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羊人”的故事大家应该都知道,有人问放羊的小孩,“你为什么放羊?”“赚钱”“赚钱做什么?”“娶媳妇”“娶媳妇做什么?”“生孩子”“生孩子做什么?”“放羊”……
这个故事,使人们有了自己的想法,他们把自己的想法发表到了网站上,我摘录如下。
--------------------------------------------------------------------
http://wumings.blog.sohu.com/62908688.html
题目:放羊娃的秋天……
看电视,还是中央台!
听说中央台最近被妖魔化了,树大招风,谁叫你“老子天下第一”呢!在这个炎热的夏天,看得最多的是帮助农村贫困学生上大学的“××行动”,每每被感染,受感动。除了被节目感动外,还为电视台的行动而感动。
有一次节目开始,主持人就讲了经久不衰的“放羊娃”的故事:放羊为了挣钱,挣钱为了娶媳妇,娶媳妇为了生娃子,生了娃子再放羊……打开电脑,用“股沟”(google)一搜,还真有点来历,据说曾经在1997年的一期《焦点访谈》中播放过。这么说来也有10年了!真正的“经典”。
10年中,也读过许许多多有关这个故事的“解读”。比较一致的说法,在“放羊娃”的脑海中产生一种固定的观念:放羊——赚钱——娶妻——生娃——再放羊——再赚钱——再娶妻——再生娃——再放羊……这说明什么,说明有好的环境,好的观念,好的行动,好的习惯,就能富起来——一个人的选择比你的努力更重要。不由得想起迅翁著名的一段话:“《红楼梦》是中国许多人所知道……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正好用来比况“放羊娃”故事的流传和众人的诠释!
俺就是曾经的“放羊娃”!生活境遇和电视里的“放羊娃”无从作比,但对未来人生的憧憬则截然不同。至少明白一点,如果仅凭放羊赚钱,糊口可以,娶媳妇养家则远远不够。还有,老家的语汇里,“放羊娃”是骂人的话,评论某人缺教养就说像“放羊娃”一样。还有,总觉得这是养尊处优的城里人编造的一个故事,虽然俺一向很尊重中央电视台的——每天必看她的节目。可以看下面这个演绎了的“大话西游版”的“放羊娃”故事:
央视著名的主持人:敬一丹,有一天接到台里的任务,去山西做人口观念的调查,到了山西以后,路不好走,天又下起了雨,车就陷在了泥里,动弹不得,这时敬一丹就想,这可不好,车陷在这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台里的采访任务就不能完成了。俗话说的好,危难的来临就是转机的开始,敬一丹向远处一望,远处山坡上有一群白哗哗的羊,有羊就有放羊人,那放羊人做个采访也是不错啊!于是敬一丹带着摄制组人员来到了山坡上,在羊群中左找右找,只找到了一个十几岁的小男孩,这是的心又凉了,一个十几岁的小男孩能知道什么?但是山坡上就这么一个人了,死马当活马医吧!于是敬一丹就问这个小男孩,天这么晚了,外面还下着雨,你为什么不回家呢放羊娃!说:雨后的草是最绿最嫩的,我要把我的羊放的肥肥大大的,好多卖几个钱。敬一丹有接着问:你卖了钱以后作什么啊?放羊娃说:阿姨、山下的茅草屋就是我的家,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外面不下雨,屋里还啦啦雨。等我有钱的时候,就会盖一个砖瓦房,临村有一个小妮子,就会嫁给我。这是敬一丹又接着问:你放羊寂寞,让你的妻子陪你放羊吗?放羊娃说:不不不,我村有一个习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我让我的妻子给我生一个白白胖胖的大儿子。这是敬一丹又问:不让你的妻子陪你放羊,也不能让你的娃陪你放羊啊,让你的娃考大学吧?这是放羊娃很不耐烦的说:你真是城里来的女人,头发长见识短,你看看、我爷爷是放羊的放了一辈子放不动了,让我的父亲接着放。我父亲也放了一辈子,把羊鞭子交给我了。等我放不动了怎么办呢?让我的娃淘声依旧、放羊呗!!!!!!
完全可以放在“幸运××”和“××大道”等节目里了吧。
应该不用怀疑编制这个节目并使其成为“经典”的长链条中每个人的动机:提高“放羊娃”们的素质,进而提高整个农村人的素质,最终提升全民族的素质!但是,行动在哪里?只在教育层面上——要用“伽马刀”去除病灶,植入健康的“思想”。谁制造了“放羊娃”们的贫困,并没有得到过多的关注。“病”是怎么来的,治好了又该怎样,会不会复发……这一切也都没有了下文。于是“放羊娃”的故事流传了10年,“放羊娃”们继续放他们的羊,他们的队伍也在不断壮大。
用前些年的老话说,“放羊娃”们大概属于“可教育好的”一类,“放羊娃”的父母遭遇就不大一样了,他们有被妖魔化的倾向(比中央电视台惨多了!)。同样的治安案件,同样的刑事案件,一旦涉及农民工就往往被夸大,甚至还未进入司法程序就被最先发布消息的记者做了判决。即使没做什么,仍被防范,有感觉良好的城里人还编写了农民进城的“×大纪律×项注意”。连“农民”一词也和“同志”、“小姐”、“妈咪”等一起被赋予贬义。农民得到了什么呢?只看一则材料可知:
有数据显示,1991年,城乡居民社保支出比是50:1,1994年是100:1,2001年以后,不仅比值保持在100:1的水平,而且社保支出的数额差别从1991年的245元扩大到2001年的1310元,相当于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一半。专家指出,国家要构建一个满足体现“底线公平”的社会保障模式,即解决温饱的需求(生存需求)、基础教育的需求(发展需求)、公共卫生和医疗救助的需求(健康需求)。“这就是人人躲不开、社会又公认的‘底线’。”(2007-08-23《南京日报》)
还是说“放羊娃”吧。当年《阿q正传》问世时,虽然阿q也是农民,人们还是疑心有人借此影射自己,而“放羊娃”的故事流传过程中人人都完全没有包括自己的想法。家里没羊圈,每天是去上班而非“放羊”!更没人想到,正是多少年来有一道即使在今天也很难逾越的“强大”的厚障壁,制造了一代又一代的“放羊娃”们,他们除了“放羊”别无出路!在地域上同样有一道“隔离”墙,墙里墙外这边那边泾渭分明,墙头还设置由歧视编织的细密的铁丝网。就在今年“6.26”国际禁毒日前后,中央电视台照例制作了一系列大型“专题节目”,每天在各频道“滚动”播放。有趣的是,发生在西北某省的一起大案却安排在农业频道的“聚焦三农”栏目中播放!
说到“放羊娃”们的理想,早已不“放羊”而只关心“放羊娃”们理想教育的人们的理想怎么样呢?这里试着勾画一下:
商人:创业——赚钱——娶妻——生娃——包二奶——再赚钱——再……
政客:做官——捞钱——娶妻——生娃——包二奶——再捞钱——再……
文人学者:写书——赚钱——娶妻——生娃——包二奶——再写书——再……
前两类人毋庸赘言,就说第三类,且看下列材料:
地质大学能源系教授侯某被一年轻女子指控其诱骗并抛弃同居两年的情人,且将其打伤,还拒付医疗费。3月13日,该案在海淀区法院开庭,自称教授情人的蔡女士出庭讲述被包养经过。而侯教授一方只有代理律师到场,称所有恋爱、同居情节全是捏造的。(2007-03-23人民网)
不知道侯×教授是不是博导,有没有在每年的招生考试中命题……听说现在考研除了复习功课,还要做大量的别的工作,女生要付出的就更多了……还有那些“替富人说话、替穷人做事”经济学家!
令人欣慰的是,在这秋高气爽的日子,我们看到听到的大多是曾经的“放羊娃”在热心的公家人、城里人和有钱人的帮助下,怀着被修正的的理想,去圆自己的人生之梦……将来有一天,如果回顾自己的人生道路、曾经的生活和理想,他们会有怎样的感慨呢!谁能说得清楚啊!
--------------------------------------------------------------------
http://www.xiaoze.com/blog/article.asp?id=75
题目:“放羊”人生
作者:xiaoze 日期:2007-03-26
一群大四学生来到一个牧场体验生活,住在一个放羊人的家里。这些学生做起事情来不怎么投入,相互间也不太合作。他们中有一个组长,但不管这个组长说什么,其他人都不买帐,甚至还有个别人为了证明自己比组长还行,竟私下里给大家出主意如何让组长难堪。
一天,这群学生与放羊人在一起烤火聊天,其中一个学生忽然问放羊人:“你放羊是为啥?”“修房。”“修房又为啥?”“娶媳妇。”“那娶媳妇又为啥?”“生娃。”“生娃又为啥?”“放羊!”大学生们哈哈大笑,他们觉得放羊人的生命价值太低了,终生只为了活在世上而奋斗,却没有什么远大的追求。于是,一个大学生说:“你不觉得这种‘放羊’人生太没意思了吗?”
看着大学生们笑得前俯后仰的样子,放羊人不慌不忙:“你们笑啥?我‘放羊’不就是你们所说的‘工作’吗?只是名称不同而已。可能在你们眼里,我的人生平平淡淡,但是我很快乐。因为我时时在关注和研究我的羊,哪只羊要生产了,我会提前精心做好准备;哪只羊没吃饱、哪只羊生了病,我都一清二楚。我没有因为哪只羊长得壮就特别重视它,相反哪只羊长得不好我倒更是要关心它。当年如果我父母有钱供我读书,我也会与你们一样成为大学生。”说完,放羊人拣起羊鞭,出门去继续照看他的羊。放羊人几句平淡无奇的话,似乎触痛了大学生们的某根神经。那个晚上,所有的人都失眠了。
第二天,这群大学生不约而同地关注起了这个放羊人。他们发现他不光是在放羊,还在不断学习,他对羊每天的生活状况都会进行记录和对比。冬天牧草不够,为了保证营养,他让羊吃配合饲料,为了刺激羊毛的生长,他每天都会让羊群去野外活动,经受寒风的考验,而不是为了躲避风寒而躲在屋里。过了一段时间,他请人从城里带了一大堆书回来,都是有关如何培育生长周期短、质地软的羊毛的书,有时还打电话去向专家请教这方面的知识。
快要离开牧场了,大学生们再一次围坐在一起,组长首先发了言:“我觉得我们大家最近越来越团结了,大家有没有同感呢?”学生们笑着点了点头。“那天晚上,我想大家可能跟我一样没有睡着,我想了很多,最后我发现,并不是‘工作’两个字就比‘放羊’来得更有意义。这两个词的不同之处只是在于‘工作’是一个团队在运作,而‘放羊’往往是孤军作战。如果我们身在一个团队却不与同伴相互合作,而仅仅选择为了挣钱而孤军作战,那挣钱为了啥?还不是‘买房’!买房为啥?还不是‘娶媳妇’!那娶媳妇为啥呢?还不是要‘生娃’!生娃又为啥?还不就为了工作!那人生的意义与‘放羊’又有什么区别?我后来又去跟放羊人聊过,他的娃现在一家研究所工作,在研究一些能在旱地里大量种植的牧草,他的娃感到最快乐的事情就是在放羊当中检验自己的研究成果。我们都快要工作了,其实我们更需要在工作中去研究每一个细节,想出各种更好的方法,而且,我们可以跟团队成员一起努力,这可比一个人的力量要大多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快乐地工作。
要不然,我们的人生才成了我们自己所说的那种‘放羊’人生呢!”话音落下,大家沉思了一会儿之后,不约而同地拥抱在一起。
后来,这群学生陆续找到了工作,他们没有忘记这段经历,积极地让自己在团队中呈现出合作状态,并在工作中通过思索建立起工作的一个个标准,在团队中建立起一个个良好的模式,帮助自己所在的团队都变成了积极向上的团队。今天,他们已在各行业担当重任,其中一个人还把“放羊’人生写成了故事,让人们能在笑话中醒悟人生、改变人生、创造人生。