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641|回复: 7

[02年][全辩][杂谈]老师说不好,别怪学生听不懂!(岚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4-5 09:49: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岚星:
    看来现在对评委的抨击真是越来越重。大有不把这些人打出十八层地狱就不能救辩论赛于水火一般。
    其实说现在的评委喜好无常,甚至讨论起评委的人格问题等等。对于场下的种种,我没有作过调查过(废话,能让我知道了还不地球人都知道了?),也无权说些什么。不过从我看这些比赛的感觉,我认为,与其在这里大骂评委,不如回去让辩手好好加强一下自己的修为。
    都说评委越来越欣赏花架子。似乎是只会看热闹不会看门道。可是就我个人的感觉和我了解到的一些评委(不仅仅有全辩评委,更有不少我本科时和现在校赛的评委),其中有一些(当然不是全部)给我的回答和我自己的感觉如出一辙:不是评委不想看门道,而是根本就没什么门道可看!
     首先想一想辩论的意义是什么?辩论能带给观众(评委也是观众,只不过负有更多的使命)什么?观众希望从辩论中得到什么?
    是新的思维!是对问题新的认识!!如果仅仅是为了看八位“青年才俊”在这里展现自己的语言艺术和幽默,那还不如去看脱口秀。如果只是想从辩论中获得那哈哈一笑,不如去看肥皂剧。
     在观众眼里或者心里,总是认为辩手水平比他们高。特别是在辩题涉及的问题上。因为他们对这个问题只是茶余饭后随便想想。可是辩手却是经过博览群书、查了大量资料,再经过少说也有一两个星期的反复思考的。这还不算有一批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教授学者为他们讲解其中相关的道理。这还不算辩手本来就经过很多人没有接受的高等教育,就算现在的高等教育再烂,可在逻辑的严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等方面,科班的的确要好一些。
     于是他们自然希望通过这短短的40分钟,听到一些他们从没有想到的,而听了以后又觉得的确极有道理的东西。所以他们自然希望辩手能为他们解释他们心中对这个问题作浅层思考时所发现的一些自己无法解决的难题。
     可是我们的辩手给了他们什么?
     不客气的说一句,今年的全辩,从立论深度和广度上说,(截止到今天的网聊)没有一场播出的比赛给人以经过精心准备的校队的水平!身为一个普通的观众,竟然没有一场比赛正反方的立论中哪怕是一个分论点给我以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感觉!没有一个问题的解释让我有恍然大悟的惊喜和会心的微笑。说实话,恐怕同样的辩题拿给一支普通的院队去辩,一周的准备后他们的立论和对问题的解释点也可以做到这样。只不过在语言的组织和资料的充足性上有所欠缺,只不过再反应的即时性和语言炸弹的攻击性上有所不足。
     当我们感叹观众越来越不喜欢辩论时,有没有想过,打出这样的水平,观众凭什么要喜欢?当我们感叹评委不懂得去听双方的逻辑时,可曾想过评委哪里是不想听,而是听着那些在行家眼里毫无思想深度可言的立论,他还怎么去欣赏?(这种感叹不是我的臆测,而是一位全辩的资深评委在与我朋友的聊天中发出的。)
     想想当年复旦狮城舌战,对“恶花如何结出善果”的解释曾让多少人叹为观止?
     想想“蓝带杯”上路一鸣一句“我们说一个人是英雄,那一定是因为他在某一方面有着人所不及的成功;而我们说他不再是英雄,那一定是因为他在某一方面有了更大的失败。如果不以成败的论英雄,我们又以什么论呢”,多少人曾为之从心底叹服?
     想想还是“蓝带杯”,决赛中西交一个“珍珠可以养颜”的类比曾让多少反复咀嚼这段辩词的辩手为之拍案叫绝?
     想想武大的“万善之源同时也可以是万恶之源”让多少人在赛后对这句话品味再品味,思量再思量?
     而看看今天的辩论赛呢?有哪一场比赛像“美是主观感受”那样让人听了之后记住了“主观普遍性”这个普通人想不到的哲学判断?又有哪一场比赛能留下一句辩词,让闻之者像听到“赛场其实就是你我的人生”这样先低头瞑思,而后击节三叹?
     当一支参加全辩的校队在辩“先工作还是先考研”这样的话题时竟然事先不能想到这个问题涉及了课堂学习与实践的关系,并进而想到“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再进而想到“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这两句诗,不但需要临场反应,而且事后还为自己能临时想出这句诗而欣欣然……我不知道如何向那些刚入队的新队员解释不要为自己在场上的一两句即时反应而沾沾自喜。
     当得了冠军的队伍“自豪”的用“明辩源于博学”的标题向外宣称他的辩手每个人在辩论赛准备初期就读了37本书,而复赛阶段又读了75本时,我不知道当年读了两三千本书的复旦群雄、西交四剑做何反应,更不知道如何去让那些刚入队的大一新生相信,读完那列着20多条书目书单上的书,只是在校赛上谈笑风生的第一步。
     这样的辩论观众除了把它当成做秀,评委除了去无奈的评判语言和反应,他们还能做什么?!
     都说那些老师只是搞哲学的,很多问题不懂,我不否认他们对某些问题的确知之不多,毕竟生而有涯学亦无涯,谁也不是全知。可是是否真的严重到如我们想的程度?
     其实,辩论场上,评委要站在中立的角度来听双方的立场,除非是极简单的常识错误。否则由于自己不知道某个理论是否正确,或者是否如自己想的是错的(可能辩手对此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如果用评委心中的理论反驳他一样可以解释),他所要做的应该是听对方是如何回应的。如果对方没有反驳,那么只能认为在这个点上这种说法是对的。不要问评委:这么简单的错误你怎么听不出来?问问自己:这么简单的错误怎么都没有驳倒!!在辩论场上,辩手懂的应该比观众和评委多(他们对辩题可没有做像辩手那样的深入研究)。所以对于向大家解释这个问题,带大家探索这个问题的过程中,辩手是老师,而评委和观众都是学生!辩论赛场上同场竞技,就像当年北大让持不同学术意见的学者共同来为大家上课一样,谁讲得好,学生就听谁。老师讲不好就别怪学生听不懂!
     记得外国人曾说,中国人做事,事做砸了总是先强调客观原因。而当我们的辩手在为评委、观众、央视……而愤愤不平时,有没有想过,自己的表现是否配得上“全国大专辩论赛”这七个字?自己对问题的思辩,是否已经体现了代表中国最高水平的辩论队所应有的高度?
     身在镁光灯和鲜花包围中的辩手,当你在听着点评嘉宾说“这是一场高水平的比赛”、“体现了全国大专辩论赛这个高层次辩论应有的水平”时;当你在读着报纸上“各校代表队的表现在某种程度反映出该校的综合实力”的报道时,你是否想到,已经有不止一所学校的的学生在网上评价这届大赛比他们的校赛水平高不了多少?!
     各位为辩论的衰落而感叹、对评委的素质行质疑的辩手,你可曾认真的想一想:你,是否配得上“全国大专辩论赛辩手”的称号?

[ 本帖最后由 herolandis 于 2008-2-14 21:52 编辑 ]
发表于 2003-8-11 07:32:35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说不好,别怪学生听不懂!(岚星)

[这个贴子最后由雁在云在 2003/08/11 07:34am 第 1 次编辑]

进而想之,我们辩手(至少是我所接触到的辩手)的确都存在着一些问题。

我想说说我感觉最大的一个问题:我们没有一个良好的心态。

很多不该有争论的地方,我们在争论了;很多本来一两句话就说完的东西,我们无休止的继续了;很多本来自己有错的地方,我们把自己放过了;很多本来该就事论事的地方,我们人生攻击了;很多本来该讲道理的地方,我们用技巧敷衍了;很多本来对方观点没错的地方,我们故意曲解了,然后做一通没有根据的攻击……

其实这些很多,都说明一个问题:我们太过自以为是。

所以,我们输了,我们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一来就强调客观原因;所以,我们从来不曾认真领会过我们对手要表达的究竟是一个什么意思,很多攻击都显得没有意义和滑稽;所以,我们也同样听不得有人说我们有错,一旦有人要说我们有错,我们就说“哎呀,那你呢?你的错误比我还多!你有什么资格说我?”。或者是干脆说你们对我们有意见,你们的人格有问题……

哎,平和的心态和对对手的尊重,这些种种的东西都被我们忽略了,我们更象一部辩论的机器,我真的有些感到遗憾。

我从来不在论坛上掩饰我对岚星师兄的敬重,我一直一相情愿的把他看做我的师傅。我如此敬重岚星师兄,除了他的学识,更重要的是他的人格(虽然这个词好象用得比较大了),他的平和,他的就事论事,他的对评判的尊重,他的对对手的尊重……我觉得这才是一个辩手的样子。

真希望有一天能看到更加健康的华语辩坛,更加成熟的华语辩手。

发表于 2003-8-11 13:39:5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说不好,别怪学生听不懂!(岚星)

事实上,我想大家都感觉的到国内的辩论水平在下降,西交的光芒不在,武大也销声匿迹,我们一直盼望的华语辩论新风格,另一个高峰似乎还在远方。但是正是因为目前的困难重重,所以我们的每一份努力才愈加珍贵。
 我想就像一根正铉线一样,低谷过后总会有高峰
发表于 2003-8-11 19:35:3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说不好,别怪学生听不懂!(岚星)

要听理论不如去听学术报告,要欣赏语言艺术和幽默,那还不如去看脱口秀。
辩手的说理不外乎四种:深入浅出,深入深出,浅入浅出,浅入深出。

只有第一种才是观众愿意听到的,而最后一种是观众最不愿听到的,
可就是有人就是喜欢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但愿全辩能一路走好!

发表于 2003-8-16 21:31:2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说不好,别怪学生听不懂!(岚星)

谢谢雁在云对我的夸奖。不过……这些我可实在不敢当!

其实说实话,在很大程度上我只是知道向着这个方向去做是对的,但还远没有能做到。
但相信只要向着这个方向去做,那么每走近一步都是对自己的一层提升。

发表于 2003-8-17 11:08:3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说不好,别怪学生听不懂!(岚星)

非常不同意岚星的论调,他不过是告诉我们这样一句话:不要过多强调客观原因。今天的辩论赛,评委就是垃圾,那是因为评委不知道辩论的评判准则,他们有的只是他们对于某场比赛的“感觉”,组委会之所以要启用评委,基于以下两个前提:1。比赛要有胜负;2。评委的感觉比一般观众的感觉更值得关注。第一点无可厚非,第二点就有问题了,有专业知识未必说明你对于辩论这种语言沟通的规则有所了解,这种知识只能通过两种方式获得,一种是系统的学习(语言传播),一种则是通过大量的实践。
发表于 2003-8-17 16:42:5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说不好,别怪学生听不懂!(岚星)

首先“评委不知道辩论的评判准则”这句话能不能得出“评委是垃圾”这个结论就大有问题。不防问一句:辩论赛的评判准则应该是什么?这个问题有谁能回答出来?辩手有谁能?那辩手是不是垃圾?观众有谁能?那观众也是垃圾?:p

至于说启用评委两个前提,第二个我并不同意。我的看法是,并不是评委的感觉比观众的更值得关注,而是当不可能让所有观众来投票选胜负的时候,评委就是事先确定的,有权评判胜负的特殊的观众。至于说“有专业知识未必说明你对于辩论这种语言沟通的规则有所了解”,既然是“未必”,那也就是“未必不”,所以……

我想小欢大约没有理解我的意思。我所要表达的意思有两层。一是当自己也说不清楚什么是“正确”的时候,千万不要先急着批评别人是“错误”。二是即使我们想要改变评委和观众,也先要注重自己的提升。

发表于 2013-7-30 17:35:54 | 显示全部楼层
兩三千本書。這是整個隊伍的閱讀量呢,還是平均每人的閱讀量,這是十年呢,還是一年。是一頁頁看呢,還是一頁頁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8-23 20:18 , Processed in 0.08519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