推动知识经济发展的其他因素固定不发展,只让自然科学发展一个很小的量a,看看因此导致知识经济发展了多少(我们把这个量设为b);然后让知识经济回到原来的水平,在固定住其他推动知识经济发展的因素,只让社会科学发展同一个量a,再看看由此导致知识经济发展了多少(设为c);接下来再比较b和c哪个大,如果b>c则自然科学对发展知识经济贡献更大,因而更重要,如果c>b则相反。这种比较方法本身就有问题,学过微积分的人都知道,随着a的取值的不同(尤其当a的取值从非常小变成非常大的时候),b和c之间的大小是很有可能产生变化,而导致结果不可预测;更重要的是,三者的发展根本无法准确量化为具体的数据a、b、c,如何阐释完全看阐释者的需要,这样比较并不一定对己方有利。即使撇开这种比较方法本身的问题不谈,是否应该在比赛中使用这种繁琐得连自己都没有办法说清楚地比较标准还是值得我们去打上一个问号的。当然,如果在应用这种方法的同时再应用经济学中的“边际收益递减”定律,或许会更能得到正确的答案。按照“边际收益递减”定律,对自然科学已经投入太多的话,继续投入就会使其平均单位投入量的收益减少;对社会科学来说亦然。因此判断在某阶段应该对哪个投入更多(即哪个对发展知识经济来说更重要)的时候,就要先看两种科学发展的现状如何,那一种的发展滞后了(也就是说成为了知识经济发展的瓶颈),哪一种就是更重要了。但是这样种方法是要结合一定时期一定地区才能有现实意义的,而题目中并没有这样的限制,对阵双方又是来自新加坡和中国大陆的队伍(如果是国内的比赛还好说,可以以中国作为辩论的对象),因此这种方法也不大有可行性(而且这样做的话已经接近于探讨真理而非辩论了)。 另外正方的第三点还说到知识经济的主要特征是其动态性,因此推动其不断发展的因素应该也是动态发展的;而在自科和社科中,社科是受自科的推动才发展的,是被动的(类似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因此自科必然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推动力。把自科和社科的关系概括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有一定根据,但是却太着痕迹而失之于生硬了(其实正方的大部分论述、比喻、反驳都有这种毛病)。即使从根本上说是自科推动着社科的发展,但这种作用也是非常间接的(例如:自科发展——〉生产力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产生高层次的需求——〉社科发展;但是在这个序列中每一个环节都并非推动它后面的环节发展的唯一因素,例如人们并非只有在满足了低层次需要的时候才产生高层次需求的,而社科也并非只有在人们产生高层次需求的时候才会发展),所以自科和社科大体上都可以说都是各自在独立发展的,一动一静,一主动一被动的说法是说不过去的。

反方一辩的立论则让人看着就觉得舒服。樊登在陈词中把社会科学对发展知识经济的作用概括为:在方向上的宏观指导作用以及在创新方面的转化和激励作用,并把这种作用用“大道无形”来形容。这样一概括,反方在理论上基本就立于不败之地了,所谓“大道无形”,就是看不见、摸不着,却说得出来的东西,怎样说就取决于反方的需要了(当然了,我绝对没有认为反方在信口开河的意思,相反我觉得他们说得很有道理)。但正方的论证也不是没有问题的。在论述社科的宏观指导作用的时候,反方将其归结为对知识经济发展方向的引导以及对自科研究的规范,并由此得出他们的其中一个比较标准——两者发生矛盾的时候谁要让步,那么另一个就更重要。但是,现代社会科学如经济学、管理学、法学、人类学的诞生都是进这一、两百年的事情,而现代自然科学如物理学、天文学、化学、医学等已经有四、五百年的历史了,那么在没有社科的时代,为什么自科还可以蓬勃发展?那时候自科发展的方向又是有谁确定的?难道不是由自然科学的自我发展本身决定的?而事实上自科的每一次突破性的发展都带来社科的发展以及人类伦理、道德观念的更新,那为什么在知识经济时代反倒要社科中的伦理学和文化人类学来指引自科的发展方向、并且在发生冲突的时候自科要对社科让步?我认为这是反方立论的一个问题。
正方还说到知识经济关键是创新与转化,然后紧扣知识经济的这一个特点提出社科在激励创新与转化中的作用,这种立论技巧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的。
在立论过程中反方抛出乐队指挥师的比喻以后顺势给出了他们的判断标准——影响更大、解决的问题更关键——这样做的效果非常好,给人非常形象而深刻的印象。
在第一次自由人发言中,双方都表现得比较保守,基本上没有针对对方的立论作出攻击,也没有继续阐发己方的观点。反方的谭琦指出正方没有比较是说到了点子上,而正方则针对反方一辩所说的“自然科学是双刃剑”,指出社会科学也是双刃剑,可惜例子用得不够恰当,后来反方驳回了。
然后是盘问+小结阶段。反方二辩郭宇宽问的三个问题并没有内在的联系,从他的盘问小结来看,三个问题的目的都是为了彰显本方立论的强点。第一个问题问的是哪一项自然科学成果比发现知识经济规律更重要;反方的回答“哪一项都比你方所谓的规律更重要”却捅了本场比赛最大的漏子,其实这个问题不难回答因为知识经济规律的发现是社会科学整做出的贡献: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人类学等都从自己的研究角度提出了看法;而要求正方举出一个自科的成果与之比较显然是不合理的,而提出的“社会科学不能使景德镇瓷器手工业变成知识经济”则更是不知所云,景德镇瓷器本来就不属于知识经济的范畴。正方对第二问“自然科学是不是唯一命脉”回答得中规中矩。第三问其实是反方的一个理论强点,但他们并没有在立论中提及,自由辩论中也没有涉及,只是在这里以及结辩陈辞中提了一下。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分析一下这一问所包含的意思,因为我觉得这是一种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的辩论技巧。他先指出“知识经济的发展最根本在于人的发展”(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人类社会的发展最根本的动力和目的都是人的发展——即人的全面进步——知识经济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部分,自然也不例外),然后再问“对于人的发展最重要的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 这里答案已经呼之欲出了,“技术把人武装到牙齿,人也仍然可以茹毛饮血” “如果说自然科学中包含着经济的力量,那么社会科学才能把它变成人的力量,进而把每个人的力量合成整个社会的力量。” 他在这里是从更高的高度来看这个辩题,看到知识经济发展的根本在于人的发展,而人的发展则在于人的理性、文明程度的提高,而社科对此的影响更大更重要,因此从根本上说社科更重要(呵呵,个中的细节和关联我还想得不太清楚,在此写出来仅供参考)。先不论郭宇宽对这种技巧的具体操作和我对此的理解是否正确,但是这种技巧的确值得我们学习——*在立论时我们也应该尽量站得高一点去看辩题,去立论,以期把对方的立论也包容在我方的立论中,这样的话在理论阐述上我们就能占优势了。
正方二辩的三个问题是有内在联系的。他问了三个问题:1、社会科学研究是有方向的吗?是什么决定它的方向呢;2请问知识经济是不是一种动态经济;3发展知识经济更重要的因素应该是动态还是静态的呢?三个问题的次序被打乱了,其实第一问从次序上说应该是最后一问,不过可能因为战术上的需要提到了前面来。反方对这三个问题的回答是没得说的(虽然郭宇宽的回答有一点回避问题之嫌)。而正方二辩的小结并不像反方那样一问一问说得清清楚楚,而是从自己的立场和立论出发去阐释这三个问题,然后再回归到自己的立论上,更多的是象一篇二辩陈词一样继续阐述己方的立论(正方二辩也明显在背稿),因而对攻辩本身的总结就显得不足了。他阐述的逻辑主线是比较明确的:社会科学发展的方向不可以自行决定,而是由社会形态的发展方向决定,因此社科是相对静态的,而由于推动动态的知识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必然是动态的,因此这个因素不可能是相对静态的社科,而只能是动态的自科,因而发展知识经济自科更重要。这里的论述有一点逻辑断层,因为即使主要的推动因素不是社科,但难道就不可以是其他因素而非自科不可吗*(当辩题的两个立场不是矛盾关系而是反对关系的时候,就要时刻注意对方有没有用跳跃论证他们的立场。是矛盾关系的时候,两个立场不可能同假,因此可以通过论证对方立场假来论证己方立场真;但当两个立场是反对关系的时候,两个立场是可以同假的,即使论证对方立场是假的,也不等于己方立场是真的。而辩反对关系的题目时,常常会有人通过论证对方假来论证自己真,这就是一种跳跃论证。好像这个题目,就是反对关系的辩题,因为除了题目给出的两个立场以外,还包括第三种状态:自科和社科同等重要。因此论证对方并不能论证自己真。辩这种题目最好的立论方式是老老实实地论证自己真,因为自己真对方就一定假。如果在比赛中发现你的对手有跳跃论证,就用简洁明了的话告诉裁判)?至于社科是不是真的是静态的、被动的,前面已经说过了。
再来看自由人对话。一开始正方自由人又把索罗斯的例子抛出来,被谭琦逮个正着,说明了正方的举证失误,然后正方就避,说既是社会科学不去研究,经济规律也在起作用——想不到这一避却撞到了反方的枪眼上,谭琦说了社会科学研究规律的作用以后(他也说得不好,说得好的在后面),就开始攻击正方立论中的最大漏洞——比较标准。正自由人先说如果没有自科,社科就没有用武之地,用意是为了说明两种科学搅在一起无法比,然而这却卖了极大的破绽,而谭琦当然不会客气,一顶“大帽子”就扣下去了(不管是有心还是无意):“好!对方辩友刚才的话是怎么说的,是说没有这样东西就不可能产生我们的知识经济,您告诉我的是有没有这个必要条件还是它是一个更重要的条件呢?” 于是正自由人只好这样把他们的“边际分析法”说出来:“一方不变来看另一方的变化对我们的知识经济做了些什么”,这样说的确够简洁,然而表达的意思却模糊不清,如果没有看过上面对“边际分析法”的解释又没有学过经济学的话,有多少人能听得懂呢?然后正方着终于把他们的主要武器抛出来了“即使没有社会科学的不断进步,我们仍运用已有的社会科学加上科学技术的不断推陈出新,一样可以发展出我们的知识经济;但是如果没有科技不断的更新与进步,知识经济就一点也不能发展”。感觉正方如果一上来就把边际分析法说清楚然后以上面这两句话作为论证主线的话,局面还不至于如此被动,因为这个说法的确很有道理(当然在遣词造句上还有问题,容易被人们误解为“有无分析法”)。然而在没有明确地分析“边际分析法”的前提下,在比赛进程到了一半的时候再把这个论点提出来,实在是没有什么起死回生的作用了。而谭琦则利用正自由人表述上的不当继续把正方的比较标准攻击为“有无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再次强调反方的比较标准,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自由人对话阶段反方占明显优势。
正方的自由辩第一问问的是知识经济与工业经济的不同点,以期通过比较得出知识经济是动态的结论然后继续打他们准备得比较充分的“动态的知识经济主要靠动态的自然科学”这个点。战术是不错的,然而反方对此早有准备(前面他们论述过知识经济的核心是转化与创新),于是一下子接过话柄阐述自己的观点(反方的准备太充分了!),然后打正方一辩在盘问阶段捅下的“漏子”——“任何一项成果都比经济规律更重要”。反方的自由辩第一答是非常关键的,从比赛进程来看这一答一反问把正方的整个预定战术都打乱了(如果正方的第一问是为他们的预定战术铺垫的话),自此反方已经掌握了主动权,正方则开始为填补他们的漏洞而疲于奔命了。正方用一句话搪塞过去,然后匆匆地问“美学也比自然科学推动知识经济来得更重要吗?”反方立刻指出这个概念性的错误(呵呵,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知识储备对一个辩手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大家都要努力增加知识储备啊,犯这种知识性错误是很可笑的),然后继续打那个问题。正方实在不能回答“那一项自然科学成果比发现规律更重要”,于是想法绕开,转而又说不论社科研究不研究规律都在发生作用。而在这样一绕却引起了反方在这个问题连续三轮的强攻,把发现规律的作用说得深入人心。然后正方又把战场绕到了比较标准上来,提出一定要把两种科学分开来比,并且连续几次要求反方按正方的标准比一比。这里真是把我看的莫名其妙,我想任何有点经验的辩手都不会傻到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用对方给出的标准来比较(除非这样比对自己有优势)——何况是西安交大这群经验丰富的“老油条”?而正方气急败坏之下居然连续几次要求对方用己方的标准来比较而不自行阐述,结果给反方的“老油条”们再次抓住正方语言表述上的不当而连攻几轮。其间路一鸣说如果停住社科的研究就无法规范克隆人,而正方一辩说现在法律出台了,如果把法律废掉就是倒退而不是停止。这里正方终于是从其中一个角度说到了他们“边际分析法”的点子上,的确这种情况下克隆技术既得到了规范而又可以继续发展,而如果是停止克隆技术而继续研究社科的话那即使法学和伦理学再发展也无法让科技总量再增加一点,知识经济在创新方面也无从发展。可惜又被反方引到“发生矛盾是谁服从谁”去了。在这个问题上我觉得反方应该是错误的理解了正方的意思——他们把正方的分析中的“停住”理解为让步了。但是正方的表达也的确有问题。至此正方是败局已定了。后来正方又试图去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个点,并指出自科的贡献率由多高,然而反方着实高明,又提出政策、机制在其中的作用。事实上政策机制在其中的作用是谁也不能说清楚的,根本无法量化,但是反方前面已经说过“大道无形”了,就轻轻巧巧地把这些“大道无形”的功劳记到了自己的账簿里面。后半段自由辩论反方的优势更明显了。<p>正方的第二次自由人发言也明显是准备好的。她以“上车”为喻。问到“在知识经济的轨道上有相反方向的列车吗?”这一说法实在大大值得商榷:前段时间美国纳指的“科技概念股”一路高歌猛进,走的却是泡沫经济的方向;而前苏联的科技非常发达,走的却是计划体制的方向,结果都失败了——这不知道算不算相反方向的列车。而基于这一说法而得出的“上车才是最重要”的结论,就显得更没有后脑勺了。而反方谭琦的发言则总结了正方前面的一些问题,前面都已经分析过,这里就不说了。
路一鸣的总结陈词非常精彩,不愧是这一届国辩的最佳辩手。一开始他把正方在这场比赛的几个大的漏洞都指出来了,而论述己方观点的时候也是整整有条,层层递进,可以说是把“大陆风格”发展到极致的结辩。而正方的结辩仍然带有正方的最大的毛病——论证、举例、比喻都十分生硬,而且现场感不足,明显的“有背而来”。正方结辩说的东西前面大都分析过了,这里也就不再展开了。

[ 本帖最后由 herolandis 于 2008-2-14 19:08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4-2-1 09:35:29 | 显示全部楼层

“发展知识经济自然科学比社会科学更重要/社会科学比自然科学更重要”比赛评析

[这个贴子最后由水若寒在 2004/02/01 09:40am 第 1 次编辑]

现在围绕这篇比赛评论做一个说明:
1、这篇比赛评析是我们学院的辩论队的训练材料,执笔人是我。
2、写的过程中参阅了《世纪之辩》的里的一些分析文章。
3、这篇评析可能会有浓重的个人主观色彩。
4、辩词可以在网站的“辩词检索”找到。
发表于 2004-2-16 22:4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展知识经济自然科学比社会科学更重要/社会科学比自然科学更重要”比赛评析

确实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在自由辩中,西安交大一直在被动防守啊,我觉的.
 楼主| 发表于 2004-2-18 09:55:48 | 显示全部楼层

“发展知识经济自然科学比社会科学更重要/社会科学比自然科学更重要”比赛评析

楼上的观点比较新颖。何以见得呢?可否举出例子?
发表于 2004-2-19 13:44:24 | 显示全部楼层

“发展知识经济自然科学比社会科学更重要/社会科学比自然科学更重要”比赛评析

   通观整场自由辩,西安交大只抛出一个问题:自然科学是双刃剑,如何凌驾于社科之上!
其他时候都在回答对方的问题!这不是有点被动吗?
   而且,若寒兄说,南洋理工的标准和自由辩中一直让对方来比较,是一大败笔.我倒认为这个问题是西安交大输了.首先,自由辩中始终被这个问题缠着,始终试图去摆脱,但最终也没能很有利的回击对方,相反是对方的理论始终立在那里不倒.幸亏对方没有借机进一步阐述和巩固!另外,就是因为在这个问题上一直纠缠,才导致处于被动.没能进一步强调自己的标准.尽管后来又回到自己的标准了,但给人感觉是在对方标准上吃了败仗才不得已回来的.给人一种低气不足的感觉!
发表于 2004-2-22 23:5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发展知识经济自然科学比社会科学更重要/社会科学比自然科学更重要”比赛评析

呵呵~~西交这场正是以静制动,以守为攻的太极经典。=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8-24 02:04 , Processed in 0.07692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