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在 http://higo.yculblog.com/post.2566687359.html 我把它复制过来 读完后就会知道我为什么会鄙视复旦那帮搞辩论的了呵呵,头脑思维简单程度让人觉得可怕! 此文后mujun的评论(没有复制过来)是我一个比较佩服的学姐的质疑,相比,这个辩论队的领队的理论模型是不是简直如高中生解函数题了哈? “顺其自然”的限制人口增长 这个是今天上课我的发言 讲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的 他的人口理论总结下来很简单 就是必须限制人口增张 否则必将超越自然与经济的承载能力 那么方法就是三种: 天灾:瘟疫和自然灾害 人祸:战争 人挪活:移民 对于未来的判断 马尔萨斯是悲观的
有的人说马尔萨斯太悲观了 他低估了技术和经济发展的潜力 虽然人口在膨胀 但是经济也在奔腾 我觉得这个观点是很盲目的 即便经济的承载能力受得了 那自然也受不了 到了那个时候 “每新生一个人口 就意味着把另一个人挤到海里” 所以这点没什么好讲的 人口增长必须要受到限制 那么怎么限制呢? 有人说马尔萨斯的方法不人道 于是我们在做计划生育的事情 又有人说了这个也违反人权 于是张五常提出了购买“生育权”的方案 但是这个也不现实啊 人家没有钱购买生育权但是也生出来了怎么办? 再塞回去? 显然不可能么 所以,强制的限制生育其实是没什么用处的 现在我们会很容易的看到超生的情况 那些被罚款者仿佛也不怎么care的 那么咋办呢? 这里抛出一个概念: 顺其自然的限制生育 看上去有点矛盾哦 既然是顺其自然怎么能限制呢? 来看我们很熟悉的两个情景吧: 一个是在城市里面 把孩子养了几年的家长会说: 现在孩子养不起啊 还多生几个呢 根本吃不消啊 于是我们发现普通城市居民几乎不会再有动机 甚至不用去考虑有没有计划生育的政策 另一个通常在农村里面 大家很熟悉的说法就是“越穷越生” 为什么呢? 大家依旧很熟悉:养儿防老、养儿防病 为什么又要用这个方法防老、防病呢? 一是本身收入低 二是没有社会保障 所以在这个情况下罚款的限制政策也没用 因为罚了他照样生 罚到罚无可罚他更是光脚的不如穿鞋的 这样,从经济学的角度 人们是怎么进行生育行为的决策的呢? 很简单,两个维度: 生育的成本和生育的收益 城市里的人因为生育以及生育对孩子的抚养成本很高 而又因为拥有社会保障制度对于养老、疾病等的保障 生育带来的经济收益几乎没有 所以城市人不倾向于多生育 这也是西欧、北美等发达国家与地区人口负增长的经济原因 至于城市孩子抚养成本高的原因 简单来讲除了本身生存成本高之外 更高的教育要求也是不可避免的问题 那么相反 收入低而缺乏社会保障的农村人生育决策过程就显而易见了: 人们通常认为农村的小孩好养活 撒在地里不用怎么管也就长大了 花不了太多钱 没有社会保障的农村人老了病了怎么办? 只有靠儿子 万一不幸儿子早死或者不成材怎么办? 只能多生点来分担风险、增加期望收益 好了,于是越穷越生…… 既然我们发现人们是这样进行生育决策 那么答案有了 只要我们创造这样一个环境: 生孩子、抚养孩子要花很多钱 同时解决人老和生病的后顾之忧 不需要后代的来反哺自己 那么人们就会作出一个理性的决策: 少生育 为什么我说是“顺其自然”呢 那是因为政府并不需要“指挥”或者“命令”人们怎么做 人们根据周遭的环境和禀赋 会作出符合要求的决定 所以,设计一个制度 让人们自由的做一个能达成限制人口增长的决定 这个过程起码看上去是顺其自然的 没有任何强制性的因素 这才是解决人口问题的王道 回过来再提一下强制性的人口政策 因为这种政策往往伴随着不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 就如同前面提到的一样 那么出现一个情况: 没有社会保障的农村人或受教育程度低、收入低的人会倾向于多生育 城市里的或收入较高、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反而少生育或不生育 这样会出现一个非常不好的后果: 就是人口素质下降! ——因为贫困于是受教育程度低 而这部分的人口是膨胀的 相反有条件接受更多教育的人的比例却在下降 这个是很危险的! 所以,必须要创造一个好的制度环境 不但能够控制人口数量 还能提高人口素质 最后引申到社会保障上来 就是我一直提到的公共品供给 政府必须在这个领域有所作为、要有大作为 就像上面提到的 做好了可以解决大问题 做不好会造成大问题 当然,得失并不限于今天所提到的这些 所以我坚持: 公共品供给当是政府的最大关键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