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421|回复: 15

二辩位安排 2003国辩会创新与发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10-27 15: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wh83在 2003/10/28 01:24pm 第 3 次编辑]

二、辩位安排
   本届辩论会与以往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辩位安排上。本届比赛依然为四人制,但不同的是,主办者没有将“立论—盘问—驳论—对辩—总结”各环节分别固定的由某位辩手承担,而是对此在规则上不作说明,每个参赛队自由安排,只要每位辩手指示参加一个环节即可。因此也就取消了一辩、二辩、三辩、四辩的称呼,改称一号、二号、三号、四号。这样的安排看起来确实很有意思,但笔者认为,主办者的用意似乎没有这么简单。
   辩位安排的基本原则有两个,一是突出每个辩位的独特性,给予不同风格的辩手以发挥潜能的空间,权责分明,功能明确。二是平衡辩位,每位辩手的发言时间和次数应接近,都应承担不同类型的环节,以上两个原则看似简单,但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就会发现二者互相影响,互相制约。辩论赛的各个环节说白了,除自由辩论、回答嘉宾提问这样的集体作战外,单人承担的也只有立论、对辩、盘问、驳论(或小结)、总结这五个环节。“立论、驳论(或小结)、总结”这五个环节属于单人阐述型,“对辩、盘问”属于一对一交锋型。全世界所有的辩论赛制也都是对以上环节进行不同的筛选、组合。再创新似乎也没什么新环节好发明的了(小品表演这样与辩论无关的安排除外)。
    因此,如何在符合以上两个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将以上环节最优的安排到各个辩位就成了当务之急。在四人制下,笔者苦苦思索了好几年也未能将以上五个环节在不重复,每位辩手发言时间相近的条件下合适的安排到四个辩位上。不是每个辩位不均衡,类似99年自由人安排,就是出现辩位重复,类似今年两轮对辩。所以这个问题在四人制下成了死结。本届辩论会的主办者作出了自由辩位的安排,实际上是将这个难题留给了各参赛队自己解决。但为了平衡每位辩手的发言时间,不使其中一位辩手发言环节太少,又不得不安排两轮对辩,这就违反了第一个原则,出现了环节重复。要特别注意的是,盘问因为是正方问,反方答,然后反方问,正方答,每轮双方地位不对称,所以最合适就必须安排两轮(一轮双方就不平等,四轮太多)。与盘问不同,对辩环节是双方可问可答,在地位上是对称的,谁先问实际上没什么影响。从比赛实践来看,确实两轮有些多余,双方个1分钟时间又太短。所以没必要安排两轮,一轮延长到双方各1.5—2分钟即可。
   而自由辩位也暴露出弊端,即每队四个辩手发挥很不平衡。辩论赛毕竟是团体项目,单个人发言次数过多,时间过长并不能使比赛更加精彩,不利于全队水平的最大程度的发挥。本届辩论会各参赛堆谁也没解决好主办者留给自己的难题,不管怎么安排,总有一、两位辩手发言时间过长,次数过多,而另一位辩手只承担一个环节。笔者特别忧虑的 是,如果参赛队为了掩盖某位辩手较弱的实力,就让他承担驳论、总结陈词这两个实质上都属于“单人阐述”类型的环节。这就容易出现以往大陆参赛队一辩、四辩偏弱的现象,妨碍了大陆高校在新加坡举行的国际大专辩论会上获得冠军。
   自由辩位最大大弊端在于给人以混乱的感觉。如果不是对辩论会很了解的观众,很容易看得稀里糊涂。怎么每场比赛辩手站起来的次序差的那么大?怎么一位辩手还没发过一次言,另一位辩手就站起来了两次?这种弊端最大的影响就是不利于2003赛制的推广。如果在高校里使用,不太熟悉辩论赛的评委一旦看花了眼,打分就可能出错,导致各种麻烦。
   其实。在四人制下,四个辩手不管你叫他们一号、二号、三号、四号,还是一辩------四辩,或是叫主辩、第一助辩-----第三助辩,根本没有区别,只是叫法不同而已。本届辩论会改称一号-----四号,总感觉有些罗嗦,别扭,不如一辩-----四辩叫的顺口。实际上,一号辩手不就是一辩吗?
   那么辩位安排中的以上问题怎么解决?笔者不得不很遗憾的指出,在四人制下以上问题无法解决。不管怎么安排各环节,无论是固定辩位还是自由辩位,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解决的唯一途径,只有改四人制为三人固定辩位制,正式队员三人,替补一人(具体方案参见《大辩论》一书笔者“赛制改革与新模式说明”一文)。本节最后,笔者将分别列出2003赛制与其改进版,三人固定辩位制及其完全版,读者可自行比较。
  以新赛制完全版三人固定辩位制为例,立论:一辩开篇陈述;对辩:双方二辩明晰争议点,预设防线;盘问:三辩直面对方一辩,攻击争议点;盘问小结:双方二辩揭露矛盾;自由辩论:全方位立体战;辩驳:二辩长驱直入,多点驳持;嘉宾提问,场内外互动;总结陈词:三辩整合全场。除自由辩论,嘉宾提问外,每方一辩用时4.5分钟,二辩4分钟,三辩4分钟。从中可以看出,三人固定辩位制的好处除了解决了辩位难题外,最大的优点就是使比赛设置的目的更为明确,环节更为连贯,安排更为合理,要求更为严格,各个辩手的特点更为鲜明,实力更为均衡,配合更为默契,用时更为接近。如果大家看过以往的大专辩论会就会发现,哪怕像99国际大专辩论会上的那支西安交大,从辩论会开始举办,至今为止最为强大的辩论队伍,四位辩手也是三强一弱,其他队伍就别提了。如果在三人制下,那支西安交大可谓“完美”。我们把眼界再放宽一些,看看国外。西方英语国家高级别、高层次的辩论赛,绝大多数采用的都是三人制,几乎没有四人制。特别是普及最广,最为流行的奥瑞冈制就是三人制。三人制历经近百年的考验,其优点不言而喻。随着华语在世界上的推广,辩论赛制可否也于国际接轨?笔者认为是可以的,而且是必要的,有益的。
   到此读者不禁要问,既然三人制优点这么多。那为什么至今四人制继续沿用呢?原因很简单。这就好象明明是本科以上学历的大学生参加的辩论比赛,却要叫“大专辩论会”,而不是“大学生辩论会。四人制和它一样,都是历史因素造成的,本身并没有什么道理可言。因为国际大专辩论会一直是四人制,所以现在也还是四人制,这就是所谓的“路径依赖”。另外,如果大陆改为三人制,新加坡没改怎么办?这就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影响,牵涉的太多,这样大的变革一时不太可行。对此谁都很无奈。既然这样,那去掉一轮对辩,把对辩放在立论之后,盘问之前,继续使用四人自由辩位制也不失为一个过渡方案。至于要过渡多久,那就不得而知了。

             2003赛制  
           四人自由辩位
1立论:正方发言          3分钟
2立论:反方发言          3分钟
3盘问:反方提问          2分钟
4盘问:正方提问          2分钟
5驳论:反方发言          2分钟
6驳论:正方发言          2分钟
7对辩:正方先发言        2分钟
8对辩:反方先发言        2分钟
9嘉宾提问 先向正方       4分钟
10自由辩论  正方先发言   6分钟
11反方总结陈词           3分钟
12正方总结陈词           3分钟
          总时间约34分钟

          2003赛制改进版
          四人自由辩位
1立论:正方发言          3 分钟
2立论:反方发言          3分钟
3对辩:反方先发言        3分钟
4盘问:正方提问          2分半钟
5盘问:反方提问          2分半钟
6驳论:正方发言          2分钟
7驳论:反方发言          2分钟
8嘉宾提问 先向正方       4 分钟
9自由辩论 正方先发言     6分钟
10反方总结陈词           3分钟
11正方总结陈词           3分钟
      总时间约34分钟


           新赛制三人
           固定辩位
1  正方一辩立论                 3分钟
2  反方一辩立论                 3分钟
3  正反方二辩对辩反方先发言     4分钟
4  正方三辩盘问反方一辩         3分钟
5  反方三辩盘问正方一辩         3分钟
6  正方二辩驳论                 2分钟
7  反方二辩驳论                 2分钟
8  嘉宾提问 先向正方            4分钟
9  自由辩论  正方先发言         6分钟
10 反方三辩总结陈词             3分钟
11 正方三辩总结陈词             3分钟
   总时间约36分钟

          新赛制完全版
          三人固定辩位
1  正方一辩立论             3 分钟
2  反方一辩立论             3 分钟
3  正反方二辩对辩反方先发言 3分钟
4  正方三辩盘问反方一辩     3分钟
5  反方三辩盘问正方一辩     3分钟
6  正方二辩盘问小结         1分半钟
7  反方二辩盘问小结         1分半钟
8  自由辩论  正方先发言     6分钟
9  反方二辩辩驳             2分钟
10 正方二辩辩驳             2分钟
11 嘉宾提问 先向正方        4分钟
12 反方三辩总结陈词         3分钟
13 正方三辩总结陈词         3分钟
总时间约36分钟

发表于 2003-10-27 16: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二辩位安排 2003国辩会创新与发展

    能不能研究透一点啊,哈哈
 楼主| 发表于 2003-10-27 20:50:35 | 显示全部楼层

二辩位安排 2003国辩会创新与发展

以后将写专著
发表于 2003-10-27 23:44:07 | 显示全部楼层

二辩位安排 2003国辩会创新与发展

1、攻辩四轮改两轮不太赞同。
先正后反只一轮是不均衡的,但如果是两轮,不均衡性反而减弱。
另外两轮攻辩可以从两个角度开展攻辩(比如二辩攻理论,三辩攻价值),如果只一轮就不容易做到了。所谓“实践来看”两轮多余只不过是没有多少辩手这样做了而已。
所以我觉得,环节重复并不重要,更不是必须改正。重复的环节有助于递进,没什么不好,所以也没必要改为三人制,平白少一个场上队员。

2、wh83提出的新赛制做为三人制我觉得是不错的。

发表于 2003-10-28 01:26:56 | 显示全部楼层

二辩位安排 2003国辩会创新与发展

另外好像只看到一个原则:突出每个辩位的独特性。另一个猜测是“环节的不重复性”。


刚才和treeing一起讨论,觉得让辩手自己选择环节可能是个好办法:环节最终不是落实到辩位,而是落实到人。只要规则规定平衡性破坏越严重扣分越严重,那么辩论队就会根据自己的特点(甚至是对手的特点和辩题的特点)安排辩位,使自己在力量的发挥和打破平衡的扣分之间求得一种平衡。
比如陈词和结辩,各种赛制都是分由两个人来做。但为什么一定要这样?

事实上,如果队中有一个反应相对较慢,但清晰性、总结性、朗诵都不错的辩手,完全可以由他同时负责陈词和结辩!自由辩和其他对抗性强的工作他可以少参与。
这样设置表面上看来会使花瓶有了生存的空间,但那又怎么样呢?一支辩论队本就没有必要要求每个人都是全能型的。公牛王朝够牛了吧?罗德曼除了篮板还有什么?乔丹还不能打中锋呢……
其实通过赛制只是把各个环节固定到辩位,再由辩论队自己选择辩位固定到人。那为什么不能由辩论队自己选择直接把环节固定到人呢?

辩手不固定辩位,在强调违反平衡性要扣分的基础上由队内自由调配,这就像市场经济;而把辩位与环节全都固定死,这就像计划经济。其实让辩手自己发挥创造性比由主管部门划定死更合适。

 楼主| 发表于 2003-10-28 13: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二辩位安排 2003国辩会创新与发展

“一个反应相对较慢,但清晰性、总结性、朗诵都不错”97首都师范四辩,武大周玄意就属于这样的。让他们参加辩论赛太委屈了,还是参加演讲或朗诵去吧!
  阐述和一对一就好似篮球里的得分和传球,选手可以有所差别,但不可偏废,否则就是废人,罗德曼、乔丹以上作的都很好。
  “如果是两轮,不均衡性反而减弱。另外两轮攻辩可以从两个角度开展攻辩”。首先你要注意时间有限,就半小时,重复的越多,每次的时间就越短,根本来不及从各个角度,每次不过是蜻蜓点水,没问到点子上时间就到了。
  按你的理由,新加坡制也不该改,三次陈述角度不更多吗?2002,制也不该改,4论盘问那简直太好了。可事实扇了你,每年都在进步都在改革。
  事实上,你根本看不到现存的弊端,只是反复论证原有制度的好处。可惜的是。每年的比赛实践证明,由于我文中说的那些问题,你论证的好处只是镜花水月而已。
 楼主| 发表于 2003-10-28 13:27:34 | 显示全部楼层

二辩位安排 2003国辩会创新与发展

新赛制完全版三人固定辩位制为例,立论:一辩开篇陈述;对辩:双方二辩明晰争议点,预设防线;盘问:三辩直面对方一辩,攻击争议点;盘问小结:双方二辩揭露矛盾;自由辩论:全方位立体战;辩驳:二辩长驱直入,多点驳持;嘉宾提问,场内外互动;总结陈词:三辩整合全场。除自由辩论,嘉宾提问外,每方一辩用时4.5分钟,二辩4分钟,三辩4分钟。从中可以看出,三人固定辩位制的好处除了解决了辩位难题外,最大的优点就是使比赛设置的目的更为明确,环节更为连贯,安排更为合理,要求更为严格,各个辩手的特点更为鲜明,实力更为均衡,配合更为默契,用时更为接近。
发表于 2003-10-28 21:04:59 | 显示全部楼层

二辩位安排 2003国辩会创新与发展

wh83先别发急嘛,呵呵~~

你的这种赛制对辩手要求很高,在校内比赛时可能很难推广。不过更重要的是,你的这种拔高标准有没有意义呢?
就以辩论队中所谓的“花瓶”来说吧(PS:我不认为周玄毅是花瓶),如果能找到一个反应更快、水平更高、更胜任那个位置的辩手,教练难道想不起来换人?他脑子又没毛病…… :P 没有换,那就意味着对于整个队伍来说,找不到一个能比那个所谓“花瓶”更合适于那个位置的人了。在这种情况下,强行提高门槛,除了让一批队伍(特别是院系队)根本打不了比赛之外,还能有什么效果?

每轮攻辩有两分钟,攻方30s守方1.5分钟,完全可以从一个角度(甚至两个)展开。这种打法我们已经打了四年了,效果很好,根本没什么来不及的感觉。相反的是,如果对抗时间长了,反而会让问题分叉越来越多,更容易显得乱。

新加坡赛制改得我认为有理,因为三次陈述过多了(我可没说越多越重复越好)。2002赛制的4轮盘问效果我的确认为很好,今年的赛制改革我认为是失败的——太乱了。改革是在进行,进步可就难说了。

我没有看不到现存的弊端,只不过我不认为现存的任何地方都是弊端,有些要改我很赞同,但有些至少可以商榷。你看到了那些弊端,这是好的,但你并没有分析这种弊端形成的原因,只是一味提高门槛。

其实在我看来,现在的赛制带来的问题就像是企业在制造环境污染,用固定这种高要求去治理就像推行各种硬指标。其结果是一批本可以来打比赛的队伍望而却步,或者是钻着空子来打(就像有些企业面对排污检查那样)。最好的办法就是在确定总量的条件下让辩论队自己选择——我规定了越不平衡越要加重扣分,由辩论队自己根据实际情况,在“通过让高水平辩手多承担工作而得分”和“由于不平衡而扣分”之间寻求一个平衡。这道理就如同“排污许可证”的买卖一样。

最后顺便说一句:阐述和一对一类似于得分和传球这你还没有论证,至于罗德曼的传球……wh83,你看过公牛队的NBA吗?:P

 楼主| 发表于 2003-10-29 12:54:47 | 显示全部楼层

二辩位安排 2003国辩会创新与发展

“就以辩论队中所谓的“花瓶”来说吧(PS:我不认为周玄毅是花瓶),如果能找到一个反应更快、水平更高、更胜任那个位置的辩手,教练难道想不起来换人?他脑子又没毛病…… :P 没有换,那就意味着对于整个队伍来说,找不到一个能比那个所谓“花瓶”更合适于那个位置的人了。”他当然不傻,而是现行辩位规则给了这种花瓶以可称之机。
   要是罗德曼在你跟前,你说他只会蓝板,以他的脾气他非揍你不可,你还是好好看看当年NBA的统计吧!不要以为年头久了,就可以唬人。喜欢篮板,和只会篮板是两个概念。再说了,人家当年在大学联赛是得分王,找找人家的传记读读
  “这种打法我们已经打了四年了,效果很好,根本没什么来不及的感觉。相反的是,如果对抗时间长了,反而会让问题分叉越来越多,更容易显得乱。”不知道你打过几场比赛,你以为今年主办者是白痴呀?把4轮盘问削为2轮是因为他们看到我上面说的弊端。我认为今年改革是进步,但还有创新和改革的必要,否则我也不会在这废话了,我没你那么消极,整一清朝遗老。
  阐述和一对一是辩论的基础能力,你能找出个优秀辩手只会其一吗?如果乔丹到杭州大学,打中锋你们五个中锋也不是人家对手。
  以后恐怕没时间和金钱在BBS上和你闲扯了,你可以给我打电话:0531—8376193

发表于 2003-10-29 19:46:27 | 显示全部楼层

二辩位安排 2003国辩会创新与发展

唉……看来我还是没把话说清楚:
“没有换,那就意味着对于整个队伍来说,找不到一个能比那个所谓“花瓶”更合适于那个位置的人了。”
这句话才是关键,用你的话说,你以为武大辩论队的全是白痴啊?:P

给可乘之机我并不认为有什么可怕——因为每个队都可以选择自己认为最合适、最有利的打法,武大认为这样最有利,你为什么说那是错的呢?
就算那是错的,难道评委不会因此而扣分吗?只要评委扣分,辩论队就会去寻找改进的途径——只不过是通过他们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为什么非要赛制设计者来操心?

我是在NBA的环境中说罗德曼只会篮板,这有错吗?他在公牛的主要职责就是篮板防守,用不着拿来和我们比。不过罗德曼有个坏脾气就是只要别人不同意他的观点,他就喜欢动拳头使性子,wh83这一点可别学人家啊。:PP

我不认为今年的主办者是白痴,就像我不认为犯错误的都是白痴一样。你说的弊端是存在的,只不过那是不是源自赛制本身的弱点,这个我和你看法不同。

我也认为辩论赛赛制有改革的必要,而且很有必要。对你的改革意见,其中某些地方我也是很赞同的。只不过另一些(比如这里)我有不同意见。而且我也认为这些意见还是值得一起讨论的——否则我也懒得花时间在这里打字的说。:P

另外说到打辩论赛的年限,我打了多少场比赛自己还真记不清了,不过论年头估计应该比你长。呵呵~~(倚老卖老一把。)
至于说打电话,我看就免了吧。在这里不见面的聊聊,就已经被人骂成清朝遗老,要大嘴巴扇我了,如果真打电话过去,那还不得在电话里给你骂得XXXX?我打电话我花钱,结果是找你骂,要真这么做那我可就真成白痴了。^.~
如果你真想骂,打电话找我吧。我的电话treeing那里有。

 楼主| 发表于 2003-10-30 12:45:06 | 显示全部楼层

二辩位安排 2003国辩会创新与发展

  再说一遍,“喜欢篮板,和只会篮板是两个概念。”本人在校打了8年的篮球,看了10年的NBA。前面你说罗德曼只会篮板,后面又改口为要职责就是篮板防守,你是不是自相矛盾?还什么在NBA的环境中说罗德曼只会篮板,你看过他早期的比赛录象吗?你看过他在NBA的数据统计吗?你还是仔细调查调查吧!
  你打没打比赛谁也没法调查,你一贯隐名埋姓。四轮盘问什么时候才开始的?2000年!!!就算你以前打了很多,可你参加了几场盘问的比赛?您老亲自打过盘问吗???我的地址姓名公开了,大家可以去调查,我对2000那样盘问的缺陷有切肤之痛。
  2000,2002四轮攻辩效果如何,大家看看当时的比赛就知道了,不用我们这里废话。底下的评委怎样,其他同学说的很多了,我不便明说。但我可以告诉你,当时一个武大的辩手亲口告诉我过有关情况!原来的制度是不是给某些队以钻空子的机会,看看2000赛制挑选出的队伍在国辩会上的表现就知道了。他也对我说过。这也是我提出新赛制和评委筛选制度的原因之一!
  央视很明智,所以今年把4轮盘问改为两轮。我不相信人家不如你。
  你说我提出的赛制要求太高,你违背了事实。TREEING在福大全校比赛实验了该赛制,效果如何,你去问他,你嫌我凶,他总不凶吧?我可以提前告诉你,今年福大继续实践该赛制。
  你说武大没人了,这一点我不同意,武大的同学更不同意,当年有比周更好的人选,但2000赛制有漏洞,所以让他上了,可咱们看看2001他的表现如何?
  我这样半瓶子醋,三角猫的辩手(倚小卖小)都可以自如的适应,怎么比我高很多的辩手就不行???我坚信,高校里的辩论高手多的是!
 昨天没钱吃饭饿了一天,所以火气大了点,话冲了点,请你原谅。
 
发表于 2003-10-30 22: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辩位安排 2003国辩会创新与发展

呵呵,我真奇怪为什么讨论问题最后非扯到人身攻击上来。:P

要说攻辩,我当然打过。但打过又怎么样?没打过又怎么样?没杀过猪还没吃过猪肉啊?:P

评委筛选制度,我已经说过了这我很赞同。有劳你下次先看清楚了再说好吗?呵呵~~

央视很明智这句话我当然不反对,不过人家把固定辩位换成自由辩位,你为什么又认为不明智捏?^.+ 人家取消评委亮分,你咋又说不明智捏?人家不换评委,你怎么还认为人家不明智捏?莫非你认为人家都不如你?(这个我也不相信:PP)

说到比周更好的人选,我不是武大的,不好说话。但我很奇怪——如果有人比周玄毅更适合于结辩位置(PS:攻辩式的结辩和新加坡式的结辩我没看出来有什么区别),教练们为什么选了周玄毅而不是他或者她?莫非你又认为赵林老师和其他的教练、领队等人都不如你或者和你说那些消息的武大队员?这个我当然还是不相信。:PP
其实一个队员是不是好,不仅仅与个人水平有关,还和辩位有关。这就像谁都不会让五个奥尼尔同时上场一样。

高校里的高手多得是,这我也相信。只不过低手恐怕更多,咱总不能只让高手上场,刚接触辩论赛的就不玩吧?更何况很多高手到高年级都不再打比赛了,上场的更多还是新辩手。
当然我反对的不是你的赛制难度大,而是你把难度固定在了一个位置,当然这意味着对于高手来说,比赛会精彩。
我考虑的是,如果让辩手自由选择,他会不会也采用同样的布阵呢?如果会,那固定是没有必要的——你固不固定他都会那样做;如果不会,那意味着他认为有一种布阵能够更适合他。人家认为更适合于自己的东西,为什么我们要禁止不允许人家自己用呢?

———————————

简单说我对自由辩位设置的思考:

如果允许队伍自由选择,但是规定了要视不平衡性扣分,那么对于强手来说,仍然会自己处理平衡性;对于实力不平均的队伍,也可以在打破平衡,从而加强实力和打破平衡被扣分间寻求平衡。这样使得辩论队可以自由地在 不平衡性带来表现的提高从而得分 和 不平衡性导致团队性降低从而扣分 之间选择一个自己觉得合适的点。

如果固定辩位,就等于由组织者来选择这个点了。

固定辩位是 职能—(固定)—>辩位—(选择)—>辩手
自由辩位是 职能—(自由选择)—>辩手

而且对于强队,也可以考虑根据辩题、对手的情况把各环节的考虑平衡性的同时更优化地分配到不同辩手那里。当然这一切都是赛前就准备好的。

和今年国辩相比,可能区别在于具体环节的增减与各环节时间设置上。

我现在只是想到这个有可能是个办法——因为固定辩位必须考虑辩位平衡,但在院系比赛中,可能并没有那么多人可以“平衡”。我希望能通过自由辩位扩展赛制的兼容性。

同时辩论队排兵布阵也可以成为一个战术——就像乒乓球那样。呵呵~~

———————

当然,这个仅仅是一个想法,说出来也就是为了和大家讨论的——并不是通知大家“就是这样了,你们就按照这个办”的。^.~

 楼主| 发表于 2003-10-31 10:52:55 | 显示全部楼层

二辩位安排 2003国辩会创新与发展

 呵呵,我已经说了,原有制度给了有些队漏洞钻,所以周能上,至于对他的评价,有人说“自由辩论说几句,总结、陈词背背搞”。这样的布阵到底好不好,2001看的很明白了。97的首师大也很明白了。我本人也很喜欢钻空子,如果现行赛制有什么漏洞,我决不放过,大家都很明智,谁也不例外。
 实行自由辩位的原因,弊端,我的文章说的很清楚,四人制下无奈的选择。把它作为过渡方案,我也认可。它以后有什么结果,看前文。
 关于罗德曼之争,看来你已经查了NBA统计,这种知错就改的精神,我很钦佩。
 仅限于篮球讨论,5个奥尼尔是没上过,想上也没有,你克隆呀?但你知道乔丹所在的公牛在90年代输的一场总决赛是怎么输的吗?对方上了五个后卫!乔丹可真是怕了!具体资料,大家不妨看看乔丹的自传和当初的资料。
  任何一个制度的提出,都会有人反对,有人赞同,世界是不完美的,人是不完美的,制度也是不完美的。广泛的讨论和争议,是必要的,我最应该感谢岚星,没有他的关注和灌水,我的制度也没人关心,所以,我觉得他很不错。
 

发表于 2003-10-31 16:56:42 | 显示全部楼层

二辩位安排 2003国辩会创新与发展

回 wh83:

1、你说得是“原有制度给了有些队漏洞钻,所以周能上”,这只是客观基础。而我的问题是:主观上武大辩论队为什么会让周上——如果真的存在另一位辩手既愿意上,又能在结辩这个位置上打得比周更好。
周是不是“自由辩论说几句,总结、陈词背背搞”,这我不作评价。我只是想知道,如果有一个人不仅仅能做到周在结辩位置上能做的事,而且还能打得比周更好,为什么武大没有用他去顶替周?
再退一步,如果没有顶替是因为某些非实力因素,那么这是不是通过设计一种新赛制就能够改变的?

你说你很明智,大家也很明智,我也喜欢钻空子,如果现行赛制我发现有什么漏洞我也不会放过——但我想不管是我还是你还是大家,没有人会去钻一个空子而且明知道其结果是让全队实力下降,取胜机会减少。自由辩论还没有规定双方必须把时间用完呢,如果没有必胜的把握,相信没有人会主动放弃时间吧?那要不是在赛制中写明规定啊?:P

2、关于罗德曼,我并没有去查,更谈不上知错就改——因为我认为自己没有错。只不过因为纠缠于这个问题与我们讨论的主题已经无关,所以停手了而已。毕竟我们是讨论而不是辩论,更不是辩论赛。

不过你说到五个后卫击败公牛,我却觉得最能说明我的观点:因为在我看来,你的制度恰恰是剥夺了一支队伍上五个后卫的机会。为什么要剥夺呢?


你说的自由辩位的弊端,主要是两条:
1、辩手发挥不平衡
2、容易造成混乱的感觉
这两条我也考虑过。我的想法是:
1、不平衡只是一种存在的可能,辩论队只要想取胜,就会在 平衡性 和 表现 之间寻求一个自己认为合适的平衡。对于能够做到平衡性,而且能表现得出色的队伍,当然是不会选择让队伍不平衡的。
2、混乱的感觉的确有可能。但我无法对观众、评委能否适应做出回答。这个恐怕只能由实践来证明了。

发表于 2003-11-1 01: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二辩位安排 2003国辩会创新与发展


要特别注意的是,盘问因为是正方问,反方答,然后反方问,正方答,每轮双方地位不对称,所以最合适就必须安排两轮(一轮双方就不平等,四轮太多)。

你的两轮是什么意思?我的理解是 正攻反守—>反攻正守 为一轮。(即00、02赛制是两轮)
如果我们理解一致,你的赛制中也只有一轮。而你说的一轮双方不平等。

是不是我理解有误,请指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8-3 07:56 , Processed in 0.05518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