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073|回复: 7

[海峡赛] 2009年第八届海峡两岸大学生辩论赛冠亚赛(大学发展应该重量不重质?or重质不重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23 21:35: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努力人生 于 2010-2-7 18:05 编辑
; z% s" y  h/ S: L1 o# n" x) b: J' U- R

2009年第八届海峡两岸大学生辩论赛冠亚赛6 |6 m8 ~& U: v8 ^4 x9 x0 @
----大学发展应该重量不重质?or重质不重量?! G/ ?, ^/ j$ z' L! F5 x# G2 [7 j

  \2 m3 r- }2 b7 N比赛时间:2009-7-26  H* ]2 E/ x1 N/ ^
6 ?( q8 Y, y/ i* s. b
对阵双方:郑州大学VS东吴大学- Q( A3 {3 X1 |" h) ^8 M3 Z
3 I: }1 |! E6 }; V3 q0 M: N& A+ C
主席:黄执中

* {3 C# U1 R7 L+ R0 x* S( m6 k# P

: K' ?3 l7 ?; O2 k0 j3 e. K. W% M: m% Y/ V. B
正方:大学发展应该重量不重质(郑州大学)9 s% @: b( t7 U' D8 j/ M; |
一辩:陈 垚(文学院)
) E, N2 r5 ^. ^2 L" }! }1 ]二辩:刘永珍(文学院)
- A, \' t! v/ _1 Y2 h: j' ]三辩:陶冬冬(化工与能源学院)5 J6 o' k- b3 c* N4 R  N0 S
四辩:李梦竹(历史学院)
' Q( F2 p! ^, {
! _# F+ i" r1 [) n6 O9 \反方:大学发展应该重质不重量(东吴大学)
- ?: w+ J5 e' L: O2 V% ^0 {/ `0 |一辩:许琴筑(中文学系二年级)
, R0 Y9 D$ D- Y  ^6 t( E二辩:锺岳(经济学系三年级)* N/ T) u/ Y$ T7 t2 d
三辩:杜玮伦(会计学系二年级)& ?" n8 ?8 i6 h5 `0 H* N
四辩:张哲耀(中国文学系四年级)
8 V7 G( h2 Q" l$ f9 n: g
) m! W9 J, @2 V. M- g/ z: P- |- B
7 P9 Q$ _  R+ ^, k
( I1 y8 D. Y; Y/ I主席:那这场比赛当中比较特殊的是因为今年已经是海峡杯的第八届了,那东吴大学这不简单呐,因为在八届的比赛当中,东吴大学有四次都打进冠亚赛,那我是不晓得还有什么样的比赛能够在八届当中有一半的时间都能在冠亚赛当中见到东吴,真的是非常稀奇!好,会令人想起,不知道另外一半的时间会是在看哪一些学校?好,OK,没有,我们直接切入重点。好,在介绍完双方辩士之后让我们来看一下今天比赛的辩题。今天比赛的辩题呢,在正方,是大学应该重量不重质!反方,应该是,大学应该重质不重量!那现在本席正式宣布,2009第八届海峡两岸大学生辩论赛决赛正式开始!首先进行的是陈词阶段,每次陈词的时间是三分半,由正方先行陈词,三分钟时会按铃一响,三分半时会按铃两响并且停止发言。现在我们请正方一辩开始陈词,有请!
! F  g4 [. a9 P$ n' q( ~6 A" ]: i" {6 \2 I! S

3 e/ ]* j& q" B& ~正方一辩:谢谢主席,再次问候大家!就在半个月前,7月11日,我们国宝级的九十八岁的季羡林老先生去世了!我们有感于先生生前为支持一所民办高校的发展所产生的故事----那是他传奇一生中一个美丽的注脚。但我们更有感于中国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道路上所迈进的每一步都踩得这样深与这样重!今天,我们就像在过一条河,彼岸是大学发展的美好前景,而在过河方式上,我方选择“重量不重质”!# N( _% g4 ~& X0 s
: U& \: w# {4 O8 a1 t; V7 ?! n
首先开宗明义,让我们来看一下,今天辩题中的这个“重”字,我方观点认为当取《现代汉语大辞典》中“认为重要而认真对待”之意。因而今天我方所谈的“重量”就绝不意味着“盲目的扩张和增加量”,而是以一种科学严谨的眼光去关注大学发展全局中“量”的变化,使其被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并在量变的不断积累中优化结构、厚积薄发!# g" j+ _+ `& n" l4 I" K4 p1 V" }
* a0 l$ X& ]. k1 [/ B
其实当我们每一个人生而为人的时候,就应当平等的拥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但是我们看到一个残酷的现实----那就是中国内地高等教育资源的供给远远未能满足国民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多少学子为了挤过高考的独木桥少年白头!然而,我们看到的更加残酷的事实是,如果大学发展重质不重量,那么必然使得大学的门槛越来越高,已然已经有限的高等教育资源必然会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当精英主义教育的论调大行其道的时候,大众教育该何去何从?而我们的教育公平是不是就要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l' d5 N8 a' ]8 S! [4 K+ x9 c# N+ K, {5 {
5 r2 i9 J, y& |$ P8 v; H% B, f& B( b
量的存在是必须的!因为当我们今天在这里真诚的赞叹台湾高等教育发展质量之高的时候,我们必须看到这样一个事实----不要忘了,几乎百分之百的入学率背后是有足够多的大学在做支撑。那么台湾有这么多的大学,难道“质”就不好了吗?也不是的!因为一定规模的量的存在,必然会自然而然的导致出一种竞争与合作。而在竞争中实现你争我赶,百花齐放,又在合作中实现资源共享,互补互帮!
& o- @3 z$ f+ Y4 f7 o7 b, `; @/ W7 I. N
蔡元培先生曾经说过“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请教对方辩友,如果没有量,如果我们不重量,那么,何来“大典”可以囊括?何来“众家”可以网罗呢?. ~9 j# u8 O- q/ h- r  K! g6 [$ n

+ x1 |' C& T- A5 Z  R* k今天我们看到,大陆有298所高校与台湾的108所高校签署了高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的协议,当这个令我们欣慰的数字摆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是有理由相信,大学发展应该重量不重质的,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种不让土壤所成的泰山之大与不让细流所成的河海之深!谢谢大家!
8 l0 U, h" d$ i1 J* S4 S7 u1 o* {/ P* J' g0 p& r
6 z) s0 \9 p  R
主席:好,感谢正方的申论。e…这是一个坏习惯了,虽然知道不干我的事,我还是抄了论点。好,接下来请反方一辩进行陈词,时间一样是三分半,有请!
0 H$ r8 [6 V3 D! x. i& b" y& n: C8 ?# B+ `  h; n

4 ?4 i7 }+ F( \; I  H. }反方一辩:各位好!大学教育的目的为何?大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格以及专业知识以及智慧的培养。今天让凡夫俗子成为一个中坚的知识分子才能够经世济民、润泽大众。但可惜的是什么?可惜的是教育资源有限!大学发展在追求质或量的同时往往不能鱼与熊掌两者兼顾!所以今天让我们讨论的价值核心在于什么?在于两者有冲突的时候,究竟在何种信念的大学发展才可以让我们在国家、社会以及个人中创造三赢的局面!而我方认为是以质为重!* f+ e# {! F: f! a5 z% `

9 K9 `& N5 F* e: ?& T" g  h! V理由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做分析:首先,“量”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本身没有任何评价。1到10之间谁优谁劣其实无从判断!但是“质”,则是有一个价值的排序,质的好坏深浅影响我们对它的评价。比方说一个有情人或一个负心汉,虽然没有数量上的概念,可是却可以让我们判断谁优谁劣?回到今天的辩题来,今天在一个专业分工的社会底下,要有竞争力,那我们必须要掌握的是什么?在知识技术上通不如专,专不如精,所以说大学如果不重视质的话,那会发生什么样的效果?如果只是追求账面数字大便是美的假象,内容空泛,培养出大量身胸墨水的一些草包大学生----这难道就是我们对知识分子的期待吗?
+ i( j) `, w" U% B# P. {
) Z+ r% y6 A* M# a1 P6 v其次,追求量的发展也要看品质的保证。一间工厂它每一天都可以生产出100辆跑车,可是,它不能动!这样充其量只是为了让自由回收业者可以大发其利,但是汽车工业的成长却毫无帮助。同样的道理,大学作为一个培养知识分子的最高殿堂,如果不维持它的品质,那么我们还能期待什么呢?今天一个品质的维护才能促使我们有向上的动力呀!如果说今天大学的品质教学马马虎虎,做研究敷衍了事,那么今天大学生在走出校园的那一刹那,又可以为国家创造什么样的竞争力呢?不过就是让我们感叹,再次验证了“百无一用是书生”而已!
4 Z9 @: |9 Y% h/ S# V% g+ p  |6 s' Z  J4 ]$ \* r5 U  K2 M9 E
最后,回归到现实的问题来,大学发展也应该是重质的!根据《新宽频媒体知识》一书指出,相同领域的技术,每两年就会成长一倍!知识的替代性很高!所以说今天,知识的数量上面是多元且复杂的,但是质的保存期限却越来越短,也就是说我们可能穷极一生都在追求不断累积的知识而只能学到皮毛,不能样样精通!但是只要我们可以在这些知识的领域上更加的研究深入的话,那么便可以保持我们的竞争力,美国麻省理工大学之所以在电子工程可以维持龙头竞业,而德国的哥廷根大学之所以可以在法学界执牛耳,重点是他们不是以学生的多寡或者是科系的多寡来以量取胜,而是因为他们可以在品质上有所坚持才能维持今天不败的地位!所以说我们要说的是,我们不是精英教育的傲慢,而是我们希望社会有更好的发展!谢谢!
0 O3 h% D$ L. k9 J2 G+ p& X
' Y4 J% @. F0 P, _3 N" W; P) H4 p% y0 W8 b8 r
主席:好,正反双方的陈词阶段就到此结束,接下来进行的是质询环节,质询阶段总共有两轮,每一轮皆由正方先行开始,时间是两分半,司仪协会在两分时按铃一响,两分半时按铃两响,并且请双方停止发言。现在我们请正方二辩进行质询,并由反方派遣任一位辩手进行答辩,时间两分半,有请!/ o3 e7 U0 V& b' {' W0 g4 h

/ x$ ~% P  z& Z9 c" }& a
4 C: }/ T( ^' Y正方二辩:对方辩友你好!* G4 y/ h3 V8 r
7 Q& ]: g$ f  Z4 n0 |
反方三辩:对方辩友你好!3 j' U1 R/ ]- `8 `6 Y5 m4 `

2 [( v8 U& `! o$ ?& F正方二辩:对方辩友,我们知道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大陆和台湾的交换生的计划是不是?
5 r& v( O6 E- C" v% S) Y
2 O2 u. m; a4 X2 S7 K! ^) D- K6 o0 Q- E反方三辩:恩,对!
3 |0 W) p9 a8 ~7 S) |; y  O3 Y3 H$ q- @, I- J" s9 u
正方二辩:是!那对于台湾的交换生来说难道他是认为,大陆大学的质比台湾高,对于大陆的交换生来说,难道他是认为,台湾的大学质比大陆高吗?3 Y( T' m' C- z8 T

+ n2 b: F( `6 i. e: R- S0 ^7 n/ C反方三辩:对方辩友,这或许跟质没有什么关联,原因是因为他是人生规划的问题啊!我或许想要去大陆的多,跟大陆的人民有所接触,或多了解大陆的文化----这是个人兴趣的取向或生活的规划问题。
+ u0 l% I% c+ \" h; f% D1 k+ A
. z; B$ e( A" l5 ?8 N( Y正方二辩:对方辩友说得很好!好,谢谢你!对方辩友,所以说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交换的话,我们可以享受到双方的教育资源,双方的教育资源可以进行一个合作,对不对?
% I% c+ x3 Q) y" T+ f7 I& _9 `* U/ i  X3 v- B6 \+ P: d$ |+ E$ d
反方三辩:交换学生是一个可以去那边,去多学习的一种表现。
1 c# V3 j( U; \& O; `! Z2 F. `' O
3 v6 r/ S7 t6 H* @; d/ T正方二辩:对!多学习。我台湾的大学生我就可以多了解大陆的教育资源,而我大陆的学生就可以多了解台湾的教育资源,这样的话,我在知识的量上就有一个增长,对不对?" Q% T$ R' I) X: I5 w
+ P. J; p; y2 m. t$ M- T
反方三辩:或许有所改变,但增长与否可能还要去做比较。3 s* ~/ x0 K" G1 n
2 J* @  ]. M- Z: ^( U. |5 m- g
正方二辩:感谢对方辩友,对方辩友,如果说今天这个世界上只有一所大学,你会觉得这所大学好还是不好吗?
' R1 ?5 J/ ~6 r9 @, M) ~0 H; Q/ c3 J5 k+ q+ y  N9 j& _; G5 ?: p7 A
反方三辩:一所大学?2 Z9 k* ^: L6 ]6 w9 P1 m/ k/ s) Y

3 }$ o% Y' n( O) Q正方二辩:对!假如,设想一下,今天世界上只有一所大学,你会感觉这所大学好还是不好吗?2 e% P/ [' J% t( w6 @* O' `. B

5 E; ]7 G( b% J. h8 p* w反方三辩:对方辩友,这是跟品质有关,我们要看它品质好不好才可以去评价这所大学好不好啊!# y  y5 F7 Y8 }6 y

3 {  m. p  q2 w- T! v! m正方二辩:我们要评价的话,是不是要做个比较?不然的话,这个世界上只有我一个人,我怎么知道我是好人还是坏人?7 z: G4 ]2 h3 j

' e1 i5 h8 Q. K$ n. o8 z反方三辩:对方辩友,亦或是看今天我们对大学的期待,因为大学所培养出的人,在社会里头并没有特别大的功效的时候,我们认为这所大学培养出的学生也不好,这所大学多出来也没什么意义。
* L/ B, E- h& B6 a6 u' e, ^
8 f9 H) Z2 m. F+ f4 ?3 D* P% f' G正方二辩:好,对方辩友你明显在回避我的问题。没有关系,那我就给你做一个选择:今天世界上有两所大学,那我们是不是可以选出一个稍微好的,和一个相对不好的大学?
3 \' c/ l% l; Q% C, E9 D; e9 o1 E4 A, y7 Y2 T# k! F
反方三辩:对,因为看品质嘛!可以做出比较。& n; ^4 z- x5 i* T0 f
2 b, d* T) ?1 ~, r" x) X
正方二辩:是,这个时候质就出来了!对,这个时候质就出来了!所以说今天这个世界上有这么多的大学,我们才有了您口中所谓的质的比较,前提是,有这么多所大学!
! C4 c  n0 |0 q6 |0 g& E+ p/ d
* F5 h. q' K( z2 a" R7 T0 M反方三辩:对方辩友,你犯了一个谬误哦!原因是因为我们要看的是这所大学有没有品质,对社会而言有没有意义?到底可不可以培养出人才?----这是我们对大学的定位,如果现况底下社会的大学很多,但却无益这个社会的时候,我们不会说追求大学是件好事!
- W, h- H3 g0 D4 q3 a9 h! U( i' [* `0 C, G
正方二辩:感谢对方辩友,好,对方辩友,我可以打断你一下吗?好,谢谢对方辩友!对方辩友其实今天我们谈的是大学发展,也就是要站在大学的宏观上看,而不是要看某一所大学的发展。谢谢对方辩友!9 o5 _+ ]3 k' ]) L, t
, S: p8 _& M' t* E8 T
反方三辩:谢谢对方辩友!, O% U0 Y9 B- T3 S! v0 Z1 }

6 R5 E( Z) L! ^* D
* m" Q6 H1 E  d# f# ~, h7 K主席:好,结束了这一轮斯文有理的质询之后,让我们进行下一轮,下一轮呢,是由反方二辩进行质询,时间一样是两分半,由正方任选一名辩士进行答辩,有请!, x5 T, w6 e! O4 U0 w! B( }3 @
( W+ [. l7 o9 O. K
. n. x) |2 D* f/ d3 t! C! Q; |
反方二辩:对方辩友你好,各位好!
/ l6 r% H" \' }; u4 Y  E- Z
9 {" E; r9 A$ }5 @  s5 T  j  i$ Q正方二辩:你好!& `# ~0 `! `! @, {5 q% j

( d% w5 r5 O6 j  q" t反方二辩:对方辩友,就是因为像您方一辩所说,在现代的社会,资源有限、人力有限,有的时候质、量难两全,所以才开展我们今天正反双方的辩题。而我方今天抱持的立场就是认为,为了品质的维持我们可以选择数量上面的牺牲,请问您方愿不愿意承认,为了数量的稳定,您方可以接受品质的低劣呢?; A/ Q! j) n6 N1 c
- n- S1 _$ O$ m' W6 o( i8 o' y
正方二辩:不可以接受!. M% x# Q, r  q# ?) z" h8 Y

: D# M7 u% [1 p* \- _反方二辩:所以您方也是以品质为前提的情况才去发展量,对不对?: L5 x" A& Z0 Q: N9 b

' X  _- W! T9 u, H8 d正方二辩:不对!' p/ r+ x4 R' k0 x5 C/ |
4 p1 V1 W( g$ t
反方二辩:没有品质的量您方要不要?6 `' K- S/ @9 B

5 j& I2 N! _  k- ^正方二辩:不是这样的,对方辩友!
& }2 P9 b* p, R: b9 Y' E1 A
. h  r" k; r" T) z) M2 o反方二辩:对方辩友,我的问题是没有品质的量您方要不要?
% e" h1 M# L6 u# I' q
! ~# p; d- j7 o. @0 g
正方二辩:对方辩友,首先我纠正您一点,对方辩友不要激动。我方的一辩的立论陈词当中已经说了,我们是为了达到一个大学发展质、量兼得的一个美好愿景,而不是质、量两难全!& B8 g' r$ Y% A5 b- Z  b6 U! _
+ |' ~  B' g7 H7 U: D! r/ |) l5 F
反方二辩:好,OK,好!对方辩友,我方了解!您方想要质、量兼顾,(正二:是!)而您方认为,很多的量可以既由彼此之间多的竞争创造出质,对不对?
2 x/ }' l$ Q& o; _9 Z7 S

) w0 [+ H. D1 G, J4 a正方二辩:对,因为有优胜劣汰的法则!" O& L! r- d' ~8 T% s" Y+ K7 v

% T. C1 r# V, o: }反方二辩:对方辩友!OK,好,对方辩友,在您方刚刚质询问我方三辩的时候,两个大学可以彼此比较出孰优孰劣,这是竞争之下的结果?
9 C( A# y6 P% k6 N
6 o  y/ s1 _) ]6 ?1 \正方二辩:是!
* F+ ?5 Z+ F7 E' E4 V2 u" D4 s1 |% Q0 o
反方二辩:对方辩友,40分跟20分,40分比较高,对不对?
/ \% o# W# p; a$ s2 {. k
; S- Q( w9 c% c; b正方二辩:对!% z1 H- }/ Z) m. i

  v' c$ u0 Z( R$ q1 C  w反方二辩:都是不及格,对不对?(掌声)
; i0 l! B$ Z1 e4 s0 E
( j8 M3 l* m8 ^" z) d" F0 }正方二辩:都是不及格,可是40分确实比20分更高哦!
  ?. b2 {# I+ d+ v+ F7 z4 Z! _9 n4 E6 I0 l7 m* W
反方二辩:谢谢!对方辩友,所以,你用互相竞争的方式去比较孰优孰劣没有意义,要看绝对的标准!今天就算40分比20分高,仍然不及格,学科仍然不会过,这样子的“比较好”又有什么意义呢?对方辩友,我方举…
; L. p% u) S8 v) Z4 g/ @8 u6 M! }' G& c
正方二辩:对方辩友,你能让我说完吗?/ n1 o% l  }" m6 {6 l" Q  U
4 `* n1 y, a0 f' d( Q' L
反方二辩:好,您说,您说!/ `" o6 r1 z8 J8 y

) _9 I! d' O* ]1 z  a) v, T: q9 N正方二辩:对方辩友,那是因为你已经以及格作为质的标准了,可是今天我们大学发展,到底要以一个什么样的标准我才算是达到了质了呢?今天我方三辩叫冬冬,好记好听又好有趣哦!但是不是我们其他人都要改名叫冬冬?
5 ~- `" i- B# b' o7 G: r# h4 l7 J
5 `. o" j$ E3 e5 A$ ^6 d反方二辩:好,对方辩友,谢谢对方辩友!我方继续往下问。您方认为这个质的标准没有绝对的标准,那对方辩友,您方认为,大学发展所教育出来的大学生应不应该为社会所用?
3 I6 |1 |) a- `. D1 e3 Y% b3 S7 `1 F8 b3 }  S
正方二辩:当然应该!
3 `4 E  J/ t$ y3 r  _! D+ u! Y" E& e% ?5 |) ~* W
反方二辩:没办法为社会所用的教育您方要不要?- q2 k1 w% q2 Q' y9 w- ^) z6 }; c8 y
6 ?( t8 u* L1 u0 ?
正方二辩:不要!1 ]3 B! B5 A2 o; \

; p- f1 E- j+ |0 _$ m, @1 c2 Z9 }反方二辩:教育出来的学生没有办法帮助社会创造出正面的产值,反而让社会反受其害,您方要不要?
2 s6 v) i2 q& T1 c# N
/ n9 w. {/ A3 ^! C7 I* a& ~5 G正方二辩:不要!8 z0 f3 H& X3 d- ]! ]
& g$ K+ Z! `+ L% k2 }2 g
反方二辩:对方辩友,质到底有没有绝对的标准?
% t# E2 y- u& Z/ Q
" U' V$ w2 A7 t; v  O7 {9 D正方二辩:可是对方辩友,社会也是一个大熔炉啊!社会也可以锻炼我们自己啊!对吧?我在大学接受完的教育以后我拿到社会上去历练才知道是不是一个正真合格的人!
& }' |: A0 h. M; Z, L( G
# f) J# Y7 Y. J; }7 S反方二辩:对方辩友,好,对方辩友,对方辩友,我举一个轻松一点的例子好了。(正三:好!)对方辩友,假设今天您方想要吃东西,一个可以半个仅供充饥的汉堡,跟10个汉堡可以让您吃到饱,您方要选哪一个?
' W7 h; ~( Z7 N
/ G' ?2 ^6 g( x: h% ^正方二辩:前提是我要先饱,我才能考虑吃好的问题。; v1 M( b( s, o* I; D/ G
' p1 a/ S* D# o, Y- ]1 B# W
反方二辩:对,好,对方辩友,OK,对方辩友,10个汉堡让您吃到饱,可是去年的,您方要不要?(掌声)7 d8 l8 c' k+ i! L$ y% H9 D5 {: ^
% j. [) k  H5 p0 K. }
正方二辩:可是有人就是吃不到汉堡,要怎么样考虑去吃汉堡的问题!
; S! b/ a8 h0 O4 ]8 @
& H. g! h+ `2 \5 M' T$ l反方二辩:谢谢对方辩友!谢谢大家!! j0 C/ m% ~3 ~8 l# ]8 d

6 \- r, u' y% ~& J7 I9 w. G  P$ G正方二辩:谢谢对方辩友!; A+ a: N9 {7 v7 R- n9 h* d
% h* T+ G- h* g: K- I1 ]8 h

3 e2 f& z9 H' e主席:好,接下来下一轮质询呢,是由正方二辩(口误,是三辩)进行质询,反方任选一名辩士进行答辩,时间一样是两分半。
5 F& o" O9 W0 \8 y
& s- M. r( T! D. V2 K, H& w9 e; n7 |. ?( V
正方三辩:有请对方辩友!
: f7 {5 y5 O% {8 _0 [3 W/ l/ ~8 Z6 G$ {2 H
反方二辩:对方辩友您好!各位好!
0 F4 v' Q+ H, {' L7 {6 I
) `/ W/ ]. x- B: R/ m# ~正方三辩:您好!现在我们也来谈论一个轻松的话题。对方辩友,我们来做一个比喻,您看,我很感谢台中教育大学给我送上了一杯水。现在我来问您,这杯水呀,它只能满足一个人喝,可是我方四位辩友都非常的渴,我问您,这杯水我给谁合适啊?$ f  u' _1 h; ]/ Q7 c& P
( m& B" K* r7 X* Q6 y" @; H
反方二辩:对方辩友,当然是四个人喝还是同样渴死,那一个人喝至少可以活一个人吧?(掌声)
& k$ ]" j, B) \7 L
2 w7 Y( ^& X) A0 A( F! K正方三辩:对,对方辩友您告诉我,一个人喝至少可以活一个人,对不对?活下一个人,剩下三个人就死了,对吗?5 I4 _% i/ h5 g1 u% _2 V
8 H5 F$ y6 k2 Y' S) H" u
反方二辩:对方辩友,对方辩友,让我举个夸张一点的例子。
$ L7 P, e8 R8 h# }1 T( O
- }% d+ u2 ~- L* j- C正方三辩:恩,您可以说。
- r7 p( o; t+ ]: ^8 I
  g8 E2 i- i* S: H/ d反方二辩:对方辩友,这杯水如果大家都很渴,您分给现场各位观众每人一滴水,大家都渴死,不如您方一个人喝吧!
  Y& c6 X& {/ y* p2 }( J$ @' h  J
正方三辩:好,对方辩友,感谢您已经答应了我,说让我把每一滴水给在座所有的观众,那么,每一个人都得不到满足。那么现在我来告诉您,如果现在我有了四杯水,我方四位辩友每个人都能喝到,是不是这样就能合适的进行合理的规划了呢?
7 {" ^2 q0 X) H+ l  G0 Y1 f9 _* \# Y; M; X( h
反方二辩:对方辩友,所以我们会发现,我们都是以追求质为前提,量只是多多益善,在没有质的前提之下,这个量是不会有任何意义,就好像是,一杯水可以分成千万滴,可是千万滴都没有意义!) k% t+ \  m; D! Y8 k! I

: E( Y- z; A/ p1 H正方三辩:好,好,好!对方辩友您告诉我说在追求质的前提下量是多多益善,可是我现在告诉您,我现在四个人渴,我要一个拉水车拉了一车的水,有没有必要呢?
3 K. T$ r# i$ ?, D' }& C' C1 h. N- m% M6 ]
反方二辩:对方辩友,今天您方告诉我大学发展是追求堪用的量,我方也是追求堪用的质啊!四个人想喝水我方拉牛车来干嘛?
( i3 C) g; S% l3 M& t% @% p8 L1 C( E# n( \1 R1 X2 h$ k* |9 _
正方三辩:对方辩友请正面回答我问题,我有没有必要去拉一车的水?" R& n* r0 N+ Y$ O; ^9 v+ G

- c+ R7 J$ s8 C  Q! L) `反方二辩:对方辩友,追求堪用的质,四个人要喝水当然不用拉牛车啊!9 Q# d$ F1 d+ o; |4 V5 z

/ N) n' e. i& q正方三辩:好,对方辩友,既然不用拉牛车,这说明,量并不是多多益善,而正说明了我们要把量做在一个规划合理的范围之内,这就是我方重的真正结果,对方辩友!
! K5 C' n  g4 J& S
- \9 w- B6 x1 L9 d9 c, C3 P2 |反方二辩:对方辩友,对方辩友!您刚犯了一个逻辑的谬误!' E/ \4 \/ W" f7 E

- m! G$ c& r1 _. @# u2 \正方三辩:对方辩友,您说!; |- G% v) [/ O5 }' f2 T

% ]! w( K2 X9 ~2 M. k反方二辩:对方辩友,今天我们双方都认为质跟量是要在一个堪用、比较夸张的阶段,可是就在于,维持质的品质我们可以选择接受量的牺牲,可是您方维持数量的稳定,其实会牺牲掉品质,这样的数量您方也不要啊!这不是以质为前提吗?3 }# A- ~4 V" v5 E' m. m

0 G$ n8 R2 h0 B0 `8 Z" U  J正方三辩:对方辩友,我实在不想跟您讨论一个空洞的哲学问题,因为我们知道,没有量,哪里来的质啊,对方辩友!好,现在我们看一个现实问题,您刚才一辩中谈论美国的大学,现在我想问您,您知道美国大学高等教育的普及率是多少吗?6 v) @- Y# s6 D0 |4 [. R

7 P) Q/ j; Y# w) R反方二辩:其实我方不了解,可是美国大学其实有很多很精英的学校,这些学校我才念得出名字!( F2 f; h4 y7 e& d. w: j0 @
3 P1 w+ h8 d) ]2 G+ v! F* o
正方三辩:好,对方辩友,您不了解我告诉您,美国教育普及程度,大专以上是50.1%,与70年相比,研究生的比例上升将近14%,是什么导致了这个结果,您能告诉大家吗?谢谢对方辩友!6 l) D; s0 b6 [& i- q' R# A

/ c& a1 d) ]3 \9 O6 w: J8 J反方二辩:这个结果就是美国可以在维持品质的情况之下去拓展它的量啊!谢谢大家!( J5 ~2 G  O  \

: P4 a" V7 y( l6 q
6 \! }* H5 s( B6 D主席:好,每次在质询的时候如果选手告诉你他要讲一个轻松的问题,那永远都是骗人的,听起来一点都不是很轻松。那另外一方面呢,就是裁判自己有水,如果你们真的那么渴的话,你们自己准备就可以了。那OK,接下来呢是最后一轮的质询答辩,由反方三辩进行质询,由正方任选一名辩手进行回答,时间一样是两分半,有请!# F* E6 v+ |' ?/ v- k, Y: w

+ q  n8 P* H, g
' L% Q( l5 @; _& o2 K( j0 M反方三辩:对方辩友,您好!
7 J+ v8 I+ q. Q
0 @, A# k9 Q3 f- {- D正方三辩:您好!
& k, g  K. }3 e3 H, y" g6 l* U9 |2 L& U+ d4 z. E4 m/ r
反方三辩:对方辩友,大学之所以要办教育就希望培养为社会所用的人才,对不对?9 t3 d$ {1 Y+ l# M* g+ g3 y0 U

, V) R$ X0 i. o1 U正方三辩:对!但不是精英人才,因为世界不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
4 }) O" h' [. m0 G+ k  s: W8 g' @6 x. O2 v: T
反方三辩:好,谢谢对方辩友!我知道了,对方辩友,但是啊,根据美国研究调查告诉大家,由于时代变化的快速,知识的爆炸,导致大学生所学的知识将会在四年内全部被淘汰,对方辩友,这不就恰恰显示了,咨询的量变多了,但保质上却变得更困难了吗?+ W7 _. `( ~( b6 w' K  @
% ]3 S( Y0 ^0 \" w( d
正方三辩:对方辩友不是在跟我们讨论质与量的关系呀,您是在跟我们讨论这个大学生就业,然后他淘汰,还是说告诉我们大学生在大学里边学的东西以及他到底学了多少东西啊!
7 w, E7 Z, p& P6 F, D
1 O0 A. S- d& J5 N反方三辩:对方辩友,可是你跟我说的是…谢谢对方辩友,但是我们达到一个前提是,今天大学之所以要办教育就是希望能够被社会所用,但现在办教育的结果却导致大学生不能被社会所用,不就恰恰佐证了我方观点了吗?再问对方辩友下一个问题,对方辩友,您方要重量,对不对?
% K6 f5 t  q4 ?* _; ?3 L% c/ E3 s' Z: H) |: z9 q6 H& |- f6 j
正方三辩:我方是要重量,但并不是说不要质。
0 m! ]( l1 A# t3 m- M$ X/ G" g! V7 Y4 z% Y
反方三辩:好,谢谢对方辩友!那么假设一个问题,你现在时一所大学的校长,你要扩充学生的名额,而这个时候,您方在现况底下,人人都想上大学状况底下,是不是降低入学门槛就可以达成?, A" I. V2 \4 f3 k7 ~: z

* K7 K2 @' T; d6 V& \' e) m正方三辩:对方辩友,有的时候我们是在为了,因为大学教育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培养精英人才,而这个时候是普及全民教育,我希望您能明白这点社会责任!谢谢对方辩友!+ K) k9 J" O9 l& I

! D! K: Y9 U# `. V1 h2 N反方三辩:好,谢谢对方辩友!但就您方刚刚的立论时候告诉大家事情,您方认为现况底下大家都想念大学,这时候降低门槛确实是一个方法,那对方辩友再问你哦,那除了降低入学门槛之外,请老师,盖校舍,买课桌椅是不是必须的?
/ |( A' e7 m, H5 X! l* x7 a5 _2 E
- i. `# u. f9 U) _; A正方三辩:是必须的,对方辩友。 . i  @" c' I) E2 G4 l
+ v% W/ L/ s+ u0 n
反方三辩:而且都得花钱,对吧?% y$ V/ L: u) a. h+ }- }/ M- e! ]9 r
$ H; g) ~/ l/ V
正方三辩:都得花钱,没有错!
' T3 G. @0 g8 ?. r9 {$ q7 K3 y* I! ?/ \6 E  `' l, Q9 g
反方三辩:好,所以对方辩友,我们可以知道,今天我要在量上面去追求量的时候,实际上是很简单的,我们只要花钱就好,是有明确方式可寻的。对方辩友,那我再问你下一个问题哦,如果我们想要追求学生素质的提高啊,对方辩友,我们花钱可不可以让学生的素质提高、心理建设提高、抗压性提高、社会伦理观念加深----是必然的关系吗?
% g/ ]2 E* a: [2 U0 u, w8 n9 I1 g6 D- o, P, {9 x5 ]& Y" h
正方三辩:对方辩友,您要让学生的素质的提高因而可以让学生进大学!现在有很多的学生进不去大学,他的素质怎么提高啊?!
9 e7 e4 {3 Y7 Y) w' u* \( d
; B: W3 D* H" F反方三辩:好,谢谢对方辩友,那请您方可不可以正面回答告诉我方的是花钱学生的素质会不会必然提高?----这么简单的问题。8 {$ o: w% l( k$ y/ j
2 z9 ~; n( c) }$ w( L
正方三辩:花钱学生的素质不会必然提高,对方辩友!
, ~1 O  b/ x3 M9 P% ^6 s) I
. F! L5 z2 T6 j" [. q5 B  B反方三辩:好,谢谢对方辩友!我们可以知道的是今天为什么素质不能必然提高的原因是教育学生要看教育,要因材施教,要循序渐进----这些样样都要看学生个体的不同,所以是比较论难的,应该重质!谢谢对方辩友!
3 k3 Q# ]4 q$ m% \( p
3 e2 G+ F$ s0 R, u# Q% }  w正方三辩:因材施教只能说明这个问题吗?谢谢对方辩友!" O3 ?; I+ {" a

: d* O) T1 Y  `) n) k7 e' a
/ @% }! ]1 q3 e7 a0 l! _主席:好,感谢双方辩士!质询阶段到此全部结束,接下来是进行小结环节,那每方将派一名选手针对之前的质询答辩内容进行小结,然后小结的时间一样是两分半,由正方先行小结,两分时会按铃一响,两分半时会按铃两响,届时请台上选手停止发言,首先请正方先行开始,有请!, ?1 y5 w0 y( x4 V- ~
7 p& p8 L  s7 i' J

' q4 i2 ?0 P* \正方小结:(一辩)谢谢主席,再次问候大家!对方辩友今天告诉我们什么呢?他说我们追求“量”就一定没有“质”,我们要维持“量”就一定要牺牲“质”----这样的逻辑对吗?不对!因为我们说,我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难道因为我读了万卷书我就读不好书了吗?因为我行了万里路我就行不好路了吗?显然不是!
/ _& j' k1 A4 s: V" D/ D" h& b( K/ ?  {! X& S0 M' v% J
今天我们说我们要“重量不重质”没有说我们不要“质”!为什么?因为一个重“量”的因不可能必然导出一个没有“质”的结果!今天对方辩友,我们郑州大学在校学生本硕博一共七万人,我只是七万分之一,可是我觉得我的大学把我教育得很好嘛!您怎么能说,有“量”它就没有“质”了呢?对方辩友,于是请您以后不要再跟我们提知识的保质期呀有多么的短啦----因为我到现在还记得,很久很久以前,孔子告诉过我们要有教无类,对不对?4 ]- c% K0 W& E4 Z. Z, a2 p
/ M' T1 l# k; [! J1 p+ g( Q
其实我们今天答案很简单,我们要质量兼有,大家都知道!可是辩题有十一个字,我们不可以只看前面八个,不看后面三个。我们今天就是告诉您----我重量不重质!为什么?因为每一个量变的过程中都包含有一定的质变,而在量达到一定的积累的时候,它势必会引发竞争和合作,引发大陆和台湾高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对不对?但是对方辩友,您也要告诉我,您重质就没有重量哦,您不可以遮掉后面那三个字哦!对方辩友请问您,如果您不重量,那么这个量如何而来?
' }1 o6 F3 o- ~6 W0 s3 s7 d% X/ `& }3 N2 g; ~& z3 L
今天我们过分提倡对质的强调,那么势必会导致出高等教育资源向部分高校倾斜!----因为在北京大学的基础上加大投入肯定比重新办一所大学要来得容易对不对?同时又要导致教育资源向部分地区倾斜,因为我们在北京啊,上海啊,台北啊,这些地方办高校,肯定比在大西北办高校更有质,对不对?但是,如果这就是对方辩友您所要的质的话,我想我只能很遗憾的告诉你,这种宁让一人裨益而不让百人读书的思想,我方不能认同!% |  A- \! X7 t" Y
+ ?: }" W5 M& G3 \1 Y
于是对方辩友问我们没有品质的量我们要不要?----对方辩友,我们不要!为什么?因为你已经承认了有一个量的前提才来追求质,那这样我们为什么不能达成共识呢?今天对方辩友觉得20分和40分都是不及格,但是对方辩友,我们能不能给他一个机会呢?我们是不是每个人可以一口吃成大胖子呢?是不是我们每个人一入学就能考100分呢?谢谢大家!. F* v7 {, a. v  P8 J- v

8 m1 c5 Z7 ~4 o9 J
  M* P4 P; f; G: |  G! f0 b主席:非常精彩的小结,接下来让我们请反方,反方也是任选一名选手进行小结,有请!2 r/ i$ `" ^- A0 C% @/ x& Z

* L9 r/ Q3 a8 R1 h7 W! C4 v4 r+ t6 q( g$ p2 Y' {
反方小结:(四辩)各位好!我们要理解这个辩题的时候要先知道,大学它的资源有限、心力有限、时间有限----所以我们在投注到“质”的部分跟投注到“量”的发展部分,因为有限一定会造成它的排挤跟冲突!所以我们一定要在两者的发展里面要能够二选一。如果我们的资源无限的话,那今天当然不用讨论!可是今天恰恰是----如果我们的量要扩充的话,我们每单位的时间,投注在每个学生单位的成本一定会降低,所以量多必然是导致质会变得比较差一点;反之的话,我们质精的话,量势必也会有一定的减损----那我们在这个前提底下进行讨论的!$ X- @! @- F# H& I+ N  y

7 A, N4 [5 A6 ]那对方辩友犯了两点错误:第一点,对方辩友说,我们郑州大学很了不起,有七万个同学,那他们能够脱颖而出。不过呢,如果七万个同学扩编成为十四万个同学,对方辩友今天能不能接受到这么好品质的教育恐怕就堪忧了!十四万个同学的话,我们图书馆里面的书,七八个人抢同一本,我们能看得到书吗?一个显微镜七八个人一起看,我们看得到微生物吗?所以我们人一多的时候会损害我们的教育品质是一件显而易见的事情嘛!: F2 t9 S8 U! L+ @
  z7 t  x0 B$ E+ J+ Q, P! m* |$ o* ]
对方辩友,虽然孔子讲有教无类,可是也讲因材施教啊!而且,只有像孔子这样有质,有品质的老师才值得我们追随与学习!否则的话,有七八个没有什么,挂牌的,恶质的老师,你就算全部都拜师学艺,又有什么意思呢?孔子这样有品质,我们才值得终生的追随嘛!6 U' m4 H0 `" a- r: H, I
3 I7 p8 d1 ^, e0 e  S/ x8 o
因此我们要理解到,质,它本身的确具有一个价值判断!值得我们去向往,至于量呢,它本身只是一个中性的数字,只是一个数学的问题,数学本身其实没有什么价值的判断,单纯一或者是十,我们是看不出什么优劣的!) F4 W% ]+ g& h  X

# U+ P+ d! Z8 ~. \' k那再来,对方辩友犯的第二点错误就是他们还谈到量和质之间的关系哦。对方辩友蛮关系台湾的大学发展的。所以他讲到说,台湾的量虽然很多,可是质并不差----为什么,因为量多可以促成我们的竞争。这时候我们看到对方辩友立论的周延,也看到他们背后的心虚。就是您方敢论证告诉我们说,我们可以在追求量多的时候,不考虑其品质吗?您方还不是因为认为量多还能维持品质才追求量多的呢?再者,如果我们的量无限制的扩张,每个人,人人都有大学念,像台湾说来丢脸,七分、十一分、二十四分就可以上大学,满分是六百分涅!当这样的人人有大学念的时候,有什么竞争可言呢?又怎么维持品质?谢谢各位!5 f% }/ n" ]. @
' q% h, Y% B# |# [2 L8 X) K1 l

& m1 n) @* |+ o% B主席:e…大学人多的时候你下课去餐厅你就知道竞争在哪里了!OK,在双方精彩的小结都结束之后呢,下一个阶段是自由辩的阶段,在自由辩的时间呢,双方各有4分钟的发言时间,两队分开计时,3分半时会按铃一响,4分时会按铃两响,此时,这一方便不得发言。自由辩论的发言顺序是在一方发言后由另一方发言,不可以同一方连续发言,现在我们请正方先行发言,有请!: {7 ?6 a2 R1 q6 I: J: u3 T

2 U2 o. r( I: ?  f) ?4 s$ y5 N) C  U' B0 l+ Z% Q! N
正方四辩:首先纠正对方一个现实的问题的错误,我以一个郑大的人身份负责任的告诉你,我们七万的量就是我们今天所提供的一个和谐的数量上的控制,而非是过多呀!倒是请教对方辩友,独木为什么不能成林呢?
7 j1 @) ^# I7 t3 J4 E
/ z7 z/ Y% `7 t( v+ J! U  j* k反方四辩:对方辩友最后一句话我听不太懂,那不过郑州大学您这样子,合理的控制量的意思是说,在维持高品质的时候尽可能的增加量的意思。再请教对方辩友,如果我们量越来越多导致上市竞争,没有品质的时候,您方要不要?
3 n& P  c4 D4 G' P( c
; @, c. |* {- V正方三辩:我再次纠正对方辩友,我们并不是在盲目的扩张量,因为“重”字并不是盲目的数量上的增加。对方辩友刚才提到孔子因材施教,我十分佩服,可是对方辩友不要忘了,孔子有三千弟子才出现七十二贤人,如果只有五十个弟子,哪里来的七十二贤人呢?(掌声)
0 B! [1 @0 M' B3 B: v! D
: k( ]6 u! A" C( \! t/ P. I7 X, o反方二辩:对方辩友认为,对方辩友认为大学发展在您方的情况之下重量可以兼顾质,可是却认为在我方的情况下重质就一定无法兼顾量,对方辩友认为他方的重不是一种盲目,我方的重质就是一种精英的教育,对方辩友可不可以提供一个更客观的标准,不要这么偏颇呢?!
' ^# }. i5 F( q: R- X* r: G% I5 E5 g2 W1 l3 c
正方二辩:对方辩友让我来告诉你什么叫“独木不成林”,就是一棵树它不可能成为森林,如果没有森林的话,那就没有那么多的鸟,我们就听不到百鸟齐唱。好,对方辩友,今天我们辩题是大学发展应该“重量不重质”不是大学发展应该“重量多而不重质”!今天学生多的话,教育资源它势必也要增加,两者才可以齐头并进,这是今天我们要打的重,就要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和最优的结构上面。4 C% {8 V% F4 L; S* p7 Z& F

5 B$ j5 g/ F; F# _2 g2 G# ]/ a反方一辩:如果有资源够的话,我们当然希望可以两者兼顾,重点就是我们都知道一个现实问题就是钱永远都是不够的!那再请教对方辩友,你说独木不能成林的话,那么如果所有的养分都分散开来,那么是不是也只是杂草而不会成为一颗树了呢?+ X; G0 e# [0 Y( h% C2 r* n$ C

8 I( _  X/ s  _0 ?+ E正方一辩:我终于听明白了对方辩友的逻辑了,他们把责任推到了两个方面,一个是人太多,一个是钱太少!可是我们现在可不可以责怪我们的妈妈的妈妈的妈妈他们生了太多的小孩导致我们今天的人太多?还是说我们只要一部分的人上大学,而另一部分的人就可以抛弃呢?钱太少的问题是一个教育问题吗?它是一个经济问题,对方辩友!
7 c5 J6 u# F3 p7 c  d# I
2 F4 r: w  u% ]5 Y3 g7 s8 _反方四辩:我们怎么可能会责怪妈妈生兄弟姐妹太多呢?可是如果我们的大学供给了太多的学位,可是却因为导致上市竞争缺乏品质的话,是该怪上一怪!' C+ k; D1 J, S* Q- l, ^7 Y3 I# g

$ p/ D6 G* n4 @7 r& p8 O- w% Z9 l正方四辩:对方还是错误的理解了我们的这个“重”啊!打一个最简单的比方,今天一个女孩子很重视自己的体重,难道她是希望自己越重越好吗?* R, q  R1 ]+ A' l2 a# ^

/ X5 M1 P( L6 `反方二辩:对方辩友,重视自己的体重应该是越轻越好吧?
7 `" d- v+ y2 h3 J( f6 d3 v3 \# k+ J0 N% P7 i' N5 y. ?$ u
正方三辩:对呀!所以对方辩友不要认为我们盲目的扩张、数量上的增加,体重上的增加就是我们的重了。再请问对方辩友,孙中山先生曾经写过一篇书法,上面写道“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我想问您,为什么剥夺了我们受教育的权利呢?/ H8 f9 y! S3 E! [" i

7 x  O" r8 c3 h/ M反方二辩:对方辩友,我方不是要剥夺您方受教育的权利,而是要告诉您方,资源有限!对方辩友,今天站在您方的立场一直告诉大家说其实您方重量可以兼顾质,为什么却要一直栽赃我们重质的时候却不能兼顾量呢?对方辩友,今天我们大家要讨论就是出现冲突才需要辩论嘛!. B8 g6 g5 c/ o# ]) g( Z  X9 E& o
, R! R9 h* {( w0 |/ k. g
正方二辩:是啊!我有权利,可是我怎么实现自己的权利呢,对方辩友您今天的立场的前提是量已经够了,可是量真的够了吗?让我们来放眼看一下非洲,非洲饥民他们都吃不上饭,因此,受教育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奢求,比500年遇到一次日全食还要难哦!所以说,今天不受教育就没有人才,没有人才经济就得不到发展,经济得不到发展我们就没有饭吃----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因此今天我们提倡教育公平就是要突破这个恶性循环。
2 R- g) Z5 Z+ q* j7 I) t  x) v: Z
0 D9 M) S! I" ^) k2 l+ v  I3 G! @反方四辩:对方辩友,您将的教育公平也不是让每一个人都有书读吧?不然的话,你又怎么能够合理控制呢?那你说量够不够?我的确不敢保证够,但是我们可以为了坚持品质而牺牲一些量,您方愿不愿意为了坚持量的合理而去牺牲品质呢?
2 s, `3 ]$ I# L
7 |, A4 q' k1 B3 e正方一辩:对方辩友还是认为今天我们要重视了这个量之后就一定没有品质了,我还是不能够理解啊,今天我们古代的人说我们要学“六艺”对不对?难道因为我们学了“六艺”我们就学不好每一门艺了吗?显然不是啊!
/ M2 Y, S; z/ \
5 S$ G( N& r+ T' ~, j- o$ x反方三辩:在对方辩友概念里也就是认为质量必然可以兼顾,不过我们今天就是来讨论质和量要有所取舍的时候我们要怎么去选择啊!
9 S7 q- n. Y3 B: g& H' S. e1 {7 y/ Q) W6 v& u, Z+ {% `
正方四辩:我们今天讨论的最终目标是质、量的兼得,但我们要在这个过程中是重质还是重量呢?我们已经通过论证了重量可以得到质的提升,但您来给我们论证您方的观点好吗?' L1 k7 q8 W1 Z
- _3 ~. [8 m9 K, v  ?  C: j
反方四辩:对方辩友的意思是说,量多的时候就会产生质,那我们举一个类比好了,我们假设,我们假设我们需要越来越多的女性,可是目的呢,是希望他们能够服侍男性----这是重男轻女还是重女轻男呢?
, O) ^  Z/ x6 x4 Q
8 a  L$ u0 d: Q8 g; i; K, A5 M正方三辩:对方辩友,这根本不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呀!现在我来告诉您,国际教育发展的趋势就是大众化,平民化,您又怎么解释呢?# P( Z& E1 d; E$ a

* j0 f) ?5 h& G) |  W- Z! q反方二辩:对方辩友刚刚我方在质询您方的时候,您方也承认了,当今天彼此互相竞争,数量虽然变多,可是资源被稀释,分数只有40分跟20分的时候,为什么不让他结合在一个人身上变成60分呢?
! F5 F1 Y) A) A# k
$ n% l9 X( i- z/ x- h$ ]正方二辩:对方辩友,其实你今天的理论就是建立在一个过河拆桥的基础上,今天我们怀着一个想要得到质、量兼得的一个美好愿景来到这里,但是我们要怎么实现?我宁愿走脚踏实地的,就是一步一扎实的建立这个量的基础,这个桥,可是你却为我们建造一座彩虹。或者是你已经达到了那个彼岸,你却告诉我们,其实跟这座桥没有关系,你已经喝到了甘甜的泉水,可是你却幸苦了我们这些挖井人,我们真的很委屈。6 y( ^7 E: [! `, o

3 o. m9 ~* X5 t& [5 U, t! _: a, Y反方二辩:对方辩友,实在听不太懂委屈在哪里?您方只要回答一个问题就好了,就是到底在质、量不能兼得的时候,您方要选哪一个?我方已经大方的承认为了品质的维持可以牺牲数量,您方到底要不要承认为了数量的维持可以牺牲品质?5 I+ F* B: ]: B" w  V

# M! A) E4 o4 z; Q# g正方一辩:不可以,不牺牲,我们一个都不牺牲!对方辩友,我们今天为什么一定要选呢,我能不能不选啊,我真的很着急啊!对方辩友,我们今天说了“重量不重质”是因为我们想要一个质、量兼有的结果,可是您只重质而不重量的话,那就只有质,没有量!
" M7 S: \0 {, c+ W5 T  O3 V0 S! G
8 U' i' N9 D3 O+ p2 O反方二辩:对方辩友,我方也很着急呀!为什么您方质、量可以兼顾,我方的追求质的过程就一定要牺牲量呢?我方大方的承认为什么势必是这样,就是因为资源不像您方所说的处处可兼顾,您方今天一直认为资源可以处处可兼顾,那为何要为难我方今天一定要去牺牲量呢?( o6 _* L& G1 M3 U" I' b: D4 i

- {; I- a# u9 e$ n正方四辩:今天对方是着急现实,但是为什么您不看辩题,我们是一个应然的关系啊!我们在讨论我们未来要怎么样,您只看到眼前,不看到将来,是不是您已经重视了一个量的前提却来谈您的质呢?
$ N. J6 S9 {: I; ~5 Y+ e/ L7 ~# |
1 @/ n( p' u' I8 e反方三辩:着重于眼前,看的是品质的变好,而不在数量上变多而品质上却变差啊!
0 |6 M& t: M6 c/ W
8 f8 w8 D* e  i2 Z6 E, \正方二辩:对方辩友,今天我一定要吃到饭,然后我要吃饱饭,我吃饱饭我才能想我要吃到更好的东西,但是对方辩友您今天的做法是只管一部分人他吃好就够了,另外一部分人我只管饱,或者他不饭我都无所谓。对方辩友,今天你们的质达到了,没有量哪里来的质?请告诉我,你质达到了,量在哪里?----直接回应我,谢谢!+ B; C) v: T9 t9 y7 b2 `/ h
9 i+ I* M1 \# R, [& \
反方二辩:对方辩友,您说您要吃饱饭。可是当我们今天饭就这么少的时候集中在你身上你至少吃得饱,稀释给所有的人,每个人只有一粒米,塞得了牙缝吗?( k. p. I! b, r: n* n; K
, i* |6 q6 W, P2 M; q$ t
正方一辩:对方辩友,所以我们才要重量嘛,我们要加大教育的投入嘛,对方辩友我知道您很幸福,因为您台湾,可是我们怎么办呢?(时间到!)4 k; k# w8 ~0 ?8 x3 W% B/ h

1 i- M/ x+ W, F# `' R! q8 g* _反方四辩:对方辩友,你们讲吃饭,那就来讲吃饭吧!一个优质的便当至少还能充饥果腹,三个变质的便当只会害我们食物中毒吧?(掌声)! R1 y% g. D( \4 w

/ f& r& l0 t4 p" N9 `0 l反方三辩:对方辩友,那我们再来看衣服吧!很多很多的衣服,但却都不能穿,衣不蔽体----这时候我们会认为追求衣服是好的吗?
6 s, _% L; G& m4 C) y9 g
2 u% L/ l- C! L反方二辩:对方辩友,三栋别墅可是地震一震就倒,还是你要一个朴素的别墅,可以让自己好好住的安稳呢?$ Y  g9 A& `9 [1 |) j# }
9 \* _. D( e7 T( F
反方一辩:大家都喜欢珠宝,砖石一颗恒永久,石头再多也没用!( r( v$ P+ Z# M+ U4 _

3 b* V6 ?  l& [" y8 B* U& P& {反方二辩:所以对方辩友,我们可以发现,当今天我们盲目的追求数量或者是说,当我们今天为了一个数量,您方所说合理的数量,可是维持数量的时候要去牺牲品质,那我们认为这个时候品质的牺牲实在是太不划算了!# P; K, @2 B7 \+ N
3 h2 {- D* r1 j
反方三辩:对,我们再来看的话,如果今天我们有很多的车子,但是不能开,这时候我们会认为有车子是一件好事吗?
7 m# ?8 Y+ i* @; y$ J
. i) k; {4 d& S) k9 B* `$ F反方一辩:所以说,对方辩友,您方让每一个人都去上学,可是每个人的学习能力可能都不同,这样子又怎么与社会竞争呢?# C: ~& a! D9 N! P

2 I4 A1 ~! {' S) M. D$ e反方二辩:美丽的彩虹其实对方辩友才在刻画,可是却毫不实际,当今天对方辩友想要质、量兼得的时候,我们却发现在牺牲品质的情况下,这样子的量反而没有意义,有时候还会让社会反受其害啊!
/ W9 S, y  b- q1 x2 [6 ~  c  n1 X: \) i/ L0 j& v
反方三辩:在社会变化越来越快,知识淘汰率越来越高的时候,我们更应该重视质啊!: X9 Z. |' G- X, f- R

; y0 g+ c/ \6 u3 h反方一辩:当一个17分都可以上大学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应该反省,教育是不是出了问题?!6 F, ~' v$ ]8 O8 Q  J* k

1 H1 F+ {& A+ }2 N' }+ [& e8 Q! T# [8 }6 p. }0 y* Y9 k& ~
主席:好,感谢双方精彩的自由辩!e…不过我想,也可能是因为我们双方都是大学生的关系哦,我听整场比赛听到这边,好像大家都很关心在于大学生发展是重质不重量还是重量不重质哦,我刚才特别确认了下我题目有没有看错一个字?好!那接下来最后呢,到了总结陈词阶段,总结陈词阶段呢,双方各有四分钟,然后有反方是先行总结,时间三分半的时候会按铃一响,在四分钟的时候会按铃两响,现在请反方四辩进行总结陈词,有请!
; X' l, S* v; {9 L0 I( e- S4 _8 G7 s' c. Q* ~6 }  F1 |& }

/ D; a4 h7 z. M4 t, v8 H反方四辩:各位好!这是我个人第三次参加两岸杯,也应该会是最后一次,那趁着这个机会公器私用跟大家道别一下。(掌声)话也不是说多了就有用,那我还是挑我觉得重要的部分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就是今天这个辩题呢,我们当然追求大学的发展会希望能够质、量是能够尽量去兼顾的,就好像张艺谋导演也有一部叫做《一个都不能少》。对方辩友在这个抉择中、在这个过程中非常的为难,非常的煎熬----就是,他实在是很不愿意牺牲量----这样子的想法我方其实并不是没有,只是我方比较务实,这个务实可能会显得残忍,但是这个残忍是在现实底下我们势必要做的一个理智。那也就是说我们资源有限的时候,量排挤质,质排挤量----我们一定要有一个取舍在,我们不能够略掉这个现实上面的取舍,而今天来谈说重谁不重谁。  l% ~& ]) X# i' H& f/ g
8 Y  b3 M" q4 w0 n( o9 b+ X7 E  ^
那今天,刚才执中学长告诉大家说我们不要之谈大学生的部分,我们也要来看看大学本身发展的问题,那我们就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其实今天大学它的功能,它的定位,不外乎就是在研究,不然就在教学。研究是什么呢?研究是要专研知识,我们要有更精深的东西出来。什么叫做教学呢?就是我们要把我们的知识能够推广出去,我们都是以知识为核心来建立我们的大学,来发扬我们的功能的。所以我们今天来思考看看哦,我们在知识上面我们到底要求量多还是求质精呢?当然讲到这里可能有一点点玄,就是,因为在知识上面好像质量合一,不太能够理解到底要怎么切割来看,那么我们从两个部分来做分析好了。第一个是有关维持的部分,今天一个大学、大学生,他所具备的这个知识的量,原则上,因为知识它不是矿泉水,矿泉水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它自然的蒸发掉,可是知识的量呢,你理解到五个知识,你理解到六个学说,理解到了就是理解到了,大学它会自然的保持,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的知识量是不会越来越减少的。可是质不一样,我们刚才在这实战研究中就告诉大家,在1980年代的时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发现哦,1976年的大学生他的知识到1986年的时候会完全的过期,十年以后就过期了,而那时候还没有咨询爆炸,还不是知识膨胀发展一个时代。时至今日的时候,美国工程学会在做同一个实战研究,他发现大学生哦,他们的知识保鲜期已经只剩下四年了,我们来想想看,一个知识的量它不会自然的缩水,可是我们知识的质却不断的在贬值,就好像我们的食物哦,它们的数量就是这么多,可是它们一直超过保存期限的时候,量再多也就不能够吃了。所以在质跟量在这个维持它的竞争力的时候,我们相信,我们要花更大的心血去追求知识的质,去维持我们最新的理解,维持最新的咨询,那所以,不应该是重量的。/ U3 a8 a& o% @! i& u1 K: L( ]

; t; r& P7 d1 _那再者呢,我们在调控质跟量上面的问题,我们也相信,应该是质上面应该要花比较大的心血的。为什么呢?因为量你要增加的话,你就招生源额的增减嘛!你要桌椅增加你就去买嘛!有钱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其实坦白说,这还算是简单的问题,难的问题是什么呢,就是我们大学的知识要求突破,不是钱砸下去里面就会有成果,我们希望学生越来越聪明,也不是我们钱砸下去就有结果,我们要付出爱心,我们要付出耐心,我们要努力地教导一个学妹才能够成为一个亭亭玉立,才能有个大将之风的辩士,那我们的路可能还很久,还很长。那更、最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好高骛远,贪多务得,想说一次照顾更多的学妹,到最后呢,没有一个能上得了台面,那怎么了得呢?所以大学它的发展作为一个竞争力应该要重质的!谢谢各位!
! R8 H; T; |! M8 C5 I4 |8 O. J) M
+ C1 U* i6 m; @4 u8 O4 h3 q% l& q+ U7 d% W% n& ]
主席:其实在东吴的四位选手里头哦,今天上场这四位里头,哲耀是年纪最大的,可是你们看一下,他其实比较像学弟对不对?OK,来,接下来呢,是由正方进行总结陈词,时间一样是四分钟,有请!
% J# n$ x6 P/ G2 c: [( G. P" M% w% x7 s' B) D- }: C& S3 S1 I

! y! _+ z) M& L% T  U正方四辩:谢谢主席,大家好!其实咱们的辩论啊,要有交锋点才精彩,但是对方今天一直误解我们的辩题,我再给您重申一下。我们的前提是“大学发展要重量”这个“重量” 我们已经在立论中就解释过了,它不是一种数目的盲目扩大,而是在它的数量上有一个合理的控制并且在结构上又一直优化。而后三个字呢,我们是“不重质”而不是“不要质”啊,千万不要给我们乱扣帽子!5 J& k5 _$ C- j( ?7 s
8 t: v/ x" U% ~7 w4 u( C& ?
我们的“重量不重质”就是要实现一种生源、硬件配置、师资力量等等所有这些量的一个合理性,然后自然而然就会产生了这样一种质的结果!
1 @% T3 _+ C! l6 r1 A1 X
  g' J8 W8 b9 S& |. {& p5 X而对方今天在这里犯了有三个错误:第一个错误,您认为如果我们重量的话,就会必然导致您质的结果的下降。真的是这样的吗?让我们来看一看,从大学与大学之间的发展来看,如果没有众多大学彼此的数量的多,哪来这个竞争?而如果没有这个竞争,又哪来不断的磨砺自我,让自己的大学提高这个质呢?而从内部来看,如果他没有教师资源的增多,硬件设备的增多和藏书量的增加,他哪能提高自身的质量呢?这样对方就陷入了这样的一个误区,就是说,您要么可以成为做一个无米之炊的巧妇,要么就是我们量变引起质变这样的一个真理发生了错误。如果这两者都不是的话,那我只能遗憾的说,是对方的论证出现了错误。
  O: `" f: D5 f) X/ Y9 `
. `6 U& _2 ]+ P' e6 y9 }6 x! H而我们的第二点情况呢,是这样子的:对方认为重质的出发点实际上就是一种最集中、最优好的配置,那么究竟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算最优的配置呢?您始终没有给与解答呀!其实您今天重质的大旗幌子下,不过是一种精英化的教育概念,这种思想一种最直白的表述便是对高等教育的一种垄断啊!难道您今天就是用一种垄断的思路为大学的发展提供一条所谓的光明大道吗?9 s- b( F, L6 |% p, y; `. O: W' n

( z9 A+ q% p- `8 K3 q& }. ?; t9 h第三,再来看下您的辩题如何来实现教育的公平性问题,如何实现我们全民教育的问题吧!您的观念是,为了让一部分人,受到一种更好的教育,所以可以牺牲其他一部分人的利益!是的,今天我们站在这里我们很荣幸,我们作为大学生进行辩论。但是电视机前,网络前有很多适龄的孩子,他们不能接受大学的教育,他们需要这个辩台上有一部分人为他们说话呀!在这种情况下,我想请教对方辩友,是谁赋予了您这种资格牺牲了他们的权利,而我们又要该牺牲哪一部分人的权利呢?
2 Y8 x# A! X8 g. l; J$ c% \4 U  D# Y$ z( f$ c/ i) P# Q4 O
如果说我们今天在讨论大学的发展的问题时,还要扣上一个,牺牲一部分人受教育、受高等教育权利的这样一个大帽子的话,我们说,这样的辩题,它还有现实意义么?它还应该往前再走么?( t( ~3 S7 v+ G1 G- |9 R  z) z* q
2 g% C( q; q4 i- [' s% \
是的,一个大学教育发展的问题从来不是我们两方三言两语能够说清楚的问题,但是我们看一看今天这个台子上最鲜活的两个例子吧!首先,正是因为重量不重质,才有了我们的对方----东吴大学,这样一所民办的高校,正因为您接受了这样一种的高等教育的资源,所以您可以在这里展现您的风采;同样的是在大陆,我们因为重量不重质,我成为了那七万分之一,但是我的才能在这样一个量的基础上得到了一种最大的发展,所以我可以得到一个升华。所以说,我们当在讨论大学发展究竟是应该重质不重量还是重量不重质的时候请放下对质的那一种苛责,让我们脚踏实地的来关注一种量的变化!因为我们心里坚信中国那句古话“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谢谢!
+ S0 S3 h6 n2 M, G/ Q
5 z7 w! ~' C  X: L4 a$ H: \4 B: R9 j# e9 K, n
主席:感谢正方精彩的陈词。其实重质还是重量,我相信看完这场辩论比赛大家也应该都能够理解,往往是我们在学术发展的时候一个阶段性的问题,那所以,双方处于不同的阶段的时候,或是在讨论不同的阶段的时候,因此讨论起来,本来就会有一些地方是双方都比较幸苦的。好,那在双方总结陈词结束后呢,本席在此宣布:2009年第八届海峡两岸大学生辩论赛决赛到此已经全部结束!再一次以热烈的掌声感谢台上的八位辩手以及台下幸苦的评审委员。本场比赛的成绩将会在颁奖的时候揭晓,谢谢大家!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9-12-23 21:37: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 赞一个
发表于 2009-12-23 21:38:57 | 显示全部楼层
终于发布啦!
6 ?8 \0 ?$ q  r' R% }( W1 H# f/ Y  o赞赞努力啦!
发表于 2009-12-23 21:45: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万岁!
发表于 2009-12-26 21:04:27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耶耶!!!!!!!!!啊哇哈哈!:)!!!!!!!!!!
发表于 2010-1-4 23:36:1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也谢谢楼上各位!~~~~: `6 G( ~! N3 H, W; `
5 E2 B- L( O4 @+ N) ?
字数字数字数~~~~~~~~~~~~~~~~~·
发表于 2010-6-20 14: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下。。嘿嘿。
发表于 2011-7-3 20: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的辩论赛啊,顶一个!
1 ^5 }2 ~; d& L0 U6 \
9 w: T3 N( a0 z8 {) n( J3 @6 Y+ {

+ h& c7 e9 e* w
+ M: G  A9 Z$ o5 _) Q2 ]" W5 O0 I
/ g6 k8 R5 U2 s1 G" t( W$ f
9 `8 A* x$ u' H
' ^& G, k1 P  N! T7 M- K+ I
* l+ u& k# ~2 n. T/ X
; ?7 F4 U2 R5 V; X9 \1 n% |9 \( C1 t% Y6 H. t$ g
: z% `& w; m! R, }

; v2 Y8 g+ D8 e* W
- T) ~& f) |4 w9 h/ u; O6 k; L  {
  a' `# F* A  t. G

; S- a  Q" U5 }
- D, S, ~9 w% ~% i5 @) \/ `! D6 F& {3 {9 o7 T9 t1 l0 r7 O
- I% T- G1 {% N

% R& g' m. S. R; d# K- n5 H
4 G: L8 X! n  x4 G8 L
3 B3 @; V2 w$ }3 ^3 [- h+ f
' h$ ^8 G% \! Q0 c1 D' b6 v* H. E8 ]  X- c, }3 e
- [. E$ N& v0 E$ C
" o  o- e. W3 V
- s+ t+ ~) Z" l3 \, U2 T6 @

. {4 L1 _7 W. fSIGNAUTRE--------------------------One thing you should know,for his part, spend not the problem,he just wanted to win,thank him bring you the momentNike Free 3.0Nike Free Run 2Nike Free Run8 X. ^* B0 X  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10-14 08:35 , Processed in 0.06017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