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89|回复: 16

正方:降低成本会降低品质;反方:降低成本不会降低品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16 22:56: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江户川柯南 于 2011-8-31 09:40 编辑

降低成本会降低品质。我方为正方,请高手赐教该如何去破题?
发表于 2009-6-17 07:59:05 | 显示全部楼层
降低并不必然带来成本结构的优化。
把对方所谓的节能创新环保创新等从支撑框架中剥离开来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09-6-17 08:51:4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方清韵美眉。
对方如果把技术创新等方面,比如:手机,技术的变更,使成本降低了,以前大哥大要很多钱,现在手机便宜了很多,品质并没有变差,反而变好了。那这是不是说明降低成本不会降低品质呢?
发表于 2009-6-17 12:52:08 | 显示全部楼层
输入简体字,点下降低成本不知不觉降低品质
[ 2007-2-21 20:07:00 | By: wang1568 ]
降低成本不知不觉降低品质



以下故事来自向司机学管理一书(詮释第五项修炼的书),文中指出结构影响行為,因此执行降低成本的各项活动若不注意,部属常常会牺牲產品或服务品质以达成成本目标,譬如台湾企业目前普遍运用外包保安、清洁、伙食、宿舍等确实降低营运成本,但是也损失企业对员工的爱心。為能确保產品或服务品质,价值工程(VE)手法应不止推广於开发、製造、採购上,而应普及為所有管理者身上。





老温啊最近公司外包请来的清洁工真不像话,昨儿製造经理跟我聊到工厂地板上有油渍老清不乾净,工厂的工人滑倒怎麼办?我最重视员工安全了,也老早就跟人事部经理反应过要去督导他一下,还是没改善…你评评理,现在的人工作态度像话吗?



这位老温司机是一位约莫六十面容慈祥的老者,他面露微笑倾听著企业家的抱怨,彷彿早已习惯这样的对话,再等红灯的时间老温写著纸条并笑著说:



怎麼以前告诉过你都忘了呢?不论看到任何现象,它背后必定还有更深一层的原因存在,只要回去问你的员工们五次『為什麼』,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如果你问的问题马上就得到答案,记得看看这张条子。企业家瞄了一下,上面写著「别把矛头指向他人」



「董事长早!」走进公司,公司裡的员工就亲切向企业家问好,「嗯…」不经心地应了声,便急忙迈开大步往工厂走去,果然地上又出现了一摊油渍了!这时想到老温的嘱咐,赶紧找了清洁工的负责人过来问话



「你知道為什麼地上会有油渍吗?」企业家平静地问道。清洁工的工头原以為董事长是要来责怪他没打扫乾净,正準备好要為自己辩解,看到他似乎没发脾气,便鬆了口气,回答说:「都是因為那台裁切机会漏油啦,上个礼拜扫了好多次了。」



企业家心裡原本想:清洁工本来就不该怕脏,居然敢怪罪起机器来,但想了想老温的话,忍著脾气又问到:「那為什麼裁切机会漏油呢?」,「应该是机械工人没做好保养吧?」清洁工小声地说道,彷彿是怕别人知道自己在打小报告。企业家这时心裡有个答案,原来是机械工的问题,自己还怪罪错人了,準备要把机械工人叫来臭骂一顿。忽然,他想老温给的纸条上的那句话「别把矛头指向人」,於是把负责保养的机械工叫来一旁询问原因,「因為这塞子老拴不紧嘛,我也很无奈啊!」机械工也是一副不太高兴的样子,大概是因為莫名其妙被拖下水的关系。



「那為什麼这塞子拴不紧呢?」企业家又好奇地问。机器工人想了想,回他一句:「不知道,但听工头说这批活塞的採购价钱很划算,所以就都用这个牌子了。」脱口又问:「為什麼採购可以要到这麼划算的价钱?」工人没好气地摊摊手:「我们怎麼会知道呢?」



企业家一想这一问的确是笨了点,工人不可能会知道採购方面的事情,自己的口气又有点像是在质问别人。这时赫然想起之前和董事会通过了一个节省成本的方案,无形中鼓励了以最低价来採购零件,根据工人的说法,这批「划算的塞子」应该就是这个政策订定后所採购的。追根究底这次漏油事件的根源,竟是自己与董事会先前所订下的决策。恍然大悟之餘,他不禁佩服老温的智慧,要是自己把错误归罪於别人的身上,那可能永远也没有机会反省到公司是否有什麼错误的政策,也领悟到,原来有时候问题的答案不是直接就能找到的,还得回过头多想几次才行。
发表于 2009-6-17 13:01:0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方清韵美眉。
对方如果把技术创新等方面,比如:手机,技术的变更,使成本降低了,以前大哥大要很多钱,现在手机便宜了很多,品质并没有变差,反而变好了。那这是不是说明降低成本不会降低品质呢?
eagle15 发表于 2009-6-17 08:51

所以说剥离是非常重要,想想,那些品质的提升,是技术创新带来的,还是降低成本带来的。这个时候降低成本仅仅是一个成果而已,并不是一个动因。换个意义来说,如果你又搞技术创新,同时成本也不降低。这个产品的品质一定就非常厉害啦。
发表于 2009-6-17 13: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嗯,非常同意楼上的,而且还应该看到这个技术的投入根本上其实就是成本方面的投入。
同时我觉得你们可以把这个“成本”的范围扩大,也就是说这个成本可以是技术、人力、时间等等在生产过程当中投入到其中的事物……那么这个成本的降低必然会带来品质的降低。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09-6-17 15: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技术创新,可能投入的人力财力等去研究,这会花很多成本,但从这个技术投产后的产出来讲,如果只考虑生产少量的产品,那可能成本就高了,但正常情况下,生产的量是比较大的,相比之下,算下来的成本就降低了,这时候降了成本,品质并没有降低啊
发表于 2009-6-17 18:28: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技术创新,可能投入的人力财力等去研究,这会花很多成本,但从这个技术投产后的产出来讲,如果只考虑生产少量的产品,那可能成本就高了,但正常情况下,生产的量是比较大的,相比之下,算下来的成本就降低了,这 ...
eagle15 发表于 2009-6-17 15:09


讨论成本之前,先搞清楚总成本和平均成本,这两个变化趋势是不一样的。

“降低成本”可作两种理解,第一种是:人为压低成本;第二种是:(因为技术更新或规模效应)成本自然地降低。

对于第一种理解,有两种不同的情况:一、通过提高资源(包括人力)的利用率来降低单位成本;二、通过减少生产环节、生产原料等来减少支出。对于前一种情况,产品质量不必然下降,但也有下降的可能性。对于后一种情况,产品质量虽然有时候不受影响,但也常常伴随着下降的风险。这一方面我国大量的作坊式工厂是最好的例子。

对于第二种理解,产品质量往往不下降,甚至有所提高。

但是,上述的分类并不能正好涵盖全集,而且不同的类别有重合的部分。一种降低成本的方法或成本降低的状态是否影响到产品质量,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案分析。

正方的论证义务在于,一、证明存在有大量因为人为压低成本导致产品质量下降的实例;二、证明在自由经济中,人为压低成本的行为往往导致产品质量下降;三、指出即使是通过优化效率、改良技术导致的成本下降的案例中,一样有产品质量下降的风险。
发表于 2009-6-18 08:29:4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说了正方的论证义务,我来说说反方的攻击点。
前提,关于成本的定义,详见成本会计中的具体定义。
1品质意味这产品的竞争力,如果降低成本会降低品质,为什么当今企业还要追求“控制成本”这一说呢?
2请问,降低成本是否等于“偷工减料”,为什么你方要用“偷工减料”的方法来降低成本呢?
3降低成本的目的是提高利润,而降低品质的目的又是什么呢?如果降低成本会降低品质,为什么这两者在结果上会南辕北辙呢?
。。。。。。。。。。。。。。。。。。。。。。。。。。。。。。。。
然后,在无限的事例中,正反双方最后落脚点会定义“会”这个词,正方说“会”就是“有可能”,反说“会”就是“必然”。于是辩论沦为无意义的扯皮中~~~~~~~~~
发表于 2009-6-18 09:32: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不带馅的包子 于 2009-6-18 09:34 编辑

回答楼上的问题:首先回答第二个问题,如果想要降低成本就必然要采取一定的手段,或者我减少资金的投入或者减少人员的数量又或者在原料上做些手脚……只有通过这些手段才能使成本降低。如果对方所说可以通过科技的投入或者更新来降低成本的话,那么在我看来这根本不是降低成本这反倒是一种成本的投入,我认为科技的投入和更新实际上就是一种成本的投入……那么这又何来“降低”一说?因此,大多数的降低成本实际上就是“偷工减料”。
再来看楼上的第一个和第三个问题,在我看来这两个问题本身就是一种矛盾的存在,第一个问题中问为何企业要追求“成本控制”,第三个问题又说降低成本的目的是提高利润……除此之外,降低品质是降低成本带来的结果,因此这种身为结果的“降低品质”又何来目的一说?
而且今天这个辩题的本身就是成本与品质的问题,而不涉及到品质之后的事情了,品质降低后可能会出现产品滞销的情况,但这不是今天这个辩题所要探讨的。除此之外,这个品质就一定是产品的品质吗?如果存在于服务行业的话,那么我这个“服务”成本降低了会不会同样导致服务质量的降低。
发表于 2009-6-18 10: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反驳你的第一段:发现了一条跟便宜的物流线路,发现了更便宜的仓储手段,除去了不合理的管理成本。所以,科学合理地降低成本和“偷工减料”是两个概念。
反驳你第二段:降低成本意味这盈利提高,竞争力提高,降低产品质量意味着竞争力降低,盈利降低。所以用控制成本这种能提高竞争力的方法达到了产品质量下降这种降低企业竞争力的结果,逻辑上相悖。
你的第三段意思我不太明白,服务成本降低引起服务质量不好,这个我认为是想当然的道理。
发表于 2009-6-18 10:29:10 | 显示全部楼层
或者这么说比较容易理解,你们说的成本,是“必要成本”这么个概念,所以它降低了自然品质就下降了。但题目中的成本我理解为“实际成本”,即这个产品或者服务目前所耗用的成本。
然后,我觉得如果题目中的成本不是实际成本的话,没必要来讨论这个题目。
 楼主| 发表于 2009-6-21 09:29:01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把品质的概念放宽,品质包括上游,如供应商,中游,如公司员工,下游,如客户等的满意度,只要有一方的满意度下降,就可认为是降低了品质。这样,是不是更好辩了呢
发表于 2009-6-25 17: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Herolandis,不懂的东西不要乱说。
发表于 2011-8-31 09:42:55 | 显示全部楼层
求教:如果是反方总结陈词,该从那几个方面去反驳正方的观点从而支持反方的观点呢?
正:降低成本会降低品质 反:降低成本不会降低品质
发表于 2011-8-31 17: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点个人意见,各位不要见笑。
这里个人认为正方有一个必须注意的定义,就是成本,其必然不是单纯的制造成本,而是牵涉到一个产品从最开始的筹划,调研,设计,研发等等一整个过程中所消耗的资金以及物质资源的总和,那么对于成本的减少,我们可以大致分为这样两个阶段,一个是生产前成本的减少,一个是生产成本的减少。那么先说前者,前者的减少就代表着在设计理念以及执行力的力度角度上打了折扣,或者说由于投入不够的问题,放弃了先进的设计,那么这个程度上,其本身就是一种品质的潜在的下降,这种下降的对比对象并不是当时市场上流通的成品,而是表示其质量低于了其原本可以达到的高度。而就后者而言,制造成本的下降,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偷工减料,那么这种必然的导致质量的下降,不多描述自可明了。那么我们再来看看第二种,也就是材料成本的技术性降低,直观的说就是使用一种替代性材料替代原有的材料,以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那么关于这种替换方式我们可以再细化一下分为两种,前者,即使由于新型材料的产生淘汰了旧的材料,而引发的替代,其新型材料本身必然是在性能上优于原有材料的,后者,即是由于替换材料的价格低于旧有材料,而产生的替换,这种替换材料本身的性能上却只能是与原有材料持平,更多的都是低于。那么我们可以看到了,降低成本的在产品产生的前期和后期都不是能够达到提高品质的目的的。
这里再来加一句主体对象的问题,也就是到底是什么的成本降低导致了其品质的变化,那么我们可以将其视为一种产品(服务业的产品可以定义成为其本身提供的服务,包括物质的服务和非物质的服务)。那么依然可以通过上述的言论来做出防御。
这只是站在正方而言的,前段叙述中错误依然不少,首先最大的问题在于并不是任何产品都是需要研发的,比如直接制造的行业。其次,社会的信息化使得研发成本降低,这里在上述中通过比较对象的不同可以达到回避的效果,研发成本的降低并不代表成本的降低,这个是必须明确的,因为这里谈到的研发成本的降低其受众是整个社会,即是社会的普遍性降低,其本能归结到产品的成本降低了,因为所以的人都受到了这种福利,这种成本的降低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因为它不可能带来利润的提高。
废话比较多。。。希望对于楼主有所帮助。
发表于 2011-8-31 17:39:15 | 显示全部楼层
tina123 发表于 2011-8-31 01:42
求教:如果是反方总结陈词,该从那几个方面去反驳正方的观点从而支持反方的观点呢?
正:降低成本 ...

首先感谢您的顶帖求助。

其次,如果是站在反方的立场,您觉得前面讨论中涉及正方的内容有没有什么您已经想到该怎么反驳的部分呢?前面讨论中涉及到反方的内容有没有什么您觉得可以采纳的部分呢?

最后,关于总结陈词,需要做的事情是归纳全场、综述己方观点、价值升华,反方还可以再加一件事情就是反诘正方。最原始的模版是“纵观全场,对方辩友一直强调......,但我方认为......;而对方辩友一直质疑我方......,可我方却一直在强调......。所以,对方辩友的断点和质疑似乎都有一些...(片面、偏颇一类含义的词)...。而反观我方,从......n个角度论证了降低成本不会降低品质。而我方之所以提出这个观点,并不仅仅是想简单地讨论几个钱的问题,更是期望在科技和商贸迅速发展的今天,提倡......,唤醒......。而如果对方辩友还坚持认为降低成本就一定降低品质的话,那么就请在最后的环节,为大家解释一下这个您一直都没有解释的问题——......。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8-27 02:34 , Processed in 0.07312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