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54|回复: 14

一种基于自由辩位的赛制设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11-13 23: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岚星在 2003/11/18 11:42pm 第 1 次编辑]

赛制设计由岚星、treeing初步完成

共设环节:
个人承担:陈词(i、ii)、对辩、质询(两轮)、小结、反驳、总结8个环节
其中 陈词(i)、总结属守;对辩、反驳属攻;质询、小结、陈词(ii)属综合。
团体环节:替补提问、自由辩。

1、陈词:分两次,合计4分钟。可以由两人分别进行,也可以由一人分两次进行。但每次发言时间不得少于1分钟。按正→反→正→反顺序进行。
2、对辩:反方先发言,每方2分钟。
3、质询:每方分两轮,每轮时间为1.5分钟。攻方总时间不得超过30秒,反方总时间不得超过1分半。且攻方至少要提三个问题。按正→反→正→反顺序进行。每方的两轮质询必须由不同辩手完成,且只可以质询对方两位负责质询的辩手(但允许两次质询同一人)。
4、小结:先正后反,各1.5分钟。
5、替补提问:反方替补先提问,按反→正→反→正顺序。每方替补各向对方提两个问题。场上队员回答每个问题时间不超过45秒。
6、自由辩:正方先发言,每方4分钟。
7、反驳:先反后正,每方1分钟。
8、结辩:先反后正,每方3分钟。


总时间为40分钟。

附件里是这种赛制下,一支均衡型辩论队根据不同的辩题、立场、对手等可以考虑采取的一些不同阵型。

发表于 2003-11-17 15:49: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种基于自由辩位的赛制设计

    岚星老大于此事立了大功,我感激不尽。希望各个高校能够积极试用。
 楼主| 发表于 2003-11-18 01:24: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种基于自由辩位的赛制设计

要不先在福大试用一下?呵呵~~
发表于 2003-11-18 21:24: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种基于自由辩位的赛制设计

3、质询:分两轮,每轮时间为1.5分钟。攻方总时间不得超过30秒,反方总时间不得超过1分半。
能不能解释一下。是不是正问反,反再问正。为一轮?
30秒是指在一次质询中,还是一轮质询中,还是两轮质询中?
也就是原来的一个问题,提问方不超过10秒,回答方不超过20秒的改良?
还有就是反驳可不可以由作最后陈词的人来作。设立反驳的目的又是什么?是为最后结辩整理思路吗?我认为把观众的提问放在结辩之前,反驳之后比较合适。这样避免不会给人一种反驳与结辩是重复的感觉。自由辩论过后替补也可以把刚才己方每抓住的对方漏斗,或者是刚才想反驳但被对手打岔过去的问题。再就是可以把想反驳但论据不肯定的东西确认之后在提问。
这是我的一点建议,还请大家批评指教。
发表于 2003-11-22 12:31: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种基于自由辩位的赛制设计

[这个贴子最后由wh83在 2003/11/22 01:13pm 第 3 次编辑]

   好一个新设计!蓝腥是不是有向王茗茗靠拢的嫌疑?
   你这个所谓的“新设计”的整体框架和环节安排完全照抄我在〈海纳百川〉之二“辩位安排”中的和〈大辩论〉一书中“赛制改革与新模式说明”提出的新赛制,(原文在http://www.bianlun.net/bbs/cgi-b ... topic=11&show=0
http://www.bianlun.net/bbs/cgi-b ... ;topic=5&show=0)就连你最为反对的,自由辩论后的辩驳(驳论或反驳)都照搬不误,实在太给我面子了!
   蓝腥的“新设计”和我在〈海纳百川〉之二“辩位安排”中的03赛制四人自由辩位改进版在环节安排有惊人的相似,只是又加上了我最早提出的,也是蓝腥最为反对的自由辩论后的一分钟辩驳环节。。http://www.bianlun.net/bbs/cgi-b ... ;topic=5&show=0
   两处小改动只有“陈词分两次”、“替补提问”,这还是潘榕的创意;剩下的只是盘问分四轮(反方问正方是第一轮,正方问反方是第二轮,依次类推,02、03年的规则有明确说明),即你所谓的两轮,这也完全照搬2002全辩会的盘问安排。至于这几处改动到底是锦上添花,还是画蛇添足,还得另说。总之,有一点你自己的东西吗?你为何不把你那个四辩30秒反驳加上,给这锅大杂烩再添勺饲料?
   还有一点我不得不指出,如果你要“抄用”也应该看明白了再抄。在〈2002全国大专辩论会记实—大辩论〉一书中“赛制改革与新模式说明”一文中,我之所以把嘉宾提问放在辩驳(反驳)之后,总结陈词之前,(正如 海格里斯 所说)是为了避免反驳与结辩是重复的感觉,为什么要设立这个环节,有什么作用和进步,海格里斯 的这几点疑问都可以在〈2002全国大专辩论会记实—大辩论〉一书中“赛制改革与新模式说明”一文中找到答案。你倒好,为了显示自己的不同,无视新赛制与03赛制的不同,东拼西凑,胡乱嫁接,画虎不成反类犬!
  最后,我想说的是,辩论赛制这种东西,说白了,一文不值!无论谁设计的,别人采用了也不会提你的名字,更不会给你付专利费。大家想对我的赛制取长补短,我也不反对。但是,当你写文章,设计你自己的赛制时,如果采用了别人的创意,起码应该注明出处吧?这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对你自己的尊重,基本的学术道德总该有吧?希望岚星以后注意,别再犯这样的错误。
 楼主| 发表于 2003-11-23 01:04: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种基于自由辩位的赛制设计

首先我已经说了这个赛制是我和潘榕共同设计的。何况陈词分两次、替补提问严格说是厦大的创意(至少潘榕也是从那里得到的),李琦老师的文章里早就说明了。

其实wh83说的对,这个赛制本就没有什么环节或者思想是我原创的。但这有什么关系呢?不过说到整体框架和环节安排完全照抄你的赛制,和四人自由辩位改进版有惊人的相似。这个我是不知道从何说起。你后面就已经举出至少有四处明显不同,涉及陈词、观众提问、攻辩、驳论,这样两个赛制如果一定要说相似,那我看十年来所有的赛制大约长得也都差不多。

一分钟辩驳环节,一开始和潘榕讨论时我也仍然并不赞同加。只不过后来发现如果少一个环节,四人辩位很难设计平衡,而treeing也提出他曾经想到了一些说明这个环节必要性的地方,只是那天忘了。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也不妨加上试一试,看试用的效果再定。

至于这个赛制是好是坏,我发在这里本就是让大家讨论的——难不成wh83你的帖子都是不允许讨论的?那我建议你下次发帖时前面加两个字——“通知”。不过希望可别再在没经过组委会同意的情况下就通知一个“XX辩论赛赛制”。=P

至于把反驳放在自由辩和评委提问之间,我的确没有注意到你那篇文章里的说明。不过你这么一说我是觉得很有道理,应该更正。

最后要说明一点,这里发表的只是一个讨论帖,不是严格的学术论文。论文里我会写大量脚注尾注,但如果是和朋友讨论论文里的问题,或者哪怕是做一个PPT去班里演示,我想也没有必要把这些一一列明。正如wh83所言,设计赛制时压根就没人想着去要“冠名权”或者专利费。^.~

 楼主| 发表于 2003-11-23 14:37: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种基于自由辩位的赛制设计

仔细想了想,还是把替补提问放在自由辩前更合适。

替补提问的用意不仅仅是加强参与,更重要的是通过第三方视角提出一些场上队员并未注意到的地方。或者说,这可以是一路奇兵。传统的观众提问放在自由辩后,基本上大局已经定了,所起到的只是参与效果——因为只有提问和回答,没有交锋的机会了。而自由辩前的这一路提问,如果打开了局面,自由辩中场上辩手更能把握战局。

反驳和结辩放在一起,如果结辩仍然按现在的做法,那肯定会有重复。但如果结辩换一个方向,恐怕就不一样了。如果反驳更强调清扫战场时的清点战利品和“打落水狗”,那结辩则更强调补位协防、在更高的层次上整合双方的观点并升华主题——这里强调的不是朗诵式的升华,而是对于辩题的理解到达更高的一个境界,可以说已经是高于出题人本身的理解境界,在了解正反方法的辩题高度的同时,也对于出此辩题本身的意义了然于胸。这样在陈述之时可以高屋建瓴、娓娓道来,既不会急功近利的喋喋不休又不会仅仅立足己方一味升华。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如果反驳像胡渐彪,那么结辩就是黄执中了。

发表于 2003-11-27 14:48: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种基于自由辩位的赛制设计

 岚星,当初我只怀疑你的水平,现在我却不得不怀疑你的道德水准了。
 人如果到了这种地步恐怕就没救了。明明抄袭他人创意,却大言不惭的以所谓的讨论来遮掩。大家可以自己对照,说句公道话,岚星有没有抄袭我的创意?
 难道抄了人家的东西,改了几处就成自己的了?难不成你的硕士论文就是怎么完成的?论文论文,也是讨论嘛!
 你说“已经说了这个赛制是我和潘榕共同设计的”,我看不如说是潘榕对我原有赛制的更改更为贴切。你自己扪心自问,所谓的“新设计”有一点你自己的东西吗?
  就连潘榕自己都承认基本照搬了我的整体框架和环节安排,是对我的赛制的改进,你却依然死不愧改,连一点歉意都不想表示,我实在不想到你已经堕落到这种地步了。
发表于 2003-12-1 13:03: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种基于自由辩位的赛制设计

   岚星,可找着你了,你和我闻朝公是同道呀!
   我说WH同志,你算什么东西?小毛孩子。人家抄袭你的创意怎么了?抄你的是看得起你,叽叽歪歪什么呀?有本事你也抄呀!本来就是天下文章一般抄,你抄我的我抄你。岚星,用不着搭理他,抄袭有理,剽窃无罪!
   WH哥们,以前俺也看过你的文章,你确实很有思想,确实很有才华,以后前途无量。只可惜,你太嫩了点,这样下去要吃大亏。
    现在岚星不过是在BBS这样见不着光的地方抄袭了你关于赛制环节安排,框架等创意,你就气成这样了,发这么大的火。要是你上了硕士博士,明明是你原创的论文,你的导师却明目张胆的把他的名字放前面,你怎么办?跟导师翻脸,跟他闹翻天?搞笑,你不想毕业了?你还是得忍气吞声吧?所以,俺劝你把心放宽点,忍着点,俗话说,百忍成精,时间长了就习惯这世道了,争来争去不值得。
 楼主| 发表于 2003-12-6 00:34: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种基于自由辩位的赛制设计

[这个贴子最后由岚星在 2003/12/06 12:49pm 第 1 次编辑]

呵呵~~好吧,既然这么说,那我就正正规规地把主要参考资料列一下:

本赛制设计基于2003国际大专辩论赛赛制,引入了自由辩位设计和对辩环节。其中根据王衡的建议(《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从2003国辩会看辩论赛的创新与发展》),将对辩环节移到了质询(即攻辩)环节之前。考虑到立论时间短,辩手往往不能很好的建立己方的立论架构,因此结合李琦老师对厦门大学赛制的设计,将陈词环节修改为二人合计时间(《辩论赛的创造性展开——介绍一种赛制,阐述一种立场》)。潘榕从增大辩手参与面和提高问题质量的角度出发,把传统的观众与嘉宾提问环节改为了候补队员提问。驳论环节的引入受王衡(《赛制改革与新模式说明》)的激发,在本赛制中的作用有二:一是使辩手责任分配能更平衡;二是使总结从原来的一人完成改为由两人完成,从而为多角度、多风格的总结提供了可能,总结时间实际上的延长也使辩手能更从容地从全局上总结双方的阐述,以求让观众更好地加深对辩题的认识。


最后就这个问题说一句我的态度吧。

我不认为抄袭有理、剽窃无罪,但我认为在非正式文献资料中,没有必要对引用他人资料、理论(不管是直接还是间接)写清出处说明。不要说是一般的讨论,就算是报告会上的PPT或者讲义,没有写明参考文献、脚注尾注也都是很正常的——而且就我所知,不仅仅中国,就算是西方学者做的报告也没见到有几位弄得跟写论文似的。

发表于 2003-12-9 00:01: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种基于自由辩位的赛制设计

吵什么吵啊,大家都不是发明,关键是探讨制度本身,谁设计的又有什么关系?
发表于 2004-1-11 12:00: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种基于自由辩位的赛制设计

我在所有岚星设计的后面补充了一个复旦型

陈词一:1辩、陈词二:2辩
对辩:3辩
质询:2、4辩
小结:1辩
反驳:3辩
总结:4辩

说明一下,这个适合于我们的辩论情况,辩论水平参差不齐,一辩较弱、二辩居中,三辩反应快但是逻辑不好,四辩逻辑强攻击力强但是语言不够精彩。各有缺点各有优势时用的。适合我们这样的高中辩论队

发表于 2004-1-13 10:42: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种基于自由辩位的赛制设计

吵什么  
 大家都在为辩论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闻朝公 你别明褒实贬
 岚星 是你说的那样么?
玩文字游戏有意思么?
   

发表于 2004-1-16 10:42: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种基于自由辩位的赛制设计

西安交通大学给我的反馈意见:

    关于赛制,他们提出:这个赛制比较复杂,建议再考虑一下质询和替补提问的重叠性,后者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和前者有重复之感,可以考虑取消后者。观众提问的目的是提高观众的参与度,如果担心观众的问题不够质量,就干脆不要观众提问,这样搞一个折中反而不好,可以在比赛后以参赛队伍才艺表演代替。

 楼主| 发表于 2004-1-20 16:54: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种基于自由辩位的赛制设计

我对西交问题的回答源自我的一个思想核心:
赛制的设计只是提供一个舞台。质询和替补提问如果都是事先设计的,那的确形成重复。但由于替补提问不能连环发问,所以更偏重于解释型问题——也就是wh83提出的,那种不适合在质询中提出的问题。而这种问题最好是现场炮制。更何况替补和场上辩手的不同身份本身就可以形成思路的补充,也就是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如果能做到这一步,自然就不会有西交的朋友担心的问题了。

当然,这样说的条件就是:替补的水平要有所保证。因此在一般的校内比赛中,出现重复的可能性的确大得多。如果实践中证明达不到设想的效果,那我也很同意西交的建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8-3 07:58 , Processed in 0.05245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