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56|回复: 9

84万考生为何弃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17 07:35: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6月2日,教育部学生司副司长姜钢透露,今年高考报名人数约为1020万名,比去年约减少40万,将有84万应届毕业生不参考。姜钢非常明确地“不同意”将高考“遇冷”归咎于就业难的结论。(新京报6月3日)


高考报名人数随着适龄人口的减少而相对减少30万,这十分正常;但84万之众应届毕业生放弃高考,却并不正常。事实上,每年都会有数以十万计的应届毕业生弃考,这就成为不能忽视的教育问题。且来分析一下这些学生到底为何弃考。

支配收入的20%。在就业方面,抛开大学生整体就业形式严峻不说,《南方人物周刊》今年4月的一则报道指出,许多靠近权力的机关和国有垄断行业里,越来越没有平民和贫苦人家孩子的缘分。父辈的权力和“人脉”,会以某种方式“世袭”。面对如此高的学费,如此就业处境,一些没有任何权势背景的农村家庭孩子,打消上大学念头。有分析认为,他们的选择十分“理性”,成才观念开始“多元化”。 四是由于高考压力过大而弃考。根据媒体报道,湖北一名高三女生,因为惧怕高考,在今年高考前夕选择了离家出走。这种情况的弃考,并非个例,由于老师、家长给予学生过大压力,一些孩子不堪重负,在高考之前接近精神崩溃。 五是自觉高考无望而弃考打工。部分考生根据自己的实力,认为参加高考也无法考上,于是放弃高考早点外出打工。 以上五方面原因之中,只有最后一方面原因,属于“正常”,其余四方面原因,都“不正常”,对于优秀学生出国留学弃考来说,反映出国内高校的竞争力下降,具体表现在国外一流大学的招生竞争意识、奖学金制度、教育培养模式、就业服务,远胜国内高校一筹;对于提高升学率“被自动”放弃高考来说,反映出升学教育模式下的功利教育思维,学校以剥夺考生正常考试权的方式,来实现学校所谓的办学业绩,这是对受教育者权益的粗暴侵犯;对于因学费高、就业难而放弃高考,有人认为这是农村家庭出于经济条件和未来前途的“理性决策”,但实际上这完全违背教育公平,反映农村家庭的教育负担过于沉重,而高校的教育回报降低,一项调查显示,随着学历的增加,城乡差距逐渐拉大:在城市,高中、大专、本科、研
一是为出国留学而弃考。据新京报和重庆晨报报道,临近高考,北京市西城区统计的实际参加高考人数比此前报名人数减少100多人。来自一些中学的统计显示,一些高考生正在放弃国内高考,而转投国外高考,这成为高考生外流的重要一支。而据了解,重庆今年约有300学生放弃高考,选择留学。

二是为提高升学率“被自动”放弃高考。今年早些时候,重庆即传出万名学生放弃报名参加高考的消息,据调查,部分学生弃考,是由于一些学校迫于升学率的比拼压力,召集部分升学无望的考生做思想工作,劝其放弃高考。事实上,学校出于升学率考虑,动员部分“高考无望”的学生放弃高考,已经是公开的秘密。


三是因为大学学费高、就业难而“理性”弃考。在学费方面,仅以我国高校当前的最低学费标准5000元/年计算,这一标准是农村居民纯收入(2008年为4761元)105%,这还不计算生活费(每月平均400元,全年在校4000元)、住宿费(每年1000元左右)、教材费、交通费,以及在学校中参加各种培训、考证的费用。而在发达国家,大学学费标准,通常不超过国民可支配收入的20%。在就业方面,抛开大学生整体就业形式严峻不说,《南方人物周刊》今年4月的一则报道指出,许多靠近权力的机关和国有垄断行业里,越来越没有平民和贫苦人家孩子的缘分。父辈的权力和“人脉”,会以某种方式“世袭”。面对如此高的学费,如此就业处境,一些没有任何权势背景的农村家庭孩子,打消上大学念头。有分析认为,他们的选择十分“理性”,成才观念开始“多元化”。


四是由于高考压力过大而弃考。根据媒体报道,湖北一名高三女生,因为惧怕高考,在今年高考前夕选择了离家出走。这种情况的弃考,并非个例,由于老师、家长给予学生过大压力,一些孩子不堪重负,在高考之前接近精神崩溃。

五是自觉高考无望而弃考打工。部分考生根据自己的实力,认为参加高考也无法考上,于是放弃高考早点外出打工。


以上五方面原因之中,只有最后一方面原因,属于“正常”,其余四方面原因,都“不正常”,对于优秀学生出国留学弃考来说,反映出国内高校的竞争力下降,具体表现在国外一流大学的招生竞争意识、奖学金制度、教育培养模式、就业服务,远胜国内高校一筹;对于提高升学率“被自动”放弃高考来说,反映出升学教育模式下的功利教育思维,学校以剥夺考生正常考试权的方式,来实现学校所谓的办学业绩,这是对受教育者权益的粗暴侵犯;对于因学费高、就业难而放弃高考,有人认为这是农村家庭出于经济条件和未来前途的“理性决策”,但实际上这完全违背教育公平,反映农村家庭的教育负担过于沉重,而高校的教育回报降低,一项调查显示,随着学历的增加,城乡差距逐渐拉大:在城市,高中、大专、本科、研究生学历人口的比例分别是农村的3.5倍、55.5倍、281.55倍、323倍;对于因考试压力过大而放弃高考,则反映社会的现实是,在高考之外,成才的路并不宽广,考生的选择其实十分狭窄,弃考只是无奈之举。


我们姑且认同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不同意”将高考“遇冷”归咎于就业难——以上原因中,就业难也确实只是一方面原因——那么,从对学生及其家庭负责出发,有必要具体分析究竟是哪些原因造成学生在辛苦12载之后,过高考之门而不入;还有必要分析是哪些学生放弃了高考,只有认真分析具体原因,才能找到这背后存在的严重教育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

我国正在制订的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其主导思想是扩大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84万学生弃考,正提供了扩大公平、提高质量的现实典型案例。是清描淡写,对此问题一笔代过,还是认真调查,积极反思,检验着推进教育公平、提高质量的决心。
发表于 2009-6-17 10: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是因为大学学费高、就业难而“理性”弃考。在学费方面,仅以我国高校当前的最低学费标准5000元/年计算,这一标准是农村居民纯收入(2008年为4761元)105%,这还不计算生活费(每月平均400元,全年在校4000元)、住宿费(每年1000元左右)、教材费、交通费,以及在学校中参加各种培训、考证的费用。而在发达国家,大学学费标准,通常不超过国民可支配收入的20%。
方清韵 发表于 2009-6-17 07:35


就这一条就断送了多少高考生的上学命。
且不论中国有多少城市居民的收入低下,中国的农业人口当中又有多少能负担如此高的费用。真所谓大学真美好,自家出一个大学生就破产。
当国内教育业(业,我没有用“界”字)专注于面子工程,狂收钱(顺带大家反思一下自己上学的时候学校给咱们的教育培养等等对得起咱们交的那些钱吗?)的时候,大学也逐渐变得和劳力士、宝马车等等一样,成为有钱人的奢侈权利。
发表于 2009-6-17 10: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就这一条就断送了多少高考生的上学命。
且不论中国有多少城市居民的收入低下,中国的农业人口当中又有多少能负担如此高的费用。真所谓大学真美好,自家出一个大学生就破产。
当国内教育业(业,我没有用“界” ...
安雅雪林 发表于 2009-6-17 10:03

中国的部分大学确实放弃了“大学的理想”
收费过高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许多助学措施帮助许多人上了大学
即便是他们毕业后还一直欠着银行的钱
由于高考制度的存在,大学在一定意义上,不仅没有成为进一步拉大贫富差距的工具,还适当缓和了贫富差距----这个只要看看大学里面的贫困生就可以发现了
发表于 2009-6-17 11:04:27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贫困生的表现,让我汗颜万分。现在大学里的贫困生,固然有真的贫困生,但更多的都是假的。

贷款上学,毕业还债,其实主要针对的还是贫下阶层。特别是老一辈的农民们,特别希望自己的儿孙不再像自己升大的字认不得一斗,所以拼了命也要让儿孙们读书上学。这个贷款,在我看来,更多的是在剥削穷苦农民……

现在的大学生还能做什么高尚的工作吗?扫大街的、卖猪肉的、当城管的……如果那些老一辈的农民们能看开的话,确实应该好好考虑一下是应该送儿孙读大学好,还是送儿孙去技校学一技之长好。
发表于 2009-6-17 15:4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只想以我的实际谈一谈。我今年大学毕业,在找工作和实习的过程当中我发现这几年的书念下来我学到的都是“过时”的知识。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就是别人 能用一笔画个五角星,我得用五笔甚至更多……这种专业知识和社会实际需求的脱轨成为我最不能接受的。
    同时,我国大学历来就是严进宽出,挤破了头考上了大学,发现自己终于从贫民奔了小康,结果在毕业时发现自己不过是个暴发户……这种失望难以言喻……
    除了有之前各位说的理由之外在我看来社会中的一些不良风气(如崇洋媚外、浮夸之风、相互之间的攀比之风等等)也是影响如此众多考生放弃高考的原因。
发表于 2009-6-17 16:3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只想以我的实际谈一谈。我今年大学毕业,在找工作和实习的过程当中我发现这几年的书念下来我学到的都是“过时”的知识。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就是别人 能用一笔画个五角星,我得用五笔甚至更多……这种专业知识和社会实 ...
不带馅的包子 发表于 2009-6-17 15:41


唉,接受现实吧。学了总比没有学的好。
俗话说,中国的市场落后世界20年,中国的教育落后中国的市场20年——这句话,估计很多人都有所耳闻。谁能想象我04年上专业课的时候用的教材是1988年版、1989年一次印刷的书,拿到手里那个兴奋啊,好一股霉味……
发表于 2009-6-17 17:45:30 | 显示全部楼层
4# 安雅雪林
发表于 2009-6-18 08:12:20 | 显示全部楼层
6# 安雅雪林
    唉……言之有理,可更让人受不了的是在找工作的过程当中发现对于学历的重视程度的确略有减缓,可用人单位一张嘴就是问你从事过相关工作没有,我还是沉默……
    学校填鸭子似的把“过时”的知识往我们嘴里塞,可是却不等我们消化完毕……
    社会给了我们机遇却不给我们机会
发表于 2009-6-18 10:38: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是为出国留学而弃考
二是为提高升学率“被自动”放弃高考
三是因为大学学费高、就业难而“理性”弃考
四是由于高考压力过大而弃考
五是自觉高考无望而弃考打工

以上总结是弃考的理由,却不是84万考生弃考.个人觉得文章分析还不深刻.
 楼主| 发表于 2009-6-19 19:07:10 | 显示全部楼层
开了历史之先河。即使古代的科举,也没有这么大比率的弃考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8-20 13:38 , Processed in 0.05050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