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201|回复: 3

12.29辩...网络语言冲击了还是丰富了传统文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30 00:03: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游戏人生 于 2009-12-30 00:06 编辑

主席:新手上路

正方:网络语言冲击了传统文化
(于归  红色字 11号 加粗 )

反方:网络语言丰富了传统文化
(千里雪  黑色字 11号 加粗)

观众:其他(小)
请观众不要用主席和双方辩手的字体
否则T出本群


于归:
网络语言不伦不类,不能登大雅之堂,必须等待规范化来化掉它
不然它会对传统文化造成巨大冲击

千里雪:
经本人意愿决定 我站在反方观点上 也就是网络语言丰富了传统文化 语言的作用在于应用 在于思维和交际 网络语言的大量出现必然有其出现的理由
1 网络文字具有通俗性  他是在人们进行网络沟通 为了适应快捷的网络交流而存在的 网络语言通俗易懂 为大众所接受 这顶有力于思想的交流和碰撞 所以有利于文化的传播
2 网络语言具有便捷性  很多句话才能表达清楚的东西往往用网络语言很快就能说明白 这样无形间符合了现在快速的生活节奏
3 网络语言具有趣味性 相对于传统文化而言 他更加贴近人们交际时的需要 我想对于同样一篇文章 肯定趣味性较大的比较吸引人吧
所以综上所述 我坚持认为 网络语言的出现 有利于文化的交流 是对传统文化的补充和丰富

于归:
网络文字具有通俗性     对方辩友所说的通用性只存在于网络人群?
网络语言具有便捷性     很多简化过的网络语言都是有违语言规范的!繁多的网络用语和符号随然有一定的特点,但是很多都是错别字!
而趣味性是看个人观点的    不是每个人都会觉得网络语言具有趣味性
所以综上所述 我坚持认为 网络语言的出现 会对传统文化造成冲击  


我方的观点是,网络语言冲击了传统文化。
我们不否认网络语言的通俗易懂和简介性,不过,虽然不是所有的网络语言都丰富了传统文化,但是网络语言一定冲击到了传统文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一些专家认为,网络语言也是一种语言实践,能在学生中间风靡,就说明它是有生命力的。但是,如果用网络语言写出来的东西大部分看不懂,影响了沟通,也就失去了语言的意义。
而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在使用这种网络语言的时候,久而久之会将中国传统语言淡忘。


千里雪:
对于对方辩友的观点 我持怀疑态度 他只是在陈述网络语言的某些特点而非其全部特征 我不否认网络语言的出现本身有一定的缺陷 但是它所带来的有利一面相对于其却小来说要大得多 但是我想说的是 网络语言之所以被称之为网络语言 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 这就是区别于传统文学的存在 我们不能带着有色眼镜看网络文化 所谓语言规则 只是存在于人类对于语言认知中概念化的认识 他是因时间而改变的 难道现在的生活用语和古代的用语就一样吗?错别字的问题 难道在传统文化中就没有出现吗?至于趣味性我们不要求全体人都认为它有用 我们只要大部分人认为其有利于传播就可以了


于归:
对方辩友   我方并不是歧视网络语言      而本次辩题是网络语言冲击传统文化
网络语言是随意的   并不严谨   有违中华传统   但很多青少年往往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乱用网络语言。这会影响到学生对传统汉语的学习也会影响到思维逻辑的训练!


千里雪:
对方辩友我并不认为你说的观点成立 我也没有说你歧视网络语言 你刚才所说的不严谨 难道日常用语也那么符合语言规则吗?你认为青少年经过学校的教育 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吗?难道他们使用网络语言就一定会造成思维混乱吗?


于归:
青少年政治语言习惯的养成期,遭遇不伦不类的网络语言当然会造成思维混乱!    对方辩友是有语言的辨别能力的吧?    那么请问,“青蛙”,“恐龙”是传统文化还是网络语言?


千里雪:
青蛙 和恐龙当然是网络语言 经过网络传播 没有任何人还不明白这两个词语的意思啊 这就是说 这两个词语早已被人赋予了新的含义而且为人所接受了 所以说丰富了传统语言的含义啊


于归:
我方再问:那么看来对方辩友已经把它们看成了网络语言,首先想到的是它们是网络语言,却没有想到,它们原本在传统文化中就有,对方辩友,它已经让你的思想发生了转变或者说混乱,这不正是网络语言冲击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吗?


千里雪:
语言的存在不是预言  是不具备思考的先后性的 请对方辩友明晰这一点 而且对思想的冲击和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完全是两个不同的体系 难道你看过传说中的网络文字之祖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后 就会否认四大名著是经典吗?

还有对方所说 类似现在网络上赋予新含义的词语 判定一个词语的具体意思是要放在具体语境中的 对方所说的传统文化中的中性词语如果不放在具体语境中 你就一定能确定它的含义吗?


于归:
当然不会否认四大名著了那是传统文化的精髓!看来对方辩友也把网络语言和传统文化也分得很明白嘛,也就是说,对方辩友承认,网络语言并不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而这样就不可避免的会对传统文化带来冲击!
就语境的问题很多学生往往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不分场合乱用网络语言。难道这就不是对传统文化的冲击?


千里雪:
我想请问对方辩手 你所说的学生没有认识到语境问题 那我想请问 不分场合乱用网络语言最多只能说明网络语言应该受到规范 并不能说明网络语言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啊!

还有我说的 明史会有多少青年人用心地去看?我想很多人看到那个大部头的名著都会头疼吧!但是自从当年明月在网上发表那部网络语言相当之多的《明朝的那些事》以后 看这本书的青年人是不是相当之多呢?

难道他们不是因为自己感兴趣了 所以才接触了传统文化呢?

规范化 不代表否定啊!


于归:
对方辩友再次提出了错误定义!现行的语言规范正在面临着“礼崩乐坏”的威胁,因此必须对网络语言进行纠正,必要时要通过立法禁止。

哗众取宠的网络语言并不适合学生   《明朝那些事儿》在语言家中并不受好评


千里雪:
所谓“礼崩乐坏”指的是彻底的摧毁掉 但是大家都看得到 传统文化书籍依旧作为书店重点推荐的文化知识遗产所存在 难道现在的学生接触过网络文化后就会否认传统文化的重要地位? 在我所阐述的论辩中文化存在的最重要意义的是指为民众所接受 正所谓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嘛! 评论家出于自身的观点只是指出自己的看法 而不是官方的看法 并不严格也不具有客观性

所以不具备你所说的判定元素



于归:
现在网络书籍已经很畅销了!很明显传统文化正受到网络语言的冲击、渗透与同化。
对方辩友说“在我所阐述的论辩中文化存在的最重要意义的是指为民众所接受”-------为民所接受是否就体现了网络语言对于传统文化的冲击呢?


千里雪:
对方辩友在曲解我的观点 我说的为民众接受指的是他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的延伸和丰富 网络书籍畅销就会说明传统文化受到网络文化的同化么?文化本身的存在便具有包容性 难道你不这么认为吗?所以说他们单方面的渗透同化并不科学。

渗透同化难道就不是丰富的体现吗?冲击的含义不是渗透同化而是彻底破坏吧?感谢对方辩友赞同了我的观点


于归:
对方辩友说“为民众接受指的是他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的延伸和丰富”-----对方辩友请注意我并没有曲解你的意思    网络语言,是一种网友或完全自创,或通过改变传统语言的意思、用法、语音等而生的,流行于网络的语言。并不能作为传统文化的延伸!
冲击指撞击冲锋,比喻严重的干扰或者是造成很大的触动    并非彻底的破坏
事实是对方便有曲解了我的意思••••••我并没有同意对方辩友的观点


千里雪:
网络语言并没有队传统文学造成严重的干扰或者是造成很大的触动啊!对方只是在单纯地说 因为网络语言使一些学生混淆了语境或者说网络书刊大量发售就对传统文化造成了冲击 这样说是不是很武断呢?而且因果关系也不明显吧!

难道没有网络文化就没有学生混淆语境了? 就没有外国文化的所谓的“冲击”了?

学生日常生活中使用网络用语 难道和各地方方言不是同一性质吗?

于归:
外国文化的冲击当然会存在!著名作家白先勇在讲述现代汉语命运时曾说:“百年中文,内忧外患。”“外患”是受西方语言冲击,“内忧”则是受到网络等新兴传媒的冲击、渗透与异化。
网络文化只会颠覆传统语言!

地方语言是在传统语言的基础上形成的,和网络语言不能相提并论


千里雪:
对方辩友 你在曲解白先勇的意思 我想他的内忧指的是中国作家的青黄不接 而非网络等媒体的异化吧
网络语言难道是架空传统用语出现的吗?

恐龙难道不难看吗?青蛙、、、你会认为他很英俊?


于归:
应该说网络语言是在中文的基础上变异的!发展是在正常情况下按历史规律或事态走向所作出的提高认识与改变方法!而并非像网络语言一样天马行空,无所顾忌!传统语言一直要求规范性,网络语言的基本本质是简洁性和随意性。
所以说网络语言冲击了传统文化!

千里雪:
。。。我想指出的是 对方构建理论的基础本身就存在问题 语言的本质在于包容性而非纯洁性 什么时候语言文学也要讲究血统了?那你如何解释外来词?


于归:
不算架空但是算变异!

“恐龙难道不难看吗?青蛙、、、你会认为他很英俊?”(引对方话)
恐龙和青蛙和咱们不是一个物种    咱们不可能辨别它们的美丑!  请注意是“它们”!

   中国传统语言文化是一种基于中华民族可信价值观的经典文化,它高雅的意境与广泛的适用性,无疑应为我们继承和发展。而网络文化个性的张扬、故弄玄虚的搞怪,直接干扰了传统语言文化的价值体系,在其根本上造成了冲击。试问,一个去核的细胞还有什么发展与繁荣可谈呢?

      综上所述,我坚持认为,网络语言会冲击传统语言文化!


千里雪:
。。。我不结辩了。。。立论已经给出来了。。。












。。。。。。。。。。。。。。。。。。。。。。。。。。。。。。。。。。。。。。。。。。。。。。。。。。。。。。。。。。。。。。。。。。。。。。。。。。。。。


千里雪  23:21:40
我说下我的发言吧 我提出三点理论 但是整场比赛其实就在打一个文化的普遍性和包容性
于归  23:21:53
是的
NaiPing  23:21:55
整理好了
千里雪  23:22:21
而且其中很多例子都是在用对方的发言。。这点来看的确准备不充分

阿昊  23:23:16
我觉得正方一定要在立论稿强调 究竟什么才算是传统文化 还有一点要强调网络语言并不等同于网络文化
千里雪  23:23:18
就辩题本身来说 冲击和丰富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本身界定就不是非常明确
不予天愿  23:23:26
我挺不住了~~~~~周公在召唤~啊~

sнīne  23:23:27
大家寂寞去吧

于归  23:24:19
立论呀              传统语言,是历史上传承下来的具有规范语言体系的语言,而传统语言文化则指,通过传统语言所体现出的物质、精神财富。
算不?
于归  23:24:23
嗯嗯
千里雪  23:24:39
就辩题本身来说 冲击和丰富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本身界定就不是非常明确
这点估计于归也发现了
于归  23:24:48
咱下了   明天还要补课••••••
千里雪  23:25:07
。。。我也睡。。。
千里雪  23:25:11
大家886
于归  23:25:12
是的  可惜没有你利用的好
阿昊  23:25:16
都下了吧..我还有半小时帮他们整理一下..
新手上路  23:25:21
各位晚安!
发表于 2010-1-4 23:39:1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来支持一下~~~~~~~~~~~~~~~~~~~~~~~~~~~~~~~

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
发表于 2010-3-9 18:55:2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感谢分型
发表于 2010-11-27 16:37:10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顶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8-24 02:21 , Processed in 0.10775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