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073|回复: 7

语音网辩-2009年-网络让人自由/更不自由?——评2.20网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2-25 14:42: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网络让人更自由/更不自由?

从破题来讲,有几个可能成为站场的地方,一是网络,二是自由,三是自由的标准,四是更与不更。这其中,又以二、三为最(其实也可以说是一回事),如果有人能将自由的定义与标准,跟人性深刻的洞察链接,那或许便是整场最令人击节长叹的时分。

但也要注意。

首先,网络的定义应是勿庸置疑,特指的是电脑带来的因特网。在这里没有必要做文章,毕竟如果将网络的定义扩而充之,父母亲人,朋友伴侣,家庭社会,全是网络,我们每个人无时无刻都生活在各式各样的网络之中,管你自由不自由,又与网络何干?就好像在同样一张纸上做画,好与不好,关纸何事?如何比较?太过扩大的网络定义,会让整场辩论变成牛头不对马嘴。

其二,是自由的定义与标准。这是焦点,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无罪的复杂命题。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出于不同的角度与立场,往往得出的便是迥然不同的结论。就像高官贵主儿的自由,往往就是平民百姓的不自由;就像欲望的恣意横行,必然意味着道德的沦丧禁锢。这是一个扯不清的话题,但,关键是,你的立场?站在了哪边?又打动了谁?

所以,对于这样的辩题,不要奢望着用说理来征服对方,因为根本说不清(或者永远都是?)。你只能指望你的立场站得更贴近评判,还有观众那些个柔软的内心。什么是更自由?如果对方讲“更自由”是得比之失的增长,你却讲:“更自由”,是将那些压抑着的意愿解放;如果对方讲网络能让你做到许多以前做不到的事情,你却讲的是:其实,那只是对人心人意的另一场变相的强奸,那你是不是能得到更多的支持?

其实,评判并没有想象中的逻辑,尤其是在强大的语言面前。

有时候,大家需要的不是唐僧似的喋喋不休,大家需要的可能仅仅是一两句的打动人心。

好吧,来看看我们双方朋友的实际表现。

很遗憾录音里没有正方的立论,我只能就反方的讲到的东西来讲两句。

首先来讲,反方的反驳显得有些无力。可以说反方抓到了一些点,但是并没有讲到位,例子举得疲软,直接致使整个环节的苍白。比如反方讲:中午关电话是想更自由;信息太多造成的辩别艰难等,不能说没有道理,只能说这些道理实在疲软。不形象,不生动,少了言语的冲击。想当年路一鸣拿着对方脸说事儿,那叫一个实在,你想不听到拍巴掌都难。

再好的道理,没有了语言的包装,就等于没有道理。

其次是反方的立论阶段。反方一直想用说理来征服对方,这从反方反驳与立论的时间比就可以看得出来。但实际上,这是绝对的吃力不讨好。坦白讲,前面一大段不认真去听,根本就是云里雾里,让人不知所云。到最后主席都开始提醒了才开始自己的立论,这从技巧上来讲十分不明智,你临场的组织,又怎么敌得过场下千锤百炼的文章?白白浪费了打动评判的时间。

还有是一些定义的模糊。通篇我没有听到十分清晰的定义,什么是自由?什么是评判更自由的标准?纲不举则目不张,这通常便是逻辑不清的印象。反倒是反方在总结正方立论的时候,不管是各种突破也好,还是精神的延展也好,都显得精练准确,但为什么自己的定义就那么模糊呢?这真真令人扼腕呐!

至于反方最后的一个网络的界定,到是让人耳朵一“亮”:网络其实只是一种工具。呐,与生俱来的人性,与你手里握着的工具,到底有何关系?是放大?还是缩小?是禁锢?还是解放?这是一个不错的思考切入点,便遗憾的是反方似乎并没有思考清楚。

总的来讲,根本上,反方没有让人拍案的切入立场,技巧上,也没有形象生动包装,这一阶段的分数不容乐观。当然,我并没有听到正方如何,呵呵。

也说句题外的,感觉得到,反方是一位很重逻辑、理论、思考的辩手,这实际也是我一直很欣赏的辩手。但从理论出发,这条路其实有些难走,不如那些喜欢耍花枪的辩手来得快,但只要能够一直坚持,总有一日可“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美猴王翻来翻去,翻不出如来佛的手掌;花枪耍来耍去,也不会耍出你的高屋建瓴的理论框框。加油。

好了,接下来的是校长信箱的事儿了。

我不得不说,正方层层诱敌,到最后抛出国家领导人的网络,不可谓准备不充分。但是,这也并非无解。

从校长信箱来说起吧。校长本就是整个大学签字签多呐人,我们不得谈恋爱啊,不得夜不归寝啊,不得这样啊不得那样啊,那些个限制我们的条条框框,背后全是他的影子,这样的人物躲都来不急,还非去搞个信箱来亲近,这不是自找不痛快吗?如果说自找不痛快也是一种自由,那这自由多了去了,也不在乎你校长信箱这一码儿了。

还有就是与国家领导人的接触。好吧,我承认,网络的确可以让我们办到很多以前难以办到的事情,这是反方必须面对的问题。怎么解?
OK,让我们再来思考一个问题,我们能有机会接触领导人,是否意味着我们更自由?这是否是一码事儿?

好吧,如今的我们,的确有更多机会与领导人接触,但真算起来,这也非网络之功,而实是领导人开明之故。因为领导人的开明,我们用什么样的法子又不行呢?上书?写信?约见?其实都可以。网络只是众多法子中的一种,照对方的逻辑,我们就可以讲我们因为写信更自由,我们因为某个中间人更自由,甚至因为钱更自由,那我们到底因为什么更自由呢?

其实也还有另外的角度。
古时候有父母官从善入流,民心民意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重视和伸张。比如包公时期。究竟是那个时候的百姓更自由,还是现在的我们更自由?这实在很难讲。但这或许也是一个思考的方向。

看得出,反方在这个题目上也做过功课。正方一定会举出很多“因为网络达成更多意愿”的例子,这做为反方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反方有,但并不充分,如果充分,那会有绝地反击的精彩。在场上,反方用了艳照门事情来反击,显得不够针对。

在最后,正方拿出了“更”这个字眼,这也是可以想象到的战场,时间不够了,没有看到双方在这个战场的交锋。

也说一个技巧问题,攻击远比防守来得有力。正方盘问的总结是不错的,在面对反方的艳照门事件时,应对也算有力。只不过我想说的是,即然是你的盘问攻击时间,干嘛不把时间用在乘胜追击上呢?一直追下去,可以料想那又是一个小高潮。好吧,我承认我吹毛求痺。

盘问,就要从你准备的问题出发,将对方的每一种应对算尽了,将对方问到死,算到死。其实也不是盘问,是拷问。

做为被盘问方,这时便要看你场下的功课做得如何了。盘问之所以犀利,总是因为那些事例来得突然又出乎意料,让人措手不急。但是整得了容,却整不了性子,事例变得了,内里的逻辑却是逃不掉。就像正方的“领导人接触”问题,一听就知道正方的逻辑是:网络让我们做了更多的事,所以网络让我们更自由。场下准备充分的话,直接把这逻辑拎出来,然后照着这逻辑推出一个个荒谬的例子,便是精彩的反击。

被盘问方,要的是绝地反击,而不是毛毛燥燥的浪费时间。

双方的自由辩论呢,并没有非常惹“耳”的问题出现,正方没有出现像接触领导人这样强的问题,反方的艳照门实在是离自由有点远。相对而言,正方的问题扣得更准。

应对上,正方的应对针对性更强,反方稍显词不达意。前面说了正方有必问的题目,反方其实也肯定有,那就是:“网络带来的某方面的限制”,有得有失,有网络的自由,就必然会失却某些方面的自由。对于这些问题,正方显然准备充足,一个媒介的界定,就在反方的进攻中游刃有余。

但是媒介的界定,其实也正是反方一个反制的进攻点,面对网络带来的不好,网络是媒介,面对网络带来的好,网络就不是媒介了?这不是赢了就拿钱,输了就赖账的典型吗?不带这样欺负人的嘛!可惜,反方忙着帮正方点钱,没留意到这喳儿……

从技巧上来讲,正方显得更老道。我们前面讲过,进攻远比防守更加有力,在这点上正方明显有更深刻的体会。正方在带过反方的问话之后,总会接上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对方疲于应付之际,又哪里有精力来攻击,暴露己方理论的漏洞呢?

在对方的地盘儿打仗,输赢都要比在自己的国度里折腾来得好。

还是那话,场上一分钟,场下十年功。不要说什么辩论是临场的应对,那是扯淡,场下功夫做得好,子弹准备得尖锐而犀利,盾牌准备结实而充足,那自然是针尖对麦芒,如若不然,对上的就不知道是牛头还是马嘴喽。

最后的总结陈词部分,一些细节部分就不说了。还是就技巧来谈下。

结辩是扩大战果的时间,也是力挽狂澜的时间,也是你最后的打动观众的时间。

正方的概括性稍强,重点更为突出,但是总感觉“背稿”(不一定是指真正的背稿)嫌疑很大,道德问题啊,犯罪问题啊,其实在场上出现的并不太多,至少给人印象并不深刻,那还将它拎出来大讲特讲干嘛呢?

反倒是反方的临场感更强些,结辩里提到的问题,显得扣得更紧(但也不是准)。但是言语疲软,重点不突出,让人不知所云的问题依然存在。反方自由相亲的例子是不错滴,但还是没有说透,拍大腿啊拍大腿。

其实结辩的也有很多值得注意的地方,我们可以从历届优秀的结辩中去学习到。

我们讲结辩是你最后打动评判的时间,所以我们应该学习蒋昌健在场下充足的准备,有华丽而动人的言语,分数便会止不住的狂涨。

我们讲结辩是你最后的扩大战果的时间,所以我们应该学习路一鸣,对方一失脸,立成千古恨,路的结辩同样围绕着这一战场,究追猛打,让对方翻身无力。

我们讲结辩是你最后的力挽狂澜的时间,所以我们应该学习彪哥的结辩,有板有眼,在对方猛攻的战场上,做出强有力,最关键是非常生动的规避。

我们讲再好的道理,没有语言的包装,就等于没有道理。所以我们应该黄大叔的结辩,有理,更关键是有据,管它是“正”据,还是“歪”据,一个又一个形象生动的抛出来,抛到你拍手叫好,抛到你跟着他的逻辑走了,这就对了。这才是好结辩。

PS:总结就总结嘛,别那么多开场……

总的来讲,如果一场比赛,有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思考切入,又有形象生动撩拨人心喜怒哀乐的说理方式,那么比赛就会变得赏心悦目。在这两点上,双方都有各自的优点也不足,让我们期待双方下一次更精彩的演出。

最后,再次谢谢双方辩手以及评委。

[ 本帖最后由 雁在云 于 2009-2-25 15:18 编辑 ]
发表于 2009-2-25 15:04:2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好文,希望继续写下去。以后汇成集子——
 楼主| 发表于 2009-2-25 15: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抬爱抬爱,谢谢了,好是肯定说不上的,能与大家一同探讨下辩论的魅力便满足啦。

嗯,还有,好像,标题写错了……
发表于 2009-2-25 15:44:4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记住的是12400
发表于 2009-2-25 23: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还有那么多人听网辩的,下次我可不能错过了。
发表于 2009-9-18 20: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支持你顶一下!!!!!!!!
发表于 2009-10-10 12:41:2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不是我们过几天辩论的题目么
发表于 2013-3-18 11:29:58 | 显示全部楼层
华语语音辩论报名,请加QQ117535176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8-1 10:59 , Processed in 0.07205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